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家有二大爺

    我們首先要真正理解何為超前教育。所謂超前教育,必須是違背孩子的生長髮育週期和規律,強行灌輸給孩子的教育。體現無非在兩方面:一,超出孩子生理接受能力,讓孩子從體力和精力就無法支撐接受的教育;二:超出孩子的智力接受能力,我們給孩子灌輸的是孩子根本無法接收的知識。說白了就是怎麼教他也聽不懂的教育。

    理解了超前教育的定義,我們就很好回答這個問題,超前教育當然不應該。然而幼兒園會超前教育嗎? 我相信不會。在大部分人的認知裡,所謂幼兒園的超前教育,就是對幼兒園裡四五歲的幼童進行文化知識啟蒙,在大部分人眼裡,這就是所謂的幼兒園超前教育。這個問題,我正好有一篇文章分享如下:

    到底應不應該對幼兒園的孩子進行文化啟蒙?

    對於孩子在幼兒園期間要不要接受文化啟蒙,社會上一直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一類是認為必須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進行文化啟蒙。因為如果幼兒園不對孩子進行文化啟蒙,孩子在進入一年級之後,會由於基礎知識的缺乏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導致成績差,因而受到老師的批評,會造成孩子對學習沒興趣甚至厭學的情形。持這類觀點的是絕大部分的家長。在他們看來,幼兒園的早期教育正是孩子學習的起跑線,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早已成為大部分家長的共識。

    首先,我對後者的觀點是鄙夷和痛恨的。我鄙夷的是他們的觀點,痛恨的是他們用以支援觀點的理由。他們張口天性閉口天性,在他們看來,孩子的天性就是玩,我姑且認同,幼兒園的孩子天性是玩,我們且讓他玩。一年級的孩子就不是孩子嗎?一年級的孩子天性突然就變了嗎?一個孩子在幼兒園玩了三年,做夢都在玩,到了一年級你突然不給他玩了,你突然強行給他轉彎,我不批判你矛盾的“天性”論,至少這種教育是愚蠢的,因為缺少了過渡。而對幼兒園孩子進行適當的文化啟蒙恰恰是這種過渡。不過現在的術語叫銜接。

    在我看來,玩只是孩子的天性之一,對未知世界的渴求瞭解和探索同樣是孩子的天性。而教育的目的恰恰就是要透過言傳身教,透過習慣的培養,透過對孩子知識的傳授,引導和發掘對孩子今後成長有益的“天性”。幫助孩子改掉那些無益的“天性”。

    玩並不是孩子童年是否快樂的判定標準。沒有人能一天到晚只玩不幹別的而不崩潰。寓教於樂是對幼兒園孩子教育的最恰當方式。由於幼兒園孩子的年齡特點,他們對於未知的世界有著特別強的求知慾,這個時候對他們進行適當的文化知識啟蒙,效果其實非常好。而且對於四五歲的孩子來說,學習簡單的文化知識既能滿足他們的求知慾,也是他們完全有能力承受的。只要量上把握的合適,他們學習起來既不吃力也不辛苦。

    我認為對幼兒園階段的孩子進行適當的文化啟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這符合四五歲孩子的性格能力特徵,恰恰是迎合了孩子生理、心理發育過程的“天性”。客觀上也起到在孩子進入一年級之後的無痕過渡作用。但又不宜小學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少量學,玩的過程中學。所謂張弛有度。不必排斥也無需拔苗助長。

    對於家長來說,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智力發育程度都不一樣,最主要還是做到因材施教,切不可盲目輕信那些書籍或所謂“專家”的言論。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俗話說:紙上學來終覺淺,得知此事要躬行。

  • 2 # 幼兒教育樂園

    幼兒園超前教育怎麼辦?

    首先要弄清楚三個問題,再去想如何去做,就得心應手得多了。第一個問題,超前教育的內容;第二個問題,幼兒園為什麼要進行超前教育;第三個問題,目前小學教育過程中,一二年級孩子在課堂上呈現的狀態是怎樣的。

    首先,超前教育的內容是什麼?

    我們講孩子就是孩子,要讓他成為他自己,做他這個年齡段應該做的事。超出幼兒園這個年齡段所做的任何教育行為都可稱之為超前教育,比如書寫、拼音、算數等。

    其次,幼兒園為什麼要進行超前教育?

