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陸晨汐
-
2 # 半條命4785
劉墉字不是肥是濃墨 採用的是棉裡藏針之法 結構內厭之法 和顏體有同等之道理 取法鍾繇 宋朝一路 從宋張即之的書法中看的很清楚 粗細線條搭配製造出強烈的視覺感 外部受一定侷限但能虛實協調內部能塑造出新的世界空間 沒有一定胸懷是寫不出來的 為劉墉書法點贊 說錯勿怪啊
-
3 # 快意詩畫
劉庸,就是宰相劉羅鍋裡灰諧,幽默的劉羅鍋,具體是不是羅鍋不知道,但是其書法卓有建樹,自成一格,被稱為濃墨宰相。
劉庸用筆肥厚,杜甫有一句詩是,書貴硬瘦方通神,書貴硬瘦,方顯挺拔陽剛之氣。而宋大文豪,書法大家蘇東坡則 針鋒相對地提出,短長肥瘠各有態,玉環飛燕誰敢憎,認為瘦是美,胖也是美,劉庸書法正是取法蘇軾的玉環飛燕,以肥為美。
劉庸之肥,柔進了顏魯公書的厚重,雖無輕盈遒妍之態,另有一種古樸沉著之美,肥而不膩,綿裡裹針。用筆以藏鋒為主,不露鋒芒,含蓄內斂,字形端莊大氣,謙遜安靜,不怒而威。
清書法隸篆為最,是繼漢以後又一里程碑,隸書直逼兩漢。行書以劉庸,梁同書,王文治,翁方綱為清四家。既然能擔清四家之首,自然也是大清重要的書法家了。
品評書法,依據是筆力美,結構美,章法佈局美。而不是用肥瘦來衡量。
-
4 # 玉龍書法課堂
首先我覺得成就一個書法家最重要的兩個因素:一、就是繼承,學書法要臨古貼,從傳統中汲取營養,這是積累沉澱的過程。二、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就是創新,歷史上任何一個大書法家都是在學習古人的同時,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入古而不泥古,才能讓藝術的寶庫中不斷豐富,像王羲之,顏真卿,蘇東坡,……如果亦步亦趨的一直臨習古人的法帖而無自己的見解,這樣的書家充其量只能是抄書匠!像清末的黃自元等。
誠然,劉墉就是一個善於創新的書家。劉墉書從顏真卿出,但較之顏氏更顯圓潤渾厚,作書喜用濃墨,遂有“濃墨宰相”之稱。
劉墉的字肥厚,但他的字肥而不膩,骨力內斂,既有顏真卿肉裡藏筋之感,又有蘇東坡天真爛漫之意趣!師古而不泥古正是劉墉的高明之處。
書法評論家包世臣《藝舟雙楫》稱:“文清少習香光,壯遷坡志,七十以後潛心北朝碑版,雖精力已衰,未能深造,然意興學識,超然塵外。”近人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稱“石庵亦出董(其昌),然大厚思沉,筋搖脈聚,近世行草作渾厚一路,未有能出石庵之範圍者,吾故謂石庵集帖學之成也。”
-
5 # 新月新語錄
劉墉書法的辯證法
——趙新月談大清劉墉書法用筆那麼"肥"為什麼還是大清重要的書法家?
劉墉書法以“肥”享譽大清,有四個原因。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稱之為“四個辯證法”。
第一,書風辯證法。由於康熙、乾隆喜歡董其昌、趙孟頫書風,導致滿朝文武,包括整個大清書壇實現了“格式化”——都以董其昌、趙孟頫為標準。
但我們知道,董其昌的書法用墨清淡,逸氣動人,但走到極致是什麼呢?就是浮滑。
趙孟頫的書法,說是迴歸晉韻,實則他已經回不去了,因為時代變了,但不管怎麼說,趙孟頫的書法還是多了一些儒雅,雍容華貴,但趙孟頫的書法走到極致又是什麼呢?就是俗媚。
當“浮滑”與“俗媚”形成後,就成為了大清書壇的“流行書風”,而“流行”的意思,就是不長久,因為它的缺點開始暴露。
劉墉用筆之“肥”,用墨之“濃”,正是對“浮滑”與“俗媚”的矯正。這就是“反者道之動”。套用馬克思經常講的一句話,時代需要一個“肥厚”的書法家出來,如果沒有,時代也會創造這樣的書法家。劉墉就是被時代創造來的。如果劉墉不出現,還會有王墉、李墉誕生。
第二,技巧辯證法。大家都看到了劉墉書法的“肥”,沒有看到另一點 —— 劉墉書法的“瘦”。請大家看下圖:
看上圖,劉墉寫字時,往往每個字中,肥筆為主,細筆為輔。如上圖中的“湖”、“道”、“坤”。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只是隨意從劉墉帖子裡找的,這種現象幾乎涵蓋了劉墉所有作品,特別是小字。
那麼,這一點是劉墉獨創嗎?
