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歷史漫談君

    正史裡面沒有這個神勇的“曲阿小將”。

    《三國志》記載了太史慈歸降孫策的經過:“慈因進住涇縣,立屯府,大為山越所附。策躬自攻討,遂見囚執。策即解縛,捉其手曰:“寧識神亭時邪?若卿爾時得我云何?”慈曰:“末可量也。”策大笑曰:“今日之事,當與卿共之。”即署門下督,還吳授兵,拜折衝中郎將。”

    而在《三國演義》第十五回“太史慈酣鬥小霸王,孫伯符大戰嚴白虎”中,出現了三國四大隱將之一的“曲阿小將”。

    在孫策帶著十二個將領前來勘探劉繇營地時,《三國演義》是這樣寫的:“太史慈踴躍曰:”此時不捉孫策,更待何時!”遂不候劉繇將令,竟自披掛上馬,綽槍出營,大叫曰:"有膽氣者,都跟我來!"諸將不動。惟有一小將曰:"太史慈真猛將也!吾可助之!"拍馬同行。眾將皆笑。”

    小將甫一出場,註定不同凡響。這個小將給我的感覺就是膽氣雄壯,但是平日必定是心高氣傲的,極有可能是大家羨慕、嫉妒、恨的物件,所以眾將都想看他的笑話。

    我們知道,“木秀於林,風必催之”,一個驕傲的人,一個比大家高出一截的人,是孤獨的。

    太史慈與孫策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太史慈怕孫策手下十多個人來個群毆,所以引孫策至無人處,教這廝沒尋處,方好下手。

    於是太史慈且戰且走,孫策緊追不捨。兩人到無人處又大戰起來,過了好一會,孫策手下十二員偏將才趕到,但卻不見曲阿小將的蹤影。他上哪兒去了?

    也就是說,在太史慈和孫策第二次打在一起的時間段內,曲阿小將一個人擋住了孫策手下的十二個人,最後小將消失了。

    這裡面有幾個可能。

    一是孫策手下很傻,看到兩人且戰且走,就站在原地不動,等反應過來,已是半小時之後,所以這才趕來。但縱觀《三國演義》,程普等十二將都不是傻子,這種可能性可以排除。

    二是曲阿無名小將會說單口相聲,趁著雙方主公不在,閒著也是閒著,就給江東眾將說了一段單口相聲,說完後,都過了半個多小時了,江東眾將這才追了下去。但仔細想想,這種可能性也太小,沒有證據證明江東十二將喜歡聽相聲,萬一他們喜歡二人轉,那豈不是馬屁拍到馬腳上去了?所以也可以排除。

    第三個可能是雙方都追趕各自的主公,但同時迷路了,江東十二將先找到正確的道路,所以半小時後出現了,而曲阿小將還在迷路中,所以沒有出現了。但這一點好像我自己都說服不了自己,感覺不太現實。十幾個人跟著兩個大活人都能跟丟了,智商也太感人了,不像,不像。

    最後一種可能,就是小將獨自抵擋十二將的攻擊,並堅持了半小時,最後寡不敵眾,英勇獻身。我認為這種可能性很大。

    孫策帶人觀察敵情,應該不會大搖大擺的過來,很可能是從小路過來,那麼在狹窄的小路上,小將“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為他以一擋十二創造了條件。否則他是人不是神,江東十二將如果一起上,估計呂布都抗不住。

    曲阿小將平日裡和同事關係處得不太好,是因為人心高氣傲,有過人的本領,有狂的資本。作為防守方,他應該比江東從將更加熟悉地形,所以在佔據地利的情況下,他一個人拖住十二個人是有可能的,正如李雲龍的六連拖住日軍一個聯隊好幾個小時一樣,這種“亮劍”精神,是曲阿小將拖住敵人的深層原因,也是他平時與同事關係不好的導火索。你看李雲龍平時人際關係就不咋地,也是一個道理。

    這個曲阿小將如果被我猜對了,是犧牲在十二將的手下,那真是東吳的一大損失。可以說,孫策一開始就找錯了人。他不應該太過於看重太史慈,而是應該將收服曲阿小將當做重點。可惜當時沒有朋友圈,沒有直播,也沒有“中國好小將”選秀平臺,這麼一個厲害的小將,就這麼沒了,沒了,真是令人痛惜。

    所以我認為,曲阿小將,這位有可能在三國中大顯身手的小英雄,死在一個不該死的場合,可惜了!

  • 2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曲阿小將是一個傳奇,是三國演義中掃地僧般的傳奇人物,無名無姓,武藝、膽識深不可測,太史慈要捉孫策,沒人跟著他去,但曲阿小將敢,太史慈與曲阿小將兩個人攔住孫策一行十三人,曲阿小將毫無懼色,當太史慈與孫策惡鬥單挑時,曲阿小將是如何擋住孫策手下十二名大將的?

