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大條鹹魚

    對土壤次生鹽漬化問題解決辦法

    一些老的蔬菜生產地,有機質比例下降,部分離子濃度偏高,由於離子間相互作用,使植株根系對一些生長必需離子的吸收困難,造成土壤次生鹽漬化現象,主要解決問題辦法:

    ⒈以水除鹽:主要靠漫水洗鹽和開溝埋設暗管,用垂直洗鹽的方法,洗出的鹽水透過的鹽水管道或排出後進行集中處理。

    ⒉生物除鹽:採用休閒或輪作,栽培速生吸鹽量大的作物,如:蘇丹草、玉米等。

    ⒊輪作:進行水田與菜田的輪作。

    ⒋施用有機肥:可用一些稻殼、麥秸、木屑等含碳量高的農副產品施入土壤。

    ⒌耕作措施:可進行深耕,使表土和深層土壤作適度混合,以使耕層土壤中離子濃度適當降低

  • 2 # 跆拳道劉教練

    設施土壤由於集約化經營程度高、高溫高溼環境、人為因素 對土壤的影響十分強烈。因此,土壤的自然理化性狀會隨著種植 週期的增加而逐漸發生變化,主要表現為土壤的團粒結構遭到破 壞、土壤板結、表層積聚大量的鹽分、作物產量品質下降。

    改良措施如下:深翻換土,改良土壤質地。深翻大棚土壤,將高鹽類的 表土翻到下層,把低鹽下層土壤翻到上層,同時可打破犁底層, 結合整地,適量摻沙,改善土壤結構,增強通透性,降低地下水 位或剷除表層2 -3釐米鹽分較高的土壤。

    增施有機肥料,粗骨質物料。施用纖維素多(即碳氮比 高)的有機肥(應注意畜禽糞便中的鹽分含量),改善質地、活 化土壤灌水洗鹽,淋雨灌水。利用夏季高溫換茬休閒,撤膜淋 雨溶鹽,或在高溫季節進行大水漫灌壓鹽,可顯著消除土壤障礙。

    基肥深施,追肥限量。基肥要深施,追肥時儘量“少量 多次”,避免土壤溶液濃度過高,可採用水肥一體化技術。 休閒輪作——生物除鹽。利用休閒時期,不再施肥,通 過種植耐鹽、高生物量的作物吸收土體內多餘的鹽分。

  • 3 # 一起葡萄

    次生鹽漬化不是一兩年形成的,從根本上消除需要大量的投入成本和時間,現實很難允許我們這樣理想化的操作,網傳的日本在山東萊陽承包千畝土地五年不長莊稼,休耕生草就是這種理想化的狀態,這種模式目前很難複製,而且他們做的也很不成功。

    土壤是一個“江湖”,這裡有豐富的有機質和礦物質元素,有益菌和有害菌在富含有機質的土壤中共存,達到了一個平衡狀態。這種狀態下,礦物質元素被微生物不斷地分解,供給作物生長,我們叫他土壤生態。

    次生鹽漬化就是我們為了高產不斷地大量的投入礦物質元素,打破了原有的平衡狀態,微生物菌群遭到破壞,分解能力越來越差,導致礦物質元素濃度越來越高,相互之間起反應生成新的化合物,外在表現是澆水后土壤表層發白。

    多年來的不合理投入後,我們也逐漸發現和重視鹽害,於是投入了不少解鹽產品,結果並不理想,因為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其實只能短暫的緩解土壤問題,卻無法讓土壤恢復。

    隨著秸稈還田技術的應用,我們發現這是真正行之有效的方式,秸稈腐爛後生成大量的有機質,成本遠低於商品有機肥,這些有機質可以為微生物提供繁衍生息的溫床,當菌群再次建立並達到平衡的時候,土壤生態就得到恢復了。這比日本包地的休耕更有效。

    全面的改良土壤目前很難,但區域性土壤的改良完全可行,所以在葡萄生產中我們集中力量改良根部周圍的土壤,讓這裡的土壤生態率先得到回覆和重建,這讓葡萄的品質得到了極大地提高,這幾年葡萄越來越甜,果香越來越濃郁。

    其他作物也可以探索合適的途徑。

  • 4 # 農技能人老李

    要想從根本上減輕或消除土壤次生鹽漬化首先應該瞭解它發生的原因,然後對症處理,應該能夠徹底消除。它發生的原因:

