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心理諮詢是浪費錢嗎?
4
回覆列表
  • 1 # 狂想的蘆葦1

    近期有些忙,沒能即時回答。但過了這麼多天,發現回答數還是零。這說明這個問題是冷門,也說明大家對心理諮詢還是心存疑義。作為一個心理諮詢理論工作者,我有義務普及一下心理諮詢。

    一、什麼是心理諮詢?

    心理諮詢是諮詢者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運用特殊的人際關係,幫助來訪者解決心理問題、增強社會適應性、完善人格、開發潛能、增進幸福感的一項專業活動。本定義後面所提到的是心理諮詢的任務和目標。也就是說,心理諮詢不僅僅是為了解決心理問題的活動。

    二、為什麼要心理諮詢?

    這要運用馬克思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來分析。所以,我要先簡要分析一下心理諮詢產生和發展的時代特徵。心理諮詢萌芽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西方。當時,西方國家正處於告訴上升期,內燃機和電力的發明讓西方各大國的生產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各國的生產方式發生了劇烈的變化,過去蒸汽時代所形成的習慣性的生產方式和行為方式已經不適合時代的發展。再加上當時新型的資本主義國家因對世界資源和市場的需求而與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產生了劇烈的矛盾。於是,國家對勞動力的需求和勞動力對適應社會變革的需求之間的矛盾也變得非常突出。於是需要一種社會活動協調這種矛盾,使勞動力與國家的需求迅速匹配,心理諮詢自然應運而生。尤其是一戰、二戰期間和之後,社會的劇烈變化、戰爭的創傷、經濟危機愈演愈烈、西方政體合理性的營造等原因共同推進了心理諮詢的發展。於是,20實際50年代心理諮詢在西方達到了繁榮的水平。從歷史可以看出,心理諮詢產生和發展於社會變化加速、生活節奏加速的社會存在基礎上。現在,資訊時代的到來,又一次使社會正發生極為深刻的變革,再加上人們已經具備了一定得經濟能力,需要最有效率地跟上時代、獲得幸福感,使心理諮詢又一次變得非常重要。未來,由於智慧機器的發展,體力勞動逐漸減少,而人們對幸福感的需求越來越高,心理諮詢將越來越成為人們生命中最重要的需求之一。總結起來,就是說,心理諮詢因能夠幫助人們更高效率地適應變化多端的社會環境而變得越來越重要。

    三、心理諮詢有什麼作用?

    上文說了心理諮詢的產生和發展背景,也說到了其作用,那就是促進人的社會適應。下面我們具體說說。

    首先,心理諮詢能夠促進個體傾訴。這是心理諮詢最基本的作用。每個個體都有傾訴和被理解的需要。但由於社會變化速度快、生活節奏快,個體本身為了適應社會需求而疲於奔命,根本顧不上傾訴;加上資訊時代的發展使個體之間直接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少,進而導致孤獨感越來越強。於是,個體傾訴的需求也就越來越強。因為,很多事憋在心裡、得不到傾訴是會憋出病來的。心理諮詢的特殊作用正好給人以徹底傾訴的機會。

    其次,心理諮詢能夠促進個體成長。還是由於社會變化快,很多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就連一貫以來所形成的倫理道德等社會規範乃至是非觀念、價值觀念等都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這些變化讓人們應接不暇,也擴大了代溝、割裂了群體社會意識的統合性。作為這個時代的個體,無論是青年、中年、老年人都必須時刻保持足夠的學習能力,隨時適應新的社會狀態。這就需要人們有強大的心理調節能力。心理諮詢就是要幫助人們恰當地分析自己和環境的關係,理性面對變化的環境、合理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客觀認識自己的內在需求,進而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更好地適應社會變化。這就是個體的成長。

