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編虎哥

    漢武帝建元年(公元前140),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建元三年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後逃脫。

    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後來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於諸國。

    張騫出使西域本為貫徹漢武帝聯合大月氏抗擊匈奴之戰略意圖,但出使西域後漢夷文化交往頻繁,中原文明透過“絲綢之路”迅速向四周傳播。

    因而,張騫出使西域這一歷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張騫對開闢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

  • 2 # 仙兒史記

    大家可能知道絲綢之路,但不一定知道張騫和絲綢之路有什麼關係。

    可以這樣說吧,張騫是古代的外交家,探險家,也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是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華人。東方的哥倫布,它將中原文化傳播到西域,又從西域各國引進的一些各種各樣的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公元前139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嚮導,帶了100多人出使西域。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張騫從西域帶回來最主要的東西有,汗血寶馬。西域的天馬害羞嘛,是兩種馬跑得快,跑得久。 同時也給我們漢朝的技術傳播到了西域,比如說鑄鐵,開渠,挖井,絲綢,金屬工具等等。

    後世人對張騫的評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走出國門的使者。打開了中國與中亞,西亞,歐洲等國交往的大門。

    為中國漢代昌盛和後世的對外開放奠定了基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整個世界的文明與進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 3 # 紙先生

    漢朝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一條“絲綢之路”,將漢朝和西域各國緊密地聯絡在了一起。張騫憑藉著吃苦耐勞的精神,從遙遠的西域帶回了很多有助於提升漢朝綜合國力的東西。

    1、汗血寶馬

    漢朝漢武帝時期,匈奴人不斷襲擊漢朝邊關,而漢朝此時國力雖經過文景之治的積澱,比較強盛,然而軍事實力上卻還無法和匈奴人相比,戰馬在當時就比較稀缺的,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來的汗血寶馬,為漢朝引進了優良配種,為漢朝的軍事實力提升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2、匈奴人的內部詳情

    張騫在被匈奴人扣押的歲月裡,對匈奴內部情況非常瞭解,為漢朝提供了很多有用的軍事情報,為衛青征戰提供了重要情報。

    3、農作物

    張騫從西域帶來了很多農作物,有芝麻、葡萄、核桃、胡蘿蔔等等,豐富了漢朝的飲食文化。

  • 4 # 不沉的經遠

    張騫原本是宮中的郎官,建元三年張騫奉命出使大月氏,途中被匈奴俘虜,後逃脫,歷經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國,重返漢朝。張騫出使西域除完成原來的外交目的外,還大大的增加了中原和西域的交往,其中他也帶來不少西域植物。

    不過漢朝時進入中國的外來物種不少,有些並非張騫帶來,史書上也並沒有提到誰帶來了什麼,所以只能根據其他資料來推測一下,如果有誤希望大家指出:

    1、苜蓿

    根據《西京雜記》記載,“苜蓿原出大宛,漢使張騫帶歸中國”。苜蓿的用途很廣,可以作為牧草,人也能食用,而且苜蓿根部共生的根瘤菌可以合成氮,所以種植苜蓿還可以肥田。

    2、芝麻

    沈存中的《筆談》記載“漢使張騫,始自大宛得油麻種來,故名胡麻”。而油麻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芝麻,其作用想必大家都知道,主要是用來榨油,芝麻油香味濃重,所以一般也叫香油,是一款重要的調味品。

    3、蠶豆

    根據《太平御覽》記載:“張騫使外國,得胡豆種歸”。在漢代,最早胡豆是指豌豆,不過張騫帶來的胡豆其實是蠶豆,《本草綱目》記載胡豆“豆莢狀如老蠶,故名”,因為兩者同名,所以後來豌豆就不叫胡豆了。

    4、大蒜和香菜

    根據孫儷的《唐韻》記載:“張騫使西域,始得大蒜胡荽”。大蒜大家都熟悉,用途也清楚。而胡荽就是香菜,香菜除了大家熟悉的調味之用外,還是一種中藥,可以消食開胃,還能止痛解毒,用途頗多。

    5、黃瓜

    黃瓜剛進入時叫胡瓜,根據《拾遺錄》記載,在隋大業四年時為了避諱,才改名叫黃瓜。黃瓜的用途就不用多說了,直接生食、涼拌或者燒菜都能用,可謂一個好東西。

    6、石榴

    根據《博物志》記載,張騫在塗林安石國得到了一種榴種,因此被命名為安石榴,就是後來的石榴。

    7、核桃

    核桃又名又稱胡桃、羌桃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核桃是一種營養豐富的堅果,因此在中國種植很廣,現在中國也是世界上第一核桃生產大國。

    8、紅花

    紅花別名紅藍花,根據《本草綱目》記載,紅花原本生於西域,張騫在西域得到紅花的種子以後帶回了中原,“今魏地亦種之”。紅花最大的作用是藥用,是一種婦科良藥。

    10、葡萄

    葡萄又命蒲桃,古時因為保鮮技術不好,運輸條件又差,因此葡萄作用主要是釀酒。根據《漢書》記載,葡萄也是張騫帶回引種的。不過也有說法葡萄原本在隴西一帶就有,因此還有一定的爭議。

    除了這些以外,還有芹菜、胡蘿蔔、無花果等作物也有說法是張騫帶來的,不過也有一定的爭議,因此不再一一列舉。此外還有一些可能不適應中國的環境,引種失敗,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我們可以看到,張騫帶來的有美食,也有良藥,極大的豐富了華人民的飲食,真的是功德無量。

  • 5 # 小司馬說

    自春秋戰國伊始一直到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滅亡,在這長達二千多年的時間內,北方遊牧民族經常南下襲擾中原漢族疆域,除元朝外,中原歷朝歷代深受其害。

