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吳80887417

    要按這個國家的資源情況來看,資源有很多種,包括自然資源,國土資源,人力資源等等。比如說,一個小小的梵蒂岡你要他擁有一千萬人看看是什麼樣,住都住不下。但是他是隻有百八十人也不行。我的意思就是人口最好和資源平衡。

  • 2 # 鴻運當頭507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很複雜,一個國家人口多少要有很多因素決定著好與壞,有自然資源,工業體系,社會福利,人口紅利,教育程度和醫療條件等等,如果地大物博,人口稀少,沒有人口紅利和社會保障,拿什麼談幸福。相當於日本發達國家來說,資源貧乏,人口眾多,如果它的人口超過5億,你認為日本人會幸福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加拿大是世界第二大國,但人口較少,很多人都移民,因為製造業和高科技產業發達,製造業,建築,礦業構成國民產業經濟的三大支柱。只有社會福利好,人們才能幸福。同樣在我們國內,廣東,山東,江蘇面積不是最大,但人口眾多,但人們很幸福。相對於一些省份,面積大,也有資源,人口少,有的幸福,有的很落後。所以說一個國家不管人口多少,只有人們有幸福感,就是很幸福。我們的國家現在一直是和平年代,生命財產是最安全的國家之一,想想伊拉克,敘利亞等等,我們是最幸福的。

  • 3 # 99隨便

    人越多,人越窮,人口龐大是一切社會問題的原罪。

    有人總是吵著叫‘人口紅利’,搞得好像如果人口再翻番,所有人都能過上好日子,真是荒唐得很。

    把所有人分為兩個檔次。

    第一層是依賴資本致富的,透過投入資本,賺取收益,這種人是少數。

    第二層是依賴勞動致富的,透過提供體力或腦力勞動,賺取收入,這種人是大多數。

    第一層當然希望,人口越多越好!

    但對於第二層的大多數人,恰恰相反,人口越多,勞動力越不值錢,活得越艱難。

    舉個簡單例子。

    社會的勞動力總支出,就像一鍋飯,10個人去吃,每個人都能吃的飽飽的,但換作50個人吃,100個人吃,人人都吃不飽。

    更何況,當50個人100個人去吃這鍋飯,你以為還有一整鍋飯讓你分嗎?

    資本都是吸血的!

    資本的特性決定了,如果有可能,他就會把勞動力成本降至最低。

    關於這個道理,我再舉個例子。

    就拿寫文章來說,一個人跑來寫文章,他想把自己一篇文章賣100元,這在歐美國家可行,但在我們國家就不行。

    因為我們最不缺的就是人嘛!

    你說想賣100元,A站出來說,我寫的不比他差,我只要50元!

    C站出來嘿嘿一笑說,他們都太貴了,給我5元我來寫。

    老闆一看,哈哈笑道,100元和50元都靠邊站,我傻了才請你們寫,我找5個C來寫,總共才花25元。

    叫價100元50元的都傻了眼,要麼自己也降到5元,要麼只能去找別的活幹。

    但問題來了,由於全社會的人口太多,各行各業的勞動力都不值錢,你無論幹哪個行業,都是類似情況,你能怎麼辦?

    我們生活的這片並不富饒的土地上,已經有14億人口。

    全世界人口開掛,人口超過10億的國家,還有一個印度。

    全世界人口排名第三的國家是哪個?

    美國,大約在2013年人口剛剛過3億,目前大約3.3億左右的規模。

    你吃驚嗎?

    美國的土地有效利用面積大,資源富饒,但只有那麼‘少’人口。

    再說全球發展最好的另一個地區,歐洲,目前整個歐洲的人口,大約7.4億。

    你吃驚嗎?

    全歐洲的總人口,不過剛剛超過我們的一半!

    所以,咱們的勞動力不值錢。

    所以,人家的勞動力值錢。

    所以,咱們無論體力或腦力勞動者,活的都很累。

    所以,人家無論幹哪種行業的,活的都比較輕鬆。

    當然了,以上說的是‘你靠勞動養活自己’的情況,但假如你是靠資本賺錢的,情況恰好反過來!

