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藝興sky

    每個人都有做夢的權利。

    電影是什麼呢?在電影裡,可以實現人們不切實際的夢,這是一個有些失真的夢,一個痛苦又甜蜜的夢,一個讓我熱淚盈眶的夢,可明知道情節有些刻意煽情,卻仍然願意被它深深打動。

    故事情節其實沒有離奇之處,講述了一個小女孩的對自己音樂夢想的追逐,但故事背景卻有些特殊,尹希婭的家庭即是印度男權社會的縮影,在這個社會里,女性沒有話語權,被男性支配,地位地下。這部電影沒有去試圖美化完善父親的形象,這也意味著故事的矛盾是尖銳不可調和的,我們只能看到一個不斷施暴的父親形象,這使得這個人物形象其實較為單薄,我們不知道這個父親的過去,在外有些什麼經歷,他在思考些什麼,只能看到他一次次開啟家門,給這個家庭帶來陰鬱和恐懼。他更像是印度極端父權社會的象徵,貶低傷害女性,並且扼殺下一代女性的未來,讓這種傷害不斷傳遞下去。希冀於透過這樣的父親悔改,來治癒這個家庭,是不現實的,因為他已經帶有這個父權社會里典型的男權思想,他否定女性的人格,認為她們是低下愚蠢的,不應該出生,如果出生了,那麼最終也只應該聽父親的話乖乖嫁人,伺候男人,逆來順受,而受教育只是為了能夠順利嫁人。所以尹希婭一次次想要帶著母親逃離,甚至連備受父親疼愛的弟弟也不想帶上,這是她對這個不斷壓抑她的父權統治社會的反抗行為。

    但影片後半段慢慢開始引發我們的另一層思考,尹希婭是一個愛做夢的人,在這樣一個被統治被打壓的環境中,她也仍然保持一份渴望自由,讓別人瞭解自己的音樂夢想的希望。一方面,是個性使然,又同時持有天賦,但另一方面,卻帶來這麼一個問題,這樣的家庭裡,是誰給了她做夢的權利和希望,誰在為這份夢想埋下種子,澆灌它,讓它茁長成長?答案毫無疑問,不可能是她的父親。我們從後面的情節,不斷看到,母親為尹希婭所做的犧牲。她的出生,是母親的堅持和出逃,她的音樂夢起源於母親從小給她聽那些唱片,她六歲時的吉他是母親為她買的,她的電腦是母親賣掉唯一的金項鍊給她的,而也正是因為這電腦,尹希婭的歌聲才能被那麼多人知道,才有了被伯樂所知並且最終出逃成功的可能,正是因為母親,尹希婭沒有延續前者的命運,獲得了新生。

    這些犧牲一定是有代價的,作為觀影者,我們能直觀看到的代價,是項鍊事件所帶來的毒打,同樣的事之前一定還發生許多次,只是影片沒有提及,例如,吉他這個音樂夢想的象徵物品,父親難道沒有為此而責罵毒打母親嗎?而母親在這樣的痛苦境遇中,難道真的無知無覺嗎?她曾說過:”你和你父親一樣,他從來不曾徵求我的同意,你讓我與你父親離婚,但是你為什麼不先問我想不想離婚?。” 觀眾惱其不爭,為她的選擇感到失望之外,也可以看出,傷痛一直存在,只是她獨自隱忍著。在這樣的悲哀處境下,母親卻保持著一顆可愛樂觀的心,從未對女兒抱怨過,像朋友一樣和女兒互幫互助,兩個人互相猜測獲獎選手,一起傾聽討論音樂,肯定尹希婭音樂才能,在這個殘酷的生活現狀下,盡己可能給予女兒做夢的權利。

    故事包含兩層核心,第一層女兒勇敢的追逐自己的夢想,選擇自己想過的人生,努力保護自己柔弱天真的母親,遠離父親這個暴君。而第二層,則是柔弱備受傷害的母親在這陰暗的家庭中,給了女兒一個小世界,讓她能在裡面做夢,保護她做夢的權利。這暗含的故事核心,成了影片真正的催淚殺招。

