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成語百詞斬

    《馬關條約》簽訂後,李鴻章登船回國,發誓終生不踏上日本土地。一年後李鴻章訪問美國時途徑日本,需要用日本的小船擺渡,李鴻章因為之前的誓言,不肯踏上日本船。最後,隨從在兩艘輪船之間架起一塊木板,75歲的李鴻章,在呼呼悠悠的海面上,慢慢的從木板上爬到了另一艘輪船上。李鴻章發誓不踏入日本,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馬關條約》簽訂過程,李鴻章受盡屈辱。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並主動向日本人求和,李鴻章率領中國代表團千里迢迢來到日本。中日雙方從1985年3月21日到1985年4月15日先後經過了六輪談判,談判過程很不順利。在談判中,日本伊藤博文為首的代表團對李鴻章極盡羞辱之能事,而為了促成和談,李鴻章很是委曲求全了一把。在第三輪談判後,李鴻章回住所途中還遭到日本人小山豐太郎的槍擊,險些身亡。以上種種,對當時七十多歲的李鴻章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二、甲午中日戰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標誌著歷史三十餘年的洋務運動失敗,使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為烏有,打破了清王朝復興的夢想。洋務運動中,李鴻章是股肱之臣,日本人直接打破了洋務運動,也打破了李鴻章復興清王朝的夢想。

    三、《馬關條約》簽訂後,國內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很多人視李鴻章為賣國賊。被當了替罪羊的李鴻章,心裡自然不好受,而這個帳歸根到底還得算在日本人的頭上。

    總結一句話,李鴻章因《馬關條約》,放棄一個國家————日本。

  • 2 # 1968花果山

    甲午中日之戰前,李鴻章深知中國海軍的實力,力主避戰。開戰後出於自已利益考慮,力避海戰,保海軍。故戰略上中國被動保守。這也是甲午中日戰爭戰敗原因之一。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失去了北洋水師。這是李鴻章的政治資本,也是李鴻章嘔心瀝血辦洋務畢生的心血。不僅是中國之痛,更是李鴻章之痛。所以李鴻章對日本恨之入骨。作為中國中日談判的全權大臣,李鴻章代表著中國,代表著皇帝,與日本據理力爭。寸步不讓,日本甚至想暗殺李鴻章,一顆子彈打中了李鴻章的眼眶,李帶傷談判。但無奈中國戰敗,無可奈何,李鴻章被迫在條約上簽字。回國後發誓,永不踏入受辱之地日本。他說了,也做到了。後來李訪問美國回國,美艦送到日本,中國軍艦來接,當時人們出於安全考慮,讓李在日本港下船,再上中國艦。李鴻章堅決不同意,讓中美軍艦靠拔,放了一塊木板,年過花甲的李鴻章從木板上沿過來,上了中國的艦。可見李鴻章對日本之恨,也說明他的愛國情操。

  • 3 # 歷史領域老孔

    1895年3月17日,日軍登陸劉公島,佔領威海衛,北洋海軍全軍覆沒,甲午戰爭清庭慘敗。此前慈禧派張蔭桓等人赴日和談,被日本羞辱後趕走。無奈之下,只好派李鴻章帶員赴日談判,。3月20日,開始在日本馬關春和樓,李鴻章與日相伊滕博文等人開始了幾輪談判,由於每天彙報的電報被倭人破譯,致使清庭底線被倭人盡知,談判異常艱難,受盡屈辱。恰逢此時,在從談判地春和樓回到休息地的路上,他遭到了日本憤青小山豐太郎的剌殺,李鴻章受輕傷,他慨嘆道:“此血可以報國矣“,每當看到這裡,都為這位處於亂世的老人心酸和不值,後世罵他賣國賊的人,看到此處,不知作何感想?由於李的負傷,處於輿論壓力的日本人,被迫在原來磋商基礎上,將賠款從白銀三億兩,削減到二億兩,本想再討價還價跟日本再少交點賠款,甚至是哀求’無論如何再少點吧,做為老夫回國的旅費’,即使如此也遭到伊藤的斷然拒絕,割讓遼東半島,臺澎列島及附屬島嶼,承認”北韓“獨立,開放重慶等口岸的不平等條例,日方也不肯讓步,這就是中國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馬關條約》,條約簽完後,心力交瘁的李鴻章,也許出於對日本人的啒啒逼人和貪婪的反感,也許對自己的顏面盡失的惱羞成怒,或許對自已傾注半生心血的北洋海軍被日本人打敗的不甘和悲憤,李鴻章對隨員們悲傖地說道:’老夫此生,不再踏上日本國。,其後來遊歷西方歸國時,路過日本須轉舟,其寧可冒險穿舟也不踏上日土。’本人不為李鴻章冼白,但在那個屈辱的時代,他也算為國盡力了,弱國無外交,記住這段屈辱的歷史吧!李的悲哀,是那個時代的悲哀。

