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夫妻一方有精神分裂症,孩子不一定跟家長得同樣的病,但很有可能精神有問題,這裡的“有問題”可能會是什麼問題呢?
0
回覆列表
  • 1 # 黎明小志

    孩子在暴怒和責罵聲長大,幼小的心靈會產生一種陰影,這種陰影伴隨著孩子一生,使孩子的性格有一種偏激的想法,這種偏激給孩子走向社會起到反差的作用,所以家庭的環境好與壞,對孩子是有影響的

  • 2 # 婚姻感情就那點事

    精神分裂症?怕孩子精神有問題?請勿過度擔心!一般來講孩子最常見的就那幾個!自閉症、多動症、抑鬱症等等!只要多花點時間正確引導陪伴孩子,給孩子茁壯成長的良好舒適環境,並且讓孩子多聽聽音樂,而且黃帝內經就提過五音調五臟!妥妥的!祝孩子健康快樂!

  • 3 # 使用者陳年往事

    如果夫妻一方有精神分裂症,孩子不一定得同樣的,有可能精神有問題,會有問題?我看不一定。

    精神病雖然有遺傳的因素,但機率很小,只要不是先天的遺傳的機率更小,大多數精神分裂症都是後天而得,絕大多數不會遺傳給下代。

    精神病雖絕大多數不會遺傳,但小數遺傳還是存在的,但也不一定遺傳相同的病,有的會有心裡疾病,有的會憂鬱症,妄想症,強迫症,焦慮症,等疾病。

    如何減少這種遺傳現象的發生,父母的言傳身教十分重要,夫妻恩愛,家庭美滿幸福尤其重要。鄰居小孫孩子七歲同丈夫離婚,丈夫確實是不負責任,從小到大一直跟孩子說,他爸是如何如何的不是,而且什麼事情不讓孩子做,兒子十五歲還給他洗屁股,把兒子慣的不像樣。兒子考上技校,第二年到外地實習,一個不到患了憂鬱症。因為他媽就是個精神分裂症患者,這與家教和個人成長經歷有一定的關係。

  • 4 # 安妮33167121

    生養孩子就得對孩子負責,那怕有萬分之一的可能,都應該避免。講一個我們村的真人真事吧:有一戶人家,夫妻倆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妻子長像有點跟正常人不一樣,但說話智力很算正常。生了一個女兒,長得特像母親,是個啞巴,智力稍微弱一些,招了一個四川姑爺上門,婚後一年生了一個男孩,腦癱,十多歲才會跌跌撞撞的走路,話以說不了一個整句。不甘心,又生了一個,又是兒子,以是智障,四川姑爺無法接受,說出門打工,一去不復返。三代人,二代智障,五口之家,只有老夫妻倆正常,真是苦不勝言。每晚夫妻倆總有一人,背上揹著三歲多不會走路的小孫子,用自己做的一個推車推著大孫子,出來村裡溜彎。我們無權指責她們的啞巴女兒,生了一個腦癱又生一個智障,自己的一己私心,害了一家人,把全家人都推到了這個苦難的漩渦。實乃人生之大不幸,太不負責任了

  • 5 # 泡泡育樂園

    關於精神分裂症會不會影響到孩子,會不會給孩子的精神也有一些影響,這個問題其實很不好回答。我想試著一點點的展開這個問題,希望對題主能有些幫助。

    首先認清什麼是精神分裂症(下面簡稱精分)

    在學變態心理學這門課程的時候,老師也著重講了精分。它是一種病因未明的常見精神障礙,具有感知、思維、情緒、意志和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主要特徵就是精神活動的不協調性和脫離現實。一般情況下可以維持清晰的意識和基本智力,但某些認知功能會出現障礙。多起病於青壯年,常常緩慢起病。通常在10-30歲之間的某段時間出現症狀。在發作期患者自知力基本喪失。

    精分在過去100年的時間裡,才被我們逐漸的認識,起初把精分認為是早髮型的痴呆症,字面理解就是未老先衰。以因為精分患者的行為會表現出與正常人的很大的差異,又稱他們為多面相的精神障礙。