    在任何社會,靠資本為生的人,都希望人口多,越多越好!

    人口多了,勞動力充足,可以最大限度壓縮勞動力成本,減少資本的支出。

    更妙的是,由於勞動力不值錢,‘人’本身就不值錢。

    人口多的社會中,人聽話老實,為了活下去,什麼委屈都能忍受,很乖。

    你敢不聽話嗎?

    有句話叫,兩條腿的蛤蟆多的是,你敢不聽話,老闆分分鐘就能找到你的替代品,然後你只能喝西北風。

    所以你看!

    人口多對哪些人有好處,對哪些人沒有好處,是不是一目瞭然?

  • 4 # 佩子臨

    這個問題,想必很多人都會說:當然是人口少好啊!資源就那麼多,人口越少,就意味著每個人能夠得到的東西更多。

    實際上,這種說法太片面了。

    如果你研讀過政治學,就會知道,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人口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一個國家或者地區,如果只有廣袤的土地而沒有足夠多的人口,這個國家的各個方面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原因有幾個方面:

    1.勞動力。

    目前人類的歷史程序,還處在工業和農業佔主導的階段,高科技作用關鍵,但是一個國家的基礎還是要依靠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充足的人口,尤其是年輕的勞動人口則提供了強大的保障。

    2.消費市場。

    人不僅僅是勞動力,同時也承擔著消費功能,消費越多,市場越大,經濟就能搞起來。大家去大城市,都有這樣的體會,一個地區,人口密度大了之後,商業也是很興隆的。你去杭州,成都,晚上八點,到大排檔一條街去看,就知道了。試想一下,如果這個城市冷冷清清,沒什麼人,自然也就沒有消費,經濟搞不起來,只能是依靠出口。

    3.軍事力量。

    軍事力量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人口是軍力的保障。為什麼蘇聯沒有被希特勒滅亡?一個是廣闊的戰略縱深,還有一個就是蘇聯的人口,能夠抵禦巨大的戰爭損耗,像小國就不行了。

    但是切記,成為一個強國,擁有人口很重要,但是其他方面也很重要。我們看一下,人口過億的國家:

    中國14.14億;印度13.27億;美國3.24億;印度尼西亞2.61億;巴西2.10億;巴基斯坦1.93億;奈及利亞1.87億;孟加拉國1.63億;俄羅斯1.43億;墨西哥1.29億;日本1.26億;菲律賓1.02億;衣索比亞1.02億。

    這個裡面:美國,俄羅斯,中國,日本,印度,巴西這五個國家的綜合國力都是前十五名的,而剩下的國家,有不少都一般般,甚至像衣索比亞,孟加拉這樣的落後國家。

    因此,光靠人口,並不能確保你的綜合國力,也要其他方面的配合。

    現在來看,俄羅斯的人口顯然偏少,主要是出生率現在是嚴重偏低,普京已經開始鼓勵生育了;日本呢?主要問題實際上是國土的問題,日本的國土太狹小了,天然的難以成為世界霸主的基因;印度要感謝國土質量優良,能養活十幾億人,並且印度的高等教育也很發達。

    再看美國,成為世界霸主不完全是科技原因。

    人口數量不多不少,三四個億其實還有盈餘,再多一兩個億,對美國來說也是加分的。所以即便美國再放開移民政策,拉一些高素質的移民進來,也根本不怕。

    而相比之下,美國的鄰居加拿大,雖然國土面積還大,但是因為過低的人口,也很難躋身最有影響力的國家,除非它的人口出現大規模的增長。

    而瑞士,盧森堡,冰島之類的國家,人口少,且國土面積小,雖然國民生活水平比美國還好,但更是不可能在綜合國力上稱王稱霸,因為其國土面積根本無法承載更多的人口。

  • 5 # 耶穌小安

    人太多肯定不好,現在的人太多了,在河北十里地見不到人的地方那有多少,人多地少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美華人才三億人口,中國十四億人口,高消費的人畢竟是少數,現在的避孕藥就是現在消費水平。

