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川達州人
-
2 # 譚天tansky
1643年,皇太極在盛京“端坐無疾而終”,由於事發突然,並沒有來得及立繼承子嗣。這就給各派勢力產生了無限的遐想和希望。這時候的滿清常年征戰,各派代表人物都兵強馬壯,志氣高昂。
虛位以待的帝權,引開了幾方最強大的勢力:
禮親王代善,優勢:正紅旗、鑲紅旗兩個旗的支援,劣勢:本人年紀過大,有才幹的兒子都去世了。
和碩肅親王豪格,優勢:皇太極長子,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的支援,劣勢:這三旗對豪格的支援並不堅決,只是反對皇子之外的人繼承。
睿親王多爾袞,優勢:文韜武略,正白旗、鑲白旗的支援,阿濟格、豫親王多鐸兩兄弟的力挺,正黃旗、正紅旗、正藍旗部分暗中支援。劣勢:反對的六旗。
鄭親王濟爾哈朗,優勢:鑲藍旗主,劣勢:實力單薄。
綜合上面人的實力,可以看出,最有力的競爭者是豪格和多爾袞。但是,代善和濟爾哈朗的倒向,決定著天平的傾斜。
八月十四日,各位風雲人物齊聚崇政殿,選舉皇帝。豪格和多爾袞勢力相當,爭論激烈,難以達成共識。
由於兩黃旗多為皇太極的親信,他們強烈反對多爾袞繼位。多爾袞此時終於明白,他稱帝的希望已經沒有了,但是他又不想失去權力。他想出一個妙計,既然兩黃旗支援皇子繼位,是為正統。那麼我就順了你們的意,於是,他以退為進,支援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即位,這個福臨就是傳說中和多爾袞情深意切的孝莊皇后大玉兒的兒子,此時他年僅六歲。
多爾袞的這個舉動,讓兩黃旗再無反駁的理由,就這樣,小朋友福臨成了順治皇帝,多爾袞和濟爾哈朗成為輔政大臣。
多爾袞這一手段,很是高明,既解決了有力爭奪者豪格,又增強了權力,還避免了八旗的內鬥,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同,提高了威望和地位。
第二年,成為大將軍的多爾袞,統領大軍入關南下。把李自成趕出北京,從此定都,雄視天下。 立下蓋世之功的多爾袞為了進一步走向權力高峰,成為小順治帝的叔父攝政王,賜穿貂蟒朝衣。
又一年,李自成兵敗身亡,多爾袞晉升為皇叔父攝政王,各種待遇已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順治五年,多爾袞成為十歲順治帝的皇父攝政王。他的所有行為和排場已經和皇帝無異。成為滿清的實際控制人,這就是他擁立福臨,做攝政王的最終目的,走向了權力頂峰。
-
3 # 歷史風物誌
攝政王其實早在周朝就已經有了,只是周朝時並沒有單獨的封攝政王的名號,周朝的時候周朝周成王繼位之時,年紀尚幼,由皇叔周公旦攝政,平定三監之亂。七年之後, 正式親政,營造洛邑、大封諸侯,命令周公東征、編寫禮樂,加強西周王朝的統治。漢朝的王莽,攝政是指在君主制下,一個國家的即位君主不能管理國家時,由他人代替君主處理國政。
說到多爾袞何要做“皇父攝政王”?就不得不談談他的生平。
明萬曆四十年農曆十月二十五日,多爾袞出生於赫圖阿拉城。母親阿巴亥是父親努爾哈赤的大福晉,在諸位福晉中地位最高。多爾袞15歲時,父親努爾哈赤病逝,生母阿巴亥為父親殉葬。父親生前沒有確立繼承人,八哥皇太極被擁立為新君。學界對皇太極為何能繼位有兩種說法,一是被八旗旗主及諸貝勒擁立,二是奪多爾袞之位,據北韓一些歷史書籍的記載所稱,努爾哈赤生前有意傳位於多爾袞,在努爾哈赤逝世後,因多爾袞年幼,大哥代善“以為嫌迫”而擁立皇太極繼位。後來,多爾袞攝政時稱,皇太極“即位原系奪立”。還有說法是大福晉阿巴亥為努爾哈赤殉葬一事,亦系諸貝勒為奪位所逼。
皇太極去世後,多爾袞已經擁有正白旗和鑲白旗,人數佔八旗的31%,當時除了皇太極的長子豪哥,沒人可以跟他競爭,但是豪哥性格軟弱,多爾袞利用這點,沒有讓豪格登位,但又擔心正紅、鑲紅的代善的勢力,不敢自己繼位,扶持了順治繼承大統,順治登基的時候才6歲,所以多爾袞和鄭親王濟爾哈朗共同輔政,並實際掌權。
