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廟生
-
2 # 曹比爾2018
首先糾正您的錯誤觀念
歐洲最重要的是
英法荷 而不是英法德
英法荷在拿破崙戰爭之後就是一個國家了 都歸諾曼人管
德國是二戰之後逐漸被諾曼人搞到手的
英法荷是主子 德國奧地利是奴隸 不可同列
-
3 # 痴語呢喃1988
英法德三個歐洲國家,近幾百年攪得世界動盪不堪,他們有時倆倆聯盟,有時又突然對立,這三個國家究竟有怎麼樣的歷史淵源,讓我們從多個角度來分析一下。
從人種來看:人被劃分為四大人種,而這三個國家都是屬於高加索人(白人,歐羅巴人)沒有任何問題,再細分的話這三個國家都可以劃分到高加索人——波羅的海型別;從血統和種族上看:我們都知道歐洲文明起源地中海,所以最早認為正統文化是南歐希臘人,羅馬人或者拉丁人建立起來的政權,其餘種族像日耳曼人,凱爾特人和斯拉夫人相當於中國華夏文化四周的戎夷蠻狄。現今英國的英格蘭是純粹的日耳曼人後裔,其餘三個地區都是凱爾特人;法國簡直是一個大雜燴,這片土地換過太多人當主人了,總體來說法國南部以拉丁血統為主,而北部屬於拉丁和日耳曼的混合人種;德國的主體為日耳曼人不用多說;從語言文字上來看:整個歐洲都是屬於印歐語系,這個語系又分為八大語族,其中法語屬於羅曼語族(或稱拉丁語族),而德語和英語都是日耳曼語族;整個歐洲的字母體系文字都是源自於腓尼基人的音標文字,經過不斷髮展衍變才有了歐洲諸國現在的文字,所以當你會一種歐洲語言時候,你學習歐洲其它國家的語言就會很輕鬆的原因。有了上述鋪墊,再來分析英法德三個國家之間的歷史淵源。三個國家之間以往細碎的歷史就不多做贅述。我們從矮子丕平說起,他取代了原本的墨洛溫家族成為了法蘭克王國實際掌權人,建立了加洛林王朝;之後他的兒子查理曼大帝開疆拓土,建立查理曼帝國(800年),將西歐大部分土地劃入自己的轄區。可是因為內部宗教和語言的矛盾,查理曼大帝死後(814年),查理曼的三個兒子將帝國分成三塊,分別為東、中、西法蘭西王國。而這三個國家就是現在德國、義大利和法國的雛形。
公元962年德意志(前身是東法蘭克王國)國王奧托一世加冕為羅馬皇帝,腓特烈一世改國名為神聖羅馬帝國(即德意志第一帝國),這與之後成立的德意志第二帝國(1871年成立)、德意志第三帝國(1933年成立的納粹德國)加以連論,二戰結束後分為東德和西德,直到1989年柏林牆倒塌,德國終於統一。到了公元987年,西法蘭克王國國王絕嗣,雨果·卡佩建立起卡佩王朝,法蘭西王國所取代了西法蘭克王國。其中卡佩王朝的三個支系分別在這片土地建立了瓦盧瓦王朝(1293年~1589年)、波旁王朝(1589年~1830年)奧爾良王朝(1830年-1848年),當然這中間還經歷了法蘭西共和國和法蘭西第一帝國(1792年~1815年)。之後法國政權更迭不斷,復辟和推翻一直從來沒有停止過,加上中間穿插的法蘭西第二帝國,現如今的法國推算的話已經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了!英國曆史較為簡單,1536年,英格蘭吞併威爾士,1707年蘇格蘭也併入英格蘭,1801年英格蘭又與愛爾蘭合併,而大部分的愛爾蘭地區又在1949年建國,剩餘的土地就是現在英國的版圖了。因為英國至今都保留君主,所以整個英國曆史都可以用某某王朝來劃分。這三個國家之間的戰爭一直就沒有停止過,除了兩次世界大戰,英法一起打德國;英法之間曾經爆發過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拿破崙七次對抗的反法同盟多次都是由英國牽頭,英國和法國大小戰爭不少於十次;法國和德國接壤,自從查理曼死後,兩個國家因為利益就是一直死磕,比較大一點的戰爭有1618年爆發的宗教戰爭,主要參戰國就有法國和德國,1870年又爆發了普法戰爭,所以法德之間,英法之間都是世仇。整個歐洲歷史就是這三個國家的戰爭史一點都不為過。(歡迎補充英法德三國之間的戰爭)
到了二戰以後,成為廢墟的英法德終於意識到戰爭解決不了問題,不能再內耗下去,聯合才能打造一個強大的歐洲,至此這麼多年過去這三個國家終於沒有打仗了,估計這也是歷史上最長時間三國之間沒有爆發戰爭了!
