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村黑嫂
    一、唐朝農民主要種植什麼糧食

    唐朝前期,北方農民主要種大豆和小米,主食當然也是這兩種。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時候的小麥也已經開始流行。

    而到了中期的時候,小麥種植面積超過了大豆,成為和小米平分秋色的作物。同時,人們開始以小麥為主食。唐朝前期和中期,北方的糧食產量是遠超南方的,當時南方主要種植的是大米。

    到了唐朝後期,長江流域的農業開始發達,南方的糧食產量反超北方。但當時的北方已經陷入了戰亂,所以農業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二、唐朝普通百姓以什麼為主食

    前期是豆類和小米,到了中期,北方農民基本上就是小麥、豆類和小米了,而且這時候的小麥佔了大部分。當時主要是餅,前期是豆類餅,後來就成了小麥麵餅。

    菜類上,普通農民以“葵”、“白菜”為主,葵是一種遠古流傳下來的野菜,但從春秋戰國時期就開始有人專門種植。白菜則一直都是古代人的主要素菜。

    當時的菜類主要以煮了後調著吃為主,還有醃製的鹹菜。而肉類上,唐朝上層以羊肉和豬肉為主,下層就比較隨便了,狗肉和雞肉是改善生活常見肉。

    總結:唐朝農民的生活較之前的一些朝代有了重大改善,而小麥做為北方的一種主要糧食,一直到宋朝才徹底的成為北方主流,在唐朝時和小米還有大豆是平分秋色的。飯食上,唐朝人以蒸、煮、炸和烤為主,當時的炒菜已經有了,但鐵鍋並不普及,雖然鐵在春秋早期就已經出現,但一直到了宋朝才真正的自給自足並且普及,炒菜的鐵鍋同樣是宋朝才普及的。

  • 2 # 鄉村生活健康大綱

    在中國古代一直種植著玉米,大豆,大米和小麥等農作物,在唐朝的時候,隨著與外國使節和商人進一步的接觸交往,種植的糧食作物越來越多,普通的農民生產生活也有了顯著提高。中國在唐朝的時候已經有了以下糧食作物。

    1.古代種植的農作物

    戰國時期的名著《呂氏春秋》裡面有四篇文章專門談論農業的,其中在《審時》這篇文章中,專門談論栽種禾、黍、稻、麻、菽、麥的好處與壞處。禾就是我們現在的稻穀。黍是指黃米高粱,麻一般指蓖麻,做布料用。菽指豆類作物,麥指大麥,小麥等作物。

    2.唐朝土地承包制

    唐朝曾經有過土地承包制。公元前1722年“雍正皇帝”根據明朝的“一鞭法”制度和康熙皇帝提出的盛世之頂永不加賦的政策,提出了攤丁入畝的制度。也就和我們現在的土地承包制幾乎一樣的,促進了當時的農業發展建設。以前的土地是國家公有,有錢人家和當官人家買來私有,絕大多數普通老百姓自己沒有地種,只能幫忙他們種地幹活,養家餬口,但是隨著“攤丁入畝”的制度推出,普通人也有了自己的地種 。

    3.土地又一次改革

    以前沒有嚴格的戶口管理制度,也沒有嚴格的土地轉買轉賣出租管理規定。由於自由流動的人口越來越多,國家的農村稅收工作越來越難做。土地又一次被收回,國家又開始高價出售土地,更多的老百姓又成為了被剝削的底層勞動者,甚至無家可以,無地可種了,唐朝時期大部分農民,還是靠吃容易長久儲存的玉米,紅薯為主食。

  • 3 # 一無悔的湖光一

    因為南北不同——

    南方:水稻,這一時期的隨著北民南遷和水利的大量使用,為水稻的大規模種植提供了基礎。同時茶葉種植的推廣,茶稅成為政府的重要稅收之一。除此之外,蠶桑業的發展和種植地區格局也發生了變化。蠶桑業的產地,至唐中葉以後由北方逐漸向南方轉變。

