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州小杰影視劇
-
2 # 小陽看影視
在劇中對胡宗憲是讚揚的。歷史七功三過,劇中國士無雙。
1.歷史中胡宗憲其人的性格氣質確實不像《大明王朝1566》(以下略稱“劇”)中那麼“正”。看史料,應該是一個比較有俠氣、豪縱的人,但有時不免有些小心眼。
2.可能由於在學問上不太願意下功夫的緣故,他的行事風格不太受理學心學的束縛,辦事比較務實,虛架子少。嘉靖也確實說過他“實心任事”。然而凡事都有兩面性,他的道德感就不像海瑞趙貞吉(非劇中角色)等人那樣強了。
3.胡宗憲與嚴嵩的關係。與劇中不同,查《明代進士登科錄》,嚴嵩並非胡宗憲的座師或房師。《明史》說胡宗憲“因文華結嚴嵩父子”也從側面佐證了這一點。胡宗憲初至浙江時受趙文華節制,在趙的手下確實幹了一些不光彩的事,透過趙文華打點嚴嵩的事也應該是有的。但胡宗憲與嚴嵩的關係並非劇中那樣親密。胡對趙文華在自己面前的驕橫跋扈是十分不屑甚至厭惡的。
4.胡宗憲愛才。徐渭在其幕中時,儘管行為放誕,胡仍能容之。徐作《鎮海樓記》後,胡宗憲為酬謝故,特地賞賚資金為徐渭購置房產一事添磚加瓦。
5.《辯誣疏》言辭直率懇切,讀來令人痛心。然而這封奏疏即使有理有據,也挽救不了他必死的命運。我將其視作死前不甘的澄清——死也要死個明白。至於自殺一事和絕命詩“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雲”,我認為是後人附會。胡在入獄之前身體狀況已經很差,經過獄中一番“鍛鍊”,也已是奄奄一息了。一位黃姓的刑部尚書(疑為黃光昇)曾為胡宗憲申請保外就醫,但是沒能成功(胡桂奇《胡公行實》)。胡宗憲瘐死應是真實情況。
他的死是徐階一派上臺後的除草之舉,嘉靖也是默許的。
-
3 # 快樂的小晨光
《大明王朝1566》中的胡宗憲是比較正直的,是個忠臣。歷史上胡宗憲(1512年11月4日——1565年11月25日),字汝貞,號梅林。祖籍安徽績溪,家族世代錦衣衛出身,在東南倭亂時期任直浙總督。胡宗憲於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進士,嘉靖十九年(1540年),被授官為山東青州府益都縣縣令,累遷浙江巡按監察御史,為官二十九年,忠心為國,抗倭有力,官至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死後追諡襄懋。
胡宗憲主持的抗倭鬥爭,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亮點。他所表現出的膽略和智謀的確可圈可點,稱得上是一位能臣,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他交結權貴、趨炎附勢、揮霍無度,也使他的人品備受爭議。世宗的為人行事一向不能以常理來推斷,他給了這個問題一個簡單幹脆的答案,就是:能重用,但對曾經做錯的事也要付出代價,尤其是觸犯皇權的行為,更要嚴懲。世宗對胡宗憲屢次保全,讓他盡展其才。胡宗憲大功告成之日,也就是他的厄運降臨之時。
胡宗憲的死,雖然是政治鬥爭的結果,但是這也是他自己親手埋下的禍根。困擾明王朝多年的倭患終於在胡宗憲的手中得到控制,這對胡宗憲的才幹來說是最大的肯定,但他的為人的確不夠光明磊落。首先,胡宗憲與趙文華及嚴氏父子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其次,胡宗憲侵吞軍餉、生活奢侈,好色,這是不爭的事實。胡宗憲透過在浙江加派“提編”等額外稅賦和請求留存浙江鹽銀等手段,聚斂了數額巨大的錢財,有“總督銀山”之稱。其中,有一些花費是用在招撫倭寇上。以胡宗憲微薄的俸銀根本無法維持如此奢靡的生活,他的所作所為自然會引起朝中大臣們的非議。胡宗憲成為眾矢之的,也就不足為怪了。不過,“千里做官只為錢”,明代官員貪汙的非常多,無論是前代“三楊”還是抗倭名將戚繼光,都有貪汙事蹟。而且胡宗憲貪汙的錢財有些用於抗倭鬥爭,有些用於與上級搞好關係,這也是應該考慮的。不過胡宗憲貪汙數額確實過於巨大,加上嚴嵩一倒,無人保他,他厄運也確實該降臨了。