-
4 # 二戰歷史軒
英法德的歷史關係可謂是近乎同宗同源,表如兄弟,內如仇敵!
西羅馬帝國版圖
一、從領土變遷上來看,近乎同宗同源。在歐洲古希臘、古羅馬時期,英法德都是盤踞在歐洲文明中心周圍的化外勢力,並先後被當時的先進文明古羅馬征討、征服過,其中法國(古時稱高盧)於公元前50年被愷撒率軍征服;英國(又稱大不列顛)南部於公元43年被羅馬征服;德國雖未被征服,但時常受到羅馬侵襲,作為獵奴之地。從公元4世紀末西羅馬滅亡至公元8世紀末,經幾百年征戰,在該區域崛起的法蘭克王國在查理曼大帝時達到頂峰,王國幾乎拓展到了今天的法國和德國的絕大部分地區,但在他死後其子孫簽訂了著名的《凡爾登條約》,將王國分成三部分,其中西邊的部分即萊茵河左岸為西法蘭克王國成為了後來法國的基礎;而東邊的部分即萊茵河右岸操德語的東法蘭克王國成為了後來的日耳曼王國的基礎,成為未來的神聖羅馬帝國,也是今天德國的雛形;中間的部分(荷蘭、比利時、瑞士等國)成為後來法德爭鬥的根源。英國於公元4世紀中葉脫離羅馬統治,成立了威塞克斯王朝,成為現在英國的雛形。
法蘭克王國版圖
二、從民族演變上來看,可謂堂表一家親。古羅馬、古希臘時期,英國、法國主要盤踞著的是凱爾特人、德國是日耳曼人,但因古羅馬統治需要,大量凱爾特人、日耳曼被擄至相關需要奴隸的地方,出現了第一次民族融合。後期,隨著古羅馬帝國的分崩離析,以及法拉克王國的建立,和中世界宗教運動的綜合作用下,在進一步促進民族融合的同時,隨著北部的維京人、東部的斯拉夫人滲透融入,逐步形成了英國以盎格魯-撒克遜人為主體、德國以日耳曼人為主體、法國以凱爾特人為主體的民族分佈格局,但根源上還是凱爾特與日耳曼人。此外,歐洲相互聯姻通婚,進一步加快了相互共通共親。
民族融合
三、從宗教信仰上來看,可謂世界觀一致。伴隨著基督教的傳播,同處在西歐地區英法德可謂是世界觀一致,共同接受這羅馬天主教皇的統治,國王統一接受教皇的冊封加冕,一起繳納著教會的什一稅,並於1096年至1291年間,共同發兵,先後9次東征耶路撒冷。近代,隨著工業革命興起和殖民運動,一起將天主教傳播至世界各地,成立基督教中另一個分支“新教”,引導著當前主流文化的變革。
十字軍東征
四、從崛起程序上來看,可謂是內外有別。一是在對內競爭上,相互傾軋。針對法國,先後爆發了長達的百年的英法百年戰爭和組建7次反法同盟,來奪取法國土地和遏制其崛起;針對德國,為阻止德國統一的爆發了普法戰爭,為了遏制擴張爆發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是在對外擴張上,相互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英法秉持的“綏靖”政策,本質上是挑動蘇德戰爭,以消耗雙方實力;一次大戰結束後的《巴黎和約》,法國目的是要消滅德國復興的根基,而英國為了防止法國做大,而要保留德國一定的工業軍事基礎,最後被戰爭狂人希特列巧妙利用,為二戰爆發埋下了導火索。
19世紀末歐洲列強非洲殖民地
-
