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天ZY漫雪
-
2 # 歷史江湖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兩人的火拼在所難免。
武則天以一介女流卻登基稱帝,極大刺激了李唐皇室女性成員的野心,使得她們也成為皇帝寶座的競爭者。武則天的兒媳、唐中宗之正妻韋皇后,武則天的孫女、唐中宗的愛女安樂公主,都曾加入到皇位爭奪戰中。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之女,唐睿宗李旦之妹,具有顯赫的皇族身份,更有著韋皇后與安樂公主無法比擬的才幹和手段,司馬光就曾說她“兇猾無比”。她對皇位的覬覦之心由來已久,且顯示出令人瞠目結舌的巨大能量,“自宰相以下,進退系其一言”,“權傾人主,趨附其門者如市”,已經成為李隆基的稱帝之路上的最大障礙,兩人已到了你死我活、水火不容的地步。
太平公主輸在何處?準確地說,她輸在了“婦人之仁”上。
從太平一生的發展軌跡可以看出,她與母親武則天相比,心計與謀略不相上下,唯獨缺乏武則天那種殺伐決斷的果敢之氣。在與李隆基的皇位爭奪戰之中,太平公主一度佔據了絕對上風。唐睿宗李旦是李隆基的親爸爸,卻對太平言聽計從,已經到了“公主所欲,上無不聽”的地步。無論在朝堂之上的影響力,還是在唐睿宗李旦心中的地位,都已經全面超越了李隆基。
但太平公主在全面壓制了李隆基的前提下,卻沒有下手對其予以致命一擊。她曾經親眼目睹了李隆基在“唐隆之變”中一舉斬殺韋皇后與安樂公主的場景,卻沒有對他加以足夠警惕。而六親不認、為了皇權敢於痛下殺手卻是李隆基的“長項”。他再次不按常理出牌,用刀把子說話,一舉剷除了太平公主,使得她重蹈韋皇后覆轍。
-
3 # 歷史漫談君
太平公主(約665年—713年8月1日),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生平極受父母兄長尤其是其母武則天的寵愛,權傾一時。
公元710年(景龍四年)六月,李顯被韋后與安樂公主毒死。七月,太平公主聯合他的兒子——薛崇簡一起助力,與李隆基等合力誅殺韋后的政變,清除了韋氏黨羽,於是相王李旦又登上了皇位,是為唐睿宗。
太平公主擁立有功,因此而被晉封萬戶,達到了唐朝公主權勢之頂峰,所以頗得睿宗李旦尊敬和信任。
李旦繼位,李隆基作為李旦的第三子,再加上是庶出,本來與太子位置無緣,但是因為他的出色表現,還有加上嫡長子的謙讓,最終李隆基被立為太子。李隆基成了太子,地位升高,能力更加突出。而太平公主呢,支援她的朝中大臣也很多,勢力不容小覷。由於都有了對皇位的覬覦,所以矛盾漸漸顯現出來。
李旦其性格和哥哥李顯一樣比較優柔寡斷,總想做老好人。李旦對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公平對待,誰也不想得罪,想讓二人和平共處,一起為大唐江山做共享,一度想調和二人的關係,以避免傷害到任何一人。
碰到大臣上奏章的時候。李旦總是問和三郎(李隆基)商量過嗎?與太平公主商量過嗎?