-
4 # 球狀也是一種身材
電視劇中對胡描寫還是比較正面的雖然有虧小節,不失大義。我覺著還是要重點談一下歷史中的胡宗憲
從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巡按浙江開始,到嘉靖1562年被彈劾下獄,胡宗憲領導抗倭歷經八年,戰績輝煌。
戰績是有大小數百個戰役構成的,本來也想給它們做一個表,無奈太多了,也怕讀者看了頭暈。下面稍微展開說兩個主要戰役,其他的,即使有代表性的也一筆帶過了。
前面說過,汪直和徐海是最大兩股倭寇勢力,和他們的對決狀況,直接決定了明軍抗倭的成敗。
1556年8月(嘉靖三十五年八月),徐海率部萬餘人直逼乍浦(隸屬浙江平湖),老搭檔陳東糾合數千人呼應。
胡總督率部嚴陣以待,精心策劃,巧妙佈置:
1、首先,利用老鄉身份,派人和徐海套近乎,伺機勸降。這也是做給陳東看的,果然,陳東疑心大起,他腦回路奇特,準備搶先投降,但又不告訴徐海,所以,最後是雙方各管各紮營,原先說好的互為犄角之勢早已顧不著了,胡督的反間計成功了。
2、其次,安排眾人準備千餘個火炬人,悄悄接近徐海軍營,半夜一到便縱火焚燒,火借風勢,勢不可擋。火光沖天中,徐海倒想起了火燒赤壁:我靠,我自小也算讀“三國”,這火咋會燒起我來了呢?
3、最後,擒賊擒王,徐海不知道是明軍攻來,還是搭檔反水,一時陣腳大亂,徐海沉水溺亡,一旁觀望的陳東投降,明軍大獲全勝。二 擒汪直
汪直,也作王直,算胡宗憲的老鄉,徽州歙縣人,他本是一個豪俠孝直的商人,開始走私,繼之海盜,盤據五島,人稱五峰船主,逐漸擁兵兩萬,三十六島之夷皆其指使,他以日本為大本營,成為當時最大的一支倭寇勢力,他的人燒殺搶掠,擄女子財帛以鉅萬計,吏民死傷數十萬計。
據傳,他也是火槍傳入日本的關鍵人物。
胡宗憲對汪直的圍剿,從策劃、謀定到實施,歷時數年,極為用心:
1、耐心
從胡宗憲巡按浙江開始(嘉靖三十三年),就策劃對付汪直,他透過對汪直本人的研究,確定了剿撫並舉的戰略,並堅決貫徹,終於在嘉靖三十六年底,迎來汪直的投降,三十八年底汪直被殺,歷時五年,著實不容易。
2、精心
派汪直的老鄉羅龍文去行無間道,同時釋放汪直的老母妻兒,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雙方似乎冰釋前嫌,有一段時間,竟然做起了生意(此事,也成了胡宗憲最終下獄的罪證之一),隨著汪直的投降,精心策劃終結出碩果。剩下汪直餘部海外盤踞,尚待徹底剷除。
3、苦心
汪直投降後,配合胡宗憲做了一些招撫和兼併其他倭寇勢力的事情。為了讓汪直招降餘部,也為了實現汪直希望的“通商互市”,胡宗憲勸說汪直去杭州見巡按王本固。
不想,王本固誘殺了汪直,臨死前,汪直嘆曰:“死吾一人,恐苦兩浙百姓!”果然,汪直死後,“新倭復大至”,閩廣遂成倭患的重災區。
想必,胡宗憲見此當扼腕長嘆。
不幸的是,三年後,此事成為胡宗憲被清流御史們彈劾的又一個罪證。
谷應泰在《明史紀事本末》中稱胡宗憲“輒自臨陣,戎服立矢石間督戰”。他是說,在重大戰役中,胡宗憲大多身先士卒,這從暢飲人頭酒就可見一斑,沒有非凡氣概者,非身先士卒者,皆不能為也。
談遷在《國榷》裡借他人口贊曰:“其擒徐海,誘汪直,功尤甚,東南數百年免倭患,皆其再造力也,抑公可謂社稷臣矣!”社稷之臣,這個評價極高了,實際上並非過譽之詞。
還有的說,胡宗憲就是再造大唐的郭子儀:“公今之子儀也”(鄭若曾等 《籌海圖編》)【圖片】補充一句,胡宗憲抗倭的主要策略:剿撫並用。
剿撫並用歷來為文臣所喜,我們依稀可見八十年後,崇禎朝的督撫熊文燦在招撫張獻忠等流寇的那一幕,只是,熊大帥以失敗告終,胡大帥則成就不世功業。
原因可能在於,熊文燦剿撫並用,但只想著撫,胡宗憲剿撫並用,以剿為主;還有,海寇和流寇有很大不同,海寇總要靠岸,流寇則四處流散,如熊文燦這般胡亂套用,焉能不敗?