    一方面,幼兒教育領悟的大環境的影響,我們都知道小學、初中、高中乃至大學都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完整的系統的課程體系,而唯獨學前教育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即便是國家頒發的綱領性的檔案,也僅僅是指導性的內容。幼兒教育領域教育觀點層出不窮,教育理念百家爭鳴。

    另一方面,從現實社會發展情況而言,資訊化時代的來臨,競爭意識的增強,真正的讓人感覺到現實的情況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現實“快”的狀態,讓很多的家長變得過度的焦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甘人後”,所以把教育孩子,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的重任嫁接到了幼兒園身上,這就間接地導致了第三方面的問題,一些園所的生存問題。

    第三方面,從幼兒園現實生存的問題而言,幼兒園為了生存,為了吸引招生,提升入園率,很多幼兒園就想方設法迎合家長的需求,面對國家教育部門明令禁止,亦決然而然頂風而上。

    第三個問題,目前小學教育過程中,一二年級孩子在課堂上呈現的狀態是怎樣的?超前教育追求是眼前的利益,短期的效果,超前教育的內容恰恰使孩子喪失了學習的興趣,難以養成學習的良好習慣。在課堂上,很多的小學生坐不住,扣扣手指、玩玩橡皮,專注力不夠,靜定不足。

    瞭解了這些問題,我們再回到正題上,幼兒園超前教育怎麼辦?其實是很難的,改變是一個長期的、持久的系統性的工作任務,短期改觀很難。但是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一些改變。

    一、教育發展,理念先行。

    圍繞幼兒園四大關係――幼兒、教師、園所、家庭,進行理念的轉變。這就需要教師、園所、家庭,從實質上做一改變提升。園所要轉變自己的辦園理念,不以知識性的內容為教育的全部,全方位提升孩子的能力,給孩子一個健康的身體,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要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教師的舉動影響孩子的提升,真正把教育當成自己的一項事業去經營;家長要掌握科學的育兒經驗,認同幼兒園的教育理念,短期的利益不會有長久的好的結果,隱性的教育,潤物無聲,厚積而薄發。

    二、拒絕超前,做好銜接。

    針對學齡前兒童,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比如前書寫準備,幼兒不進行書寫,但是要做好前書寫準備,為進入小學階段後的學習做充分的準備。如何去做呢?從書寫需要具備的條件入手,書寫需要手部小肌肉的力量,自己手腕的靈活性,那在幼兒園階段,可以透過遊戲的形式來增強幼兒手部小肌肉的練習,以及手腕的靈活性。長久的書寫,上肢力量的鍛鍊也是必不可少的,包括腰腹的力量的練習。再有就是視覺專注力、聽覺專注力的培養,也是為書寫做準備的。在幼兒園階段,讓幼兒充分的動起來,身體發展促進後期學習能力的提高,該動的時候動起來,該靜的時候能夠坐的住,這樣才能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多一些思維訓練的內容,同樣是為數學的學習奠基。家長還是要多和孩子進行交流溝通,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提升,多帶孩子到外面走一走,增廣見聞。

    幼兒階段的這樣一些工作是隱性的,不會在短期看到很明顯的效果,但是其對孩子的積極作用卻是不可估量的,所以不要為了短期的利益,而葬送了孩子大好的前程。

    (一家之言)

  • 3 # 最美幼兒緣7

    幼兒園超前教育現象越來越多,歸根結底就是家長想讓孩子進行超前教育,家長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想讓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接受小學化教育,不然上一年級了肯定跟不上。

    那麼有的私立幼兒園就是為了應對家長的這種現象,所以就會在幼兒園裡面對孩子進行超前教育,那麼家長也是在給孩子選擇幼兒園的時候,就會選擇對孩子進行超前教育的幼兒園。

    公立的幼兒園是禁止幼兒園超前教育的,我覺得既然禁止了小學化教育,就說明肯定有它一定原因,說明前教育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確實是不好的,是有一定影響的,所以才禁止了幼兒園小學化,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對孩子進行超前教育,這樣做到底對幼兒好不好呢?

