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葉培盛

    我有《老子帛書原旨》一冊兩卷,欲傳天下。

    道德根器深者,能識天機深者,可以訂閱我的付費專欄。

    廣成子曰:得我道者,上可為皇,下可為王。

    何以言之?

    知常守情,至虛容容,乃可天下為公。

    故老聃曰: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 2 # 討喜的魚

    王蒙是原文化部部長,寫了六十年的書,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他說閱讀《老子》是一種享受,這也是我們看書要做到的。這本書王蒙從自己的人生經歷出發,把一些抽象的哲學道理,用通俗的話來說明,更容易讓人接受。

    中華傳統文化魅力無限,值得自己領略一番。老子從是中華民族只會的一個高峰,像我們熟知的《道德經》,在世界上就有上千本譯本。身為中華兒女,我們能應該好好理解。

  • 3 # 每夕讀書

    中華書局出版的新編諸子整合裡有幾本關於老子的書,都很權威。

    1、《老子校釋》

    2、《老子道德經注校釋》

    3、《帛書老子校注》

  • 4 # 楊朱學派

    解讀《老子》最為權威的書籍。是道家經典《列子》和《淮南子》。

    一、《列子》。

    《列子》共有《天瑞》、《黃帝》、《周穆王》、《仲尼》、《湯問》、《力命》、《楊朱》和《說符》八篇。

    《天瑞》意為“天地之靈瑞,自然之符應”,與《說符》相對應。其主旨是萬物自天成,盜者本無心,光陰若逆旅,生死不及情。一方面,《天瑞》篇是全書之綱;另一方面,詮釋了老子之道。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在《列子·天瑞》中,對此有進一步的闡述:   

    “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不生不化,生物化物者,此之謂道。

    “有形者生於無形。有形者,混沌也。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混沌。”此之謂道生一。  

    “混沌分:清輕者上為天,濁重者下為地。”此之謂一生二。

    “天地含精,萬物化生。”此之謂三生萬物。

    老子的世界觀就此產生——“萬物莫不尊道循德,莫命之而常自然。”此篇亦有進一步的解析:

    “生物者不能不生,化物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化。常生常化者,無時不生,無時不化。陰陽爾,四時爾”,“有生者復於不生,有形者復於無形。生者,理之必終也者。終者不得不生,亦如生者不得不生。”最終,“萬物皆出於機,皆入於機。”

    在《列子-天瑞》篇中,有一則杞人憂天的故事,是對道家世界觀與人生觀的高度概括: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無所寄,廢寢食也。有人聞之,勸其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無處無快。何憂其壞?”杞人大喜無憂也。   長廬子聞之,笑而曰:“天地,空中之一細物,不得不壞。遇其壞時,豈不為憂哉?”

    故事至此,講的是道家的世界觀。天地同萬物一樣,皆循道而生,循道而終。不得不壞。故事還在繼續……

    列子聞之,笑而曰:“彼一也,此一也。生不知死,死不知生,壞與不壞,吾何容心哉?”   故事最後的列子之言,講的是道家的人生觀。天地之崩墜,人之生死,如同四季更替一樣,是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死之於生,一往一返。”,“欲恆其生,止其終。惑於數也。”

    正因道家有此深刻、豁達的世界觀與人生觀,莊子才會死妻後,鼓盆而歌。   

    二、《淮南子》。 

    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  

    儒家和法家皆認為,人之福禍、貧富由人決定。

    正如孔子在《周易》中所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秧。 《繫辭》有曰:懼以始終,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只有謹言慎行,才能趨吉避凶。在《周易》六十四卦中,除《無妄卦》外,所有卦爻辭的吉凶皆可以轉化,福禍皆由人事決定。

    在《韓非子·解老》中,對“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作了法家化的解讀:

