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農小麥
-
2 # 兆升植保
螳螂不會傷害苗木。
螳螂屬於肉食昆蟲,一般捕食蚜蟲,蚊蠅,夜蛾等,屬於農業和園林益蟲。
分佈很廣,世界各地全部都有分佈。
肉食性昆蟲,是植物害蟲被消滅。
保護益蟲,人人有責
-
3 # 有點意思的事兒
螳螂,也叫刀螂,是一種益蟲,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特別是熱帶地區種類最為豐富。根據現有的資料顯示,全世界已知的種類有2000多種,國內就有約147種。
那麼,回到問題本身,螳螂會傷害苗木嗎?
螳螂不會傷害苗木螳螂屬於益蟲,說明它對於莊稼樹苗都是沒有傷害的,反而透過捕食害蟲,還能夠起到維護莊稼和苗木的作用。
螳螂屬於肉食性昆蟲,對於苗木不感興趣。它主要吃蠅、蚊、蝗、蛾蝶類以及幼蟲和裸露的蛹、蟋蟀等小型昆蟲,還有諸如蟬、螽斯等大型昆蟲,綜合起來一共40餘種。
所以,在苗木上看見螳螂不用擔心它傷害苗木,反而應該高興有一個守護者。但是,近幾年來,螳螂的數量似乎越來越少了,農村也是很少見到了,這是什麼原因呢?
螳螂越來越少的原因以前小的時候,都喜歡到田裡逮幾隻螳螂回家觀賞,而找見螳螂的地方主要是木薯植株上,非常的多。然而,如今下到地裡,木薯綠油油的一片,長勢挺好,卻不見木薯葉子下面藏著的螳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農藥的廣泛使用,不僅殺死了害蟲,也危害到了螳螂的性命。畢竟螳螂以吃害蟲為食,害蟲被毒死了,體內殘留農藥,而螳螂吃了害蟲也會被毒死。所以,農藥的廣泛使用是螳螂數量越來越少的重要原因。
-
4 # ai百世可樂
學名螳螂,亦稱刀螂,無脊椎動物,屬肉食性昆蟲。在古希臘,人們將螳螂視為先知,因螳螂前臂舉起的樣子像祈禱的少女,所以又稱禱告蟲。
除極地外,廣佈世界各地,尤以熱帶地區種類最為豐富。世界已知2000多種左右。中國已知約147種。包括中華大刀螳、狹翅大刀螳、廣斧螳、棕靜螳、薄翅螳螂、綠靜螳等,螳螂是農業害蟲的重要天敵。[1]
中文學名
螳螂
拉丁學名
Mantodea
別稱
刀螂,大刀螂,禱告蟲
界
動物界
門
節肢動物門
亞門
六足亞門
綱
昆蟲綱
亞綱
有翅亞綱
目
螳螂目
分佈區域
除極地外,廣佈世界各地,尤以熱帶地區種類最為豐富。
英文名
mantis;devil horse;rearhorse
種類
中華大刀螳、狹翅大刀螳、廣斧螳
外形特徵
螳螂是昆蟲中體型偏大的,體長一般55到105毫米,非洲的螳螂是世界最大的,身體流線型,以綠色,褐色為主,也具有花斑的種類;標誌性特徵是有兩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堅硬的鋸齒,大刀鉤末端長有攀爬的吸盤。頭部呈扇形,較小;複眼突出,大而透亮,以黃綠色為主,晚上在燈光下呈現黑色,單眼,在兩眼之間有3個小點即單眼;觸角細長;頸部可180度轉動;咀嚼式口器,上顎強勁。前足腿節和脛節有利刺,脛節鐮刀狀,常向腿節摺疊,形成可以捕捉獵物的前足;前翅輕柔,遮住身體全部為覆翅,後翅比前翅要薄,邊緣透明色,中間成放射狀的紫紅色、伸展開呈現扇狀,休息時收斂和前翅相合;腹部肥大。前足鋒利發達善於捕捉,中、後足適於步行,但有時前足也會用來保持平衡,發育呈變態發育。
分佈範圍
除極地外,廣佈世界各地,尤以熱帶地區種類最為豐富。