    先說說曲阿小將的膽識,太史慈這個人在三國演義的膽識不比孫策差,甚至也不比五虎上將差,當年太史慈為了救孔融,單槍匹馬衝入黃巾軍團團包圍的北海,一個人殺死數十人,衝入城池之中,之後,太史慈又是單人單馬一個人衝出城池,被數百黃巾軍團團包圍,太史慈是拈弓搭箭射倒了一批人,終於衝出城池。

    曲阿小將

    太史慈這份武力與勇猛,足以和趙雲長坂坂之戰和張飛當陽橋之吼相提並論吧,太史慈成為劉繇手下後,因為年輕不受重用,所以一直想立功讓劉繇刮目相看,當太史慈得知孫策帶著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等一共三十騎出現在劉繇營寨附近時,劉繇認為是孫策的誘敵之計,因此不敢派兵追擊。

    而太史慈卻不聽劉繇將令,準備出營擒獲孫策,當時太史慈對著自己營中計程車兵喊道:有膽識者,都跟我來!幾乎沒有人敢跟太史慈出去,只有一個小將喊道:太史慈真猛將也,吾可助之

    劉繇當時在跟孫策作戰,孫策號稱江東小霸王,打仗從來沒輸過,個人武力也非常厲害,能被稱為江東小霸王,不就是說孫策的武力跟當年的項羽有得一比嗎,這個情況劉繇軍中的將士肯定都是知道的,但是,曲阿小將就敢跟太史慈兩個人一起出戰孫策三十騎,這不是勇氣和膽識嗎?

    太史慈

    太史慈本人就不必說了,關鍵就是這個曲阿小將,他憑什麼敢去?太史慈再厲害,就算他跟孫策打個平手,但是孫策手下還有十二個猛將呢,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這些人都是二流猛將,這十二個人加在一起,就是兩個呂布也不是對手,太史慈可是要擒拿孫策的,這樣的陣容如何擒拿孫策?

    靠的就是膽識和勇氣,當然,曲阿小將的武藝肯定是不錯的,沒點武藝作自信,估計這個門也不敢出吧,再來說說太史慈與孫策單挑時,曲阿小將如何拖住孫策手下十二大將的?

    當孫策一行十三人準備離開時,被太史慈和曲阿小將兩個人攔住了,而且是太史慈首先開口,一開口就說來捉孫策,孫策武藝高強,又是十三對二的局面,根本就不怕太史慈,於是孫策出手與太史慈單挑,兩個人先是打了五十回合不分勝負。

    孫策

    太史慈可是來抓孫策的,如果沒有達到目的,那不然更不能立功了,太史慈見自己在武藝無法勝過孫策,於是想到假意戰敗引誘孫策追擊,然後讓孫策離開那十二個手下,再設法擒拿孫策,這是太史慈唯一的辦法,否則在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這些人面前,太史慈就算打敗了孫策,也會被群起而攻擊,這是太史慈的想法。

    太史慈與曲阿小將在與孫策交戰前,肯定是商量好了,由他與孫策交戰設法擒拿,由曲阿小將拖住那十二個人,所以當太史慈誘引孫策追擊時,孫策想也沒想就追了出去,然後太史慈與孫策邊戰邊走,從山上一直打到山下,然後又戰了五十回合,還是不分勝負。

    打到最後,兩個人都滾下馬來,然後又步戰,孫策搶了太史慈背上的短戟,太史慈搶了孫策的頭盔,還是不分勝負,這個時候劉繇率領一千多人來接應太史慈,而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等十二將也在這個時候趕到,迎戰劉繇的一千多人,雙方混戰起來。

    太史慈

    這裡要注意一個細節,當太史慈與孫策離開曲阿小將及十二將時,又戰了有50回合左右,按照一個回合30秒~1分鐘計算,五十回合有25~50分鐘的時間,這麼長的時間中,只有太史慈和孫策兩個人在那裡打,那麼其他的人在做什麼?

    也就是說曲阿小將和孫策手下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等十二將在做什麼?太史慈與孫策單挑,誰最擔心?當然是十二將最擔心了,孫策可是主帥,如果被太史慈誘引走被抓或者被俘虜的話,孫策手下的軍隊就會失去主帥群龍無首,十二將本身也會受到責罰,這十二將怎麼可能讓孫策離開自己的視線呢,況且當時還是在劉繇營寨的附近。

    按道理來說,十二將應該跟著孫策,但是從三國演義中的描述來看,孫策與太史慈單挑的第二個五十回合沒有其他人在場,就是25~50分鐘沒到現場,也就是有說客觀原因導致十二將沒法跟著孫策,那麼這個客觀原因就只能是曲阿小將

    那麼曲阿小將一個人如何能拖住十二個人呢?