對太平公主來說但是李隆基以後當皇帝顯然對自己不利,主要是能力太強,不符合自己的理想。李隆基處事果斷,深謀遠慮,精明能幹。而朝中大臣大多都是太平公主集團的,李隆基也覺得這是個大問題,他們都在相互提防著對方。太平公主說一些不利李隆基的話語,說他是庶出,且不是長子的身份不適合做太子為由,想廢了李隆基的太子之位。
太平公主還常常派人監視李隆基的所作所為,即使一些細微之事也要報知李旦,此外,太平公主還時刻監視李隆基的一行一動,李隆基心裡感到十分不安。
李旦不想捲入皇權的爭奪中,索性讓位給兒子三郎——李隆基,這顯然是太平公主所不願意看到的,因為沒有李旦這個保護傘的支援,就像是鳥兒沒了翅膀,如何起飛?而對李隆基來說,是最好的記過,是絕佳的機會,勢必會有一戰。
先天二年(713年),太平公主正打算調動羽林軍等起兵奪權。李隆基與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先發制人,誘殺了左、右羽林將軍和宰相。太平公主及其黨羽被罷官的罷官,被誅殺的誅殺,她不得不逃入南山佛寺,三日後逃回,李隆基責令其自盡。
自此,李旦徹底交權,李隆基全國把持朝政,開啟了屬於李隆基的嶄新時代。
-
4 # 大咖秀歷史
先來回答一下第一個問題:太平公主與李隆基有爭鬥嗎?答案是肯定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先從太平公主的性格秉性說起,毫不誇張地說,她和她的母親武則天在性格方面如出一轍,都有著強烈的政治以及權利的慾望。而且,太平公主還能直接參與政事,並且能決定朝廷中官員的升與貶,鑑於此,太平公主便利用手中的權利將朝廷中大部分的人都換成了自己的親信,把持著朝廷。
但是,太平公主要想效仿母親登基稱帝,眼下必須得剷除當時的太子李隆基這塊絆腳石,再加上李隆基又是除去韋皇后的頭號功臣,深得皇帝及一些大臣的讚賞,所以除去李隆基成為了太平公主心頭大事,而倆人的爭鬥也從此開始。
太平公主首先發難,她先是指派手下的人去散播謠言,說“李隆基並非唐睿宗的親生骨肉”,目的就是想透過輿論來降低李隆基在皇帝心中的位置以及勢力,但萬萬沒想到,唐睿宗不僅沒有上套,還下昭說,誰在敢惡意散播謠言,殺無赦,就這樣,李隆基躲過了太平公主的第一次陷害。
第二次,太平公主又想陷害李隆基,散播謠言說道:“李隆基想要篡位當皇上,已經等不及了”,但是結果又出乎太平公主的意料,唐睿宗內心早就不想當皇上了,聽到這個訊息之後,就坡下驢,把皇位傳給了李隆基。
再看太平公主,可謂是“都給李隆基做了嫁衣”,欲哭無淚呀,想死的心都有了。風水輪流轉,當上皇帝的李隆基肯定不會放過太平公主,而太平公主也是提前逃出了皇宮,在一座寺廟裡待了三天,後來回到宮中還是被李隆基處死。
-
5 # 敏敏的歷史枕邊書
如果太平公主聰明一點的話,也不一定非要弄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但是太平公主偏偏不願安分,而且無論是狠心還是智謀,都並不是李隆基的對手。這才有了後來的下場。
其實太平公主的根本問題,還是在於太平公主是女的,想要像武則天一樣上位很難。所以太平公主只想“垂簾聽政”。太平公主只是想躲在哥哥們的身後,透過宰相來控制朝政。但是太平公主的身份不行,她又不是太后,她只是個公主,以她的身份是沒有人願意長期輔佐她的。
李隆基的身份相對來說更有利,即使是直接政變上位,大臣們也是心甘情願俯首稱臣。
其實當時唐隆政變這件事,一開始應該是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的政變,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針對韋后。兩人是在發動政變之前就事先先約定好,要立相王李旦為帝,但是李隆基顯然有更多的心思。
李隆基故意沒有告訴李旦政變的計劃,不是出於仁義孝道,而是因為不想讓李旦佔功,李旦當時雖然只是相王,但是他當時在朝廷裡面的話語權與影響力,還是很大的,如果說真的李旦拿了功勞當了皇帝,那麼太子之位順其自然就應該是嫡長子李成器的。李隆基這樣一想,自己計劃了一六十三招,結果是為他人做了嫁衣,誰會願意?
