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探索漁人

    為了充分利用水庫資源,提高養殖率,水庫綜合養殖是最佳選擇.同時,水庫綜合利用是實現水陸交替生態系統和水域生態系統之間的良性迴圈,對水庫生物生產力的提高也很重要,養殖技術是水庫綜合養殖成敗的關鍵所在,嬰提高養殖技術,實現水庫綜合養殖的經濟效益。1水庫綜合養魚優勢條件1.1 水庫面積廣闊

    水庫面積的逐步增加使得水庫養殖條件優越,避免了國度的擁擠養魚減低了魚的存活率,也提高了魚類的繁殖速度。中國水庫水面面積優勢不斷突出,隨著種植業的發展,如蔬菜價格持續上漲,部分漁塘已改養為種,使得原有的魚塘養魚消失,也就是說水庫養殖的優勢更加明顯。1.2 水庫水自淨

    水庫的自淨能力不是角塘養魚所能比的,由於水庫面積比較大,水量充足,水庫水的自淨能力強,水庫水自淨週期短,相對而言,給魚類的繁殖生長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和水源。水庫大部分為動態水,也提高了水庫水的自我淨化能力強。與漁塘相比較情況,魚塘養殖成本高、投入大,

    降低了經濟效益。魚塘養殖中魚病的發生率高,防治成本的。相比較而言,水庫養殖投入低:成本低,經濟效益高。1.3水庫養魚生態價值高

    水庫的水質好,魚類有適宜的水源和魚料,是生態養殖的良好模式。水庫魚相對而言擁有更大的市場需求,給人們提供了安全生態的魚。且水庫養殖品種可多樣化,且品質高,趨於生態魚類,價格高銷路廣。1.4水庫防逃設施建設健全

    建設水庫防逃設施與水庫魚產量高低有密切關係,防逃的成效直接關係到漁獲物的安全與否。防逃設施建設分為網欄、柵欄兩種,多數水庫採用網欄且安全係數大,對於過洪量極小或一般都不過洪水庫就不必要搞防逃裝置。

    水庫兩岸邊打水泥樁固定網繩,柵欄常用竹、木、鋼筋作材料。水淺流緩的水庫,可以直接在溢洪道口設定;溢洪量大,水流較急的水庫,應離開溢洪道口,成弧形設定。

    2水庫綜合養魚的主要技術措施2.1合理放養行的森林資源調查方法進行改革,建議實行“分離”制調查方法。即不再採用現行的抽樣控制和小班調查相結臺的方法,一類調查和二類調查方法相互分離,總體蓄積量以類抽樣調查方法解決,林地面積、地類、林種、森林覆蓋率等因子由二類調查方法解決。

    3.2轉變思想,創新思維,從思想觀念、調查理念上適應新形勢發展的要求

    生態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對森林資源的管理也要堅持可持續原則,貫徹生態理念,對森林資源的調查要適應新理念的要求,才能不斷地滿足森林資源管理的需要。森林資源的調查隊伍,應主動改變調查理念,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還應當不新地創新管理方法和手段,總結調查經驗,改進調查方法。

    3.3引進高科技,提高調查水平

    科技能夠解決森林資源調查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採用先進的科技方法進行調查,不僅可以確保調查結果的準確性,還可以節約調查成本,提高森林資源的調查效率。GPS系統、P星系統等都能夠在森林資源中提供重要幫助,技術水平是解決各種問題的可靠保證,森林資源調查中要不斷引進先進技術,降低調查的難度,提高調查效率。3.4建立和完善森林資源資訊管理系統

    森林資源資訊系統是必要的,資訊化是管理森林資源的必然趨勢,也是有效管理森林資源的最佳選擇。資訊系統建立後要定期對資訊更新,使其和實際相一致。資訊系統的建立還可以供其他部門及時查閱和查詢森林資源的資訊,併為森林資源的管理故出決策時提供有效的參考和幫助。同時,對比不同階段的森林資源資訊,總結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採取改進措施。

    3.5積極研究建立綜合調查監測體系和質量評價體系

    現有的森林資源調查方法就是缺乏綜合調查體系和質量評估體系,缺乏相關的體系,缺乏有效的監督,森林調直時也不會落到實處,很多調查方法都形同虛設,即使實際的進行了調查,因為缺乏質量評估體系,沒