    第三,心理諮詢可以幫助人們恢復心理平衡。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而當前社會將會更多。面對這些不如意的事,雖然每個人都有一定的調節能力,但架不住它們層出不窮、接踵而至。正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樣自然會出現心理上的不平衡。個體有限的調節能力在這些不如意麵前變得微不足道。而若任由這些不平衡延續、疊加下去,個體心理就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緩解和消除,就會嚴重化,成為心理障礙、心理疾病乃至精神疾病。這時,心理諮詢就可以幫助人及時地將這些心理不平衡解決,使之重新恢復心理平衡,以更好的狀態迎接社會的新變化。

    第四,心理諮詢可以幫助人發現潛能,更好地規劃未來生活。每個人都對自己有一定的瞭解,但每個人也無法全面瞭解自己。古希臘德菲爾神廟上的那句話“人啊,認識你自己”成了千古難題。孫子又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百戰皆怠。”可見“知己”是多麼關鍵點因素!這個社會變化這麼快,我們“知彼”

    也就是充分了解客觀世界已經非常難了,再不“知己”的話,人們如何適應?心理諮詢運用心理學的規律,運用人的心理發展規律,可以幫助人們發現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可以幫助人們最大限度地做到“知己”,進而促進個體的成長與適應。

    心理諮詢的作用還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論述了。總之一句話,心理諮詢並不是針對有心理障礙的人群的,而是為預防心理障礙、調節心理平衡、促進未來適應而存在的。

    四、心理諮詢為什麼能起作用?

    第一,心理諮詢是個“助人自助”的過程。這個“助人”是諮詢者幫助來訪者找問題、原因和策略;“自助”則是來訪者以自身的努力解決自己的問題。也就是說,諮詢者不是像醫生那樣代替來訪者解決問題,而是透過促進來訪者的成長、提升來訪者的能力,幫助來訪者自己解決問題。這個有些繞,我們看個寓言就理解了。說一個老神仙下凡點石成金。周圍的人只要選中的無論多大的石頭,神仙都點成金子送給他。人們都選中了大大小小的石頭變的金子高高興興走了。唯獨一個小夥子不為所動。神仙問他到底要什麼,小夥說,他要的是神仙那根點石成金的手指。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授人以魚不若授人以漁。心理諮詢則是幫來訪者找到那隻“金手指”。所以,心理諮詢的首要原則就是“來訪者主動求詢”,也就是來訪者有強烈的自我改變的願望,希望透過幫助、透過自己的努力成長自己。俗話說解鈴還須繫鈴人,由來訪者解決自己的問題是心理諮詢能起作用的第一原因。

    第二,心理諮詢運用心理學的專業理論幫助來訪者分析問題。心理學的專業理論得出的是一個人的正常異常、健康不健康的標準,得出的是人們一般的心理機制和產生問題的原因,得出的是解決心理問題的一般策略。也就是說,心理學的專業知識可以全方位地分析一個人產生的心理問題,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只有全面理解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第三,心理諮詢用專業技術幫助人解決問題。儘管日常生活中誰都有過做別人思想工作的經歷,說都可以或多或少地提點他人或教育他人解決問題。但日常生活中的這些行為收到幾個因素的影響而阻礙了個體問題的解決。一是幫助者與被幫助者都有各種密切的關係,二是幫助者更多地從自己的立場看待被幫助者的問題,三是幫助者一般比較急切,甚至比被幫助者還要急切,反而給被幫助者增加了壓力。這些因素儘管許多人都能意識到,但限於關係和立場而無法改變。心理諮詢要求諮詢者和來訪者杜絕諮詢以外的關係,運用同理心、鼓勵、積極關注等一系列諮詢策略,且要求諮詢者能夠從來訪者的參照框架(簡單說就是立場)出發理解其問題。這一系列要求和技術顯然要比日常的思想工作效率更高。

    綜上所述,心理諮詢是一門科學的助人手段,其重要作用一目瞭然。當然,當前中國心理諮詢事業還處於初步發展階段,社會上的諮詢師良莠不齊,導致心理諮詢的口碑並不是太好。而且人們也對心理諮詢有誤解,認為只有遇到心理障礙實在無法解決了才做諮詢,殊不知這已經超出了心理諮詢的服務範圍。不過,隨著社會的進步、職業的規範、人們意識的提升,這些不良現象都會得到改善。心理諮詢也必將在社會發展和人類幸福中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

  • 2 # 霍體清

    你認為心理諮詢有用嗎?為什麼?