    北方:以粟為主,其次是小麥。(唐代,小麥在種植範圍、使用範圍上逐漸增強。到宋代,小麥取代粟,成為北方第一大糧食品種。 唐朝儘管有米飯,但唐朝的主食以麵食為主,更具體地說,是以餅為主,各種餅多達幾十種(其時各種饅頭也叫餅,餅的概念比現在大。在唐代筆記小說《因話錄》裡就提到“世重餅啖”。各類史書、小說、詩歌裡也經常出現各種各樣的餅,比如蒸餅、煎餅、胡餅、湯餅等等。當時的肉食,以羊肉為主(吃牛肉是犯法要被重判的,豬肉雖有但不太多),而羊肉有個問題就是羶味大,所以能去羶味的胡椒在當時地位極高,價格也非常貴。

  • 4 # 歷史小兵感悟未來

    作為一個歷史愛好者,同時也是美食的追求者,筆者還記得當時在網上追很火的穿越小說《唐磚》時,每次看到主角雲燁弄出種種美食的時候,都是口水直流啊,而每當看到那些功臣良將們流口水偷吃的樣子,也是會心一笑。那麼我們就來聊聊“舌尖上的唐朝”吧。

    農作物的種類

    主食類

    隨著隋末動亂的結束,唐朝的人口和經濟得到了全面的恢復和發展,同時,隨著“曲轅犁”和水利灌溉技術的運用,農業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至“天寶”年間,有專家估計唐朝的耕地面積在800到850萬公頃左右。其中北方主要還是以粟為主,也就是我們說的小米,另外小麥也在這個時候開始普及,還有高粱。南方以稻米為主,揚州等地還開始了種植“雙季稻”。

    蔬菜類

    咱們華人喜歡吃蔬菜是有傳統的,唐朝的時候,比起主食,蔬菜的種類就豐富多了。有韭菜、大白菜(崧菜)、菠菜、芹菜、茄子、豇豆、蘑菇、萵筍、薺菜、蠶豆、蓮藕、黃瓜還有各類野菜等等,唐時的達官貴人們還知道冬季利用溫泉的熱度來種植反季節蔬菜,很多貴人們在冬天也能吃上“綠菜”。

    水果類

    調料類

    作為一個美食國度,除了上好的食材,沒有調料怎麼行。蔥、姜、蒜那是必須的,胡椒再貴也得給從西域買,想吃辣?這個不好辦,辣椒還在美洲孤獨的自己玩耍,先用花椒和茱萸湊合用吧,醬和醋咱們是不缺的,飴糖早就有了,唐朝也慢慢學會了用甘蔗製糖。

    肉類

    無肉不歡可不是說著玩玩的,作為蛋白質的重要補充,肉類不可或缺啊。唐朝人的肉食結構以羊肉為主,少量豬肉(豚)為輔,當然,在農耕社會,牛是被立法保護的,但是呢,有什麼“摔死”、“病死”的牛肉呢,報備之後是可以買賣和食用的,雞鴨鵝等家禽當然不能少。唐朝人還酷愛吃魚,咱們中國的“魚膾”可是日本生魚片的老祖宗哦。雖然唐朝為了避諱皇帝姓李不讓大家吃鯉魚,但實際上,吃貨的世界,大家懂的。

    唐朝普通人的烹飪方式和食物

    說了那麼多的食材,大家都按耐不住要體驗一下天然無汙染的美食之旅了吧。遺憾的是,大家可能要失望了,要是你到了普通的唐朝人家,你能吃到的食物很可能是以餅為主食的,有硬邦邦的幹餅,有水煮的湯餅,還有稍微有點鹽味的胡餅,還有煎餅,還有反正就是各種餅。什麼,你想吃炒菜?那你給我找到一口鐵鍋算我輸,想吃炒菜,調下時光機,到宋朝吧。唐朝的烹飪方式還是以煮、蒸、烤為主的,最多給你來碗粥,唐人下飯有鹹菜,再以調好的醬汁來食用煮好的蔬菜類的。當然,要是你是小康之家,隔三差五的整點小燒烤是沒問題的,至於貴族們的吃食咱們就不說了,從古至今的貴人們就沒虧待過自己,要多精緻就有多精緻,說多了都是淚啊。

    最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在李白的詩歌中,來一壺美酒結束我們唐朝的“舌尖之旅”吧。