    1.一般發生的地塊主要是保護地和蔬菜基地,由於蔬菜的產量高,週期短,連作頻繁,掠奪式的生產,使土壤有機質銳減而得不到補充,同時大量施用速效化肥來促進蔬菜生長,而且為了方便多采用隨水衝施,使土壤中的化肥殘留保和且沉積在表土層,而形成鹽漬。

    2.由於土壤有機質缺乏,加上頻繁的大水漫灌和人員的頻繁踩踏,造成土壤板結、通透性變差,增強了土壤的蒸騰作用,使土壤中的無機鹽隨水分的蒸發而被帶到土壤表面,而加速了鹽漬的形成。

    3.由於蔬菜田和設施田受設施區域環境的限制,耕作土壤多采用小型機械,土壤耕作層較淺,而且形成了犁底層,使大量的水肥都沉積在犁底層上面,加上土壤透氣性變差而板結,隨著土壤的蒸騰作用,這些無機鹽會隨水透過土壤毛細管而上移,水分蒸發掉後留下鹽漬在表層。

    從以上分析可知,要想徹底消除土壞鹽漬化就應採取以下措施:

    1.大量增施農家肥以及生物有機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少施大量化肥。主要根據作物產量適度合理施肥,需多少施多少,嚴禁超量施入無機化肥。

    2.嚴禁大水漫灌,應該採用起壟溝灌等小水灌溉,有條件的最好採用滴灌灌溉,採用水肥一體化,即節水,又節肥,更不會破壞土壤團粒結構,有利於作物的生長。

    3.採用大型農機進行深翻改良,增厚土壤耕作層,起到保水保肥的雙重作用。保護地就要人工深翻,多施腐熟的有機肥改良土壤。

    4.採用輪作倒茬,特別是蔬菜和其它農作物如玉米,小麥等輪作,由於玉米、小麥等其它糧食作物對無機鹽的需求大,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土壤中的鹽分。

    5.另外還需注意水源的含鹽量,有些地方水源含鹽量較高,長期頻繁大水漫灌也會增加鹽漬的沉積,這一點也要引起注意。

    透過以上綜合治理,改變傳統耕作和管理方法,應該會徹底消除土壤鹽漬。

  • 5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土壤次生鹽漬化,說白了就是人為種植過程中不科學的、過量施用化學廢料造成的土壤中殘留大量酸根離子和礦物離子而造成的土壤板結、鹽漬化、乾旱時地表發紅的情況。對於土壤的次生鹽漬化來說,想逐漸的改善或者恢復是很難的。

    土壤次生鹽漬化,土壤中游離的礦物離子和化學酸根離子含量過高,影響土壤的酸鹼平衡、養分含量平衡而出現的一種土壤亞健康狀態。土壤易乾旱、板結、種植農作物長勢不佳、肥料利用率低等都是土壤次生鹽漬化的表現。對於這種次生鹽漬化的土壤改良,我覺著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科學的秸稈還田搭配休耕措施的長期改良過程。

    土壤次生鹽漬化,土壤中游離的礦物質離子和化學酸根離子含量太高。想要改善這種情況,只能是減少土壤中游離的礦物質離子和化學酸根離子含量。但是目前還沒有什麼有效的方式來減少土壤中游離的礦物質離子和化學酸根離子含量,只能是透過螯合或者其他的方式把含量過於豐富的礦物質離子和化學酸根離子給控制住使其短暫失去遊離的狀態,也可以說是類似於螯合的狀態。當含量過高時,牢牢地控制住礦物質離子和化學酸根離子;當含量過低時,釋放出適量的礦物質離子和化學酸根離子供農作物吸收利用。

    而且,想要土壤能夠有這種能力,只能是增加土壤中有機質的數量。透過提高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來緩解這類土壤亞健康狀態。比如說種植綠肥作物之後還田,搭配休耕的管理手段並且逐漸的往復這個過程,使得土壤中有機質含量可以逐漸的增加、也能改善土壤生態的環境,使得土壤逐漸呈現健康的狀態。但是這個過程太過於緩慢,特別是在初始階段種植綠肥作物的長勢也不會好。

    所以,想從根本上減輕或者消除土壤的次生鹽漬化真的需要長時間的工作才能達到這個目的。而且,在這個期間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也是驚人的。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 6 # 原生態鄉村