    從理論上講,對於各種心理問題,採取心理諮詢師最好的方法。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有心理疾病的來訪者再做諮詢的時候,透過和諮詢師交流,每小時幾百元甚至更高,幾個小時以後感覺沒什麼效果,有的甚至感覺還不如不做了,所以就不相信心理諮詢了,更有一些來訪者和家屬就直接說心理諮詢師就是騙子,根本說不到患者的心理,就知道說一些大道理。這種現在,造成心理諮詢師的社會形象很不好,甚至印象了這個行業的正常發展。

    我認為出現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心理諮詢師給出的東西不是來訪者想要的,就是心理諮詢師和來訪者不在一個頻道上,所以人家感覺沒用。

    也正是這現象,本來可以康復的來訪者,只能靠吃藥勉強維持,不能正常工作學習生活,使他們的生活品質大受影響。

    只有科學解釋心理疾病的形成過程,為來訪者提出合理並能執行的走出方案的心理諮詢,才是真正有用的心理諮詢。

  • 3 # 大愛社工

    心理諮詢的作用是幫助和引導來訪者“捅開那層窗戶紙兒”。

    大多數來訪者的問題並不嚴重,只是困在問題裡面出不來,鑽牛角尖,就像“只緣身在此山中”,需要有人“撥開雲霧見青天”。在這種情況下,心理諮詢師承擔的角色是引導者。

    還有的來訪者,把事情悶在心裡,總想找人傾訴,但又不知向誰傾訴,也不知如何傾訴。在這種情況下,心理諮詢師承擔的角色是引導者+傾聽者。

    來訪者一次次的諮詢中,心理諮詢師又承擔了陪伴著的角色。

    任何事情都有例外,並不是所有的心理諮詢都是成功的,也有一些不成功的案例。

  • 4 # 華雅智航李軍導師

    這個問題之前回答過,為了更多需要的人能看到,再次貼出。

    心理諮詢有用嗎?這個問題應該困惑著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也曾經深受困擾,但在不斷地深入接觸和實踐中,這個疑惑自然也就的到了肯定的答案!

    客觀來講,心理諮詢不可能對所有諮詢個案百分百有用,和中西醫原理一樣,同一類病因,同一個藥房,但是藥效發揮不盡相同。

    更多的時候心理諮詢有沒有用取決於諮詢個案是不是已經充分準備好,也和諮詢個案的家庭配合度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具體可以參照以下這幾種情形:

    1. 諮詢個案意願強,家人配合度高

    這類個案清楚地知道自己受到心理問題的困擾,迫切地希望得到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同時家人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願意積極主動地配合心理醫生或心理諮詢師做家庭治療。因為在之前的回答中我也分析過,有時候看似一個人的心理問題,會跟整個家庭有關係,所以需要對整個家庭進行心理治療(不太明白的可以翻閱我之前的相關回答)。這樣的療愈效果是最理想的。

    2. 諮詢個案意願強,家人配合度低

    這樣情況下,諮詢個案即使有再強的意願度或者付出多大的努力,因為他所處的環境無法改變,怕也堅持不了太長時間,往往可能前功盡棄。

    3. 諮詢個案意願弱,家人配合度高

    這類諮詢個案,一般有兩種走向:

    ① 一種是諮詢個案本身的改變,透過和心理諮詢師的面談,看清了事實,願意為當下不良的各種關係作出改變,在自身和家人的共同努力下,最終取得的效果應該也差不了。

    ② 另外一種則相反,諮詢個案本身不願意接受任何人的幫助,只是迫於各方面壓力去接受被動諮詢,效果可想而知。

    總之,心理諮詢有沒有用,或者最終的效果怎麼樣?除了心理諮詢師本身的專業水平和從業經驗,更多的取決於諮詢個案和其家庭的配合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一二年級會佈置很多作業嗎?有證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