    有對調查結果進行有效的分析和比較,也使調查結果沒有得到合理的使用和參考。這樣,進行的調查也等於沒有調查。

    3.6 積極改進調查方法,儘可能降低人為因素的影響

    人為因素也是影響森林資源調差的重要因素,為了降低人為因素帶來的不利影響,必須改進調查方法中抽樣調查法進行改進。森林資源的調查必須保證調查結果的客觀性才能給森林資源管理提供正確的指導,人為因素容易影響調查結果的客觀性,這除了要求改進調查方法外,還要提高調查工作者的個人素質和專業知識。

  • 2 # 永哥在農村

    既然水庫小就不適合養魚苗,改養成品魚走零售、垂釣路線,利潤高得多!放魚苗飼養成品魚上市銷售是特別漫長的,除去成本,人工利潤可限,不管養什麼魚,利潤都不是很高的!養魚對水源選擇特別高!

  • 3 # 平凡阿權

    發展小型水庫養魚,的意義及前景

    新中國建立以來,作為農業命脈的水利事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全國各地相繼修建了8.4萬多座水庫和近2萬座山塘,開拓了新的水域3000餘萬畝,約佔全國淡水可以養殖總水面的40%,為養魚事業提供了新的生產領域。水庫養魚雖然誕生晚、跨學科、跨部門,養殖技術尚不完臻,但利用水庫水體大、深、活、水質好等優勢進行立體開發,卻具有池塘、河溝等小水面無可比擬的優勢,目前由於生產水平較低,所以增產潛力很大。

    據80年代末統計,全國水庫總數達8.4萬多座,其中小型水庫佔水庫總座數的96%。由於大型、中型和小型水庫的水域生態條件有所區別,則其漁:生產方式也不盡相同。以往中國大型水庫大部分採取單純的繁殖保護措施,以增殖天然龜產量。近10年來又採取人工放養魚種等手段,逐步改造水庫中的魚類區系組成.魚產量得到相應的提高。中型水庫從70年代起.是國家投資建設開發養魚業的重點,由於漁業配套設施較齊全。

    形成了一定的養魚生產能力,但目前的生產方式,仍以蟾鮮魚為主要物件的粗放養殖,平均市產量有了提高但仍較低。1988年統計全國水庫養魚面積2162萬畝,養殖產量30.9萬t,平均畝產約14kg。80年代以來,小型水庫創造性地運用池塘養魚高產技術,實行半精養、精養生產方式。單位面積魚產量得到了較大的提高,畝產200~300kg的屢見不鮮,畝產500kg以上的也常有報道。

    如江蘇省石山頭水庫(260畝),瓦溝水庫(134畝),浙江省湖州的“五四”水庫(42畝),都達到了中國高產池塘養魚的水平。全國小型水庫有可養魚的約800萬畝,在面積上佔全國水庫水面的26.7%,其畝產水平目前也已遠遠高於大、中型水庫。據水利部統計:1989年,全國已養魚的小水庫,養魚總產10萬餘噸,畝產23.8kg,約佔全國水庫養魚總產量的1/3。

    生產潛力很大,如將全國的小型水庫水面中扣除易於涸或易汙染等不易養殖的水面100萬畝,即700萬畝採用半精養、精養技術,在現有基礎上增加到100kg,年產鮮魚可達70萬t。這一數字相當於1990年全國水庫養魚總產量的兩倍。第二節小型水庫養魚的自然條件大多數小型水庫建在農業發達區,營養型別級別較高,養魚生產週期可以縮短,魚產量、資金週轉率和經濟效益均可以大幅度提高。

    在人工干預下,小型水庫透過精養、半精養手段,小水庫初級生產力、浮游植物及浮游動物的量等餌料條件發生了根本變化。施肥、投餌對小水庫來說比較容易奏效。另外,我們比較一下大、中型水庫和小型水庫的自然條件,也就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利用小型水庫養魚.比大中型水庫具有以下更多的優越性。(1)小型水庫兇猛魚類的種類和數量少。水庫中的兇猛魚類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常住戶”,一類是“外來戶”。