    如果家裡有人特別是父母一方是精分,那麼對於另一方,肯定會有所顧慮,尤其是對孩子的影響,因為精分患者在發病的時候會出現各種與正常行為差異的怪異行為,當孩子目睹了父母一方的這樣的行為,會不會給孩子造成什麼影響呢?我們下面再說一下精分的症狀

    錯覺、思維和語言混亂以及幻覺為主要症狀的行為

    錯覺:他們會非常相信某些想法,但是在現實當中並沒有出現其所想的東西。比如有些患者會突然感覺周圍的人都要害他,他看誰都像要找到他從而加害於他。這樣就出現了被迫害的錯覺,實際上根本沒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思維和語言混亂:可能會把毫無關係的幾件事情聯絡在一起,使得他們自己也感到迷惑,從而無法與別人交流,他們沒有邏輯的轉換話題,這就是出現了思維和語言的混亂。

    幻覺:指的是想象一些在現實當中並不存在的物體、人物或是事件,且自己深信不疑。比如他們可以聞到別人聞不到的味道,沒有東西燒焦而說聞到了焦糊的味道。總的來說,他們的5種感官都會出現幻覺。

    那麼,我們知道了精分的主要症狀,從這些表現上可以看出,在發病的時候,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更分辨不出正確和錯誤。從這一點上來看,如果正好在精分患者發病的時候被孩子接觸到了,孩子正是在認知的過程中,這些相悖的行為會讓孩子的認知出現偏差。所以根據精分患者的特點,給有孩子的家庭幾點建議。

    在孩子青春期前後,特別注意他的情緒變化,不給他太多的壓力,減少他的焦慮情緒。如果發現孩子有什麼變化或是異於常人的行為,要及時找到相關醫生就診。

    在精分患者發病過程中,儘量少讓孩子接觸到病人,特別是學前階段的孩子,他們還不能正確理解一些行為。

    當孩子大些了,能夠知道父母一方的行為與常人的不同時,可以慢慢的將患者的情況和孩子溝通,讓孩子也能認識到,從而可以正確的看待這個症狀。

    精分患者如果及時的採取治療,堅持不懈,尤其在沒有發病的時候,做一些適當的調整,精分是可以治癒的。我老師的一個學生就是,連老師都沒有想到那麼青春的一個大男孩曾經是精分患者。但這需要家庭和自己付出努力和堅持。

    關於題主擔心的,怕孩子也會在精神上有問題,其實只要做好必要的防範,給孩子健康快樂的環境,孩子受到大人的影響少些,在精神上是不會出現什麼問題的。但是如果孩子從小就在壓抑的環境下生活,如果有外人嘲笑或是不理解,自己不能正確處理,大人也沒有及時關照到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的精神上才會出現問題。大人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要給予更多的關注。

    好了,我的回答就到這裡吧,不知道對這個題主有沒有幫助,祝願他的家庭幸福,孩子健康。

  • 6 # 心晴頻道告別抑鬱失眠

    首先,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具有遺傳傾向的重性精神障礙。研究表明,父母一方患病,其後代患病的機率約為10%。父母雙方都是精神分裂症的孩子的患病率接近30%。

    有一項較大型的研究甚至認為父母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孩子有三分之一會在成年的早期發展成精神疾病。

    這個研究調查了3800多名父母患嚴重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重度抑鬱症)的孩子和3100多名父母正常的兒童,發現父母患病的孩子中有55%的可以被診斷為精神疾病(各種程度的精神疾病),父母患病的孩子患嚴重精神疾病的機率增加2.5倍,其中在十歲到20歲前患嚴重精神疾病的機率18%,20歲之後的機率則高達32%,這項研究說明對於父母患有嚴重精神疾病比如精神分裂症的遺傳風險可能高達33%。

    除了患精神分裂症,出現其他"問題"的可能性也會增加。這裡的"問題"是指除精神分裂症以外其他精神心理障礙,比如患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人格障礙等,以及神經系統的發育問題。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問題?

    首先,研究表明接近80%的精神分裂症的患病風險可都可被遺傳因素解釋!