所以多爾袞成為皇叔父攝政王是當時時局的必然,多爾袞有戰功、有軍隊,支持者也不在少數,如果不是有代善制衡,都輪不到皇太極的兒子登位。反正順治還小,朝廷事情照樣是由多爾袞來處理。
再說多爾袞怎麼從皇叔父攝政王變成皇父攝政王的,順治登基時是個幼童,很好控制,但是等順治長大了,懂得朝綱了就不那麼聽話了,多爾袞不能不再像以往一樣繼續控制他了。自然要再想辦法。
野史記載,多爾袞按照清兵入關(建州女真)前的妻寡嫂的風俗娶了皇太極永福宮莊妃(按照滿族人的風俗,兄弟死了,弟弟是可以娶其嫂的,按他們風俗是合情合理的),即順治帝生母孝莊文皇后,同時孝莊文皇后也為了穩住多爾袞,避免其權勢野心膨脹危及順治帝的皇位。《清實錄·世祖實錄·卷之一百四十三》記載
睿王攝政時、皇太后與朕分宮而居。每經累月、方得一見。以致皇太后縈懷彌切。乳母竭盡心力。多方保護誘掖。皇太后惓念慈衷、賴以寬慰。即讀書明理者、未必過是。可見當時多爾袞也有要挾順治之意,控制順治生母,正因為順治生母下嫁多爾袞,所以皇叔父攝政王該為了皇父攝政王。多爾袞死後,順治帝下令將其從墳中刨出,然後鞭屍,可見順治對多爾袞的憤恨,這或許是生母被多爾袞霸凌後順治一直想做,但因為沒能親政沒能力做的事情吧。
-
4 # 歷史名將錄
清朝的開國皇帝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而攝政王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二人雖是親兄弟,但是卻存在著競爭關係,在努爾哈赤晚年的時候,十分喜歡多爾袞,並打算將皇位傳給多爾袞,但是最後還是皇太極勝出了,而多爾袞也因此事失去了母親阿巴亥。
登基後的皇太極不僅厚葬了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對多爾袞等一眾兄弟也十分器重,並多次派他率領大軍前去征戰四方,因此多爾袞在軍中的威望極高。
在他二十四歲的時候,皇太極便將他封為了和碩睿親王,位居六王中的第三位,並且還讓他掌管吏部,因此在朝中多爾袞也極有權勢,所以皇太極逝世後,他完全可以競爭皇位。但是他卻並沒有這樣做,這不是因為他喜歡孝莊太后,而是因為這三個人。
這三個人分別是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以及肅親王豪格。在皇太極駕崩後,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肅親王豪格、英郡王阿濟格、豫郡王多鐸、穎郡王阿達禮七位王爺便在宣政殿舉行會議,探討皇位人選。
其中皇太極所掌管的正黃旗、鑲黃旗以及正藍旗,以及鑲藍旗旗主濟爾哈朗,全部都支援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繼位,但是豪格卻假意推脫,因此錯失皇位,而阿濟格、多鐸,以及輩分最小的阿達禮都支援多爾袞繼位,但是多爾袞卻拒絕了。
這是因為多爾袞手裡只有兩個旗加上一些其他力量,而豪格手中竟有三個旗的力量,代善和濟爾哈朗又態度不明,因此貿然奪取皇位並沒有勝算,而且還會降低大清的國力。
因此索爾滾選擇讓皇太極的兒子福臨名正言順的繼位,自己則當攝政王,這樣子朝中的勢力依舊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上,因此可見多爾袞放棄皇位是一項明智的選擇。
-
5 # 讀史之樂
封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的稱號,是出於以下考慮。
1.是對多爾袞功勞的肯定。
1644年的順治元年,在多爾袞的指揮下,清軍佔領北京,隨後順治遷都北京,由於多爾袞有定鼎中原的大功,被封為叔父攝政王。
1645年,清軍擊垮農民軍,李自成兵敗九宮山,隨後清軍南下佔領揚州,攻克南京,基本統一天下,多爾袞因此晉封為皇叔父攝政王。
順治五年,多爾袞“治安天下,有大勳勞,宜增加殊禮,以崇功德”,加封為皇父攝政王。
(劇照)
