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哲傑

    有的企業認為預算管理就是為了控制成本和費用,能少花的錢就少花,能不花的錢就不花。如果按照這個邏輯來進行理解和界定的話,全面預算管理就是讓他們企業全員過苦日子。這種界定是否正確呢?

    全面預算管理可以解決企業中的什麼問題?

    企業在發展初期是靠能人來推動的,我們把他叫做“板爺式經營”。這臺板車靠板爺來拉,車能裝載多少、能拉多快的速度,取決於板爺式經營。板爺式經營特別能,企業發展也就特別快。在企業發展初期,這種方式有一定的效率和效果,當板車裝載量達到一定程度,就會超過板爺本身的能力限制。

    當車的速度和裝載超過了板爺本身能力的時候,企業將遭遇發展瓶頸,如何解決?我們引入了現代企業制度,就是把平板車變成大卡車,大卡車和平板車有四個東西是不一樣的。

    第一方向控制系統不一樣,第二動力系統不一樣,第三剎車系統不一樣,第四操作方式改變了。

    方向控制系統的解決之道是企業發展戰略和規劃;動力系統的解決之道是靠全面預算管理;剎車系統建立靠的是內部控制系統。很顯然這三個系統要同時運作起來,就需要協調,需要一個新的方式來讓這三個系統同時執行,新的執行企業方式的認同和建立叫企業文化。

    現代企業制度建立以後,企業就發生了轉型,由能人推動向制度推動改變。所以全面預算理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改變企業動力系統的一個重要手段。

    如何解決預算管理討價還價的問題?

    全面預算管理應成為企業發展的持續動力系統,但我們在推行時,發現他並不總是具有持續推動力的。有一個人就曾經在推行這項管理後,深受其害,這就是通用公司前Quattroporte傑克?韋爾奇。他曾在其回憶錄裡寫道:“預算是美國公司的禍根,他根本不應該存在,制定預算等於追求最低績效,你永遠只能得到員工最低水平貢獻,因為每個人都在討價還價,爭取制定最低指標。”很多企業管理者對此非常贊同。

    真的是全面預算管理方式出了問題嗎,如何解釋傑克?韋爾奇的死結呢?

    預算管理中出現討價還價,爭取制定最低指標,這不是預算管理本身的問題,而是在推行預算管理過程中,推行者對預算管理認知錯誤,傑克?韋爾奇也存在這個問題。

    以招待費為例,我們最頭疼又最常見的問題是“年初搶指標,年末搶花錢”的“兩搶”預算。這種現象是如何出現的呢?

    申請預算的人會這麼做:拿出去年的預算花費去平衡今年的任務,今年任務增加,物價上漲,預算費用也相應增加。不懂預算的管理者會認為這個方法聽起來也合理,但已不知不覺掉入了“增量預算”的陷阱。

    當我們把資源配置的預算建立在完成業績的基礎上,業績越高,資源配置就會越高。為了得到更多的資源,申報者會在年初誇大自己的業績目標來爭取更多的資源配置,於是變成了花錢競賽。花錢競賽的罪魁禍首實際上是增量預演算法。

    增量預演算法只能使用在利潤中心,不可使用在資源配置中,所以傑克?韋爾奇死結的根本原因是使用了增量預演算法配置資源,引發了花錢競賽。這裡應該使用零基預演算法。

    釐清預算、計劃和預測的關係

    很多人在推行全面預算管理的時候,會走入一些誤區:

    1. 混淆了預算和計劃

    有些人認為預算管理無法展開,是因為不知道明年需要做什麼事,無法預知結果,所以也不知道花多少錢。

    2. 混淆了預算和預測

    一些人經常問我:“怎樣能夠把預算算準呢?”算準?恐怕只有巫婆、神漢可以回答了,這是玩笑。問這個問題的人偷換了預算的概念,把預算理解成了預測。

    我們需要釐清三個概念:

    預算的英文是Budget,計劃的英文是Plan,計劃是做事的打算,預算是做錢的打算。在全面預算管理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則——行動計劃(Action Plan),就是告訴你沒有行動計劃就沒有預算。比如說做廣告,若沒有廣告計劃,不能回答打算如何做廣告,而直接申報廣告費,就違背了預算的基本原理。

