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村妞說事兒

    改革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新舊階級交替,自然有矛盾。商鞅的法學思想對秦國重要,商鞅死後,改革繼續,說明了商鞅這個人的並不是無可替代的。

    商鞅變法之前,秦國實力不行,其它國家都不帶它玩,別的國家同樣有變法,李悝吳起吳起變法有影響,但失敗了。秦孝公吸取教訓,他想變法改革,商鞅想成功,這二人一拍而合,實際上商鞅是秦孝公改革的一把刀,也是替罪羊。

    商鞅是外來人士,在秦國勢力不大,完全依靠秦孝公的支援,改革成功了,是大王的功勞,改革失敗了,那就是推出去的替罪羊。

    商鞅作為一個執行人,提出的改革有成效,但中間也容易得罪人,觸碰了很多人的利益,加上商鞅有點不知進退,認不清現實,手段激進。

    改革需要集中權力,改革者本身權力過大,就容易威脅皇權,秦國流言秦孝公要傳位於商鞅,商鞅威脅到王權了。

    所以秦孝公要把商鞅留給兒子殺,就像後來乾隆把和珅留給嘉慶一樣,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保證大王的權威,君主的地位,威懾群臣。

    假如商鞅在變法中留餘地,對於舊貴族安撫,及時退下來,說不定還可以活幾十年。

    每一代的改革都有相似性,總有人以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不會重蹈覆轍,歷史就這樣重複,後人而復哀後人矣。

  • 2 # 江南俗士1972

    商鞅之死可以用八個字概括:作繭自縛、罪有應得。

    商鞅變法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變法成功案例,在此基礎上,秦國經過數代君王的努力,終於滅六國,一統天下。可以說,沒有商鞅變法,就不會有強大的秦國,更不會有秦帝國。

    但是,我們要看清楚,商鞅變法的最終目的不是富民強國,而是為了造就強大無比的君主專制。《商君書》裡通篇都是“弱民”、“愚民”,老百姓在商鞅的眼裡根本不算人,只不過是君王為了實現個人目的所利用的工具。如果說,變法前的秦國是一個愚昧、落後的國家,變法後的秦國則是一個野蠻、殘暴的國家。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商鞅變法就是一場噩夢,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淪為了耕田的牛馬、殺人的刀槍。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商君書》是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最黑暗恐怖的思想。此人不死,天地不容!

    此外,商鞅雖然能力出眾,但是人品欠佳、性格極端。在變法過程中,不分青紅皂白打擊秦國的老貴族,有的確實事出有因、為了變法,但有的卻是公報私仇、打擊報復。最最不應該的是,商鞅莫名其妙得罪了秦太子。你一個打工者,職務再高、功勞再大,也不該得罪少東家,這是商鞅愚蠢的一面。

    等到太子即位,這時候無論為公為私,新王必須處死商鞅。為公,可以安撫老貴族,緩和因變法形成的內部矛盾;為私,可以替自己的老師報割鼻之仇,出一口惡氣。所以,商鞅必死無疑!

    PS那些為商鞅狡辯、盲目吹捧法家的網民,本人想提醒他們:作為社會底層,卻有著統治者的意識,還有什麼比這更下賤的呢?如果你穿越回商鞅時代,最大機率你成不了帝王將相,而是會淪為累死在田裡的農夫或者戰死在沙場的炮灰。

  • 3 # 東吳周郎

    這個問題其實包含兩個疑問:一是商鞅為什麼會被處死?二是商鞅為什麼被車裂,而不是其他處置方法。

    ↑商鞅是最優秀的改革家之一↑

    毫無疑問,商鞅變法是相當成功的,在商鞅推行變法後,秦國被打造成了一架高效率的戰爭機器。在這個過程中,商鞅除了體會到成功的快感,享受到成功帶來的權勢財富,還同時得罪了一大批人。

    一大批有能力傷害他的,敵人!