    這意味著基因突變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起非常大的作用。 很可能是因為受精卵時期,甚至到了兒童早期的神經系統的某些基因發生變異,導致神經系統的發育出現的小問題,而神經系統發育導致的問題可能就是換精神病的原因。

    而且可能存在多個基因的突變,這些基因不同的組合可能會出現不同的精神疾病。很有可能這些基因跟大腦的突觸連線,神經元的正常功能相關。

    2013年在權威雜誌《自然》上刊發的一項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多動症、自閉症、雙相障礙有非常高的遺傳重疊。其中精神分裂症和雙相障礙之間的重疊大約為15%,和抑鬱症之間約9%,和自閉症之間3%左右。

    同年在《柳葉刀》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這幾種疾病都跟CACNA1C和CACNB2這兩個基因的突變有很大的關聯性,這兩個基因決定腦細胞的鈣平衡。

    因此,父母一方患有精神分裂症,孩子患精神分裂症的機率還是很高的,有可能在兒童時期不發病,是高危人群,隨著年齡增長,遭受各種刺激後比別的孩子更容易發病。

    由於存在遺傳重疊性,因此孩子出現自閉症、多動症、抑鬱症的風險也會大大增加。

    儘管如此,研究表明,只有2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家族史,大部分患者是沒有的。 所以,父母一方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家庭,有了孩子需要多注意孩子的發育,有問題及時治療。

  • 7 # 心理治療師萬勇

    根據我個人過去經驗總結,下面列出一個表格:心理疾病類:

    父母(嚴重) 子女(可能)

    躁鬱症~ 抑鬱症強迫症

    焦慮症~ 焦慮症恐懼症

    強迫症~ 抑鬱症焦慮症

    抑鬱症~ 抑鬱症焦慮症

    精神疾病類:

    父母 子女(可能)

    雙重或多重人格~ 抑鬱症恐懼症

    強迫性視聽幻覺~ 恐懼症抑鬱症

    刻板木僵化~ 抑鬱症

    總之,父母不論單方或雙方具有精神疾病,其身邊人和子女多少都會受到心理影響。至於是否會導致子女也成為精神病人,這個情況發生機率並不高。百分之十的機率之說也有點偏頗,因為並沒有具體的準確統計結果。心理和精神病院往往有些出於生意角度來進行宣傳,不可過於敏感。

    對於基因突變導致後代心理疾病的說法(遺傳原因)確實存在,突變也是生物進化的主要因素,當前心理和精神理論一方面倡導尊重個體差異性,但在實際過程裡往往很自然地按照個體理解以某種不合理框架限制患者,使患者治癒率並不理想。甚至導致患者越來越多,和始終依賴利益鏈條的藥物治療。

    對於後期家庭和社會教育失能導致的心理或精神疾病者,例如抑鬱症焦慮症和反社會人格患者已經比較常見報端,其表現基本是自殺和犯罪。僅靠藥物是不可能治癒的。類似於他們合法銷售香菸,代價是對於你死於肺癌不需要承擔責任。

    根據我個人研究,只要不是智力缺陷,沒有木僵化,對他人不傷害,能夠間歇性清醒的患者,在不使用藥物的情況下,都可以完全康復。

    醫學是遺憾的學科,有時教育也是。不說有時不代表不知道,痛責也可能代表真愛。

    萬勇,2018.6.5

  • 8 # 撒姆黑林

    這裡的有問題,指的是一個機率的問題。從基因,可以說先天每個人都可能是精神病,包括癌細胞,健康的人也有,只是沒有發展而已,而發展的人就是發病了,成了癌症患者。精神病也是一個道理。

    面對同樣的挫折打擊,有的人可能就崩潰了。

    從遺傳來說,有的家族遺傳,後天被誘發的機率會大於普通人。

    我見過一個家庭,2代人都出現了精神病,而他家親戚其他沒確診是精神病的人,也有些神經兮兮,思維,想法和普通人不太一樣。

    過去婚嫁,有查三代的說法,其實是很有樸素的道理的。其中就包括了家族病史。可惜,現在很多人混不吝,根本不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榮耀、小米、OPPO、vivo哪個品牌的手機比較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