    其實幼兒園超前教育對於有的孩子確實有幫助,但是對於有的孩子確實是有弊端。比如有的孩子各方面能力比較弱的,他們是適合進行超前教育的。不然到了一年級的時候,他們既要適應學習上的改變,還要適應生活上的改變。

    那麼雙重的壓力可能會導致這部分孩子過度緊張,嚴重者孩子會產生厭學的心理,所以這部分孩子是可以對他們進行超前教育的,不然他們上一年會特別累。

    但是還有一部分比較聰明的孩子,各方面反應能力比較快的孩子,他們是非常不適合進行超前教育的,不然孩子到了一年級之後,就容易養成驕傲自滿的心理,上課就不容易認真聽講了。

    因為老師講的東西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沒有吸引力了,他們都會了,大家都知道一年級是養成學習好習慣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如果孩子不好好聽講,那麼等他到了2-3年級之後,他的學習成績就會落下來。所以對於這部分孩子是不適合進行超前教育。

    其實一年級的知識相對來說是比較簡單的,只要孩子上課認真聽講,課後認真複習,學習跟上肯定是沒有問題的,只要不是特別愚鈍的孩子,接不接受超前教育應該都沒有關係。

    所以說現在的公立幼兒園是不對孩子進行超前教育的,私立的幼兒園會教孩子這些內容,但是教育部對於私立的幼兒園並沒有硬性規定,讓它們也禁止對幼兒超前教育,所以這部分幼兒園還是會對孩子進行超前教育的。

    如果想要全面禁止幼兒園超前教育,就只能讓有關部門規定所有的幼兒園都禁止超前教育了,這樣所有的孩子就都在同一起跑線上了,所以就不會有家長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擔心孩子上一年級跟不上了。只有這樣,幼兒園才不會對孩子進行超前教育!

  • 4 # 御貓老師

    僅僅是政府層面出文禁止,效果是有限的。

    因為有市場就會有需求,真正有“超前教育”慾望的,是焦慮的家長們。

    深圳市幼兒園也禁止教授幼兒們超前教育,一旦幼兒園被舉報進行小學化教育是要被嚴查的。

    我們幼教老師也建議家長們不要過於擔心,因為幼兒園階段讓孩子懂得學習的樂趣,體會學習帶來的快樂才是最重要的。我們也並非“不教知識”,而是用遊戲、實踐、互動的方式讓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更容易記憶,更易於接受。

    但是,並非每個家長朋友們都能理解。

    很多家長投訴、質疑,他們問道“那我們孩子進了小學,身邊的孩子都會英文,都會數學心算,都能歌善舞怎麼辦?誰來負責?”

    於是市面上充斥著各種幼小銜接班,興趣班,奧數班等等,孩子們從幼兒園出來,轉頭就開始了課外輔導。

    孩子們變相的從幼兒園時期就開始了學海無涯苦作舟的生活。

    我們並非提倡一味地“快樂教育”,而是幼兒園的孩子身體腦力發育和大一些的孩子是不一樣的,用填鴨式學習的效率是極低的。

    而且孩子們過早接觸一些感到反感的內容,會讓他們進入小學校園後更不愛學習那些課程。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孩子在小學2、3年級集中爆發出“厭學”的狀態。

    所以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我是支援孩子不要進行超前教育的。

    但是僅僅行政手段禁止幼兒園進行超前教育是不夠的。

    關鍵的核心還是得排除家長心中的疑惑和質疑,而家長的壓力來自於擔心孩子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輸給同齡孩子們。

    這是整個教育系統需要進行協調的工作了。

  • 5 # 好父母成長學堂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理解一下什麼是超前教育?普遍意義上超前教育就是指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給孩子一些小學一年級的教育。需要明確的是各級政府已經明確禁止幼兒園教育小學化,並嚴查學前班班,這是政府政策上的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遏制幼兒園的超前教育。同時家庭教育的普及,會讓更多家長和老師瞭解孩子成長的自然規律,懂得孩子成長之道,會有越來越多的家長不再支援幼兒園超前教育。那麼還有一點就是幼兒園超前教育更多是社會的普遍焦慮需求,怕孩子跟不上小學課程,同時也有幼兒園的利益驅動,但在政府和社會家長普遍覺醒的情況下,幼兒園超前教育會慢慢退出歷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霍林郭勒產婦分娩七天後捅死丈夫,知情人稱兩人關係挺好,今年2月份剛結婚,檢方:尚未排除產後抑鬱。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