    “常住戶”常常是建庫時淹沒的河道、魚池、水溝中原有的定居魚類,也就是建庫前原來的魚類區系,形成了建庫後的天然種群,其中也包括兇猛魚類。水庫從建成蓄水到投產過程中,自然條件是不斷變化的,所以佔優勢種群的兇猛魚類也有一演變規律,蓄水初期,水庫庫區中,陸地、水體相間存在,這種自然條件十分有利於潛伏在淺水區水草叢中生活的烏鯉等底層魚類的生存,因此,烏饋常是優勢種群,其次是蟹、蛇、馬口魚等。

    幾年後水庫蓄水量加大,水體加深,草叢消失,庫底缺氧,這種生態條件的變化抑制了喜潛伏在水底的兇猛魚類的生活,但卻提供了喜生活在水庫上層、敞水區的兇猛魚類,如紅細屬魚類的生長繁殖條件,幾年後,紅舶屬魚類就成了優勢種群。如果水庫來水、補水屬長江、淮河等大江、大河區系,常因翻水補庫而帶入其它兇猛魚類,其中尤以鱤魚危害最大。全國有不少水庫因出現了鱤魚,很快變成了“魚庫”,給水庫養魚帶來了災難。這類具備露魚繁殖的條件的水庫,其它魚類產量佔的比重很小。湖北省浮橋河水庫建庫後曾有過較高的產魚記錄,後由於魄魚的出現,養魚年產量驟降,至1975年總產僅4.5萬kg,其中鰓魚佔63%,放養魚類只佔5%,養魚產量長期不能回升。

  • 4 # 光頭新農人

    謝謝你的問題,我是一個農業職業經理人,對於小水庫養魚這個問題,我覺得是非常有前景,一方面現在豬肉的價格比較高,很多人轉向吃其他的家禽和魚類,魚會成為很多人的每天餐桌必備的菜。另一方面現在人生活條件好了,消費方面會更要求好吃,小水庫的水質好,養出來的魚會更加美味,會廣受消費者的喜愛,所以前景是非常好的。

  • 5 # 小蚯蚓的鄉村記

    水庫養魚前景,應該說相當好。

    目前重慶為了保護水資源,將要出臺河流10年禁漁,所以魚塘養魚、水庫養魚都有發展的空間。

    但是選擇養魚的地方,必須遠離飲用水源,不是到時環保問題,會給被取締,特別是水庫。

  • 6 # 農人阿合

    一、綜合養殖水庫綜合養殖主要建立一個以魚為主,畜禽為輔的水陸有機結合的生態體系。實行庫邊建舍養豬、鴨、雞或鵝,水中養魚的立體綜合利用。豬、鴨、鵝糞入庫肥水,可增加水中有機物含量,促進浮游生物的繁衍生長,為魚提供豐富的餌料,使物質能量得以多重利用和形成良性迴圈。一般每畝養魚500尾-600尾,養豬7頭至10頭,養鴨20只或養鵝10只。 二、投放魚種投放大規格、多品種、足量的優質魚苗(種)是水庫養魚獲得高產的關鍵。 1、投放大規格魚種。其規格為:鰱、鱅魚50-75克/尾,草魚70-100克/尾,鯉鯿魚50克/尾,鯽魚30克/尾。 2、多品種混養。根據魚類彼此間食性和生活水層的不同進行選擇和搭配。其搭配比例為:鰱、鱅魚50%,草、鯿魚26%,鯉、鯽魚24%。 3、魚種放養量。要根據水庫條件而定,但不要超過水體的承受能力。實行合理密養。一般每畝500尾左右。 三、投餌和施肥小型水庫養魚要獲得高產、高效,單靠水庫中的天然餌料是不夠的,必須增投人工餌料。施肥時,豬、鴨糞不得直接施放,要先經發酵殺菌。 四、攔魚設施設施要建好,否則會造成水庫魚類大量逃逸,影響成魚回捕率。水庫攔魚設施可用尼龍網、竹梢、鐵絲網、鋼筋柵等建造。其網目或間距視放養魚種的規格而定。 五、魚病防治一是堅持用生石灰清毒。二是魚種下庫之前用5%食鹽溶液清洗魚體。約5分鐘,草魚種需注射疫苗進行免疫預防。三是定期潑灑藥物。四是投餵藥餌和食場掛簍。 六、輪捕輪放小型水庫實行輪捕輪放,一般採取一次多放,分次捕撈,捕大留小,邊捕邊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鶴唳華亭》電視劇最噁心的角色就是皇帝,是否認同,請談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