  • 6 # 世界史圖鑑

    這要看人口是否是有效勞動力。在長時間的奴隸制社會和封建社會當中人口直接決定了國家實力的大小。在資本主義時代,人口並不一定和國家強大成完全的正相關而是人口是否能夠轉化為有效的勞動力。如果不能轉化,那麼人口多,也沒用,如果轉化率高,即便人口少也可以爆發大量的生產,一個國家更應該看的是勞動力的多少,尤其是有效勞動力而並非以人口論輸贏。

    在封建帝國的建立上,所有的國家物質基礎都是來自於農民有限的剩餘勞動,如此積少成多,支撐著社會的正常運作。當然,農民依附於貴族在正常條件之下可以降低生產成本,但是當貴族完全將農民作為一種低價勞動力看待,進行肆意剝削,社會穩定的基礎就不復存在。對於一個大帝國來講,由於其統一,因此對個別地方鞭長莫及,不論是資訊的準確性,權威性,都離中央的距離成反比。即便帝國在穩定時期,邊遠地區的貴族們也是盤剝和壓榨農民。

    隨著帝國的存在。這種情況和範圍逐漸擴大,深入內地,最終腐蝕整個帝國的根基。一個王朝的興衰就在此當中迴圈往復,在中國傳統社會當中,有一個嚴酷的現實。不論參與政治鬥爭的人是正義的還是邪惡的。只要得到農民獲得農民短時間的支援,就可以掌控國家政權。當然你坐穩江山還需要進一步針對農民制定一些真正的政治措施。但是在很多時候,政治精英們經常把農民遺忘到角落裡。因為解決目前的政治問題,對於政敵的打擊才是現實看得見的。

    但是正當政治鬥爭最為關鍵的時刻,來自基層的反抗基本上就會席捲全國,將帝國二三百年的物質積累毀於一旦,直到近代,經過多次的嘗試。近代中國的政權更迭也是起於農村。 自從春秋戰國時候起,中國的農業就已經進入了一條勞動密集,精耕細作的集約化農業道路的主要途徑,並非大規模的生產,而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耕地的指數來實現的。總體而言,中國的農業社會,兩千多年的農具和農業沒有飛躍式的發展,唯一能夠給農業增添生產力就是人口的增加,勞動力的增加。到了唐朝以後,隨著土地所有權日益分散,耕地的經營逐漸以更細化的單位為主,糧食也是推動著人口的上升,使得經濟和人口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密切。

    隨著外來物種種子的進入,明清時期,中國的人口數量成倍增加,由此,中國進入了一個被動的社會結構變革期。不得不承受世界上人口負擔最重的壓力。 在沒有生產力質的飛躍之前,這種人口負荷完全是社會一切動力的阻力。沒有生產力的發展,人也是沒有商業的繁榮,更或者說是由於政府的刻意壓制。人口的力量成為一個帝國的負擔。而此時的歐洲去更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當然,歐洲也有自己的代價,首先是進入十世紀以後,人口的增長呈現企穩增長的態勢。

    但是在很長時期的一段過渡期內,歐洲遭受了黑死病的影響,傷亡近半。然而,在黑死病在歐洲持續蔓延的時刻,歐洲的生產力和商業文明逐漸形成。一方面是人口減少負荷減輕,另一方面是商業革命和工業革命的開始,使得社會的人口承載力逐漸增加。歐洲在這一增一減的情況之下,獲得了人口轉向勞動力的變化,從而加快了整個歐洲工業的發展。 只有人口的增速與社會環境的承載力相一致的時候,人口才能作為有效的勞動力推動社會的發展。否則就如封建制度末年一般,人口眾多,而有效勞動力屈指可數。擁有4萬萬的人口,新生產力,卻不及擁有2000餘萬的西方發達國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油下跌至50美元了,你感覺國際油價還有多少下行空間,我們還能加上5元的汽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