    曲阿小將

    第一個可能性就是曲阿小將一人以武藝擋住了十二將,他是如何做到的,三國演義沒有說,曲阿小將就算武藝再高,也不可能是十二將的對手,這十二將武藝都不弱,光是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五人就能跟曹營的張郃、張遼、徐晃、樂進等將武藝相當,十二將聯手,曲阿小將分分鐘被殺,只怕是呂布也擋不住。

    曲阿小將一個人能拖住十二將,只可能是邊戰邊退,或者以其他辦法,比如用言語拖住,或者把十二將引向其他的地方,只要讓十二將見不到孫策就算贏了,不管曲阿小將用什麼辦法,反正給了太史慈25~50分鐘的時間單獨擒拿孫策,但是太史慈沒有做成,這個不能怪曲阿小將了。

    第二個可能性就是曲阿小將設法通知了劉繇,一邊阻擋十二將,一邊通知劉繇,但這個顯然不太可能實現,因為曲阿小將沒法分身,如果沒有人對峙十二將,那麼十二將肯定很快就能找到孫策。也有可能是劉繇自己看到了太史慈與孫策交戰,然後派兵出來援助,因為後來第一個趕到的就是劉繇的人馬,反而是十二將是後來趕到的。

    所以看來看去,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曲阿小將才是三國武藝排名第一的高手,他不知道用了什麼辦法阻擋了十二將救孫策,才會產生這種情況,那麼曲阿小將到底是誰呢?

    東吳虎將

    三國演義沒有交代,只知道是個小將,而且連結局也沒有,後來趕到的也沒有曲阿小將,不知道他是被殺了,還是逃走了,至於曲阿小將是誰?這裡只能猜測了,有人猜測曲阿小將是黃忠,因為只有黃忠年輕時才有這麼高的武藝,黃忠是南陽郡人,離揚州也不遠,而且黃忠年輕時的經歷一無所知,只等到老了之後才知道是一員猛將。

    年輕時候的黃忠到底做了什麼,這在三國演義中也是一個謎語,也沒有人知道,但可以肯定只有黃忠有這等膽識,而且在年齡上也差不多跟得上,關羽長沙戰黃忠時,黃忠是六十多歲,那一年是公元209年,劉繇與孫策交戰差不多在196年左右,這個時候的黃忠也就四五歲左右,正是巔峰期。

    最為重要的是劉繇被孫策打敗之後,逃到了豫章郡投靠了劉表,如果曲阿小將還活著的話,自然也會跟著劉繇投靠了劉表,之後就成為劉表的手下,然後被派到長沙鎮守,所以這個軌跡看起來,也有可能是黃忠,當然了,這個純屬猜測。

  • 3 # 老槍快慢機

    在下認為:曲阿小將就是一個無名小將,他之所以敢陪太史慈前往,就是想捨命賺流量!

    事實上,最後孫策手下眾將和曲阿小將根本沒打起來,都當吃瓜觀戰群眾了!孫策的部下是對孫策有信心,另外也不敢擾了主公難得一次單挑的大好興致!

    曲阿小將則是想蹭熱度而已,能不打當然最好,否則小命必丟無疑!

    真要打起來,別說曲阿小將,戰神呂布也未必阻得住這十幾個將領啊!!!

  • 4 # 阿爾高

    開個腦洞,先分析一下曲阿小將的個人形象:

    1、(太史慈)大叫曰:“有膽氣者,都跟我來!”諸將不動。惟有一小將曰:“太史慈真猛將也!吾可助之!”拍馬同行。

    首先,年齡小是肯定的。而這段文字還說明了曲阿小將的兩個性格特點:一是有膽氣,而且膽氣遠超常人;二是識英雄惜英雄,能認可太史慈這員猛將。

    2、眾將皆笑。

    這是曲阿小將追隨太史慈去之後,劉繇手下眾將的反應。說明曲阿小將在軍中既沒地位又沒資歷,他自告奮勇去打架,別人就跟看個笑話似的。試想,若是劉繇麾下某猛將、上將隨太史慈而去,眾人還會出現“笑”這種明顯不符合當下環境的表情嗎?估計劉繇也早慌了:快,全軍聽令,為二位將軍助陣!