    預測在英文中叫Forecast,預測的回答可能是也可能否。比如預測明天會不會下雨,可能下,也可能不下。預算不能做“可能”的回答,而是必須。預測不是管理,而預算是,他的壓力來自於“必須”二字。

    全面預算管理方案不應以財務為主導

    全面預算管理是個動力推進系統,他推進的不只是財務部,而是整個公司的業務系統往前走。所以,全面預算管理在方案構成上不是以財務為主,它強化的是業務在預算管理中的角色。

    全面預算管理方案的構成是企業根據KPI指標,業務系統開始編制業務預算,業務預算由兩個部分構成:一是運營預算,二是資源配置預算。運營預算就是我要做什麼,我要做的那些事情將產生一個什麼樣的財務結果,這個運營預算就包括:營銷的預算、生產預算、採購預算、研發預算等。這些運營部要去運營,需要花錢,這就是第二個資源配置的預算,資源配置預算由人、財、物三個方面構成,因為事需要人來做,就是人力資源的預算,需要花錢,就是費用預算,需要一定的勞動工具、勞動手段,就是固定資產的預算。

    業務預算是由業務部門來制定的,他們往往只考慮業務的發展和發展需要消耗的資源,可能會導致“業務發展了,但公司死了”的結果——殺敵一千,自殘八百。那麼,財務預算就開始發揮重要的制衡作用。

    制衡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利潤預算,運營預算和資源配置預算合不合理,最終看他給投資人留下了什麼,利潤預算就是告訴你給投資人留下了什麼。同時,企業獲取利潤有一定的風險,風險由誰來把控?這就是財務要考慮的第二個問題——風險準備預算。

    利潤也好,風險準備也好,最終都會轉化成一個很重要的實力——錢,所以第三個方面是資金預算。

    所以在全面預算管理中,業務預算是全面預算的主要部分,財務預算是幫助業務預算來平衡業務預算的一個手段。

    三級遞進預算目標的確定原則

    預算目標怎樣才合理

    預算目標如何制定的比較合理,注意我們用的是合理,而不是準確。我們知道把預算算準確比登天還難,但是把預算弄得合理是可能的。

    有一個制定目標的方法,叫三級遞進目標:底線目標、進取目標、挑戰目標。這三個目標在制定的時候,如何來界定呢?這裡需要用到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如圖2)

    舉個例子,如果我們給一個群體制定一個惟一的目標,比如跑1萬米。所有能跑的人,其實跑到1萬米的時候,他就不跑了。還有一些不能跑的人,他們永遠跑不到1萬米,所以可能破罐子破摔,也不跑了。那麼,底線目標會告訴你,即使跑不到1萬米,但你必須要跑到比如8千米,而不是說因為跑不到1萬米,就可以癱下不跑了。

    對於那些能跑的人,也不是說你跑到1萬米就可以了。因為1萬米是指在常態情況下的目標,但是市場往往是非常態的,當市場出現非常態的情況下,我們希望這些能跑的人繼續往前跑,這就是挑戰目標的作用。所以三級遞進目標,解決了我們很多人都認為預算目標不準確的問題,實際上這三個目標覆蓋了一個很大的空間。

    這樣的方式一定會讓我們的預算目標變得更為合理

  • 2 # 人資大叔

    首先,全面預算管理我覺得首先要包含這幾個內容。

    第一,企業全面預算。相關的部門職責。

    第二。企業全面預算的分工。,

    第三,企業全面預算的執行與控制。

    第四,企業全面預算的考核與基地。

    第五包括全面預算的調整。

    對於全面預算來講,我們肯定,是為了配合公司,來更好的分配公司的人財物等資源啊,為了確保公司實現既定的目標,並與相應的管理相配合,有效的監控公司目標的實施進度,費用支出,啊,同時預測資金需求,利潤和最終財務狀況,才會要去做的一種預算制度

    最少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經營預算。我經營預算主要是指的是銷售預算。生產預算。採購預算,人工預算。製造費用預算,還有管理費用預算等等這方面的內容。