在夏季,城市的路燈下,經常能見到螳螂,因為螳螂具有趨光性。
生物學特性
蝗螂的生活週期均在一年內完成,一生中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發育階段,故屬於不完全變態類的漸進變態。若蟲期脫皮7~11次,經8~12齡後到達成蟲期。齡的增減受環境和食物多少的影響。
1. 產卵期,每年7月中旬,多數種類即陸續進入成蟲期,於8月下旬經雌雄交配,雌蟲選擇樹木枝幹或牆壁、籬笆、石塊上、石縫中產卵。產卵時先由左側附腺分泌泡沫狀蛋白物質於生殖腔開口處,右側附腺分泌出二酚醛類物質,使分泌的蛋白物質凝固為一層較堅硬的外殼筱蓋在卵塊外面,形成卵鞘。一隻雌蝗娜所產卵鞘的多少、卵鞘的大小以及鞘內卵粒的多少,因不同種類而有差異,一般可產下1~4個卵鞘。每完成一個卵鞘需2~4小時,一個卵鞘內的卵粒40一300個不等。初產的卵鞘為白色或乳白色,較柔軟,經5~10小時後即變為土黃色或黃褐色,也有的變為黑褐色。產在桑枝上的則稱為桑螵蛸。由於卵鞘有大小、長寬、圓扁以及顏色的不同,故有夷帽、野孤狸鼻涕、止尿狗等民間俗名。各種蝗螂均以卵鞘保護卵細胞渡過寒冬。翌年6月初,越冬卵開始孵化,故有“仲夏蝗螂生”的說法,一直延續到7月上旬,卵的孵化時間早晚,除與當年的溫溼度有關外,還與產卵處所接受光照的強度或時間長短很有關。
2. 若蟲期。卵在鞘內經胚胎髮育為若蟲後,即借身體的蠕動和卵的脹力,上升至成蟲產卵,並從做鞘時留下的孵化掙脫卵膜孵化出來,並藉助於第十腹板上分泌的膠質細絲,將卵殼及蟲體粘連懸掛著,有時可拉成10餘隻的長串,不久早孵化的個體,即借徽風盪漾用足抓住周圍物體各奔東西,這種自然現象,也是蝗螂生活中避免互相殘食,儲存自身物種的一種本能。卵的孵化時間,多在早晨4時開始至8~9時最盛(中華蝗螂);廣腹幢螂則多在下午18時左右為孵化盛期;薄翅幢螂以9~12時為姆化盛期。1~2齡蟲自相殘食性較強,在自然環境中,一般只有10%~20%成活率。這種自相殘殺現象,可能是蝗螂蟲口數量自控到一定數量的種間機制,這種種間機制的產生與幼小若蟲的耐飢餓力有關,因為一、二齡蟲在完全缺食的情況下4~5日即死亡,後期若蟲在缺食情況下也只能維持11~18天的生命期,若蟲與成蟲形態相似,只是若蟲不同齡期的腳部背向有由小到大的翅芽,末齡完成後,才長出起著飛翔作用的兩對大翅。
3. 成蟲期,每年7~10月為成蟲的陸續發生期,一般雄性成蟲成熟期較雌性早10余天,羽化為成蟲後經歷10~15天就可進行交配,交配時間2~4小時,交配前期是螳螂取食量的最高峰。當食物貧乏時,雌性有進攻雄性並作為獵物而被取食,人們稱為“妻食夫”現象。這種生活中的行為,被解釋為由於雄性的嚥下神經節可分泌一種激素,促使它的側向運動和腹部外生殖器的抱握運動,因此,雌性獵食雄性常先吃頭,這樣可破壞雄性的嚥下神經節,有利於雙方接觸成功,另外,有人認為,由於雄性成熟期早,此時雌蟲性器官尚未發育成熟,是不接受交配的非婚反抗表現,還有人認為,雌吃雄是為雌性腹內卵子的早熟補充營養,在一般情況下,只要雄蝗螂能把握時機與雌性迅速完成交配過程,也可倖免於難。從以上種種解釋看,雌性吃雄性主要是圍繞求婚、交配、營養三者的相互關係而產生的一種保持種群優勢的自然行為,在這種行為的過程中,由雌性擔負繁衍後代的主要責任。
4.食性,螳螂為陸棲捕食昆蟲(肉食性),凡是昆蟲中的小型種類都可被螳螂捕食,尤以蠅、蚊蝗、蛾蝶類的卵、幼蟲、裸露的蛹、成蟲都是其適宜的獵捕物。甚至蟬、飛蝗等大型昆蟲,也是它們的捕食物件。[1]
擬態行為
