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3953449329230460
-
2 # 記憶錄
在日本進行增援的同時,哈爾西也集結了手頭所有的2600名陸戰隊士兵,由陸戰隊上校哈里利沃塞吉(Harry Liversedge)指揮,準備在新喬治亞島的賴斯灣登陸。這支部隊由7艘老式驅逐艦改裝的快速運輸艦運輸。安斯沃思少將指揮的一支3艘輕巡洋艦和9艘驅逐艦組成的編隊負責掩護運輸隊並支援這次登陸作戰。當天午夜時分,美軍編隊進入庫拉灣,逼近維拉海岸。美軍驅逐艦“尼古拉斯”號(Nicholas)和“斯特朗”號(Strong)向前駛出佇列,負責雷達警戒和對潛警戒。凌晨0時26分,“檀香山”號(Honolulu)、“海倫娜”號(Helena)、“聖路易斯”號(St.Louis)輕巡洋艦一起開火,一共發射了3000發6英寸炮彈(日本看見炮火閃光的時間和美軍開火時間相差如此之大存疑)。同時驅逐艦“奧邦農”號(O"bannon)和“謝瓦利埃”號(Chevalier)也用5英寸火炮射擊。運輸船在5艘驅逐艦的掩護下進入賴斯錨泊地。本來,當天庫拉灣內黑暗多雲,偶爾還會出現一陣暴風雨籠罩海灣,因此從戰術角度而言,有利於美軍的雷達發現日軍,不利於日軍夜間目視觀察。但是由於美軍軍艦正在開火,黑暗中的炮口閃光很遠就能看見,因此反而被日軍先發現。
在發現美軍編隊之後,日軍編隊指揮金岡國三大佐即判斷自己處於劣勢,於是下令藉助夜幕的掩護進行遠距魚雷攻擊,並選擇打了就跑的戰術。0時25分(參見注1),日本驅逐艦“長月”、“新月”、“夕X”3艦在6000米外分別發射6條、4條和4條九三式氧氣魚雷,隨即脫離戰場,消失在夜幕中。之後,由於擔心前途危機重重,金岡國三大佐決定終止運輸任務。凌晨時分,脫離戰場的日本驅逐艦曾經遇到了美軍飛機,並遭到射擊。次日早晨6時,4艘驅逐艦毫髮無傷地回到了布因。他們報告說,魚雷擊沉了美軍1艘輕巡洋艦和1艘驅逐艦。雖然這個戰果並不顯赫,但是長期未與美軍水面艦只交戰的日本海軍出於宣傳的需要,大肆宣揚這是場巨大勝利――因為它是在美軍名將哈爾西的眼皮子底下取得的。
-
3 # 千騎營卍首席司號員
1941年12月7日,日本在偷襲美軍珍珠港以後,原以為在太平洋上能撿到便宜,沒想到反而幫了羅斯福的忙,美國迅速加入同盟國陣營,僅僅兩年不到,日本海軍在海上的優勢就損失殆盡,侵佔的陸島面積也逐個被盟軍奪取。
1943年夏天盟軍對索羅門群島進行戰略大反攻以後,12000多日軍敗退到科隆班加拉島,妄圖以此為據點建立機場和橋頭堡。但是,日軍的企圖迅速被盟軍所獲悉,美國海軍依託海空優勢對索羅門群島進行晝夜巡視,日軍為支援島上力量,不得不採取晝伏夜出戰略,在美軍的眼皮底下向科隆班加拉島輸送軍需和補充兵力。
1943年7月4日至6日,盟軍在蒙達地區登陸後,日軍組成了10艘驅逐艦為梯隊的運輸艦隊,準備第二次向科隆班加拉島實施兵力投送和軍需支援。不巧的是,日軍的一舉一動早就被美軍雷達事先發現,美軍沃爾登·安斯沃思海軍少將率領3艘巡洋艦,4艘驅逐艦迎擊日軍,但戰役結果讓美軍有些後怕,原本完全能夠取勝的戰鬥,結果卻變成了日本小勝,這是什麼原因呢?
