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井岡山旅遊諮詢
-
2 # 攝影中級班
在平時的拍攝中,攝影愛好者們確實會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一片好景緻,卻因為沒有主體,也沒有興趣中心而不知道如何來藝術化的表現。那就不拍了嗎?或許也有一些解決的辦法
第一,尋找線條,尋找不一樣。大的花海、草原、湖泊,那麼大一定是有某個地方不一樣、可以發現有規律的線條。比如這張配圖,攝影愛好者可以向左挪移,那邊似乎是有一條小路的。
如果沒有小路,可以等風來。風來的時候草原上的草或許有一種麥浪的感覺,也是一種線條;湖泊的漣漪,同樣是一個線條。用前景勾勒一幅美景,用角度來突出它的存在,興趣中心是完全可以用攝影技術來創造的。
第二,好的景緻,可以製造一個興趣中心。在看很多驢友去西部旅行的時候,會在一些沒有興趣著眼點的湖邊羅起石堆“尼瑪堆”,藏語叫朵幫。從而拍出更有人文氣息、更有味道的湖景照片。同樣的也會有人移來一棵枯木作為前景,拍出不錯的照片。
同樣的姿勢還有很多。攝影是記錄,同樣是創意。面對特別美的景緻,只要想拍一定是有辦法的。另外,攝影師們再外出拍照的時候可以帶著漂亮的女徒弟、女同事、女朋友等。就不用再有這些煩惱了。
-
3 # 濟南攝影師麥兜
怎麼來回答提出這個問題呢?其實絕大多數的攝影愛好者,在面對一處美麗的景色的時候,他們眼中所看到的景色和所拍到的景色是完全不同的,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可以發現這個世界的美,但是真正的去拍攝的時候,往往我們拍攝到的只是一張畫面,沒有太多的渲染。
如果你只是拍藍天白雲,那有什麼意思?
不要忘了你眼前的景色,還有高山,還有草原,還有河流,還有人等等多種元素。
太多的時候,我們應該在拍攝前,首先要想明白我們所拍攝主題是什麼?就比如我們看到遠處的一片藍天白雲,而我們只是簡單的把藍天白雲拍下,那麼整個畫面中就顯得有些單調,其實我們可以選擇新增一些,額外的元素進入到畫面當中,讓整個畫面看起來比較的豐富。
都說攝影是減法,我就非常的不同意,攝影可以加可以減,當畫面中太過於空曠,我們就可以人為的新增適當的元素進入到畫面中來進行補充。題主可以經常瀏覽攝影網站,看看其他攝影師是如何拍攝的,可以學習,但是不要過多的去模仿。
-
4 # 南方之南
興趣中心,也就是視覺中心,是照片的視線聚焦點,能讓照片給人以更加生動。但興趣中心,除留意觀察外,還需要機遇、等待。
這是週末去山上拍照片,天氣不錯,欄杆的弧度挺漂亮,但就這樣畢竟不是太生動,何況左下側留白太多,浪費的空間。
等了十多分鐘,終於一群小朋友進入到了畫面。這樣照片就好看多了,即填補的左下側的空白,又讓照片有了生機,而欄杆的導向作用,又有了有的放矢!
有時候也可以自己安排一個興趣中心進來,比如今天早上拍漁港,左側太白,我就把我的腳踏車推了進來。
上圖的光影挺漂亮,但如果沒有前景裡的興趣中心,水面就太過空曠。怎麼辦,等唄。我就不信沒有船過來,這不,一隻小船進入畫面,這樣看起來就和諧多了。
有時候實在是等不來的,就像上圖,倒影很漂亮,但也是沒有興趣中心。
這裡有只小船,但離著很遠。
那就把它合成一個吧!這是半成品,就是說明這個意思,哈。
但在野外,人跡較少的地方,的確等一個興趣中心很難,那就自己走進畫面,讓自己成為興趣中心。畫面上就是我和我老婆,是不是也挺有意思。
興趣中心,首先是去發現,客觀條件不滿足,那就等待機會,實在沒轍,P一下也不為過。只要不是新聞、紀實攝影。
美,是需要發現的。美,也是需要創造的!