    為使中原王朝有一個安定和平的發展局面,歷代有作為帝王都對南下入侵者做出種種防禦、反擊措施。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首先便是強徵數十萬民工連線和修繕戰國長城,這就是我們今天熟悉的萬里長城。秦末戰亂之際,匈奴人趁中原大亂,多次越過長城南下燒殺搶掠。漢滅秦後,由於漢初國力弱小,漢初幾代帝王對匈奴一直採取和親、納貢的親善策略以換取西北邊疆的穩定。

    經過漢初幾代帝王的辛勤耕耘,到漢武帝時,帝國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庫開始充盈,人們也普遍過上了飽食暖衣的富足生活。

    有鑑於此,胸懷大志的漢武帝決定,將解除來自北方匈奴族對漢朝幾十年來的威脅提上日程。

    彼時除了漢朝,玉門關以西的諸多小國邦城也經常受到匈奴人的剝削和壓迫。

    他們對匈奴人也是恨之入骨,也期待能有一直強大的外來力量能夠將匈奴消滅。

    (敦煌壁畫:張騫出使西域)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為完成徹底戰勝匈奴這一宏願,漢武帝開始周密謀劃。首先要做的就是熟悉西域“三十六”國的地理情況、風土人情,以及他們對匈奴人的態度。

    藉此以拉攏西域各諸國勢力共同夾擊匈奴。為此漢武帝下令選拔人才,出使西域。

    當招賢的佈告貼滿長安城時,一個年輕的男子挺身應募,他就是張騫。

    張騫,漢中成固(今陝西城固)人。武帝劉徹即位時,張騫已是朝廷一名默默無聞的小吏。張騫性格剛強堅毅,為人開朗大度,重信義。漢武帝果斷授予張騫符結,命他出使西域。

    (歷史畫:張騫離開長安)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漢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張騫攜帶隨從,計100多人西出隴西,自此踏上了茫茫的西行之路。

    這是一次充滿無數艱難險阻,前途未知的探路之旅!

    張騫一行人馬所到之處,人煙稀少,水源奇缺,風餐露宿,備嘗艱辛。他們一路披荊斬棘,既要踏足一望無際,滾滾黃沙的大漠戈壁;又要翻越高聳入雲,皚皚白雪的雪山冰川,而且還要隨時面臨匈奴人的突然來襲。一路走來,不少隨從葬身冰窟、黃沙,僥倖逃過劫難的又因飢渴和疾病客死他鄉。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時帶著100多人,等到13年後回到長安時,只剩下他和匈奴妻子及堂邑父3人!

    相較於700多年後,我們熟知的玄奘西行求法之路,張騫的西行探路之旅,環境更加惡劣,所遇危難更多。

    張騫前後兩次出使西域,共歷時十幾載。

    (張騫出使西域路線圖)

    張騫出使西域既擴大了華人的地理視野,又豐富了中原人對西域風土人情的認識,更直接促進了中原漢族同西域各少數民族的物質、文化交流。

    張騫在出使西域的旅途中,還從哪裡帶來了中原地區民眾不曾見過的蔬菜瓜果及其它工藝品。

    如以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幾樣:

    ——苜蓿

    苜蓿,“牧草之王”,俗稱金花菜。原產伊朗,西漢時傳入中國。苜蓿營養價值很高,常用作牧草,為各類禽畜所愛,此外還用藥用。

    ——葡萄

    葡萄原產於亞洲西部,西漢時傳入中國。葡萄為著名水果,既可以生食,又可釀製葡萄酒。

    ——胡桃

    胡桃又稱核桃,原產於近東地區(地中海東部沿岸地區),漢初張騫出使西域時傳入。

    ——石榴

    石榴原產巴爾幹半島至伊朗等地區。中國栽培石榴的歷史即是從張騫出使西域後。

    ——大蒜

    大蒜又名胡蒜,原產西亞和中亞。張騫出使西域時將其帶到中原,自此,大蒜開始在中國廣泛種植。

    ——胡豆

    胡豆又名蠶豆,原產地中海及西亞一帶。據《太平御覽》記:“張騫使外國,得胡豆種歸。”,由此可見胡豆也是張騫帶會中原的。

    ——黃瓜

    黃瓜也叫胡瓜,青瓜。黃瓜原產印度,後傳入中亞,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後在中原開始種植。

    ——胡蘿蔔

    胡蘿蔔原產於亞洲西南部,阿富汗一帶,據傳也是有張騫帶入中原。

    以上例舉的,是根據相關文獻記載有據可查的,有張騫從西域帶會的農作物。不僅水果,張騫還從西域那裡帶回了當地特色的民族樂器,如胡琴等。

    此外聞名於世,漢武帝畢生鍾情的“天馬”——汗血寶馬,原產大宛國。張騫出使西域後,這一寶馬開始在中原名聲大噪。不出幾年,汗血馬也被來往的使者和商旅帶到中原。

    (汗血寶馬)

    物質、文化交流是相互的,不僅張騫從西域那裡帶來了許多新奇事物。西域各國也從中原那裡得到了諸如絲綢、漆器、玉器等工藝品,並且學會了冶鐵術、打井等技術(新疆著名的“坎兒井”就是有漢朝時傳入)。

    張騫作為古代中國第一位出使西域的“外交家”,其本來使命是聯絡西域大月氏共擊匈奴。雖這一使命未能完成,但他出使西域後,打破了中原同西域的隔絕狀態,極大增強了中原同西域諸國的聯絡,更為日後漢武帝派兵出擊匈奴,最終戰勝匈奴提前探了路。

    也是自那時起,東西方交流開始頻繁,一條享譽世界,貫穿東西方文明交流的大動脈——“絲綢之路”開始逐步興起。

    在這一點上,張騫是有功於中華民族的,是值得後世每一位華人尊敬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做好雜糧煎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