    我們簡要重溫一下商鞅變法的整個過程,看看他得罪了什麼人物。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即位,他具有強烈的政治企圖心,以及無比務實的精神,為了恢復當年秦穆公時期的霸業(大秦民族復興夢),他釋出了著名的求賢令,誰能幫他富國強兵,誰就能夠發財升官。

    懷著走上人生巔峰的壯志,商鞅從魏國趕到了秦國,先後用帝道,王道之術講述給秦孝公聽,可秦孝公毫無反響,最後商鞅把霸道之術講了出來,一下子吸引了秦孝公的極大興趣,商鞅明白了:秦孝公追求的是現在就能夠稱王稱霸,他不想當栽樹人,給後人乘涼,說穿了,他可不想做漢文帝漢景帝這樣的踏實積攢家業的一家之主,他要當漢武帝這樣的縱橫稱霸的霸主(打個比方)。

    ↑商鞅和秦孝公都是務實的政治家↑

    這就註定,商鞅的變法改革是急功近利的,是轟轟烈烈的,是乾柴燒火,絕不是細水長流式的改革,是革命,不是請客吃飯!

    這種改革註定充滿激烈的矛盾衝突,利益受損一方既會面臨巨大損失,還得不到補償,沒有任何騰挪空間。

    不知道當時商鞅是否意識到,他早已經坐在了火爐之上。

    在變法鋪開之前,商鞅先是在朝廷之上和保守派代表甘龍,杜摯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最終秦孝公公開支援了商鞅。甘龍,杜摯等人反對變法的依據何在?一句話:沿襲舊制,官吏習慣而百姓安定。說穿了,就是不願意改動現在的利益格局,明顯的,甘龍杜摯等人是既得利益者。

    公元前359年,商鞅首先頒佈了《墾草令》,作為變法的前聲,《墾草令》的核心舉措在於:徹底以農業為本,因為農業發達,才會有糧草支撐戰爭。

    ↑商鞅變法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援↑

    但如何做到呢?以施政物件來區分,商鞅從三方面展開佈局:

    其一,對於普通百姓,透過嚴查戶籍,鎖定居住區,讓農民們安心種地,商鞅特別強調愚民政策,他認為要讓農民們勤懇耕地,就不能讓他們有其他的指望和生路,一方面讓農民們隔絕知識,甚至取消娛樂活動;另一方面,禁止他們買賣糧食,同時宣佈商業為末業,防止農民們轉型成商人。

    其二,他同時整頓吏治,目的很現實:別去打擾農民們耕地,官吏人數也必須精簡,總之,為了農民們安心耕地,官吏集團必須配合改造。

    其三,針對貴族,貴族子弟除嫡長子外必須服徭役,提高其免除徭役的條件,甚至禁止貴族官吏僱傭傭人,以強迫貴族子弟親自勞動。

    商鞅還對官吏和貴族,商人提高了稅賦。

    可見,商鞅的做法,幾乎與“以人為本”沒關係,農民們就是工蟻罷了,這輩子被鎖在土地上生產糧食,然而農民們毫無反抗之力。

    ↑商鞅變法得罪了太子以及公子虔等舊貴族的利益↑

    而官吏和貴族,遭到了裁員,被逼迫勞動,多交稅的政策打擊,他們從這個時候開始就對商鞅很不滿意了。

    接下來,商鞅進行了第一次變法,其核心思想是繼續打造戰爭機器,實行什伍連坐法,加強對民間的控制,諷刺的是,商鞅最後也是被這一條行之有效的政策給了致命一擊。

    二十等軍公爵制度出臺,其實對許多農民是好事,他們可以通過當兵作為出路,但是對貴族宗室可是大大的不妙,沒有軍功,他們便不能世襲,這次積怨更深,直接導致了貴族帶頭和商鞅新法對著幹的局面。

    於是商鞅割掉了太子的師傅公子虔和公孫賈的鼻子,極大的震懾了貴族宗室,也在民間樹立了新法的權威。

    商鞅的第二次變法,核心的舉措是增強政府收稅能力,畢竟打仗燒錢啊。其中,商鞅廢除了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他把貴族們的閒置土地收回國有,然後重新分配,把秦國整合為41個縣,在徵收佃租的同時還出臺了人頭稅。

    受損失最慘重的,其實還是貴族。商鞅為了統一全國思想,焚燒了《詩經》,《尚書》以及諸子百家著作,他還發佈政令,嚴禁國內走後門的人情請託,這相當於把貴族官僚特有的尋租權力砍掉了一大塊。

    ↑秦孝公始終是商鞅的堅強後盾↑

    秦國強大了,商鞅四面樹敵,他的政敵們當然不是懼怕商鞅,而是懼怕商鞅的後臺——秦孝公。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危,據說他曾經想傳位給商鞅,但商鞅拒不接受,如果此事屬實,那商鞅不接受的原因是因為不敢接受,他在秦國並無根基,當不了國王這個位置。