    3、慈見孫策槍法無半點兒滲漏,乃佯輸詐敗,引孫策趕來……策正慌急,程普等十二騎亦衝到。

    從孫策追趕太史慈,到兩人再打50回合,估計時間在一個小時左右。這段時間,曲阿小將一人面對程普、黃蓋、韓當、周泰,並其餘眾人共12騎。其中程普與太史慈30合打平,周泰斬沙摩柯、從張遼徐晃樂進等人包圍圈中救出孫權,皆當世猛將,再加上其餘10人,就算呂布分身也不可能單扛一個小時。因此只有兩種可能:1、曲阿小將比呂布更猛。2、曲阿小將武藝自是不差,但更重要的是會耍一些特殊手段,至於是什麼手段,待會兒再講。

    這樣一來,曲阿小將的形象就躍然紙上了:年齡小、有膽氣、識英雄惜英雄、名氣小地位低、有本事更有手腕。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最接近曲阿小將的只有一個人——

    呂蒙。

    孫策大舉進攻劉繇,是在公元195年,而當時呂蒙只有16歲,年齡確實夠小。不用質疑為什麼年僅16歲的呂蒙能在劉繇手下混成“小將”級別的人,因為人家15歲就上戰場殺敵建功了。據《呂蒙傳》記載,呂蒙有個姐夫叫鄧當,在孫策手下當部將,呂蒙少年時就偷偷在鄧當軍中上戰場打仗了。後來被軍隊中一個不開眼的出言侮辱,呂蒙把他殺了,隨後畏罪潛逃,這才導致軍旅生涯突然中斷。

    那麼,在出逃的這段日子裡,呂蒙做了什麼?史書上記載是躲在同鄉鄭鄉長家中。我們大膽推測一下,少年人總是感情用事,呂蒙在鄧當軍中受辱,自然想到的就是站在鄧當的對立面上。而那時候鄧當的上司孫策恰好進攻劉繇,呂蒙就趁勢投了劉繇軍,他要向鄧當——甚至是孫策證明自己的實力。

    而當時劉繇才到揚州不久,手下沒多少底子,再加上孫策打了過來,只能倉促起兵迎戰。在劉繇那群戰鬥力低下計程車兵裡,上過戰場的呂蒙雖然年齡小,但是已經算得上一位老兵了。劉繇讚賞其少年老成,因此提拔他當了個小校,留在身邊,與諸將為伍,久而久之,大家也習慣以“小將”來戲稱這位16歲的少年郎。

    呂蒙識英雄的本領是天生的,就像後來他看出甘寧是個英雄一樣,在劉繇軍中他一眼就發現了與眾不同的太史慈,並傾心於他。後來太史慈號召追擊孫策,眾將無人敢應,圍堵呂蒙隨行。因為太史慈本就是呂蒙看好的大英雄,而且對自小就主張“不探虎穴,安得虎子”的呂蒙來說,膽量根本就不是問題。

    太史慈引誘孫策前往別處單挑,作為後來一代智將的呂蒙敏銳意識到,這可能是劉繇軍取勝的唯一機會,因此毅然留下面對程普等12人。為了讓對方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呂蒙想出一計,早前在鄧當軍中時,他聽說過不少孫策帳下名將們的逸話,於是這時候添油加醋,使出“嘲罵之計”,什麼程普不敢打華雄、黃蓋受虐狂、宋謙反應遲鈍、周泰疤痕體質……等等,讓對方都欲殺他而後快,被憤怒衝昏了頭腦,全然忘了護駕救主(反正他們也知道孫策本事大)。

    而且根據情況分析,當時鄧當很可能就在孫策隨行的12騎當中,並且認出了呂蒙。鄧噹噹時的心態也很複雜:怎麼辦,老呂家就這麼一個男孩子,難道今天我要看著他家斷後?

    慌亂中,鄧當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他竟然配合呂蒙演了一齣戲。當其餘11人要一擁而上殺死呂蒙時,鄧當大喝一聲:“如此黃口小兒,我等何必大費周章,看我一人擒他。”於是鄧當單騎而上,但打了一陣後,佯裝不敵敗退。鄧當素有勇名,程普等人見他敗北,也不敢輕敵,但也不能丟了身份,於是這次換韓當週泰二人圍攻,但呂蒙一手拿單刀,一手挽藤牌,學的就是破敵人夾擊的本事,因此三將攪在一起約二十個回合,呂蒙仍不見敗相。

    這時候,程普等人才想起要去追趕孫策,也不知是誰突然大喝一聲“趕緊宰了這小子,保護主公要緊!”於是一擁而上。呂蒙一看,這次真擋不住了,子義大哥,我只能幫你拖延時間到這裡了。於是撥馬就跑,程普等人也不來追,但由於不熟悉地形,因此一時半會沒找到孫策,又耽誤一陣;而呂蒙則在逃跑過程中撞見了劉繇大軍,於是又隨劉繇一起來尋太史慈,這都是後話。