  • 5 # 漁耕樵讀

    這個不能一概而論,不同地方的主食是不一樣的。五穀在南方和北方的含義也是不同的。在北方五穀是指:“麻,粟,稷,麥,菽”,但是在南方卻是:“稻,粟,稷,麥,菽”。

    北方主食最早為粟,後來為小麥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北方往往以粟為主食,但是南方已經是以大米為主食了。在《左傳》中記載:“秦於是輸粟於晉,自雍即絳相繼,命之曰泛舟之役”。意思就是在晉惠公四年,晉國發生了災荒,餓死了很多人。於是晉惠公向秦國請求運輸粟,於是秦穆公便命人從黃河到汾河走水路向晉國運送糧食。在這一條水路上,運糧的隊伍絡繹不絕,史稱“泛舟之役”。

    當然在北方也有吃小麥的,比如在《左傳》上記載過這麼一件事。有一天晉景公生病了,他,巫師占卜說他吃不到今年的新麥了。於是晉景公非常擔心,他命人請來大夫給他看病。他在睡著時夢到了兩個小人,一個說:“聽說那個大夫是個名醫,他恐怕會殺了我們吧,我們還是快逃跑吧”。另一個小人說:“我們肓之上,膏之下,他能奈我們何?”

    晉景公醒來後問此夢何解,大夫說已經病入膏肓了,已經無法醫治了。但是晉景公卻活到了新麥下來,於是他對巫師非常生氣,命人用新麥做好了飯,景公想要在吃飯的時候處死巫師,讓他死個明白。但是在吃飯前,景公覺得肚子有點疼,於是他去了一趟廁所,掉糞坑裡面淹死了。

    這個故事不是重點,重點是在春秋時期北方也已經有人用小麥作為主食了。但是在漢朝以前小麥其實不是人們所喜歡的主食。因為在漢朝以前小麥沒有脫殼的技術,所以被稱作:“麥飯豆羹皆野人農夫之食耳”。在漢代《急就篇》中寫道:“餅餌麥飯甘豆羹。”顏師古註解為:“麥飯合皮而炊之……麥飯豆羹皆野人農夫之食耳”。

    到了漢朝時期,在戰國已經出現的磨盤經過改良和推廣,小麥的脫殼技術日趨完善,於是人們開始大面積種植小麥。在漢朝時期,朝廷開始鼓勵民間種麥,朝廷專門派人督導百姓種麥:“關中俗不好種麥,督三輔種麥,而關中遂穰”。漢章帝時期的司空第五倫曾和家中奴僕一起開荒種植小麥:“躬與奴共發棘田種麥”。

    豐圖義倉在唐朝的時候小麥已經非常普遍了,在白居易的《觀刈麥》中寫道:“農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雖然賦稅仍然是以粟和大米為主,但是小麥也佔有很大一部分了。在《新唐書》中提到:“丁歲輸粟二斛,稻三斛,謂之租”。

    之所以沒有小麥是因為小麥不容易儲存,最多兩年就壞了。在《新唐書》中也提到了:“粟藏九年,米藏五年。下溼之地,粟藏五年,米藏三年”。如果在乾燥地方,粟可以儲存九年,大米可以儲存五年。如果是潮溼的地方,粟可以儲存五年,大米可以儲存三年。而小麥在只能儲存一到兩年。

    燕,齊、魯、燕、秦、晉 諸道,蒸民立食,小麥居半,而粟,稷,稻,梁僅居半。南方大米為主食

    而南方的主食是大米,司馬遷在《史記 貨殖列傳》中就提到,楚越之地,地廣人稀,以稻米為主食,以魚類為蔬菜,刀耕火種,可以很輕易的獲取食物,所以那裡的人們不懂的儲蓄,苟且偷生,所以貧窮之家非常多。

    總之,楚越之地,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賈而足,地埶饒食,無饑饉之患,以故呰窳偷生,無積聚而多貧。

    儲存完好的古代糧倉而與他們相反的是北方,雖然地狹人多,但是人們重視農耕,又非常節儉,所以他們往往積累了很多糧食,商賈繁榮。

    沂、泗水以北,宜五穀桑麻六畜,地小人眾,數被水旱之害,民好畜藏,故秦、夏、梁、魯好農而重民。三河、宛、陳亦然,加以商賈。

    水稻在南方非常適合種植,產量也很高,所以一直都是南方的主食。同樣在宋朝以後,南方經濟和人口都超過了北方,宋應星認為稻米養育的人口已經超過了7成以上。在《天工開物》中寫道:“今天下育民者,稻居什七,而來(麥)牟,粟,稷居什三”。可以看出從春秋時期開始,到明清時期南方都是以大米為主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未來有大規模星際貿易,我們和外星人間的貨幣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