    這一年年中,秦孝公去世,其子秦惠文王上臺,秦惠文王和商鞅早就有仇,他上臺後,舊貴族勢力很多人跑來向他告狀,說商鞅權勢通天,全國只知道有商鞅,不知道有新君您,這很刺激秦惠文王的小心臟,之前被商鞅割掉鼻子的太子的老師公子虔控告商鞅謀反,商鞅聞訊後不得不逃亡。

    商鞅逃到邊關的時候,本想在農家借宿一晚,可作為通緝犯的商鞅沒有身份證件,根據商鞅曾經頒佈的法律,農家主人不敢留他過夜,商鞅不得不感嘆“作法自斃”。

    ↑商鞅死了,但他的變法精神流傳了下來↑

    商鞅逃回魏國之後,被魏華人驅逐出境,不得已又回到了秦國,為了謀條生路,商鞅回到自己的封地,發動兵力據縣自守,可惜他實在不是打仗的材料,很快就被打敗,商鞅其實是死在了戰場上,他的屍體被帶回咸陽,秦惠文王下令車裂商鞅的屍首,並把商鞅全族族滅。

    當然,秦惠文王可不傻,他並沒有廢除商鞅推行的新法,只是把商鞅作為利益受害者發洩憤怒的替罪羊罷了。所以,秦國日益強大起來,並最終吞併六國,實現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大一統。

  • 4 # 繡虎思想

    商君之死,一直是商鞅粉絲心中長久的痛。商鞅令粉絲長久心痛的被車裂,實際上並不必然發生。我認為,實質上還是商鞅自己想死。很多人不理解這一點,以為他的死是被迫的。其實並不是這樣。商鞅變法彰顯了商鞅具備舉世無匹的改革智慧。以商鞅這樣的智慧高度,要想從秦國找到一條活路,恐怕並不是一件難事。想一想,為什麼譚嗣同本身可以逃出中國,他卻主動選擇死亡呢?大家都知道,他是想用自己的血來喚醒華人麻木的心靈,要用自己的死亡在國民心中打下一顆永遠的釘子。商鞅選擇死亡,用死亡來鞏固自己的生命所在——變法,難道不也是用死亡化成釘子,進而不是很歡喜的悲壯嗎?

    當然,商鞅確實也陷入了必死結構之中。底層民眾雖然在變法中獲利最大,但是他們對上層權力不能直接參與和制約。而且,民眾獲利是以被壓制為代價的,農戰取向下農民受到很大的控制甚至剝削,使底層老百姓對於變法者的死活並不怎麼放在心上。

    民眾不把商鞅生死放在心上,使被變法損害的世襲貴族有恃無恐地聚集力量,力圖殺死商鞅來報仇雪恨。因為代表利益的基本立場不同,貴族們必然要竭盡全力來殺死商鞅,並希望翻轉變法帶來的變化,恢復往日的輝煌。他們有動力集結起來,並用越來越大的集結向新王施加壓力。那麼,新王會怎麼選擇呢?

    因為商鞅變法的成功,新王因為感受到權力可能受到威脅。就算商鞅是正人君子,忠於新王,但因為安全困境始終存在,以至於秦惠文王感覺到,不除掉商鞅,自己的權力始終難以有效鞏固。大權不獨攬,可能就會死無葬身之地的危機感,以及由此產生的焦慮感,迫使新王有動力殺死商鞅。在殺死商鞅這一點上,新王與舊貴統一起來。

    新王要兔死狗烹式地處死商鞅,也是商鞅走向死亡的重要原因。新王利用國內變法過程中的受損集團的熊熊怒火,燒死商鞅,並在商鞅死亡以後進一步作出抉擇,撲滅受損集團的復辟圖謀,從而一箭雙鵰環環相扣地消滅有能力威脅王權鞏固的各種政敵。新王殺死商鞅並以此來誘殺世襲貴族元老,對他鞏固統治來說是最佳選擇。

    商鞅在變法成功後,陷入了死亡結構。他必須從秦國政壇徹底消失,死亡成了必然選項。但如前所述,高智慧的他也是自己坦然選擇了死亡。正因為他選擇死亡,給變法做出了最悲壯的註腳,也用死亡給變法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毛氈苔是什麼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