5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英、法、德這三個西歐主要大國,從歷史角度而言都屬於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日耳曼人所建立的文明體系,譬如法國和德國,就來自日耳曼人中較為成功的法蘭克人所建立的法蘭克王國,後期演變為查理曼帝國,再一分為三,第三者便是不成器的義大利。而與法國隔海相望的英國,則是由日耳曼人中的另一枝盎格魯撒克遜人所建立,所謂盎格魯,就是英吉利人(Englo)人的諧音,更早以前則是德國石勒蘇益格州的地名(Angel)。
相比較而言,英國和德國的關係其實是最密切的。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的最後一任王,便是安妮女王。安妮去世之後,因為沒有兒女,王位就該給詹姆斯一世的孫女索菲亞。索菲亞此時已死,只留下一個兒子,便是德國的漢諾威選侯。
所以這個時候,漢諾威選侯便來到英國,成為了漢諾威王朝的首任國王喬治一世——換句話說,從此時起,英國的王室其實都是德華人。包括日不落時代最偉大的維多利亞女王,說白了也是一個德國女人。
但隨後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德華人成了英華人的死敵。尤其是在仗打到1917年之際,前線戰壕裡的傷亡人數令人震驚,德國成了可怕的敵人。英華人對任何能夠與可惡的德華人聯絡上的事情都大加鞭撻,甚至連昔日倍受寵愛的德國種小獵狗"臘腸"也遭遇拳打腳踢,如何能忍受自己的國王用德語姓氏呢?
好吧!英國王室也只能修改自己的姓氏,最後他們發現,自己的老祖宗一直可以追溯到一千年前的法國諾曼公爵,而他建造了王室行宮"溫莎堡"——於是英國王室從此以溫莎為姓氏。
而法國,固然此前一直是英國的敵人,譬如著名的百年戰爭,但所謂不打不相識,法國也是英國王室的最大來源。譬如英國的諾曼底王朝,就來自法國的諾曼底公爵威廉。諾曼底王朝傳到最後一任,因為沒有直系子孫,只能找外孫來接班。而這個外孫也是法華人——安茹伯爵,紋章以金雀花為圖案,於是有了金雀花王朝。金雀花王朝以及之後的蘭開斯特王朝、約克王朝,都屬於安茹家族,如果按照中國朝代劃分法的話,完全可以叫一個朝代名。
因為一場革命而被中國廣大考生知曉的斯圖亞特王朝,則最早起源於法國布列塔尼,後成為蘇格蘭國王,再成為英國國王,所以其實也演算法華人建立的王朝。
(世界史上最讓人困惑的照片,就是英王喬治五世、德皇威廉二世、沙皇尼古拉二世這三兄弟,你能分得清楚誰是誰?)。
(這張呢?)
所以可以這麼講,英、法、德說白了就是親戚,雖然稍後的兩次世界大戰鬥得狠了點,但戰火熄滅之後,親戚依舊是親戚,再加上政治體制也趨於一致,啥事都談得來——這也就是戰後西歐體制空前統一的緣故。
相比而言,東亞如中、日、韓就沒這層親戚關係,再加上政治體制迥異,談不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回覆列表
英、法、德從歷吏看都是很發達的國家。各白己都侵略過別的國家、他們從別人的國土掠奪財富、發展自己。這是英、法、德國家聰明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