  • 4 # 老先生談古論今

    李鴻章在與日本打交道中常常深受欺辱,特別是《馬關條約》簽訂後更是不堪其辱,他發誓不再踏日本本土。其中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甲午戰爭,中方慘敗,李鴻章苦心經營多年的北洋水師全軍履沒。北洋水師當時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九,可是像豆腐渣一樣不堪一擊。北洋水師是李鴻章倚重的政治資本,隨著戰敗而喪失,也沉重打擊了李鴻章復興清王朝的夢想。因此,打擊可謂十分沉重。

    二是《馬關條約》談判中,日方採取威脅恐嚇等卑劣手段,提出極為苛刻的停戰條件,不容討價還價,對李鴻章極盡羞辱之能事。同時,李鴻章還遭到日本刺客的槍擊,險些命喪日本。這給李鴻章身心造成極大陰影,也使他顏面掃地,無地自容。

    三是《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為嚴重的喪權辱國條約,透過大幅度割地賠款,其中賠款2億兩白銀,使日本獲得了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不斷膨脹,使中華民族面臨空前的危機,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隨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所以,《馬關條約》公佈後,李鴻章被華人痛罵為大賣國賊,還有人請殺李鴻章以謝天下。

    綜上所述,李鴻章因甲午戰爭而致北洋水師覆沒,因參加《馬關條約》談判而受辱且險些喪命,因簽訂《馬關條約》而備受華人譴責痛罵。所有這些因素都導致李鴻章對日本的刻骨仇恨,直至發誓"終身不履日地"。

    李鴻章言必行,一年後他出訪美國歸來,途徑日本橫濱。當時需要換乘輪船,要用小船擺渡,他一看是日本船堅決不上。最後,隨從們只好在兩艘輪船間架起一塊木板。75歲高齡的李鴻章在波浪起伏的海面上,蹣跚著挪了過去。

    可見,李鴻章對日本痛恨之深,你說呢?

  • 5 # 流浪成海顧爛泥

    1)甲午戰前瞭解清軍無法和日軍一戰的只有李鴻章

    當中日在北韓發生糾紛時,無論政府和民間都很激動,他們對日本明治維新以來所取得的進步茫然無知,都覺得受英法等國的氣就罷了,還要受東洋“小國”的氣。因此上下一片求戰之聲。李鴻章在1874年日本侵臺灣時,就主張以日本為假想敵擴充海軍,但自1888年開始,海軍軍費便被慈禧用來修頤和園。戰前六個月,海軍提督丁汝昌請求改裝“鎮遠號”和“定遠號”上的大炮,需銀60萬兩,可海軍衙門一個子兒也掏不出來。甲午戰時,慈禧正過六十大壽,她公然守著光緒對群臣說:“誰使我生日不高興,我便令他一輩子不高興!”

    2)日本自信可以戰勝中國,但沒想到勝的如此迅速和容易。因此野心大增,得寸進尺,和談時並未停止軍事行動,使談判變得更為艱難。公道的說,如不是李鴻章被刺,造成惡劣的國際影響,情勢稍為緩和,即使後來達成的條件,也不會如此容易。李鴻章被刺甦醒後“寧死不願就醫”,慨然說“此血可以報國也”,何嘗不是一種“苦肉計”呢。弱國外交,可憐可嘆。

    3)付出如此大代價,條約簽署後,李鴻章仍不免成為眾矢之的,萬謗交集。全國上下一片罵聲,李鴻章有苦難言。

    綜上所述,李鴻章明知清軍無法和日本一戰,而終不得不一戰。戰敗後又不得不面對漫天要價、得寸進尺的戰勝國代表,幾乎放下全部尊嚴,只為少賠點銀子。回國後萬謗集於一身,世人只知道罵李中堂,不知中堂之苦也。