美軍艦炮先發制人,炮管發出的火光成了日軍魚雷指示的目標
按照太平洋戰史記載,庫拉灣海戰包括兩次戰鬥,在第一次戰鬥中,是由於日軍藉助美軍的炮火火光而發現美艦,從而施放魚雷佔得了先機。
7月4日夜晚,日本海軍第22驅逐艦隊司令金岡國三大佐率 “長月”、“皋月”、“新月”、“夕X”4艘驅逐艦從布因出發,直奔庫拉灣。當他們快要看到島上目標時,瞭望哨老遠就發現前方有集中的火光,經過判斷,這是美軍巡洋艦上發射炮火在夜色中閃耀的火光,金岡國三大佐從航海圖上發現,如果這時冒然闖進美軍埋伏的海域,日軍艦隊必死無疑。於是,他靈機一動,通知艦隊對著火光的方向共發射了14條各種魚雷,而且,他還讓各艦採取打一槍就跑的原則,致使魚雷擊中美艦後,美艦士兵還不知道如何中彈的。
第一次夜間戰鬥,讓日艦鑽了空子,美軍共發射了3000多發炮彈,戰果卻不很理想。但日軍卻以擊沉美軍一艘巡洋艦,1艘驅逐艦來宣傳夜戰功勞,最主要的是,當時統領美國海軍的是美軍名將哈爾西,在他眼皮底下讓日軍打了埋伏,他在軍中威信受到很大影響,美國國內也要求美國海軍及時總結經驗。而實際上,美軍在這次夜戰中,僅僅損失了一條驅逐艦而已。
以電子眼對電子眼,以雷達制雷達,美軍先發現目標,卻被日軍反擊成功
第一次戰鬥失利,美軍苦苦尋找原因,最後還是把希望寄託在雷達偵測上,但美軍的動向很快被日軍所獲。每當美軍開動雷達捕捉到日軍艦隊時,日軍的雷達也馬上知道自己已經被鎖定。
原來,為了應對美軍的新型雷達,日軍採取了躲避戰術,每次行動前,日艦都採取人工瞭望和雷達鎖定,選擇背靠美軍航線的島嶼背面偷偷航行。
5日凌晨,日軍在秋山輝南少將帶領下,裝載2400名日本陸軍和180噸物資前往科隆班加拉島。當日軍艦隊途經庫拉灣時,遭到由安斯沃思指揮的美軍艦隊第二次攔截。
雖然美軍早就從雷達上發現了日艦移動軌跡,由於先前通訊訊號不暢和雷達操作不熟練,致使雷達訊號時有時無,又適逢日軍艦隊依靠科隆班加拉島東岸南下,致使美軍雷達不能持久跟蹤,讓艦隊指揮官無法判斷日艦數量和艦隊規模,從而喪失了主動打擊的時機。
同樣是雷達,美軍先發現目標卻猶豫不戰,日軍先被鎖定,卻後發制人。此戰,日軍擊沉美軍“海倫娜”號輕巡洋艦,自身也有兩艘驅逐艦擊沉,但在戰役目標上,日軍卻完成了既定任務,1600名日本陸軍和90噸作戰物資成功送達目的地。
綜上所述,戰爭永遠是最好的老師,在複雜的戰場環境中,全盤依靠電子裝置,有時候也會成為制約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只有將人腦與電腦有機結合,才能掌握未來戰爭的主動權。
回覆列表
早在美軍登陸倫多瓦島之時,日本海軍東南方面艦隊就多次派遣輕巡洋艦和驅逐艦組成的編隊進攻倫多瓦島附近的美軍水面艦只。但是,由於氣候不良等多種因素未取得值得稱道的戰果(據日方記載,擊沉2艘PT魚雷艇,而美方記載認為這2艘艇是因觸礁而被放棄的)。在接到運輸陸軍的命令之後,它們又迅速活躍起來。第3水雷戰隊制訂了在兩天內用8艘驅逐艦將陸軍部隊運送上岸的詳細計劃。4日18時40分(當地時間,與東京時差2小時,以下統一使用當地時間),由第22驅逐隊司令金岡國三大佐率 “長月”、“皋月”、“新月”、“夕X”4艘驅逐艦從布因出發,直奔庫拉灣。這4艘驅逐艦裝載了陸軍第一批增援部隊,包括獨立速射炮大隊及其他部隊在內的1300人和大發艇15艘。5日凌晨0時15分(注1:此時間與下述的魚雷攻擊時間均來自日本戰史的記載,與美軍戰史記述的時間有差距,故而存疑)當這支驅逐艦運輸隊正沿科隆班加拉島東岸南下的時候,編隊艦隻上的瞭望哨在己方左舷25度10公里外看見了炮火閃光。
