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努力者的答案

    見底的訊號很多,地量只是其中一個,需要結合其它指標

    低價位地量的形成:股票交易的成交量,散戶是佔少數的,機構或者莊家才能影響交易量,成交量低有可能沒有機構或莊家賣貨。

    在低價位成交量極少,或者成交量走勢減少,

    說明散戶的股票在價格下跌過程中,被機構或者莊家買走,以至於沒有多少散戶持有股票,這個時候需要根據籌碼分佈圖分析,持有股票的散戶越來越少,機構或者莊家持有的股票越來越多,如果沒有利空訊息,後期會有漲幅。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10個人,每個人有10個蘋果,總共100個蘋果。莊家說:現在蘋果的價格是1.5一個回收,沒人賣,然後又說:一塊錢一個回收,價格下落有兩個人賣,然後又說5毛錢一個,價格又下落 所有人都賣給莊家了。

    此時莊家有了所以得100個蘋果,然後2塊一個往外賣。

  • 2 # A股量化交易

    1.地量的標準可以設定為成交量遠低於某條均線的成交量,可以是5日,可以是20日等

    2地量之後多久見低,這是一個很不專業的問題。就是地量了,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回見底,只是說明當下交投冷清,不適合買賣。地量之後還有地量,底部之下還有底部

    3.那什麼樣的走法會意味著行情可能開始反轉了,就是構築一個幅度很小的底部,然後慢慢的突破5日均線,成交量也放大,就表示短線企穩了,也並不意味著後面一定會有大行情,只是告訴你短期不會再快速殺跌。當然大行情就是在小級別的企穩,走好,慢慢發展過來的

    4行情好壞是行情自己走出了的,你看就可以,不要意淫。行情走好了,一眼就能看出了,根本不是你意淫出了的。

  • 3 # 孟可的思想空間

    先說下地量的標準吧。

    地量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市場標準,更沒有具體的數量範圍。地量只是相對於某一時間段進行對比來說的。比如現在上證交易所每天的交易金額是2000億左右,如果和前些天動不動每天四五千億的成交額相比,現在的每天的交易額就是地量了。如果和2015年的每天上萬億的成交相比較,那麼現在的每天成交就更加的地量了。但是如果和20年前相比,現在每天2000億的成交金額對比那時每天幾百億的成交,現在就不是地量了。。。。而是天量了。

    一般來說,大多數人較為認可的是每天的成交金額是股市天量成交的十分之一,那麼就可以稱之為地量了。例如2015年牛市時,每天成交量金額是1萬億,那麼現在如果能達到每天1千億的成交金額,那麼現在就是地量了。

    地量並不意味著一定見底。地量見地價是個錯誤的認識。地量只能說明目前的市場買入者不積極,市場較為低迷而已。並不意味著不久或以後的某一段時間行情就會見底。

    地量和見底並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絡。我們只能說地量後有可能會出現階段底。至於具體的時間,也許是一天,也許是一個月,也許是很多年。這是無法確認的。

  • 4 # 雄風投資

    這是一個關於技術分析的問題,我的專業理解如下:

    一,什麼是地量?

    地量,是與天量對應的意思,地量是很小的成交量。小的數字,不是絕對,而是相對的小,比如如果在一個月的時間裡面,某個交易日出現一個最小的成交量,則稱為地量。股市的技術分析諺語是,地量之後有地價,天量之後有天價,量代表資金流向,資金會決定股市的執行方向。

    地量的標準,是以當日作為一個時間點進行衡量,地量一般是指標對大盤指數,有時候也用於單隻股票的分析。

    二,地量之後,多久見階段性底?

    一般情況下,當地量出現之後,見底的可能性比較大,不過,也不是絕對,因為在地量之後,可能還會出現更小的成交量,就是在地量之後還會地量,這種情況,就沒有見底。

    如果分析大盤指數的走勢,當大盤出現地量之後,通常情況下,會在三個交易日的時間裡面見到階段性的底部。這個底部的確認,還需要符合幾個條件:1,地量之後的成交量,需要放大;2,地量之後,大盤需要有新的熱點啟動,帶領大盤上漲;3,地量之後,需要幾天的持續上漲,才能確認底部的有效性。

  • 5 # 大海144478765

    都說地量地價,還有說的沒有放量下跌就不會有反彈,都有道理,其實最好的反彈就是利好訊息的出現,今年的最高點到現在調整32天了也沒有結束,牛市變成了熊市,這樣一來今年新股民可能也套牢了,有可能幾年後也會變成老股民了,希望你們陪伴老股民慢慢的度過每一天.

  • 6 # 琅琊榜首張大仙

    成交量往往能夠表明許多問題,但是我們一定要觀察一個持續的成交量變化,而不是一個間斷性,突發性的,這就沒有參考價值了!

    因為成交量往往能夠代表著市場的情緒,投資者的心態,在牛市高位的時候,成交量會持續的放大,出現天量的狀態,而在熊市的底部區域之中,成交量往往會縮水,出現持續地量的狀態!