    第二。財務預算。財務預算主要是指現金預算呢,利潤表啊,資產負債表啊,現金流量表啊,這幾個方面的一種預算。

    第三還有就是資本預算。。資本預算的一般的小企業是用不到的,它主要講的是投資預算或者是建設性的預算,那麼對於我們中小企業來講,很少會有這方面的一個預算,所以對於中小企業來講,一般是經營預算和財務預算兩個方面。

    最後能給大家說一下。現在的全面預算主要是站在企業經營的角度上去考慮的一種預算,那麼它一般來講的話呢,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一個作用。

    第一呢,是使公司決策科學化民主化,這樣能夠提高公司的整個的經濟效益。

    第二,是明確各部門的既定目標有利於調動員工的這個工作積極性

    第三,對現有資源的利用狀況進行整體性協調和控制。

    第四,主要適用財務數字的形式表現企業的經營目標,為企業控制經營活動提供依據和衡量標準。

    第五,有利於正確評價各級別、各部門的績效水平。

  • 3 # 易磐EP全面預算軟體

    預算透過數字來體現,但很多企業一味追求數字準確,恨不能精確到小數點後幾位數,糊里糊塗定下指標,再糊里糊塗花錢,然後出現的情況就是錢不夠花或者突擊花錢,最後發現預算成了一場停留在紙面的數字遊戲。

    舉個例子,某企業宣佈自己年度預算費用為100萬,然後再將這100萬的蛋糕分下去,期間大機率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

    A:上半年花錢多的部門,下半年就要勒緊腰帶,許多必須花的錢不敢花或者少花,結果很多事情沒辦成;

    B:上半年花錢少的部門,尋思著這錢再不花出去,來年分到的蛋糕豈不是要變小?於是組織年末突擊花錢,導致預算浪費。

    這種情況,在機關企事業單位中,都非常普遍。當我們再回頭來看,就會發現年初定下的這100萬數字,不僅沒有意義,反而將大家都弄得怨聲載道。

    預算並不只是數字,而是目標方向

    想要避免預算被玩成數字遊戲,切忌只盯住數字本身,而是要盯住預算背後的目標!我們為什麼要做預算?不就是為了實現目標而所做的花錢計劃嗎?如果能實現最終目標,多花錢的部門,我可以追加;錢沒花完的部門呢,也不用擔心被削預算, 你實現自己目標時,我照樣能批。

    所以我們在做預算時,不要糾結於所做的預算數字是否準確,糾結於數字本身不叫預算,而叫預測。預測和預算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

    好比明天天安門要閱兵,相關負責部門找到氣象部門,問:明天北京會不會下雨?氣象部門彙總氣象資料後說下或者不下,這個叫預測;

    然後相關負責部門又說,不管天氣預報如何,明天你們都必須確保北京不下雨。第二天一早,天安門附近烏雲漸密,有下雨徵兆,但氣象部門根據事先佈置,組織進行人工驅雨,驅散了降雨雲,最終達成了不下雨的目標。

    這一事件中,明天不下雨就是方向,而人工驅雨就是為達成目標所付諸的努力,最終收穫的成果就是天氣晴朗,閱兵圓滿舉行。

    因此,預算的奧義是為企業確定目標方向,然後調動企業上下的積極性,朝著這個方向奮鬥,以達成目標收穫成果。

  • 4 # 毛毛蟲嚮往天空

    全面預算管理作為一項科學的控制行為,將企業的決策目標,及其資源配置以預算的方式加以量化,並使之得以實現。它是一種把所有部門所有人員所有環節,都納入預算管理體系的全過程,全方位的管理模式,也是一種企業實現物流,資金流資訊流要求的經營指標體系。

    1,全員參與

    全面預算的編制、執行與調整,涉及企業的所有單位及主要人員,包括企業所有的業務部門與職能部門。

    2,全過程

    包括戰略規劃、年度運作計劃、預算編制、執行與控制、預算分析預算考核等環節構成的閉環系統。

    3,全方位

    包括經營預算、財務預算、資本預算。

    全面預算管理的“核心”在於“全面”,體現為全員參與、全過程和全方位,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整體效應。