    人有禍,則心畏。心畏恐,則行端直。行端直,則思慮熟。思慮熟,則得事理;行端直,則無禍害。無禍害,則盡天年。得事理,則必成功。盡天年,則全而壽。必成功則富與貴。全壽富貴之謂福。而福本於禍,故曰:禍兮福之所倚。   

    人有福,則富貴至。富貴至,則衣食美。衣食美,則驕心生。驕心生,則行邪僻而動棄理。行邪僻,則身死夭。動棄理,則無成功。內有死夭之難,外無成功之名謂之禍。而禍本生於福,故曰:福兮禍之所伏。

    董仲舒也以齊頃公為反面教材,對老子此言做出了類似於韓非子的解讀。  

    只有道家經典,才能對老子之言作出正確解讀。在《淮南子·人間》篇,有一則塞翁失馬的故事:   

    近塞之人有馬,無故而入胡。人皆撫之。其父曰:此何不為福?居數月,其馬引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不能為禍?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墜而折其腿。人皆弔慰之。其父曰:此何不為福?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弓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之有九。其子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也。   

    這則故事,將老子之言完美的詮釋:福禍可互相轉化。且禍福皆不由人定,而是由天定。道家“生死有命,人不勝天”和“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思想,致使道家的人生觀不如儒家積極向上。   

    二、絕聖去智,民利百倍。聖人不死,大道不已 。  

    老子曰:絕聖去智,民利百倍。莊子繼承了老子之言:聖人不死,大道不已。《淮南子·道應》篇有對老莊之言的精闢解析:

    盜賊之心,必託聖人之道,而後可行。故曰:絕聖去智,民利百倍。聖人不死,大道不已。鄙人就以例項,作進一步解讀:

    恐怖組織伊斯蘭國頭目巴格達迪犯下了反人類的滔天大罪,卻稱自己是默罕默德的繼承者。漢武帝重用法家酷吏,羅織罪名,製造冤獄,把群臣和皇族屠戮殆盡。卻舉起孔子的大旗。

    巴格達迪、漢武帝,大盜也。默罕默德、孔子,聖人也。

    為何大盜作惡時必託以聖人之名?《淮南子.泰族》篇中有一言,可謂一陣見血,精闢之極——當今之世,醜必託善以自解,邪必蒙正以自闢。

    此外,對老子的認識論做出解讀。還需藉助雜家經典《呂氏春秋》和儒家經典《禮記》。不再贅述。

  • 5 # 菩提76426724

    推薦《佛道一如道德經》,道德經唯一正確的破解版,山頂洞人著,希望有緣者得之,再在蜻蜓FM有下載,文字版本看有緣者,得之

  • 6 # LuC1

    道德經》不是一個類牛頓第一第二的定律,可以去理解它,它也不是心靈雞湯,也不是自然表象的描述。它是人體內求得出的一種能力,講了這種能力的修養方法,獲得這種能力叫得道,此道可以治國,可無所不為。

  • 7 # 中自然

    宗教文化出版社於今年六月份出版了l《解析﹤道德經>》一書,計20萬字。是最近最新的解析。頗有新意,值得閱讀。

  • 8 # 國學新知堂

    讀《道德經》要以原著為主,譯註為輔。權威、經典的註解並不能與正確劃等號。讀者需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與判斷。

    在多數人的意識中,國學是博大精深的代名詞,尤其《老子》、《易經》等文獻,也是一些學者拿來反科學與哲學思辨的論據。但是,至今為止尚未發現有人透過這些典籍引申出高於現代科學與哲學的言論來。人們只能滿足於吹捧它們如何如何之高,卻從不說明它們究竟高在哪裡?