    簽約回國時,李鴻章對身邊人說:“老夫此生不再踏上日本國土!”只因日本是他終生傷心之地。

    據說1897年,李鴻章從歐洲回國需在日本橫濱換船,但李鴻章命在兩輪船間搭上木板,而終未踏上一步日本土地。

  • 6 # YAO活力無限

    首先,他在日本被刺殺過,談判期間,他被一個日本人用槍射擊過,眼睛受傷,差點死在日本,日本對他來說簡直是一個不祥之地。

    其次,中日甲午戰爭清朝戰敗,李鴻章被派去日本議和,簽訂不平等條約也就是後來的《馬關條約》,雖然割地賠款不是自己做的決定,自己只是一個談判代表,決定權在皇帝那裡,但是他肯定被華人當做賣國賊,名譽受損。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清朝統治者一直以天朝上國自居,李鴻章經營的北洋水師也是亞洲第一,沒想到竟然被日本這個中國的徒弟、一個小國給擊敗了,而且還敗得很慘,嚴重打擊了那些以天朝上國自居的人們的自尊心。

    所以綜上所述,《馬關條約》簽訂後,李鴻章發誓終身不會踏入日本一步。

  • 7 # 五班長

    作為晚清重臣的李鴻章,受慈禧太后的派遣訪問歐美8個國家,1896年3月28日,74歲的李鴻章乘坐法國遊輪從上海啟程,開始了他的出訪之旅,第一站先到達俄國,然後是去德國,經荷蘭、比利時後訪問了法國,然後到達英國、再從英國去北美加拿大,最後是美國,1896年9月14日,經半年多的訪問旅程,李鴻章乘坐美國輪船,踏上了歸途,由於這艘船是到日本橫濱為止的,這就需要李鴻章一行在橫濱碼頭換另一艘船,李鴻章為了履行曾經許下的今生今世再不踏上日本的國土的諾言,無論如何不肯踏上橫濱的碼頭,人們只好在兩船之間搭上一塊長長的跳板,由旁人攙扶著他從跳板上顫巍巍地過船。

    李鴻章的諾言是在1895年去日本簽下《馬關條約》後發誓許下的,1894年11月,日軍己侵入了遼東,旅順失守,慈禧太后害怕日軍進犯京津,於是就派戶部侍郎張蔭桓,湖南巡撫邵友濂赴日求和,日本政府以“全權不足以代表清政府”為藉口,將他倆驅逐出日本,並指名道姓地要李鴻章來談。

    李鴻章也算是倒黴,誰讓他是洋務運動的領導者,又是直隸總督呢?日本人就是要和他決一高下,看看到底是日本的“明治維新”利害呢?還是中國的“洋務運動”成功?於是1895年3月13日,李鴻章以全權大臣的名義,率100多名隨員前往日本馬關,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務長臣陸奧宗光進行了談判。

    當時“甲午戰爭”還未結束,李鴻章是去談停戰協議的,當談判談至第三輪時,北洋水師全軍覆滅了,日本隨即成立了“徵清大都督府”,準備進駐旅順,直搗北京,日本提出不再進行停戰談判了,要談就只能是和談,並提出割地、賠款等苛刻的條件為和談的前提,如果不答應,日本即刻就要動武。

    就在萬分危急的關頭,日本浪人槍擊了李鴻章,造成他左眼下受傷,這為大清蠃得了21天的休戰時間,當最後一輪談判時,日方截獲破譯了李鴻章和清政府間的來往電文,4月14日,清廷電喻“原冀爭得一分有一分之益,如竟無可商改,即遵前旨,與之定約”,由此,日方充分地掌握清廷的底線,所以當最後簽定協議時,日方絲毫不肯作讓步,不明真相的李鴻章在簽字之時,還在傻乎乎地苦苦哀求日方,要求將賠償的2億兩白銀,能否減去個5幹萬兩,日方態度強硬,堅決不答應,後來又要求減少個2千萬兩也可,日方仍然不答應,就在提筆簽字時,李鴻章又提出看在我老邁的面子上,減個1千萬兩也可,這樣也好回去有個交待,日方還是不答應,李鴻章這時候徹底絕望了。

    李鴻章本想憑自己72歲高齡,在日本又無故中了一槍,日本政府至少也該有點自責吧,現在要北韓給北韓,要臺灣給臺灣,遼東半島的龍興之地也給了,提出個少賠幾千萬兩,應該不成問題,可日本人態度蠻橫,絲毫不給面子,搞得個像小商販一樣的討價還價,很沒面子,李鴻章是越想越氣,可光氣憤也沒有用,還是趕快回去重建北洋水師吧,所以在第二天離開日本的時候,他發了誓言“從此再也不踏入日本國土了”,這也許是他的無奈之舉,也許是表的決心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中考成績可以進市裡最好高中的最好的班,但是墊底,和較次高中的最好的班適中,我應該選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