    綜上所述,呂蒙是曲阿小將的可能性很大。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呂蒙在孫策時一直不受待見,直到孫權繼位才隨軍打仗。當時情況緊急,因為呂蒙搗亂,孫策一個不留神可能性命就沒了,不殺他就不錯了,難道還要用他?幸虧孫策死的早,否則呂蒙這員一度被埋沒的智勇雙全之將,在東吳很難有出頭之日。

    暫時編到這裡。

  • 5 # 大秦鐵鷹劍士

    曲阿小將幫助太史慈抵擋住了程譜等十二騎,可見此人武藝超群,膽氣過人。

    但是他的其他事蹟卻沒有任何記載,由此得出兩個結論。一是三國時代勇士輩出,這曲阿小將就是一個無名勇士,隱世的高手。二是這個小將的武功如此之高,很有可能是趙雲投公孫贊之前的事蹟,但是不能肯定。之所以有如此猜想,是因為趙雲的武功高,他有這個本事一人對戰十二個高手。

  • 6 # 桃源居士45

    謝邀!這個問題恐怕羅貫中也不知道,如果知道的話,他早就寫出來了。陳壽的《三國志》也沒說出是誰,看來陳壽也不知道。知道那個人是誰的只有太史慈和劉繇,如果他們二人與曲阿小將交情不是很深的話,時間長了,也會漸漸忘記的。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曲阿小將到底姓甚名誰,已經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無從得知了。與其胡亂猜測,也沒什麼意思,不如閉嘴的好!

  • 7 # 國平軍史

    曲阿,是個地名,今江蘇丹陽市的古稱謂,不知道三國演義的人,當然就不知道有“曲阿小將”這個曾經一度神一樣存在過的人物了。

    書中第15回中,太史慈迎戰名震江東的小霸王孫策時,眾將竟無人響應,唯有曲阿小將隨行。

    那小將憑藉一己之力,竟然獨立抵擋住了孫策麾下程普、韓當等十二員上流戰將,大戰約50回合,可見小將的功夫實在是太強悍了,武力值已不亞於當年的呂布。

    書中記載,當時諸將不動,惟有一小將曰:“太史慈真猛將也,吾可助之!”拍馬同行,眾將皆笑。

    諸將不動,眾將皆笑,說明劉繇手下的將領被一代梟雄孫策所震懾,不敢輕舉妄動,自己膽小不出戰,卻嘲笑曲阿小將不自量力,分明去送死麼。

    但最終,曲阿小將的表現,令讀者君肅然起敬,此人獨戰江東十二猛將,功夫已不在呂布之下,真可謂是個萬人敵。

    只知道戶籍曲阿,卻無名無姓的小將,在第15回只偶爾露了個臉,便即刻名聲大振,但卻來無蹤去無影,此仗打完,他就徹底消失了。

    在太史慈身邊的曲阿小將,倘若自身沒有兩把刷子,絕不敢和太史慈去打小霸王孫策,獨立抵擋孫策手下十二將,讓太史慈與孫策單挑,那麼,問題來了,此人究竟是誰?

    本人以為書中的“曲阿小將”,應該屬於“路人甲”之類的人物,十有八九是太史慈的保鏢,如同劉備的保鏢趙雲,都是武功高強之人,所不同的是趙雲歷史上留名,“曲阿小將”只是個無名英雄。

    有道是高手在民間,真正的英雄都具備驚人的武力,果然小將出戰,就立馬小宇宙大爆發。

    書中作者有意安排“曲阿小將”這個人物,其目的只是從測面印證太史慈的勇猛,只有兩人敢去應戰的勇氣。

    但此戰後,“曲阿小將”這個人物,就從書中消失了,卻給讀者君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似都在尋找此人的下落。

    所以,網路上有“曲阿小將”是呂蒙、馬忠、趙雲、魏延等多種說法,但本人以為那都不靠譜,理由就恕不一一解釋了,因為限於篇幅,此文終歸不是學術性文章。

    但按標題所要求,一定要說出“曲阿小將”究竟是誰,本人縱觀全書,判斷出武力值全書第一,以一己之力阻擋一整支軍隊,簡直是天神的文鴛將軍,最有可能就是“曲阿小將”。

  • 8 # 虹貓大俠

    要說這曲阿小將是誰?我之前也發過一篇類似問題的回答,其實他就是一個普通小將,跑回去叫人了,不然1000救兵哪來的?但是此題,題主明顯是想聽聽腦洞文!那咱們就腦洞腦洞!