不是。他是學蘇東坡的。大家去看看蘇東坡的作品,也是“肥筆為主,細筆為輔”,而且幾乎所有蘇軾作品,也都是這麼處理的。這就是技巧辯證法。
如果一味肥筆,沒有細筆調和,那就真成墨豬了。劉墉少數作品,就犯了這個毛病,一味求肥,沒有細筆調和,結果走向反面。這不是“肥”得過度了,而是細筆太少。
第三,人品辯證法。有人說,“濃墨宰相”之所以享譽大清,是因為沾了“官本位”的光。這話是不對的,古往今來,宰相多了,為什麼只有劉墉勝出呢?還是因為他的書法本身好,同時也有人品因素。
史料記載,劉墉是好官,官品、人品都好,但天下好人多了,“道德標兵”不一定能成為書法家。成為書法家還有其他因素,比如情趣,沒有情趣的人,成不了好的書法家。劉墉是一個很有情趣的人,這從他的藏書和讀書可以看出來,他不僅喜歡讀經史子集,還喜歡佛、道、類書、碑帖、字畫、戲曲、小說、彈詞、曲譜、平話,更喜歡收藏奇石、硯臺、毛筆、古琴。這就是說,劉墉是個有趣的人。
劉墉人品的“正”與“趣”的辯證法,反映到書法裡,就是肥厚中充滿情趣,每一個字,都如豐腴的女子簪花一樣好看、耐看。
第四,創新辯證法。就是對傳統書法的創造性轉化,做到古為今用,把握好繼承與創新的關係,這一點,劉墉把握得極好。他處理好了學習蘇東坡顏真卿(肥筆)與學習董其昌(瘦筆)的關係,處理好了學習“碑”與“帖”的關係,處理好了學習趙、董、蘇、顏、二王、鍾繇、黃庭堅、薛道祖、米芾等人與最終實現自我創新的關係,他是汲取了古代書法家的營養後“肥”起來的。
最後,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總結幾句話如下:
我喜歡劉墉的“肥”,因為肥得有理——時代辯證法。
我喜歡劉墉的“肥”,因為肥中有瘦——技巧辯證法。
我喜歡劉墉的“肥”,因為肥中有趣——人品辯證法。
我喜歡劉墉的“肥”,因為肥中有新——創新辯證法。
劉墉書法用筆那麼"肥"為什麼還是大清重要的書法家?
一切都因為“辯證法”!
一笑作結。
(趙新月,一介書生,河北作協會員、美協會員、書協會員,黨史研究專家,西柏坡學創立者,毛澤東特型演員,廣播節目主持人,專欄作家。主要著作:《西柏坡來電》、《你來西柏坡看什麼》、《大西柏坡賦》、《開國第一城》、《西柏坡學發凡》、《畫家書法八大家》、《憫生論——主持人書簡》等,主演《趕考》、《親情毛澤東》、《平津戰役》等影視劇舞臺劇,主要研究方向:文史哲經藝)
-
6 # 不二齋
問題劉墉書法硬筆那麼肥,還是清朝重要書法家?