1. 擬態成花。熱帶有一種螳螂,它的前足擬變成花瓣狀,體色變為紫白色,它隱在像葉叢中,乍看像一朵紫白色的蘭花。馬來西亞有一種花螳螂,身體粉紅色,看上去像一朵盛開的鮮花,引來蝴蝶採蜜而上當。
2. 擬態成葉。另一些螳螂把胸腹、脛節、褪節上長出葉片和突起,擬態成樹葉、樹枝和樹疤來迷惑小蟲。
3. 擬態成水滴。熱帶沙漠地區有一種螳螂,身體綠色,頭部有一個扁平突起,光滑明亮,伏在草叢中,在Sunny下頭上突起物如一滴晶瑩的露珠,引來幹早地區小蟲前來取水而被捕。
4. 擬勢恫獵物。法國生物學家曾看到一隻螳螂遇上一隻大灰色的蝗蟲擬勢的現象。當螳螂看到蝗蟲時,便立即張開雙翅,抖向兩側,後翅直立起來,像只帆船,旁體上端窮曲,發出毒蛇噴氣的聲音,全身重量放在後面四足上,身體全部豎立起來,一動不動地站著,兩眼立盯住蝗蟲。蝗蟲稍移動,螳螂頭部隨即轉動,蝗蟲被這架勢嚇蒙了,緩慢地伏在地上,不亂逃跑,甚至還向螳螂移動,當它移動到螳螂夠得著的時候,螳螂猛撲過去,蝗蟲毫無反抗地成了它口中食。[2]
飼養方法
1. 卵囊的儲存:據室內外觀察,蝗螂卵囊一般於氣溫穩定在20℃時開始孵化。因此,11~12月份採集卵囊,一直到4月份可在常溫下儲存,但要保持乾燥,防潮防鼠。5月以後,根據氣溫和利用上的需要,在冰箱內儲存。
2. 室外大籠罩飼養:5月下旬將待孵的螳螂卵移放到籠罩內,孵化後按每平方米50頭投放。籠罩內栽各種矮小的樹木和棉花等隔離物,建立與自然界相仿的環境,減少殘殺,晴雨天遮蓋蘆蓆。3齡前若蟲代飼料製成糊狀,4齡後代飼料蒸熟成發糕狀。糊狀飼料放在隔離物的枝葉上,糕狀的放在小橡皮瓶塞內。及時剔除黴變殘渣,保持飼料新鮮。[3]
利用價值
1.飼養釋放:將在室外籠罩內餵養到2齡的若蟲,於釋放前停食1~2天,以增加若蟲在田間的穩定性。釋放前一天晚上,放置白紗布,將若蟲誘集在紗布上。次日清晨,每畝按10一15個點投放100頭左右,並根據害蟲發展情況,隨時往意補充投放。在釋放前田邊要挖深溝,防止蝗螂擴散外逃。要實行分期催孵,分批釋放。在6月上中旬分三次釋放,每次間隔10天,使田間蟲態齡期相差3一4齡,錯開脫皮時間,始終保持蝗螂對害蟲的控制能力。
共6張
螳螂
2. 大田插卵:6月上中旬,將冷藏的蝗螂卵囊加溫催孵,趁雨後田間潮溼時,每畝播卵囊20塊,一週後再插10塊。卵囊要插在大棉株下,以減少Sunny直接照射,提高成活率。
-
5 # 金鐘音希
螳螂不會影響苗木,作為自然生態系統中的一員,她還是吃肉的,主要吃如蒼蠅、蚊子、蝗蟲、蛾、蝶、知了、地老虎、蜘蛛等以及這些小型昆蟲的蛹卵。以前不是有說螳螂捕蟬麼!並且她還是個養生專家呢,只吃活的!看她吃的都是些高蛋白的食物!
根據螳螂的生活習性,看她吃的食物就知道她益蟲。特別是吃了影響植物生長,吸食植物樹液的蟬,啃咬樹根的地老虎,還有蝗蟲等來說她就是個益蟲,不僅對苗木無害估計還有利呢!最多也就是她產卵時會有時找個樹枝縫隙安放下。當然如石塊下,牆壁,甚至土壤裡她都當成累卵地!
她還是性格剛烈之動物,你逗她那她就拉開架勢準備刀你一下了!食物缺少了就強吃弱大吃小了!
現在農業生態還是嚴峻的,螳螂的生存條件還是讓我們大家再創吧,保護保護她!
回覆列表
螳螂是不會傷害苗木的。這是因為雌螳螂們沒有充足的食物。 因為雌螳螂交配後,在沒有充足食物的情況下會以完成使命(交配)的雄螳螂作為營養, 螳螂一次產卵是50~400枚,需要很多營養。 這與有些昆蟲蛻皮後,將蛻皮吃掉是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