    最常見的兩種說法,就是呂蒙和馬忠。呂蒙都知道,就是勤奮好學,被刮目相看的東吳第三任大都督。馬忠就是那個號稱三國第一捕神,活捉關羽,射殺黃忠的那個馬忠!今天咱們不說這兩點。來個更腦洞的!

    閒話少說,不然大家該拿磚拍我了!卻說這張角患病,自知命不長久,唯獨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兒子張寧,就將兒子託付給自己的心腹愛將管亥,當然《太平要術》也給了兒子。張角死後,張寶、張梁到處找不到這本書,本身道行就淺,一遇到狗血就法術失靈。最終兵敗被殺。

    管亥帶著小天師四處躲藏。因是重要人物,不能像其他黃巾將領一樣投官洗白,只能躲藏,日子過的挺苦。後來聽說江南有個于吉法師跟祖師南華道人同門,決定投奔,無奈一路關隘重重。不得已,管亥拿出天師令牌,招募數萬,打算一路從北海打到江南。一夜之間出了數萬黃巾,嚇壞了北海太守孔融,幸好當時資助過猛將太史慈的母親,太史慈單騎闖重圍往平原劉備處搬取救兵。管亥被關羽所斬殺。數萬黃巾被殺散收服。張寧裝作崇拜太史慈,要跟隨太史慈南下。太史慈也不好拒絕。帶張寧投靠了劉繇。本來是要找于吉的。一來於吉行蹤不定,自己也沒盤纏,當兵有倆軍餉。二來太史慈有恩於己,總得先報答一二。

    時間沒過多久,報答的機會來了!孫策南下揚州,與劉繇爭奪地盤,劉繇接連失敗。

    一日孫策光武廟上香,探馬報於劉繇,眾將都怕是誘敵之計,唯獨太史慈不怕,踴躍而出,大喝:“此時不捉孫策,更待何時!”又曰:“有膽氣著,都跟我來”。無人感應。唯獨張寧大喝“太史慈真猛將也!吾可助之!”拍馬相隨!

    這才有了孫策酣戰太史慈。因有12騎相隨,這12人怕孫策有失,想去追趕,此時張寧法術早有小成。用幻術攔下12騎,自己從遠處看了一場酣戰的好戲。直到幻術時效將近消失,才回去搬取救兵。因這事太過詭異。12將並未報知孫策。

    張寧成全了太史慈,也算報過恩了。此時盤纏也有,趁亂脫離了劉繇,找他的師叔祖去了!

