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海撈珠拾貝
-
2 # 灬佛系
孤獨症譜系障礙(ASD,也叫自閉症譜系障礙),是一種嚴重程度不同的發育障礙,導致明顯的社會、溝通和行為挑戰,影響孩子未來學習和生活。2014年美國疾控中心釋出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每68名兒童中就有1名患有自閉症,如此高的患病率無疑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極大負擔。早期干預可以改善大多數ASD嬰幼兒的預後,因此,必須儘可能早期診斷,在兒童腦發育早期提供治療最容易接受學習、改變ASD的病程。
近年來,儘管對ASD的認識增加,但臨床工作中發現,仍有很多患兒4歲前甚至超過了4歲仍然被漏診。箇中原因不乏是家長的漠視或不接受。事實上,目前沒有醫學檢查能夠診斷ASD,只能憑藉對孩子行為的觀察、尋找特異性症狀進行診斷。相關研究報道了嬰幼兒時期孤獨症的最早期體徵,醫生需要去尋找這些體徵,幫助患兒儘早得到所需的服務。而家長需要做的必須是提高對疾病的認識,配合醫生盡最大努力去幫助孩子,千萬莫錯失良機!
一、如何能在嬰幼兒時期早期發現ASD患兒呢?
以下症狀表現是12-18個月嬰兒ASD的早期體徵,一旦出現及時關注和重視!
1.不會喃喃作語。如:不會說“爸”“大”“各”等語音組合。喃語時不看對方,沒有與看護人之間輪流作語。
2.不能指著物品。如:指著要東西(指著櫃子上的餅乾桶要餅乾吃)或指著某物引起某人的注意力(指著空中飛過的飛機)
3.不會向父母展示物品。手拿感興趣的物品展示給家人看(表達“嘿,媽媽,看看這個”)。
4.缺乏手勢。不會或極少指向和展示物品,不會揮手或搖頭表示“不”。
5.不會分享快樂。孩子缺乏與他人互動的慾望,在和家人玩耍時很少微笑或大笑。
6.重複性動作或運動。如:反覆轉車輪子、不停地拍手、來回跑動。
7.眼神接觸不良。說話、溝通或遊戲時不看著看護人。
8.不能跟隨大人的手部指向。當父母指向某物時,孩子不向手指的方向看(正常12個月的孩子會看向父母手指的物品)。
9.對物品的興趣遠遠大於對人的興趣。自閉症兒童會花更多的時間關注物體,著迷於某些玩具和有趣的東西,而較少關注人。
10.玩玩具受限。只迷戀少數玩具,或者只玩玩具的某部分(車輪子)而不是整個玩具。
11.不會模仿。如:拍手、敲鼓、言語發音等的模仿存在困難。
12.對叫名字無反應。語言遲緩的孩子應該測聽力排除聽力問題。但自閉症幼兒儘管聽力正常,對呼名也無反應,這是由於其關注和理解語言存在困難。
13.任何年齡出現的口語、互動技巧和社交關係能力倒退。大約20%到50%的自閉症兒童父母報告說他們的孩子在第二年失去了一些技能,通常是在18個月左右。
二、面對ASD兒童家長該如何做呢?