    為什麼?原因是它們根本不包含高於現代科學與哲學的內容。人類的認識有其客觀的規律,現代科學與哲學是人類思想逐步探索過程中形成和建立的知識形態,妄圖用遠古時代共計一千字左右的典籍否定人類認識的整個探索過程是徒勞的。

    不是古書深奧難通,實在是人們解讀它們的立場與方法有問題。但幾千年的崇經思維的影響下,人們形成了迷信聖人、迷信經書的思維習慣。古代時為提高某些經書的地位,人為神話這些書籍及其作者。

    道家並不理解《道德經》,但在神話經書和老子的問題上作出了成績,到現在為止還有人相信《道德經》是個人修行的手冊。《道德經》與諸子書性質相同。

    研究任何學術,理性思考與邏輯思辨是最根本的方法,提供只能信奉而不能問為什麼的教條,不屬於哲學與科學的範疇。聖人與其言論必然為真是兩回事,權威不是真理的依據。

    我推薦自己16年的一本新書《老子思想初探》,它肯定不是什麼“權威”解說,也不提供終極言論,但能教大家理性和批判的思考。如果大家能通讀它,然後能參考諸家,相信會有所獲。

  • 9 # 天邊的一團雲

    道門內注——清朝黃元吉真人《道德經講義》。道家公認實修大德的講記,融儒家和道家為一體來講,既有治國安邦之理分析,又更加突出道門內部實修口訣之解釋,是還原《道德經》內涵的深淺合適的極佳書。

    但此書文句略有古奧,需以店面古文功底。如果讀不懂,退而求其次可以看民國時期道家蕭天石的《道德經聖解》也是融合多種秘本後做解釋的佳本之一。

  • 10 # 水滴紋繡

    《道德經》一書的註疏超過3000種之多。

    不客氣的說,這些註疏會讓普通讀者越讀越找不著北。

    這些註疏是給學生拿學位,學者研究《道德經》用的。

    至於現代學者學寫的那些所謂《道德經解讀》簡直是糟蹋老子。

    我推薦曾仕強先生《道德經的奧秘》《道德經與人生》兩個影片講座。

    別管一些人如何說曾先生,能用簡明的語言把《道德經》說明白的人我還沒發現。

    另外,王蒙先生在喜馬拉雅播講的《王蒙講孔孟老莊》中《道德經》的部分也值得一聽。

    以下附《道德經》註疏影響力比較大的版本:

    一、《道藏》收錄《道德經》註疏1、西漢嚴遵的《老子指歸》2、曹魏王弼《老子注》3、唐末陸希聲《老子注》4、北宋司馬光《老子注》5、北宋蘇轍《老子注》5、明代焦竑《老子翼》二、道教尊崇的《道德經》註疏1、《老子河上公章句》2、《老子想爾注》,張道陵用道教的觀點解釋《道德經》3、《老子節解》(託稱老君與尹喜解)4、《老子內解》(託稱尹喜著)三、文人道士《道德經》註疏1、唐代成玄英的《老子道德經開題序訣義疏》2、唐代李榮的《道德真經注》3、唐末杜光庭的《道德真經廣聖義》4、北宋陳景元的《道德真經藏室纂微篇》5、南宋呂知常的《道德經講義》6、南宋白玉蟾的《道德寶章》7、南宋範應元的《道德經古本集註》8、元代杜道堅的《道德玄經原旨》9、元代李道純的《道德會元》10、明代王一清的《道德經釋辭》11、明代陸西星的《道德經玄覽》12、清代宋常星的《道德經講義》13、清末黃裳的《道德經註釋》等14、宋代王安石等人的《老子注》15、金代李霖的《道德真經取善集》16、南宋彭耜的《道德真經集註》17、南宋董思靖的《道德真經集解》18、元代劉惟永的《道德真經集義》19、明代危大有的《道德真經集義》四、值得一提的是,歷史上還有六位皇帝親自為《道德經》作注,他們分別是梁武帝、梁簡文帝、梁元帝、唐玄宗、宋徽宗和明太祖。其中唐玄宗的《道德經》注和疏、宋徽宗的《道德經解》和明太祖的《道德經注》收入明《道藏》。另,清世祖也曾令大學士成克鞏撰成《御定道德經注》,並親撰序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培育叢生元寶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