但決勝又豈止在戰場?胡宗憲不是隨隨便便成功的。
-
5 # 談笑的漁夫和樵夫
1566對胡宗憲略有拔高,他是功名利祿中人,追求的平倭的不世功績,投靠嚴黨是為了這個,最後反出嚴黨也為了這個。
-
6 # 黑泥影視盤點
這個肯定電視劇裡的人物都有點被神話了的,與實際人物出入肯定是很大的。
胡宗憲 (1512年11月4日——1565年11月25日),字汝貞,號梅林。祖籍安徽績溪,家族世代錦衣衛出身,在東南倭亂時期任直浙總督。
胡宗憲自進士出身,先任益都知縣、餘姚知縣,後以御史巡按宣府、大同等邊防重鎮,整軍紀,固邊防,為明王朝的邊疆穩定作出了貢獻。嘉靖三十年(1551年),胡宗憲又巡按湖廣,參與平定苗民起義。在胡宗憲踏入仕途這十多年裡,他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來,政績顯著。他的從政經驗和能力都毋庸置疑。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四月,世宗欽點胡宗憲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胡宗憲主持的抗倭鬥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漸次平息浙江的倭患,並開始剿滅福建的倭寇。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十一月初三日,胡宗憲寫下“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雲”的詩句後,自殺身亡,時年五十四歲。隆慶六年(1572年)為其平反,追諡襄懋。
“千里做官只為錢”,明代官員貪汙的非常多,無論是前代“三楊”還是抗倭名將戚繼光,都有貪汙事蹟。而且胡宗憲貪汙的錢財有些用於抗倭鬥爭,有些用於與上級搞好關係,這也是應該考慮的。不過胡宗憲貪汙數額確實過於巨大,加上嚴嵩一倒,無人保他,他厄運也確實該降臨了。
回覆列表
你好,我是陳州小杰,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人物簡介:胡宗憲(1512—1565年),字汝貞,號梅林,徽州績溪(今屬安徽)人,明朝抗倭名將。嘉靖十七年(1538)進士。歷任益都(今屬山東),餘姚(今屬浙江省)知縣,後來提升為御史巡按宣府、大同。嘉靖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按御史。為人多智略,擅用權術立志為國建功立業。後擢升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又加直浙總督,總督浙江、南直隸和福建等處的兵務。嘉靖三十九年,又以平海盜王直功,加太子太保。以得明世宗寵信,晉兵部尚書,並加少保。嘉靖四十一年(1562),因南京給事中陸鳳儀彈劾其為“嚴黨”而入獄,後自殺於獄中。
人物細節
一. 歷史中胡宗憲其人的性格氣質不像劇中那麼儒雅。據史料記載,胡宗憲做過多年的軍官,應有軍人的豪氣。
二. 胡宗憲與嚴嵩的關係。胡宗憲當初是依附趙文華的關係得到提升,而趙文華是嚴嵩的義子。透過趙文華的關係與嚴嵩交際,而並不是劇中所講師生關係。後因被視為嚴黨陷害致死(劇中未提及)。
三. 胡宗憲是抗倭英雄。胡宗憲在主持東南御倭戰爭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他推薦戚繼光任參將,俞大猷也為胡宗憲部將,並允戚招募新軍,使戚家軍成為浙江御倭的主力,後逐步平定倭寇大患。在此期間,他所表現出的膽略和智謀的確可圈可點,稱得上是一位能臣,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四. 胡宗憲為官作風並不像劇中那樣清白。首先,胡宗憲與嚴黨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這成為胡宗憲的致命之因。其次,胡宗憲侵吞軍餉、生活奢侈,並不是劇中那樣兩袖清風。
歷史七功三過,劇中國士無雙,這或許是胡宗憲中肯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