如果孩子有任何自閉症的早期徵兆,請立即尋求幫助,儘早接受所需要的干預。越早接受干預,結果就會越好。如果擔心孩子的言語和溝通能力有問題,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及時看醫生。18個月和24個月是關鍵診斷年齡,千萬不要錯過。最佳選擇是找有經驗的兒童康復專科特別是言語-語言病理學專家(speech-language pathologists,SLP)來評估嬰幼兒的溝通技巧,包括社交性溝通技巧(social communication skills)。診斷時需要專業康復醫生綜合考慮包括自閉症在內的發育障礙,必要時進一步檢查和評估。
(2)不能“等等看”。只要孩子在社交和溝通方面的發展緩慢,就儘早尋求幫助。家長們學會如何與孩子互動,在家庭日常生活中促進孩子的發展,改善他們孩子的交流。
(3)不能孤立孩子。家庭環境、親子園、託兒所、小區等環境都是幫助孩子體驗和建立社交活動的最佳場所。
(4)不能套用標準、否認診斷。孤獨症是一個譜系,輕重表現個體差異大,無論是典型孤獨症、疑似孤獨症,還是社交溝通障礙,這類兒童都必須儘早關注和干預。
-
3 # 蝦米也有愛
沒有人生來就自卑,個別的兒童階段產生的自卑心理隨著年齡增長可逐漸減輕或消失,但是如不注意調控,也有少數兒童將變得孤僻、寡言、內向、缺乏自信心。因此作為家長和老師要及時發現並開導孩子們,多鼓勵多表揚,讓孩子們建立起自信心。
-
4 # 宜昌藍盾駕校鄭教練
談到這個問題,心就會絞痛。
兒子開始讀小學的時候,我把他留在家裡讓爺爺奶奶照顧,然後去浙江上班。孩子弱視散光也沒有人發現,家長會都是他爺爺參加,班裡都以為他是個沒爹媽的孩子,於是在學校非常孤僻自卑,經常被欺負。
中考的時候,我才忽然發現他長大了。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陪伴(回信略)。
在他參加高考前夕,半夜給我寫了封信,看完我不禁黯然神傷:
父親,我又讓您失望了!
昨天同學邀我出去上網,我沒能經受誘惑,跟他們跑出去了。班主任發現後對我們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教育。男子漢大丈夫敢作敢當,我也深深的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臨近高考如此關鍵時刻,我居然偷偷翻牆出去上網,不好好學習,就像一個“瓜皮”。
我知道您對於我一直以來都抱有很大的期望,在我人生最灰暗的時刻,是您一直在鼓勵我支援我。沒有像所謂的親戚朋友一樣看不起我這個讀書不溫不火的廢物。
中學的時候我和媽媽天天吵架,媽媽天天在嘲諷我,或許她是在用她的方法激勵我。我也想過一死了之,可是我沒有勇氣。我只能像個傻子一樣半夜錘牆來宣洩我的情感。
我還記得我中考失敗後,您為我流下了眼淚,您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一個很堅強的人,還有些許霸道。也許我真的是個廢物,居然讓老子為兒子流淚。
記得小時候開家長會,別的同學都是爸爸媽媽來參加,只有我一直都是爺爺來給我開家長會。周圍的同學都問我爸爸媽媽去哪了,我也很想你們啊!別的同學被我欺負了,他爸爸馬上來找我麻煩,可是我被欺負了,你們又不在我身邊,我只能半夜偷偷躲被子裡抹眼淚。
讓我影響最深刻的一次,奶奶去超市買東西了,我不想進去就在外面等她,一個小孩從我身邊過,看了我一眼,拉著他爸爸說:沒有媽媽的孩子。他爸爸聽了瞪了他一眼,拉著他趕快走了。我當時真想衝上去撕爛他的嘴。
還記得過兒童節的時候,舅舅要給我買玩具,媽媽攔著他不讓給我買,我悶悶不樂的回了家,您聽說後答應等我放學了給我買,我滿懷興喜的等你出現在校門口,給我買我心愛的玩具,可是您一直沒有來。也許你會說多大了還記得一個小小的玩具,可這不僅僅是一個玩具啊,這是一個父親對他孩子的承諾啊!