多爾袞在清初確實是功勞最大的,其政治才幹和謀略在當時無出其右,比如,利用吳三桂打擊李自成,以漢制漢。嚴禁在北京搶掠,停止剃髮,為崇禎帝發喪,博得漢族士紳的好感。這些措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沒有多爾袞,大清不會這麼順利地問鼎天下。
2.是多爾袞輔佐年幼的順治的需要。
攝政一事,古已有之,一般在君主幼齡繼位時出現。西周初年,成王年幼,便由周公輔政。秦始皇十三歲繼位,呂不韋擔任相國,輔佐他。明朝萬曆皇帝初登大位,只有十歲,其老師張居正攝政。君主年幼,不懂國事,無法治國理政,必須要有經驗豐富的人輔政,待君主成年後,便還政於他。順治即位時才六歲,政治上需要多爾袞出來,而且以當時的地位,他是最合適的人選。
3.是籠絡多爾袞的策略。
秦始皇封呂不韋為相邦,尊稱“仲父”。萬曆皇帝讓張居正擔任內閣首輔,太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和中極殿大學士,尊稱“張先生”。這些稱呼和官職,一方面反映了充分的肯定與信任,但另一方面也包含著籠絡的意圖。
因為隨著皇帝日漸長大,皇權意識也逐漸越來越濃,皇帝沒有實權,害怕這些曾經信任的人會取而代之,甚至自己會丟掉性命,為了自保,不得不取悅權臣,各種官職、榮譽不斷地授予,極盡籠絡之意,意思是隻要不動我,你該得到的、想得到的都滿足你。讓你找不到取代的理由,甚至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了。
多爾袞的“皇父攝政王”的稱號,與古人有異曲同工之妙。
順治七年十一月,多爾袞行獵時墜馬跌傷,不治身亡,年三十九歲。這一年順治十三歲,還有三年,就應該親政了,如果多爾袞沒有意外死亡,到時候他會還政於順治嗎?
多爾袞死後,被追尊為“義皇帝,廟號成宗”,但第二年二月,順治又剝奪了封號,並掘其墳墓。參考呂不韋,張居正二人,多爾袞的結局就不意外了。
-
6 # 天命與劍8341
當時己經到了順治五年了,快到了順治親政的年齡,為了在名義上繼續壓制順治達到繼續攝政,多爾袞進位為皇父攝政王,因為皇帝就算親政了,在名義上仍然一要敬畏天,二要敬畏父,皇父攝政王其實就是太上皇的政治變通稱號
回覆列表
皇太極死後,滿洲八旗就繼承人問題發生爭奪,後面達成妥協意見。
多爾袞與豪格都不當,選擇福臨繼承。由於豪格裝13,率先離開議政王/大臣會議,多爾袞自乘機排除豪格勢力,自己與濟爾哈朗共同輔政。
由於這個決議符合大多數人利益,兩黃旗繼續保持皇帝親軍身份,多爾袞兩白旗與濟爾哈朗鑲藍旗得到利益擴張,皇太極正妻哲哲利益得最大化。孤立而且年邁的代善兩紅旗沒有實際損失,也就默認了。
隨後多爾袞就實際佔據全面優勢,尤其福臨登基次年的1644年4月受命大將軍,此後入關佔領北京獲得極大軍功。所以9月順治就冊封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凌駕於諸王之上,而濟爾哈朗依舊只是輔政王,逐步被實際邊緣化。
濟爾哈朗的影視形象:
1645年,清軍滅宏光政權,多爾袞又晉升皇叔父攝政王,對諸王已經是君的身份來進行控制,所用印信20枚,與皇帝等同。
1648年末,多爾袞再晉皇父攝政王,不奉順治命令就直接用詔稱旨,儼然已經以皇帝自居了。但是即便如此,多爾袞依舊沒有稱帝,皇父攝政王也還是一個王——代行皇帝權力的攝政王。
多爾袞影象:
皇父如何解釋?
仔細看,輔政王——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都是一脈相承的,是多爾袞逐步抬高自己地位的公開宣示。既然孝莊布木布泰與順治都沒意見,大臣們自然也不會自找沒趣。
或者說,這是多爾袞對皇太極參與甚至主謀逼殺生母阿巴亥的政治報復,我多爾袞這輩子當不了皇帝,但可以睡你的老婆,殺你的兒子,奪你的兒媳婦,還要給你的兒子當爹的——順治就算當皇帝又怎麼樣,還不是要喊我做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