回覆列表
當太陽透過樹葉射入茂密林間,夾雜著霧氣的大森林無疑給人神秘又心曠神怡之感。昏暗灰黃的光線、棵棵高聳入雲的大樹,紛繁飄落的樹葉,和鋪滿鵝卵石的涓涓細流......看似美好的景色,卻帶給人攝影愛好者一個巨大的挑戰,如何在雜亂無章的森林中拍出優美的風光照片呢?
當你站在靜謐原野中仰望久違的星空,繁星閃爍,鋪滿天際。腳下的景色卻漆黑一片,好像要把這些美景都納入相機中,可是從何拍起呢?手中的相機無處安放。今天,就跟大家來聊聊,如何在雜亂或者無主體的環境中拍攝出理想的風光照片。
光圈f/4,快門1/320s,焦距190mm,感光度ISO 400
林木與枝葉的色彩和造型
表現森林時,中間要留有空隙。
茂密的森林中不但有高大的樹木,地面往往還有些雜草灌木,身處其中可能會讓人感到擁擠和煩躁。拍攝這種景觀時要注意,一定要多觀察,調整取景的角度,不要將照片塞滿,留出空隙、疏密得當的效果才會令人感到舒適。空隙中的景物,可以是平整的草地,也可以是岩石或是溪流。
光圈f/13,快門1/20s,焦距122mm,感光度ISO 200,曝光補償-0.3EV
在過於茂密的森林間適當留出大面積的水域作為空隙,讓畫面顯得疏密得當
拍攝森林時一定要抓住興趣中心
與拍攝其他景物一樣,拍攝大面積的林木時,需要攝影者為畫面找到一個興趣中心,並且對焦在這個位置上。否則大面積的林木可能會給人一種茫然無措的感覺,不知道要注意哪個方面。
其實在森林中選擇興趣中心相對比較簡單,它可能是形狀怪異的樹木,讓人讚歎造物主的神奇;可能是一條蜿蜒的林間小路,引導欣賞者的視線曲徑通幽;還可能是環繞某片林區的河流,呈現給欣賞者萬種柔情。
光圈f/10,快門1/60s,焦距86mm,感光度ISO 200,曝光補償-0.7EV
利用人物作為主體,畫面變得不再空洞乏味
選擇與林木搭配的景物
任何被攝體都不可能進行自我強化,需要其他景物的襯托才能顯出其與眾不同的一面。我們不能因為眼前茂密濃郁的林木而忽略其他景物的力量,在拍攝森林或林木時要藉助周邊的景物來進行襯托,最方便的辦法是以周邊的岩石、灌木、草叢,或遠處天空及山體輪廓作為襯托,這樣不但能交代主體所處的環境,還能使主體煥發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光圈f/4.5,快門1/30s,焦距50mm,感光度ISO 100,曝光補償-0.7EV
以林間的水面及岩石來豐富畫面內容,且岩石與林木、溪流形成了一定的剛柔對比。
林中仰拍,營造眩暈的視覺感受
仰拍樹木有一種非常經典的拍法。在一些樹木直立、高聳的密林中,可以利用廣角鏡頭進行仰拍,這樣能夠形成大量高聳線條匯聚的效果,增強畫面的氣勢,給欣賞者一種壓迫、眩暈的視覺感受。
光圈f/13,快門1/5s,焦距18mm,感光度ISO 400
在茂密的林間以廣角鏡頭仰拍,可營造出一種壓迫、眩暈的畫面感覺。要注意,取景時周邊的林木要有相似性,並且排列要有規律,粗細不能差別太大,樹幹線條的匯聚最好在畫面的中央。枝葉不能雜亂,色彩不宜過多,以純色的天空或是樹葉作為背景最佳。另外,本畫面這種林間與天空亮度反差非常大的情況,開啟動態D-Lighting 拍攝效果更好。
林木的光影小品
在枝繁葉茂的森林內單獨拍攝某些區域性小景,往往會有引人入勝的效果。
這種林間小景的主體必須有較好的光影、色彩或形體才能吸引欣賞者的注意力,因此一定要精心挑選主體景物。背景要能夠傳達出拍攝環境,不能過於雜亂無序,也不能過於清晰而分散欣賞者的注意力。