上了初中,我因為膽小懦弱。常常被人欺負,別人看我不爽就過來打我一下踹我兩腳。現在回想起來真想捅他們兩刀。
小時候您和媽媽一直在吵架,您和媽媽也會時不時問我如果你們離婚我跟誰,我感覺我們所謂的這個家隨時可能會散了。
書上網上一直在歌頌父愛母愛是多麼偉大,我很好奇到底什麼是母愛什麼是父愛,我連家的溫暖都沒有感受到過。也許是您和媽媽一直以來默默無聞的愛著我,讓我感受不出來。
轉眼之間我已經長大了,可我的心智依舊像一個六七歲的孩童,我們家近幾年來一直不順,你常常會在半夜唉聲嘆氣,我問您您也不說。我看書上說人一到中年就感覺特別孤獨,因為周圍都是依靠你的人,而卻沒有你可以依靠的人。
我想說的是我已經長大了,可以為您分憂解難了。您有什麼問題,可以跟我說出來,也許我沒有辦法解決,但是你把快樂的事跟別人說就變成了兩個人的快樂,你把不開心的事跟本人說,別人就替你分擔了一半的難過。
或許您會想說了這麼多,還不是怕這次回來捱打,不!這是我這些年來內心一直想說卻不敢說的話。 我是一個嘴很笨的人,我不知道如何表達內心的情感,我只能以這樣的方式告訴您。
夜深了晚安我的父親,我愛你。
-
5 # 樂山樂水46897756
兒童心理健康問題,關乎孩子一生的發展與幸福。一般的說,孩子的心靈就如初發的嫩芽,一旦受傷,就會影響一生的生長,且多數是不可糾正無法根治的。所以呵護孩子的心理健康十分必要。缺乏自信,有自卑心理是不少孩子都會有的一種心理疾病,但是要想防止這種心理問題產生,必須注意一下幾個方面:
第一,不要當孩子的面評價人的相貌身體。
第二,不要讓孩子穿異性服裝。
第三,不要當孩子面評價誰家富誰家窮。
第四,要給孩子足夠的陪伴。使之擁有充足的母愛和父愛。
第五,努力發現孩子的優點,大力表揚,哪怕過度一些。
第六,積極幫助孩子,鼓勵孩子勇於克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戰勝一次就自信一分。
第七,鼓勵孩子積極參加群體活動,學會釋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第八,建立充分民主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更有尊嚴。
總之,教育孩子是一件複雜的事,困難的事,需要時時動腦筋細心的事。功夫不負有心人,用在教育孩子上是最恰當不過了。祝您和所有朋友的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幸福的成長!
-
6 # 陌上麋鹿
抓住兩個點,一是溝通,二是自卑。
隨著孩子年齡越長越大,他難免會注意到自己的世界跟別人的有些不同。這時候他會對自己發出疑問,也難免會問自己的家長。
「我為什麼和別人不一樣?」
令我開心的是,題主這位家長,沒有采用說教、灌輸的方式,更別說是一句話搪塞的敷衍。而選擇去正視,去發問,這很棒。
很多家長沒有做出很好的示範,他們知道跟孩子說,也知道想讓孩子不自卑,但是沒有溝通。
讓我設想一下,如果我是家長,我大概會這樣溝通。
「我為什麼和別人不一樣?」
這個問題終於來了,也許我早在心中設想了1000遍,要怎麼跟我親愛的寶貝說這個事情,但終於到來的時候,我也許會再想一想。我看著他的眼睛,讓他感受到我是在重視他,讓他知道,對於這個問題,我想跟他交流,我想知道他的感受……但不要著急,在我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要先發問。
「寶貝,我希望你說一說,你覺得你自己和其他人有什麼不一樣呢?」
也許我的寶貝性格像我,什麼都可以說出來,也坦然地說他自己的缺陷;也許他會被我的問話問得毫無頭緒,說不出個所以然。
「你是覺得你的髮型跟別人不一樣嗎?還是覺得你的衣服跟別人不一樣呢?或者是說不一樣在你的想法?還是其他的事情?」
我不是在裝傻,我覺得要讓他注意到,除了他的缺陷,還有很多的不一樣。於是,我會告訴他:
我會告訴他,他身體的缺陷不是他的錯,並用科技彌補他身體上的遺憾,更不會拿補償行為當成恩惠,給他壓力。如果他要用工具得到更好的生活,我不會讓他覺得使用輔具是一件很羞恥的事情。
我會關注他的行為和情感,一起分享彼此的故事。如果他有一天長大,遇見他喜歡的人,我會告訴他,怎樣變得更有吸引力,怎樣和喜歡的人創造美好的回憶。
我希望他能在自己不一樣的人生中,過得別樣的幸福。
回覆列表
家長在期幼年批評過多,缺少表揚,缺少正面的鼓勵。總是用打擊的手段來教育孩子。喜歡大聲呵斥。故而造成孩子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