所以李隆基直接在政變的時候殺了太平公主的心腹,上官婉兒。直接把上官婉兒的位置換上了自己的人。
在政變之後,李隆基還立即讓自己的親信劉幽求,連寫了一百多道制書,四處宣揚自己都做了什麼,當然都是積極正面的事情,極力的稱讚當時的自己,誇大自己的功德。但是對於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卻是隻字不提。你以為李隆基這是乾的最無恥的事了嗎?太天真了,還有更不要臉的。
李隆基直接封自己為平王,還兼任內外閒廄,押左右廂萬騎,並且還任命自己的兄弟李龍範李龍也作為左右羽林大將軍,控制著禁軍,還將自己的親信鍾紹京,王毛仲任命為宰相,將軍。說白了就是朝廷中的重要職位全部都是李隆基的人,這時候的太平公主就已經沒什麼機會了。
但是李隆基是不會就此放任太平公主不管的,李隆基直接下令將蕭志忠和崔湜等人外貶。這兩人可是太平公主僅剩的兩位親信了,李隆基不單單是扒光了太平公主的羽毛,更是還直接禁止了太平公主開府設僚的權利。
太平公主雖然確實是把手伸向了朝堂之上,但是太平公主完全是沒有想要當皇帝的心,因為她公主的身份本身距離皇位已經十萬八千里遠了。其實從頭到尾想要當皇帝一直都是李隆基而已。
一開始的李隆基雖然沒有直接繼位,但是根本不想讓他父親相王繼位,劉幽幾次提議讓他早點立相王即位,但是李隆基就是以各種理由,就是不同意,但是李隆基也壓不住群眾的力量,迫於壓力,李隆基這才請求父親繼位。
李旦也不是傻子,從李隆基把政變功勞全部佔為己有,再到朝堂上的大臣儼然已經都換成了李隆基的親信,還有一隻拖著不讓自己上位一事,李旦也覺得自己這個皇帝像是個擺設,這其實手握大權的還是李隆基啊。所以這個時候,不單單是太平公主,連父親李旦其實都是對李隆基心存怨氣的。
只是礙於朝廷群臣都呼籲立李隆基為太子,李旦也沒有辦法,只能同意了李隆基的太子之位。李旦雖然同意,但是李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一邊放權給李隆基,一邊拉攏太平公主打壓李隆基,其實就是看不過去想讓李隆基能乖一些。但是李隆基絕對不是個聽話的人,就算是他爹他也不見得能聽。
後來太平公主又在大臣們面前提議改立太子的事情,雖然李旦的心思並不真的想換掉李隆基,但是這樣的行為已經讓李隆基坐立不安,產生了猜忌。所以很大程度上太平公主最後的結局,也是因為李旦的制衡策略。
畢竟李旦和李隆基是父子,即使最後是李隆基政變上的位,但是李隆基也不想背上“弒父”的罪名,最後就只能把鍋甩給太平公主的身上了。太平公主的智謀也是真的比不上李隆基,被李旦和李隆基兩人也是輪番利用,兒子利用完之後被老子利用,最後還要揹負上離間人家父子,謀權造反的罪名,這個智商真的是不適合參加政治鬥爭啊。
-
6 # 偽裝的觀點
其實這是一個非常無奈的事情,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都被武則天坑了。
武則天能當女皇,在於唐朝是草原和中原二元結構的帝國,對於女人掌權並不排斥。但是在武則天后期,任用酷吏,清除了大量的貴族,而這些貴族基本都是草原系的。
這其中的邏輯很有趣,草原貴族更尚武,缺乏文化底蘊,政治手段就只剩下軍事力量,而承平時期的政治往往更傾向於文化人最習慣的邏輯,於是這些大老粗倒了黴。
唐帝國的草原和中原二元結構中的草原系貴族被幹掉,二元帝國開始傾斜向中原漢帝國一側,其結果必然是儒家思想抬頭,女人地位下降,當年武則天就是被逼退位,此後就再也不可能有女人有機會做皇帝,太平公主和韋后都是沒看清未來的作死者。
所以,沒有李隆基,太平公主也做不了皇帝,而沒有唐玄宗,大唐也會重新面臨草原異族的威脅,因為自武則天開始,大唐的二元帝國模型就出現了無法挽回的不穩固了。
-
7 # 木鐸人
太平公主是女帝武則天的女兒,所以也是繼承了她母親的脾性,甚至說野心。而唐玄宗的上位也離不開這位公主的插手,可以說李隆基登上帝位是太平公主出的力。