光圈f/3.2,快門1/40s,焦距17mm,感光度ISO 100,曝光補償-0.3EV
拍攝本畫面這種“丁達爾光”,需要林木之外與之內的光線反差較大,也就是說林間的光線要幽暗一點。這就要求攝影者透過適當降低曝光來壓暗森林內部的光線,這樣丁達爾光才會更加明顯。另外,森林與外界之間透光的區域不能過大,否則兩邊光線反差不夠,也無法產生丁達爾光。
你不知道的星芒秘密
數碼單反鏡頭與人眼的特性有些相像。對於點光源,如果眯起眼睛看,會發現四周有非常明顯的星芒效果,非常迷人。使用數碼單反相機也能拍攝出這樣的效果,並且星芒效果更加明顯。
要拍攝出明顯的星芒效果,需要滿足幾個條件:
(1)被攝光源為點光源。
(2)鏡頭的光圈要縮小,光圈越小星芒效果越明顯。
觀察不同的星芒效果,會發現有的星芒數量多,有的數量少,並且星芒的形狀也不太一樣。檢視鏡頭的引數後再對照星芒數量就可以發現,鏡頭光圈葉片數量與星芒數量有一定對應關係。一般情況下,光圈葉片越多,星芒數量也越多;葉片數量少,則星芒數也會較少。更重要的規律是:光圈葉片數為奇數時,星芒為葉片數的2 倍;葉片數為偶數時,光線從鏡片縫隙衍射的光線使星芒會有對稱重合的現象,所以星芒數與葉片數相同。舉例來說,假設某鏡頭的光圈葉片數為6,那麼拍攝的星芒數是6;另一支鏡頭的光圈葉片數為5,那麼拍攝的星芒數則可能為10。
光圈f/22,快門1/250s,焦距16mm,感光度ISO 100
太陽迷人的星芒讓畫面看起來視覺衝擊力十足。
TIPS: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點光源有太陽、照明燈、街上的路燈以及車燈,這些都能產生非常迷人的星芒效果。
拍攝晨曦與太陽初升的美景
晴朗天氣晨曦的光線色彩一般都比較濃郁,表現出或紅或橙的色調,所以清晨是攝影者非常喜愛的攝影時段。由於早晨地面和太陽之間的夾角很小,攝影者與太陽的距離較遠,太Sunny線必須透過很厚的大氣層才能照射到攝影者所在的位置,因此波長很短的藍色、綠色、黃色光線會被大氣層阻擋,只有波長很長的橘紅色光線能夠透過大氣層照射到地面。因此早晨的光線色彩呈現出紅色或橙色。
但在太陽昇起之前,天空及地面的環境可能是冷色調的,這時如果適當降低色溫拍攝,則可以獲得冷清、幽靜的畫面。
光圈f/16,快門8s,焦距16mm,感光度ISO 100
拍攝現場的光線可能非常暗,需要藉助手電筒或是相機內的水平儀來確定相機水平。如果條件方便,可以進行自定義白平衡操作(尼康為手動預設白平衡),或者設定自動白平衡拍攝。
光圈f/11,快門1/60s,焦距24mm,感光度ISO 200
清晨拍攝的冷色調畫面中,太陽昇起位置會有區域性的亮光,與整體幽暗的環境形成明顯的對比,非常漂亮。
光圈f/16,快門45s,焦距40mm,感光度ISO 100
設定6000K ~ 7000K 明顯高於實際場景的色溫值,拍攝的畫面會是強烈的暖調。
早晨太陽昇起的速度很快,短短几分鐘或是十幾分鍾之內太Sunny線的顏色就會有較大變化,所以在早晨拍攝光影作品應該掌握好拍攝的時機。與此同時色彩變化對應了光線色溫的變化,早晨濃郁的紅色光線色溫大概在2000K 左右,在後面的不到1 小時內,色溫可能會變為3000K ~ 3500K,攝影者要拍出晨曦的紅色或橙色風光,就要及時變更相機色溫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