    而百度定義是:全面預算是關於企業在一定的時期內(一般為一年或一個既定期間內)各項業務活動、財務表現等方面的總體預測。它包括經營預算(如開發預算、銷售預算、銷售費用預算、管理費用預算等)和財務預算(如投資預算、資金預算、預計利潤表、預計資產負債表等)。

    百度概述全面預算的“三全”特點分別是:

    全方位:全部經濟活動均納入預算體系,

    全過程:各項經濟活動的事前、事中、事後均要納入預算管理過程。

    全員參與:各部門、各單位、各崗位、各級人員共同參與預算編制和實施。

  • 5 # 元年科技

    2、如何解決預算管理討價還價的問題?

    3、釐清預算、計劃和預測的關係?

    4、全面預算管理方案不應以財務為主導?

    5、預算目標怎樣才合理?

    一、全面預算管理可以解決企業中的什麼問題

    企業在發展初期是靠能人來推動的,我們把他叫做“板爺式經營”。這臺板車靠板爺來拉,車能裝載多少、能拉多快的速度,取決於板爺式經營。板爺式經營特別能,企業發展也就特別快。在企業發展初期,這種方式有一定的效率和效果,當板車裝載量達到一定程度,就會超過板爺本身的能力限制。

    當車的速度和裝載超過了板爺本身能力的時候,企業將遭遇發展瓶頸,如何解決?我們引入了現代企業制度,就是把平板車變成大卡車,大卡車和平板車有四個東西是不一樣的。

    第一方向控制系統不一樣,第二動力系統不一樣,第三剎車系統不一樣,第四操作方式改變了。

    方向控制系統的解決之道是企業發展戰略和規劃;動力系統的解決之道是靠全面預算管理;剎車系統建立靠的是內部控制系統。很顯然這三個系統要同時運作起來,就需要協調,需要一個新的方式來讓這三個系統同時執行,新的執行企業方式的認同和建立叫企業文化。

    現代企業制度建立以後,企業就發生了轉型,由能人推動向制度推動改變。所以全面預算理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改變企業動力系統的一個重要手段。

    預算管理,全面預算,預算管理軟體

    二、如何解決預算管理討價還價的問題?

    全面預算管理應成為企業發展的持續動力系統,但我們在推行時,發現他並不總是具有持續推動力的。有一個人就曾經在推行這項管理後,深受其害,這就是通用公司前Quattroporte傑克•韋爾奇。他曾在其回憶錄裡寫道:“預算是美國公司的禍根,他根本不應該存在,制定預算等於追求最低績效,你永遠只能得到員工最低水平貢獻,因為每個人都在討價還價,爭取制定最低指標。”很多企業管理者對此非常贊同。

    真的是全面預算管理方式出了問題嗎,如何解釋傑克•韋爾奇的死結呢?

    預算管理中出現討價還價,爭取制定最低指標,這不是預算管理本身的問題,而是在推行預算管理過程中,推行者對預算管理認知錯誤,傑克•韋爾奇也存在這個問題。

    以招待費為例,我們最頭疼又最常見的問題是“年初搶指標,年末搶花錢”的“兩搶”預算。這種現象是如何出現的呢?

    申請預算的人會這麼做:拿出去年的預算花費去平衡今年的任務,今年任務增加,物價上漲,預算費用也相應增加。不懂預算的管理者會認為這個方法聽起來也合理,但已不知不覺掉入了“增量預算”的陷阱。

    當我們把資源配置的預算建立在完成業績的基礎上,業績越高,資源配置就會越高。為了得到更多的資源,申報者會在年初誇大自己的業績目標來爭取更多的資源配置,於是變成了花錢競賽。花錢競賽的罪魁禍首實際上是增量預演算法。

    增量預演算法只能使用在利潤中心,不可使用在資源配置中,所以傑克•韋爾奇死結的根本原因是使用了增量預演算法配置資源,引發了花錢競賽。這裡應該使用零基預演算法。

    三、釐清預算、計劃和預測的關係

    很多人在推行全面預算管理的時候,會走入一些誤區:

    1. 混淆了預算和計劃

    有些人認為預算管理無法展開,是因為不知道明年需要做什麼事,無法預知結果,所以也不知道花多少錢。

    2. 混淆了預算和預測

    一些人經常問我:“怎樣能夠把預算算準呢?”算誰?恐怕只有巫婆、神漢可以回答了,這是玩笑。問這個問題的人偷換了預算的概念,把預算理解成了預測。

    我們需要釐清三個概念:

    預算的英文是Budget,計劃的英文是Plan,計劃是做事的打算,預算是做錢的打算。在全面預算管理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則——行動計劃(Action Plan),就是告訴你沒有行動計劃就沒有預算。比如說做廣告,若沒有廣告計劃,不能回答打算如何做廣告,而直接申報廣告費,就違背了預算的基本原理。

    預測在英文中叫Forecast,預測的回答可能是也可能否。比如預測明天會不會下雨,可能下,也可能不下。預算不能做“可能”的回答,而是必須。預測不是管理,而預算是,他的壓力來自於“必須”二字。

    預算管理,全面預算,預算管理系統

    四、全面預算管理方案不應以財務為主導

    全面預算管理是個動力推進系統,他推進的不只是財務部,而是整個公司的業務系統往前走。所以,全面預算管理在方案構成上不是以財務為主,它強化的是業務在預算管理中的角色。

    全面預算管理方案的構成是企業根據KPI指標,業務系統開始編制業務預算,業務預算由兩個部分構成:一是運營預算,二是資源配置預算。運營預算就是我要做什麼,我要做的那些事情將產生一個什麼樣的財務結果,這個運營預算就包括:營銷的預算、生產預算、採購預算、研發預算等。這些運營部要去運營,需要花錢,這就是第二個資源配置的預算,資源配置預算由人、財、物三個方面構成,因為事需要人來做,就是人力資源的預算,需要花錢,就是費用預算,需要一定的勞動工具、勞動手段,就是固定資產的預算。

    業務預算是由業務部門來制定的,他們往往只考慮業務的發展和發展需要消耗的資源,可能會導致“業務發展了,但公司死了”的結果——殺敵一千,自殘八百。那麼,財務預算就開始發揮重要的制衡作用。

    制衡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利潤預算,運營預算和資源配置預算合不合理,最終看他給投資人留下了什麼,利潤預算就是告訴你給投資人留下了什麼。同時,企業獲取利潤有一定的風險,風險由誰來把控?這就是財務要考慮的第二個問題——風險準備預算。

    利潤也好,風險準備也好,最終都會轉化成一個很重要的實力——錢,所以第三個方面是資金預算。

    所以在全面預算管理中,業務預算是全面預算的主要部分,財務預算是幫助業務預算來平衡業務預算的一個手段。

    五、預算目標怎樣才合理

    預算目標如何制定的比較合理,注意我們用的是合理,而不是準確。我們知道把預算算準確比登天還難,但是把預算弄得合理是可能的。

    有一個制定目標的方法,叫三級遞進目標:底線目標、進取目標、挑戰目標。這三個目標在制定的時候,如何來界定呢?這裡需要用到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如圖2)

    舉個例子,如果我們給一個群體制定一個唯一的目標,比如跑1萬米。所有能跑的人,其實跑到1萬米的時候,他就不跑了。還有一些不能跑的人,他們永遠跑不到1萬米,所以可能破罐子破摔,也不跑了。那麼,底線目標會告訴你,即使跑不到1萬米,但你必須要跑到比如8千米,而不是說因為跑不到1萬米,就可以癱下不跑了。

    對於那些能跑的人,也不是說你跑到1萬米就可以了。因為1萬米是指在常態情況下的目標,但是市場往往是非常態的,當市場出現非常態的情況下,我們希望這些能跑的人繼續往前跑,這就是挑戰目標的作用。所以三級遞進目標,解決了我們很多人都認為預算目標不準確的問題,實際上這三個目標覆蓋了一個很大的空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碩士、博士當中學教師,你認為教師是令人羨慕的職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