    追逐夢想,追求自由,值得歌頌,但如果只看故事的這層內容,其實從情節推敲來看,尹希婭的成功是較為不切實際的,在網路上的走紅過於迅速順利,並且輕而易舉的就獲得了獎項,從現實角度分析,我不否認,她或許的確有天賦,但有天賦卻懷才不遇的人太多了,藉助社交網路,的確能夠讓一個人被世界所熟知,但如果不是極度走運,在這個資訊爆炸的網路年代,一個完全毫無名氣的小姑娘,從第一條影片,就能迅速得到所有人的喜愛,實在過於夢幻。而如果沒有這次走紅,尹希婭是不可能最終成功逃離的,因為失去了父親的庇護,在印度這個社會下,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家庭主婦和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是沒有辦法維持自己的生活的,這也是母親不願意離婚的原因之一,離開沒有辦法生存下去。因此從這層邏輯來推敲,這個故事後半段是沒有那麼可信的。

    我清楚的知道故事情節會如何發展下去,但我卻仍然沒有辦法止住我的眼淚,因為它情感真摯,觸動我心。如何能打動人心?阿米爾汗說,“這沒有什麼訣竅,只是因為我們與觀眾走得更近,更能觸動他們的內心。”那麼他做到了,用這個不那麼完美的故事征服了我,我毫不抵抗,為此投降。用積極的筆法去描述一個悲觀的世界,改變它,征服它,這是阿米爾汗的拿手好戲,從《三傻大鬧寶萊塢》到現在的《神秘巨星》,他幾乎沒有讓我失望過,他是個了不起的演員,他塑造了這個夢,給予了人們希望,去抗爭,去追夢。

  • 2 # 黎明光影

    尹希雅的爸爸是一個重男輕女,且有暴力傾向的人。

    妻子做飯忘記放鹽,他暴跳如雷,拳打腳踢,

    女兒考試成績不合格,他直接毀了女兒最愛的吉他和電腦,

    他有多恐怖呢?

    我覺得,就像《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裡面的安嘉和,

    一提起來,就會後背一涼,心裡一哆嗦的那種可怕。

    但我卻仍然覺得,

    這是一部充滿愛和希望的治癒系情感影片。

    沒錯,

    這個在男尊女卑,家庭暴力背景下發生的故事,

    我無數次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和感動。

    1、有一種夢想叫堅持。

    尹希雅喜歡唱歌,

    她最大的夢想是讓全世界聽見自己的聲音。

    但他那個可怕的父親是不會允許她這麼做的。

    為了不讓父親發現,

    尹希雅不得不穿著罩袍唱歌,

    卻因此爆紅網路,實現了夢想。

    不禁想到生活裡那些以夢想為名抱怨著生活的人,

    關於放棄了夢想這件事,他們總有話說,

    “為了生計不得不放棄夢想”

    “沒有一個人支援,獨自追夢真的太孤獨了”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這條路上,

    到底是夢想放棄了你,還是你先放棄了它?

    大概就是因為,我們都曾經做過那個無情拋棄夢想的懦夫,

    所以,當尹希雅排除萬難享受燈光和掌聲時,

    我們都哭了,那眼淚,是羨慕,是祝福,也是遺憾。

    2、有一種喜歡叫欽騰

    在你的青蔥歲月裡是否曾經有過這樣一個人,

    他可以在萬千人海中一眼認出你,

    他喜歡偷偷打一下你左邊的肩膀,人卻站在右邊看著你傻笑,

    他會在你不開心時說些無聊的笑話逗你開心,

    這個人的名字叫欽騰。

    在這個上床也不一定就是相愛的時代裡,

    欽騰看向尹希雅時,

    那種躲閃的,雀躍的,懵懂的眼神,真的打動了我。

    當欽騰在教室裡向尹希雅要賬號密碼,

    當尹希雅在欽騰掌心寫下欽騰的名字,

    當班裡同學心照不宣的起鬨,

    你是否會想起許多年前那個讓你看一眼都會緊張好久的人?