  • 9 # 風清一楊

    曲阿小將名叫李進,演義只是帶了一筆,史書上也是記載不多。關於他的史載出現在《三國志武帝紀》中:“秋九月,太祖還鄄城。布到乘氏,為其縣人李進所破,東屯山陽。”後來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也記錄了這一個細節。那麼這個李進是何許人也?為何三國卻沒有更多此人的資訊呢?李進原名李叔義祖籍丹陽,兄弟二人,哥哥李叔節,一文一武,家中有些許薄田勉強度日,李進天生神力,武藝高強,師從無名。三國時丹陽民風彪悍,好強鬥勇,丹陽兵名震三國。李進小時經常和人鬥狠,對方非死即傷,為此吃了不少官司,家中田地賠光,父母雙親也被氣死,李進從此變得性格孤僻,併發誓有生之年再不動武。父母死後,家中已一貧如洗,無以為繼,兄弟二人只得從軍度日,加入到就近的劉繇的軍隊,此時李叔義有官司在身,就改名李進,由於李進性格孤傲,藐視一切並不為同伍人所喜,有了摩擦也是哥哥李叔節周旋,因此很多人只知道李叔節,不知道李進的名字。事實上太史慈的武藝還入不了李進的法眼,李進欣賞的是他的豪氣和膽量,太史慈要孤身一人去鬥孫策的壯舉,激發了李進一直被自己壓抑的英雄情結,當時不顧哥哥的阻攔,站出來說:我來助你。太史慈將孫策引走後,東吳十二將並非一擁而上鬥李進,當時李進普通士兵裝束,屬無名小卒,程普,韓當等東吳大將顧忌名聲不願與無名小卒動手,只有周泰年輕無所顧忌,拍馬上前想擊殺李進後再追上孫策,誰知周泰和李進只鬥三個回合,便被李進挑落馬下。這還得感謝李進當初的誓言,畢生不動武,更不妄殺一人,否則哪有周泰命在,只是受輕傷。周泰落馬,東吳其他將領皆失色,才知道遇到的不是青銅,而是王者,於是一擁而上纏鬥李進,時間長了,十二將逐漸配合默契,李進有些吃力,約摸半個時辰,李進估計太史慈和孫策勝負已分,於是殺出一條出路拍馬而走。李進鬥東吳十二將除了現場十三人外無人知道,再說當時的關注點都在太史慈鬥孫策上,李進無名又不受歡迎,因此李進的事蹟被無意或有意忽略了。對於李進來說,自認為一身武藝,藐視天下英雄,誰知被孫策十二名護衛打敗,很是失落(他以為程普,韓當為普通護衛),根本不會說出來。對於東吳十二將來說,如此丟臉的事更是不會說出來,但是肯定會有人將此事告訴了自己的家人或家將。於是李進鬥東吳十二將的事蹟沒有記入史書,作為民間故事流傳下來,只是誰也不知道李進的名字而已。劉繇失敗後,李進兄弟二人投到曹操軍中,大小戰鬥經歷了無數,在李進的保護下,不管是攻城,衝陣或者作為炮灰,兄弟二人總是能夠全身而退,但在以人頭記功的年代,兄弟二人總是功績平平,作為百戰老卒,哥哥李叔節還是被提拔成伍長,李進由於性格的原因和不願多殺傷,基本上被無視,只能作為哥哥的跟班,呂布進攻鄄城乘氏時,李進兄弟二人剛好在乘氏軍中,交戰時呂布率先衝陣,他憑藉高超的武功,充當剪頭直插入曹軍陣中,勢不可擋,曹軍局勢岌岌可危,不可避免的呂布衝到李叔節的軍伍面前,作為伍長的李叔節在隊伍前面直面呂布的威脅,和以往一樣,李進衝上前攔住呂布,只十餘個回合,就將呂布殺退,作為主將及領頭羊的呂布敗退,呂布軍隊也跟著敗退,交戰的雙方敗的莫名其妙,勝的也是莫名其妙。作為人中呂布被無名小卒打敗,其自信心收到極大的打擊,從此消極頹廢,一蹶不振,最終被曹操打敗。曹魏後期修史時,這場戰鬥如此的莫名其妙,肯定是要弄清楚的。修史人員根據當時的辛存戰士或現場將士的後代描述,才知道是李進將呂布殺敗,弄清了真相,就將此事記入了當時的文獻,陳壽作三國志時,根據文獻將此事記入了史書《三國志》。李進兄弟二人退伍後,回到丹陽擔任里長之類的小官,直到辭世。曹魏後期文欽任揚州刺史,其子文鴦拜師於李進。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是根據民間故事,史書來寫的,所以演義記入了曲阿小將鬥東吳十二將,為了突出呂布的無敵,沒有寫打敗呂布的那次戰鬥。

  • 10 # 千年蘭亭

    三國演義中,有兩個初出茅廬時甚為高調,似有英雄橫空出世之狀,而後卻都默默無聞,泯然眾人矣,令人唏噓!

    此二人,一是徐庶徐元直,初出山時,破曹仁、取樊城,隱隱有助劉備成就一番霸業之勢,誰知不久即被曹操用計騙走,併發誓“終身不(為曹操)設一謀”,終於湮沒於三國絢爛的歷史長河中。

    還有一人則更為可惜,在三國中僅僅驚鴻一現,便馬上如流星一般湮滅。他就是“太史慈酣鬥小霸王”時,孤身一人陪太史慈出戰的曲阿小將!

    關於曲阿小將,三國演義的記載是:

    太史慈踴躍曰:“此時不捉孫策,更待何時!”遂不候劉繇將令,竟自披掛上馬,綽槍出營,大叫曰:“有膽氣者,都跟我來!”諸將不動。惟有一小將曰:“太史慈真猛將也!吾可助之!”拍馬同行。眾將皆笑。

    孫策一行只有十三個人,前來探看劉繇的營寨。劉繇軍中數千兵馬,卻只有一員小將敢隨太史慈出戰,可見曲阿小將的膽識。

    但是,神亭嶺一戰後,三國中再不見曲阿小將其人,真所謂神龍見首不見尾!曲阿小將到底是何人呢?此後的三國為何不見他的蹤影了呢?

    我認為,曲阿小將正是太史慈的老闆、揚州刺史劉繇的長子劉基!

    此劉基非明代朱元璋的軍師劉基劉伯溫,而是劉繇之子、後來在東吳官至中郎將的劉基。神亭嶺之戰時,隨太史慈出戰時的他,年僅一十三歲!