太平公主具體出生時間不明,但有史記載她或許是武則天和唐高宗最後一個子女。她對父母和兄長的關係都很好,而且尤其受到武則天的寵愛。唐王朝和外族聯姻為了不讓太平公主嫁出去,武則天和唐高宗在皇宮內修了太平觀,讓太平公主假裝出家為尼,太平是她的道號。
後來太平公主下嫁,沒多久第一任丈夫因受牽連被武則天懲罰餓死獄中。嫁給第二任丈夫比較軟弱,太平公主囂張跋扈,隨意欺負丈夫,養男寵,甚至還介紹男寵給自己母親武則天。所以她和她母親還真是一路人,哈哈。
好,說回正題。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必有一爭!韋后和安樂公主毒死中宗李顯,太平協助李隆基一舉剷除韋后勢力,這期間其實太平和她哥哥李旦甚至她的侄子李隆基都是很好的合作關係的,雙方的互為利用。即使李旦上位,是為唐睿宗,李旦對太平公主也是恭敬有加,凡事都要說這件事問過太平公主了麼?問過三郎了麼?(三郎是李隆基)雖然這顯得李旦這皇帝這做的是真沒味道,但也屬無奈,畢竟太平手裡的權勢過大。所以一度,太平都想廢了李隆基的太子之位,想另立一個軟弱好控制的太子。所以到了這一步,太平和李隆基的矛盾是已經很明顯的程度了。
雖然唐朝從唐高宗以後皇帝權利總是被各種勢力欺負,但是唐朝的大臣的作用是很大,而這次太平的失敗就是因為很多大臣的阻撓,並且太平和當初武則天所身處的情況不同。做皇帝的是她的哥哥,不是她的兒子,雖然勢大,但太平很難控制住皇帝哥哥。所以衝突到最後,太平選擇了比較穩妥的方式,計謀讓李旦退位,李隆基上位,太平利用太上皇的權利再次擾亂朝政。可是李隆基登基後,掌控的權勢一步步壯大,李隆基還任用了許多賢臣,因此太平越來越爭奪不過。最後選擇用毒,可沒想到李隆基再次果斷選擇先手,以謀反罪處置了太平。太平逃,最後被賜死家中,後代和黨羽都被剪除乾淨。
整個事件看下來,太平輸是輸在了女兒身上。雖然她的母親成為了千古女帝,但是唐王朝整個王朝還是認同這天下是李氏的,而且也怕了再次是女人來霍亂天下。所以很多大臣是堅決擁護李隆基的,如果太平是個皇子想必登上皇位或許是很有可能的。
再者,太平公主雖然權勢很大,但她還是得依附於她的皇帝哥哥李旦,她這樣才有名義。可是她哥哥還有兒子,所以這一點上很難和李隆基爭奪。爭到最後,李隆基上位,太平更是大勢所趨,無力迴天了。只能說時機不同,太平能力是可以的,比武則天差點,但是這時候的唐王朝不需要再來一個女帝了!
回覆列表
唐中宗死後,李旦再次即位,太平公主和韋后一樣,都想效法武則天自己做皇帝,開始野心膨脹。
因為李旦也和中宗一樣軟弱無能。他不想和太平公主發生正面衝突,一味忍讓,而太平公主依仗著自己給了他做皇帝的機會,掌握了朝中大權,隨著勢力不斷強大。
然而,太平公主的真正對手是太子李隆基,開始她沒把李隆基放在眼裡,覺得他年紀還小,是個小孩,可是當他了解到李隆基的英勇果斷之後,就開始防範他。她開始製造輿論,說李隆基是李旦的第三子,沒有資格做太子,更沒有資格繼承皇位,也因此種下了李隆基對他的怨恨。
公元712年,李旦厭倦了皇帝的生活,把帝位讓給了李隆基,這更加劇了太平公主對李隆基的矛盾,公元713年的7月3日,李隆基先下手為強,親自帶兵除掉了太平公主和她的手下骨幹幾十人,並罷黜了傾向太平公主的所有官員,這樣,李隆基掌握了皇帝應有的權力,姑侄相爭,告一段落。
太平公主真正失敗的原因,是他不該散佈謠言說太子,紫微星動,帝星有變,太子將會奪位,這話換了別人,肯定會殺太子,但李旦不同於人,不但不殺太子,而且立刻把位置讓給了兒子,但自己卻一直不放權,最終李隆基掌權。太平公主失敗的原因就是他失去李旦的支援,沒有李旦的支援,太平公主自然會失敗。總之,皇權相爭,也得量力,不作死就不會死,退一步海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