    後來的我們,

    懂得越多,卻活的越計較,越小心。

    大抵如此,這份懵懂才如此動人,

    令人不禁嘴角含笑,眼中有淚。

    3、有一種人生叫從心

    夏克提曾經是一個很優秀的歌手,

    但這些年,他變了。

    他說,人們都不愛慢歌了,

    於是,他把原本很優秀的歌加入混音。

    當尹希雅以原版的風格把他的歌唱出來,

    夏克提哭了,觀眾也哭了。

    你也這樣過嗎?

    為了得到別人的肯定一次次妥協?

    最後,成了合格的人,卻沒了最初的光芒。

    而其實

    那個最一開始給你希望的東西,才是真正的光芒。

    與其追著別人的光飛翔,不如心無旁騖把自己的光點亮。

    4、有一種女人叫母親

    莎士比亞說,

    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

    尹希雅的母親,一個沒有文化,不識字的女人。

    一個永遠在生活裡讓步的女人,

    她默默承受著丈夫的拳打腳踢,

    她告訴女兒:你可以向我提任何要求,但對生活不行。

    但也有話說:

    女子本弱,為母則強。

    因為不忍放棄女兒的生命,

    她一個人躺在醫院裡把孩子生下來。

    因為不捨女兒的夢想被毀掉,

    她賣掉唯一的金項鍊給女兒買電腦,

    她想盡一切辦法支撐她的夢想。

    因為不願兒子變成和他父親一樣的人,

    她努力用愛去溫暖自己的孩子。

    因為有這樣一個母親,

    尹希雅和弟弟古杜沒有被生活不幸改變,

    尹希雅沒有因為父親的嫌棄而變得自卑憂鬱,

    古杜也沒有父親的偏愛而變得自大自私,

    母親的愛讓他們得以像正常的孩子一樣感受愛,並給予愛。

    真的很難想象,如果沒有一個這樣的媽媽,

    尹希雅和古杜會變成什麼樣子。

    常有人說,

    母親往往決定著一個家庭的層次,

    我想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了。

    對於很多電影愛好者來講,

    當我們提及陳凱歌,我們總期待能重現《霸王別姬》的輝煌;

    當我們提到昆汀·塔倫蒂諾,我們繞不開性和暴力;

    當我們談及諾蘭,又總會想起他在電影中一次次對於“我是誰”的追問。

    而當我們想到阿米爾·汗,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一個演員對自己國家和民族的那份責任。

    從《三傻大鬧寶萊塢》對教育制度的批判,

    到《地球上的星星》對特殊兒童的關愛,

    從《我的個神啊》對宗教的探討,

    到《摔跤吧!爸爸》對女權的觸碰,

    再到今天《神秘巨星》對女性獨立問題的呈現.

    阿米爾·汗每一部電影的主題都格外嚴肅和沉重,

    但,不管多麼沉重,多麼嚴肅的主題,

    他總有辦法,把故事講的笑中帶淚。

    這就是阿米爾·汗的魅力吧,

    他的故事從來不冗長乏味,

    卻總能直擊心靈,讓人沉思,

    而沉思之後,又能看到希望。

    他帶我們發現問題,卻從不鼓勵片面的憤怒和批判。

    就像當黑暗突然侵襲,

    他不會跺著腳罵天罵地,

    也不會縮在角落害怕哭泣,

    他會用一種很輕鬆的口吻,

    像個老朋友一樣告訴你:

    嘿,別難過,

    只要我們找到火把,就能從這黑暗裡走出的。

    是啊,

    沒有誰能永遠不經歷黑暗,

    重要的是,人不能被短暫的黑暗打敗,

    黑暗就像電影裡令人不寒而慄的父親,

    而Sunny就像母親,弟弟,欽騰和夏克提,

    不管黑暗有多麼強大,堅不可摧,

    太陽出來,它就會不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的壽命最大可以活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