    與劉備一樣,劉繇也是漢家劉姓宗親,只不過,劉備的家族早已沒落,他只能賣賣草鞋、販販涼蓆,以維持生計,而劉繇家族卻更為顯赫,他也位居揚州刺史。

    漢代時劉姓是塊金字招牌,憑此劉備騙了個皇叔稱號,而劉繇家族卻是實實在在的既得利益者,同時他也是個狠人。19歲時,他的堂叔被盜匪劫走,劉繇帶著十多個人闖入賊窩,消滅了盜匪,救出了堂叔。

    話說劉繇28歲時,長子劉基才出生,要知道,在那個時代,這算晚育中的晚育了!得子較晚的劉繇,對這個珊珊來遲的寶貝兒子自然是寵愛得不得了。

    但他也並非是一味地溺愛劉基,而是想方設法地滿足兒子的各種合理的要求。好在劉基也還比較上進,自小就學文習武,尤其是一身馬上功夫,遠超同年齡段的兒郎,他不僅能百步穿楊,而且一杆長槍耍得密不透風。

    且說孫策前來探營之時,太史慈在軍中踴躍挑戰,卻無人敢於隨之,正在軍中隨父出征的劉基,卻不由得豪生陡生,披掛上馬,隨太史慈前去迎戰小霸王。

    正如《三國演義》中描述的一樣,太史慈邊戰邊退,想要將孫策引至僻靜處下手擒拿,東吳將領程普、黃蓋、韓當等人一見,拍馬就要追趕,誰知斜刺裡劉基引槍擋住了去路。

    眾將勒住韁繩,定睛一看,不由暗暗稱奇,攔住去路的竟然是一員十多歲的小將!十多位叔叔、伯伯輩的東吳大將不由一陣踟躕,出手吧,有以大欺小之嫌,不出手吧,主公卻又不知去向,生死不明。

    正猶豫間,周泰卻耐不住性子,拍馬向前,舉刀就劈,卻不料劉基將手中的槍一帶,一下就撩開了周泰的刀,而他的槍卻順勢就刺向了周泰的面門。周泰一見,連忙撥馬躲開。只一個回合,勝負立現。

    那邊蔣欽一見,知道周泰不是對方的對手,一揮掌中刀,也拍馬來夾攻小將。

    卻不料小將一杆銀槍竟似長在手中,在二人的夾攻中絲毫不落下風。

    東吳眾將一見,知道今日碰到了硬茬,不再顧忌是否以大欺小、以眾打多,竟一起揮舞武器圍攻上來。

    眼看劉基就要葬身亂刀之下,忽聽一聲呼嘯,山谷中殺出一彪人馬,眾將定睛一看,竟有二三十員劉軍將領殺奔過來。

    原來,劉基隨太史慈出寨時,早有人報告劉繇。中年得子的劉繇聽說後,趕緊命令手下得力干將帶人出來接應。結果他們來得正是時候,在東吳眾將圍攻之中救出劉基。

    隨後,放心不下的劉繇又親自帶領大軍出來,接回太史慈和劉基。

    所以,事實上並非是曲阿小將一人獨戰東吳一十二員大將,而是劉基獨戰周泰、蔣欽,拖住了東吳眾將,使得太史慈有機會大戰小霸王孫策,最後,在曲阿眾將士的接應之下,順利回營。

    寫到這裡,大家會問,這麼神勇的一員小將,後來怎麼又會投奔東吳,然後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默默無聞了呢?

    原來,劉繇後來終究是不敵孫策,敗走豫章,投靠了劉表。而太史慈後來被東吳所擒,並歸順了孫策。

    神亭嶺大戰後的第二年,劉繇因病去世,終年四十二歲。

    此時不過十四歲的劉基,帶著母親和弟弟們隱居鄉里,深居簡出,深受鄉鄰好評。

    後來孫策帶兵征討江夏,回軍時經過豫章,親自前往劉家為劉繇治喪,並請劉基出山。

    劉家兄弟被孫策所感動,劉基歷任東吳驃騎將軍東曹掾、輔義校尉、建忠中郎將。

    但因為父親終究是被東吳所敗而致仕途不順,並鬱鬱而終,所以劉基此後也不再為東吳披掛上陣、衝鋒陷陣。

    公元232年,劉基去世,終年四十九歲。

    一代傳奇,就此靈光一閃,曲阿小將的榮耀,永遠停留在了神亭嶺!

  • 11 # 洛夫2016

    孫策和太史慈是兩大蓋世英雄,惺惺相惜。兩人對決是單打獨鬥,有言在先不許別人幫忙,所以孫策的十二隨從和曲阿小將都在兩邊觀戰,並未動手。孫策最後死於仇家的三名門客之手,這三名門客可都是名不見經傳之輩。孫策的十二隨從都是江東名將個個驍勇無比,真的和曲阿小將動起手來結果是可想而知的。不過曲阿小將的過人膽識還是令人敬佩的!一個寂寞英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雍正王朝》裡,鄔思道幫助胤禛登基的終極目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