    袁隆平院士牽頭研發的“海水稻”就是向中國數量不少,而且將來有進一步面積增加的鹽鹼地要糧食!不少地方土壤鹽漬化已是不爭事實,其中有不少是地理環境等自然因素引起,也有不少人為因素引起的土壤次生鹽漬化。那怎樣來對待這個問題呢?看看土壤鹽漬化的基本原理,從認識上來區別引起的原因。

    土壤的鹽漬化也稱為鹽鹼化,從土壤的外表及理化性狀上來看,根據鹽漬化的輕重程度,當土壤在乾燥時,輕度鹽漬化會出現白色鹽斑,而程度加重就會呈現紅色。發生鹽漬化的土壤在團粒結構方面也是容易出現板結,通透性不佳;鹽漬化的土壤對作物的危害主要是高濃度的鹽分造成作物在水分和營養吸收上出現“反滲透”現象,容易造成植株缺水、缺肥而萎蔫。另外一般鹽漬化的土壤也容易形成重金屬超標的局面,農作物的產品就容易造成重金屬殘留而出現超標現象。

    引起土壤鹽漬化的鹽分來自哪裡呢?

    很多人誤認為是施肥,特別是施用化肥引起的,把因過度施用化肥引起的土壤酸化板結與土壤鹽漬化混為一堂。實際上,從土壤的PH值來分析,施用化肥引起的土壤板結危害導致的是讓土壤酸化,而土壤鹽漬化卻是土壤呈鹼性。所以,過度施用化肥對土壤鹽鹼化的“貢獻”主要是提供了部分可溶性鹽。

    土壤鹽鹼化的情況不少是來自自然因素。首要的原因是含鹽量高的地下水來到了土壤表層,在水分蒸發後使鹽分富集在土壤中導致。有些地方的地下水位高,在毛細現象下,當地表缺水,容易將地下水虹吸上來;有些地勢低的地方,自然形成了地下水侵入土壤表層,這是很多低窪地鹽鹼化的關鍵原因。

    另一方面就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土壤次生鹽漬化。人為因素之一是灌溉方式的不合理、不科學,經常性地將土壤漫灌,易造成過多的水在下滲的過程中將水路與地下水銜接,鹽分就容易向地表滲透;人為因素之二是一些沿海地方,隨著大量開採地下水,導致海水倒灌,地下水的鹽度大大增加,那土壤就更容易出現鹽漬化了;人為因素之三是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總是在同丘塊土地上連年種植同類型同品種的作物,大量施用化肥,就容易造成土壤中營養元素的失衡,當一些鹽離子養分過多就引起了土壤次生鹽漬化。

    根據引起土壤鹽漬化的不同原因,進行有針對性的採取應對措施。

    對於不少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壤鹽漬化,我們的方向就重在治理環境或想辦法適應環境。

    1.地勢低窪地段,採取開深溝瀝水,保持土壤乾燥,降低土層地下水水位;

    2.積極開發類似袁隆平“海水稻”這樣的耐鹽鹼作物,能夠在自然形成的輕度鹽漬地進行農業生產;

    3.利用化學手段,如在土壤中施入石膏、磷石膏、亞硫酸鈣等物質來改良土壤。

    對於人為因素引起的土壤次生鹽漬化,就應該改變人的行為,採用正確的方式或取代方法。

    1.對於沿海地區過度開採地下水的情況,就需要從社會層面透過“南水北調”類似的人工工程來減少沿海地區地下水的使用。那些直接使用地下水抽上來用於灌溉的也要考慮儘量使用陸地淡水資源;

    2.灌溉方式要從粗放的漫灌向更科學的滴灌、噴灌等方式改進,灌溉的同時結合排水,使土壤乾溼交替,改善土壤團粒結構;

    3.減少使用化肥,特別是連年單一施用同類型化肥的局面,及時注意和調節土壤PH值,防止土壤板結和鹽分富集。多采用有機肥、農家肥、綠肥、餅肥等的使用,改善土壤團粒結構,營造土壤好的保水保肥特性。

    4.對土壤佈局科學的耕作制度,避免同丘塊長時期地種植同類作物,造成土壤營養素的失衡引起鹽分的升高和重金屬富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星離婚了,不是好事,吃瓜群眾為什麼總愛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