這些炮火閃光正是來自美軍海軍編隊。原來,在日本進行增援的同時,哈爾西也集結了手頭所有的2600名陸戰隊士兵,由陸戰隊上校哈里利沃塞吉(Harry Liversedge)指揮,準備在新喬治亞島的賴斯灣登陸。這支部隊由7艘老式驅逐艦改裝的快速運輸艦運輸。安斯沃思少將指揮的一支3艘輕巡洋艦和9艘驅逐艦組成的編隊負責掩護運輸隊並支援這次登陸作戰。當天午夜時分,美軍編隊進入庫拉灣,逼近維拉海岸。美軍驅逐艦“尼古拉斯”號(Nicholas)和“斯特朗”號(Strong)向前駛出佇列,負責雷達警戒和對潛警戒。凌晨0時26分,“檀香山”號(Honolulu)、“海倫娜”號(Helena)、“聖路易斯”號(St.Louis)輕巡洋艦一起開火,一共發射了3000發6英寸炮彈(日本看見炮火閃光的時間和美軍開火時間相差如此之大存疑)。同時驅逐艦“奧邦農”號(O"bannon)和“謝瓦利埃”號(Chevalier)也用5英寸火炮射擊。運輸船在5艘驅逐艦的掩護下進入賴斯錨泊地。本來,當天庫拉灣內黑暗多雲,偶爾還會出現一陣暴風雨籠罩海灣,因此從戰術角度而言,有利於美軍的雷達發現日軍,不利於日軍夜間目視觀察。但是由於美軍軍艦正在開火,黑暗中的炮口閃光很遠就能看見,因此反而被日軍先發現。
在發現美軍編隊之後,日軍編隊指揮金岡國三大佐即判斷自己處於劣勢,於是下令藉助夜幕的掩護進行遠距魚雷攻擊,並選擇打了就跑的戰術。0時25分(參見注1),日本驅逐艦“長月”、“新月”、“夕X”3艦在6000米外分別發射6條、4條和4條九三式氧氣魚雷,隨即脫離戰場,消失在夜幕中。之後,由於擔心前途危機重重,金岡國三大佐決定終止運輸任務。凌晨時分,脫離戰場的日本驅逐艦曾經遇到了美軍飛機,並遭到射擊。次日早晨6時,4艘驅逐艦毫髮無傷地回到了布因。他們報告說,魚雷擊沉了美軍1艘輕巡洋艦和1艘驅逐艦。雖然這個戰果並不顯赫,但是長期未與美軍水面艦只交戰的日本海軍出於宣傳的需要,大肆宣揚這是場巨大勝利――因為它是在美軍名將哈爾西的眼皮子底下取得的。
實際遭到魚雷攻擊傷損的美軍船隻僅有1艘驅逐艦,即“斯特朗”號(Strong)。起初,美軍在夜幕中沒有發現這支日軍編隊,雷達也沒有能及時提供預警。直到0時31分接近波麗角(Boli Point)時,“拉爾夫-塔爾伯特”號(Ralph Talbot)的雷達才在船首航向西方發現了2個水面目標。9分鐘後,他們才確認這2艘船隻明顯出現在灣內,正以北西北航向,航速25節脫離中。於是美軍開始調整部署,屬於岸轟部隊的驅逐艦“尼古拉斯”號立即停止炮擊,轉向北,剩餘船隻開始排成縱隊,準備迎戰。然而一切都已經遲了,日軍的氧氣魚雷已經已經殺到跟前。就在0時49分,安斯沃思將軍在TBS中詢問敵人方位時,“斯特朗”號的炮術長詹姆斯A錰灞(James A.Curran)上尉看見有魚雷航跡出現在自己軍艦的左舷。當他還沒來得及向艦橋發出警告時,魚雷就擊中了“斯特朗”號的艦體。巨大的爆炸撕開了兩舷的船殼,摧毀了前鍋爐房,使船中部象駑馬的背部一樣塌陷下來。軍艦迅速停了下來,完全喪失了戰鬥力和通訊能力。當“斯特朗”號無線電沒有應答後,安斯沃思將軍指示“奧邦農”號和“謝瓦利埃”號前去救援。它們在賴斯錨泊地以西約2英里處發現了漂浮的“斯特朗”號。“斯特朗”號艦長威林斯(Wellings)讓全體船員都跑到甲板上,希望在船沉沒前能得到救援。此時,“謝瓦利埃”號船首靠上“斯特朗”號的左舷,兩艦間傳送和救助網迅速建立起來,水兵緩慢地透過這些設施轉移到友艦上。就在這時,在美軍艦隊岸轟時保持沉默的日軍海岸炮兵發現了救援部隊,一座最近的炮兵陣地開始射擊,並且發射照明彈指示其他炮兵陣地開火。很快,一發炮彈擊中“斯特朗”號,幸好是啞彈。“奧邦農”號努力反擊.在日軍火炮逐漸靠近的情況下中,“謝瓦利埃”號保持幫靠整整7分鐘,並用尾部炮塔對岸反擊。在這寶貴的7分鐘裡,獲救的“斯特朗”號水兵有241人之多。1時23分,就象被扎穿的啤酒罐的“斯特朗”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它右舷的深水炸彈在水下爆炸,艦體格格作響沉入大海。最後,除46人喪生外,包括艦長在內的大部分人員都獲救(一部分自己游上了海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