劉墉就是我們在電視劇裡看到的劉羅鍋,他不僅是一位官員,還是一名著名的書法家。
他和成親王、翁方綱、鐵保並稱為清代四大書法家,雖然他的字仍然沒有從館閣體的陰影中走出來,他肥碩的用筆,算是對帖學日漸萎靡一點反抗。
劉墉善於學習前人,他的字雖肥卻有骨力,用墨厚重敦實,其風格在歷史上也算是別具一格了。但是他的書法在書法史上練三流也算不上。清代前期有王鐸,中後期有碑學,清代書法四大家基本碑架空了。
帖學發展到了清朝,日漸衰落,劉墉、鐵保都能成為四大家了。可見,此時出現碑學也是歷史的必然。
-
7 # 書畫私享
從這5個角度,讀懂劉墉的“肥書法”
劉墉與王文治、翁方綱、梁同書,共享“清四大家”之譽。清代有很多評論家對劉墉的書法評價很高,康有為甚至稱讚他為清代帖學書法的“集大成”者。需要指出的一點,就是“肥”的藝術造型,古今中外都有,因此“肥”並非就等於“不美”。如唐代仕女圖,人物的肥,不影響畫中的美。
讀懂劉墉的“肥書法”,可以從以下5點來看:
1 營養成分
劉墉吸收了多方面的營養,包括:北朝碑版、蘇軾書法、鍾繇書法等。
2 藝術特點
劉墉晚年書法吸收了北朝碑版的寫法,學習鍾繇,追求“拙趣”。“拙”“厚”是其最大的特點。
3 用筆特點
劉墉晚年書法用筆渾厚有致,“如‘慢、柔、圓、沉’的太極拳”,動作雖慢,但是“發而皆中節”,雖然“發而皆中節”,卻又“悠悠不迫”,流露出一種“聖賢氣象”。康有為曾說他的書法“力厚思沉,筋搖脈聚”,可謂切中肯綮:所謂“力厚”,指筆力雄強;所謂“思沉”,指態度悠遊;所謂“筋搖”,指用鋒靈活;所謂“脈聚”,指氣脈團聚。
這樣的用筆特點,展現劉墉書法藝術,帶有老年般智慧:沉穩、寧靜、從容、博大、寬厚、凝練,尤其是其中的虛和與靜趣,特別受到推崇。
4 結構特點
劉墉書法的結字“茂密”“巧妙”。以“茂密”為主,“計白當黑”,注意疏密關係的對比,因此,給人一種“肥而不膩”的感覺。
5 用墨特點
劉墉的墨法以濃為拙,以燥為巧,擅長以“濃墨助其採”,與其“濃”字來概括劉墉的用墨特點,不如用一個“豐”字來加以形容或許更加合適。他的字只是表面看來肥厚臃腫,實際卻是在“豐貌”之下隱含著“勁骨”。透過層次豐富的墨色輪廓,點畫內部筆毫運動的軌跡清晰可見,如“綿裡裹鐵”。這就使他的書法味厚神藏,在樸素的外表下透露出內蘊的風采。
總之,劉墉的書法,給人一種“氣象雍容”“味厚神藏”“氣韻生動”“神采超逸”的審美感受,開拓了一種“餘音不盡”的審美想象空間 。
-
8 # 千年蘭亭
一部《宰相劉羅鍋》,讓劉墉滑稽的形象傳遍全國,但知道劉羅鍋書法極好的人似乎並不多。
劉墉學書是從董其昌、趙孟頫入手的,中進士後,又致力於學顏真卿、蘇軾、黃庭堅等,終於自成一家。
他的書法最大的特點是使用濃墨,人稱“濃墨宰相”。他追求的是大巧若拙、味厚神藏的境界,他的作品濃中有淡,拙中含巧。
雖然他的作品中有一些極肥厚的用筆,但因為他將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距離拉得比較開,所以,觀之給人一種清爽疏朗之感。
他的書法還有一個特點 ,就是行筆從容,有一種靜穆之氣。一般而言,從事書法創作的人,往往為追求剛健和生動,反而導致狂躁,所以追求靜穆安閒的境界實非易事。但劉羅鍋做到了。
這個劉羅鍋,這位濃墨宰相,在清四家中,確實是最有成就的一位。
回覆列表
劉墉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宰相劉羅鍋,他的書法正如題主所言用筆肥是很重要的特色,所以也被後人稱之為濃墨宰相,但他的書法成就在清朝很高,和大家熟悉的大書法家鐵保及成親王齊名。回到問題,我感覺他的書法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欣賞:
1、用筆豐潤,骨力內藏。
正如剛才所說,用墨肥厚是他的重要特色,這與他師從顏真卿和蘇東坡有關,但用筆喜用硬筆短毫,用墨紮實且不露鋒芒,圓潤渾厚,初看圓軟滑,細看內含剛勁,給人以清靜淡雅的感覺。
2、結字互為遞映,風格豐潤又具節奏感。其書法主宗蘇軾趙孟頫,講究結字,強調寫字不求平齊,猶如鳥羽魚鱗般富有層次,這種風格在乾隆館閣體盛行時期顯得很有特色。
3、其書法價值在於充分體現了朝廷重臣的儒雅氣質,使人感覺到其溫謙恭讓,處圓行方的人格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