    股市裡有一句老話叫做“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要貪婪,別人貪婪的時候我要恐懼!”而成交量其實就是能夠表明,是否應該貪婪,還是需要恐懼的時刻!

    首先,我們從邏輯上解釋

    A股是一個有熊必有牛的週期市場,每一次的大級別熊市過後一定會有大級別的牛市,牛市吹泡泡,熊市擠泡泡;泡泡遲早會被吹破,泡沫終究也會擠乾淨,週而復始。

    那麼大部分的散戶投資者,一定是在牛市吹泡泡的時候不斷追高,接盤,而在熊市擠泡泡的時候,滿倉,重倉套牢虧損!

    當進入了熊市末期,大部分的投資者其實都是不敢看股票,不敢開啟賬戶,甚至不願意交易的狀態,那股價自然跌至了一個非常低的,有價值的區間,但是成交量卻依然保持著持續的地量!

    所以地量出地價,往往可以說明市場和個股有沒有佈局價值!

    其次,從資料來看

    2008年的大底反彈,是從6124點的牛市跌至1664點的過程!當時由於外圍市場的金融危機,我們遭遇了530暴跌行情,整個大盤也從6124點的2700多億天量成交額跌至了250億左右的地量成交,成交量底部是頂部峰值的十分之一!!

    隨後我們才看到了救市的出現,股市從1664點一路反彈到了3478點!!

    2012年熊市大級別底部區域的時候,成交量階段性新低為400多億元,而前期峰值則是為2600多億,整整縮水了85%的成交量!之後即出現了1849點的歷史大底,隨後進入了5178點的牛市行情!

    最後,我們來看看現在

    5178點的牛市高位,我們見到了突破10000億的天量成交額,而在5178點一路下跌至2440點的過程之中,我們卻在2018年的底部區域裡看到了不足1000億的成交量,足足是牛市的1/10還要少!

    可見此次的A股已經進入了又一個大級別的熊市底部區域,並且堪比當初6124點的那波下跌!而且從別的資料來看,A股2440點附近的市盈率,市淨率都是都是歷史低位,市盈率僅次於2013年的9.76倍,位居熊市第二低位,而市淨率更是跌破了歷史最低!

    所以說,當A股的成交量持續萎縮到牛市高位1/10左右的時候,當其他的一些指標資料達到歷史低位區域的時候,常常就可以表明股市超跌了,進入了熊市的末期和底部區域的訊號!這個時候反而應該貪婪,而不是恐懼!

    千山萬水總是情,給個專注行不行。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 7 # 星星股經

    地量地底,量在價先,是股民長期總結得出來的“經驗”。

    這種經驗因為用的人多了,會形成一種“合力”,所以經常會發現,這個觀點是對的,尤其是對大盤。

    但是對於個股來說,由於導致成交量變小的因素特別多,所以不能套用地量地底這一條,比如因利空而導致的持續下跌,那些一字跌停的成交量都沒有,就所無謂地量了。

    地量一般都是用來判斷大盤是否見底,或者階段底的。用來判斷個股不太合適,未來個股越來越多,仙股也多,很多仙股成交不足500萬,無所謂地量了。

    那判斷大盤地量有什麼標準呢?

    我們可以從過往的階段底來看,每個時期的地量標準不一樣。

    首先要考慮,什麼情況下出現地量。

    在大盤橫盤時的地量才有見階段底可能,如果還是在下跌陰跌走勢,即使反彈了,也容易導致資金出逃。

    比如2008年的時候,滬市地量是200多億,但是由於碰上的是超級大熊市,200多億的日子還比較多,但並不能說明就見階段底了。

    在判斷階段底的時候,如果還是處在下跌趨勢裡,是很難用地量來判斷“底部”形成的,因為下跌趨勢本身是不言底的。

    而所謂的地量地底,是“橫盤”振盪後,實在是跌無可跌,市場產生了“共鳴”,才形成了階段底。

    隨著經濟的發展,股市的擴容,以及貨幣發行等因素的影響,市場的地量標準越來越不同。

    2008年的時候是300億上下就是地量。

    2010至2011年的時候,是500億附近是地量。

    而2012年的時候,400億附近才是地量。而2013年又回到500億。

    那幾年市場極度缺錢,完全是存量資金在博弈,到2012年的時候“地量”還倒退了,2013年“錢慌”後,歷史級的大底1849也就是此時產生。

    2014年後,市場開始橫盤,600億以下就是地量,股市在沉默中暴發了,迎來了一輪壯闊的牛市。

    市場經歷了槓桿牛後,貨幣池子被擠大,滬市單日成交最大突破13000億。

    成交放大後,地量的標準當然也就暴漲。

    過去600億時代一去不復返,地量也在演變,剛開始是1600億,隨著配資的退潮,最後1200億以下就是地量。

    而2018年由於又遇大級別的熊市,地量的標準再降,最終900至1000億左右成為真正的地量。

    今年畫風再變,前三個月是“牛市”,滬市成交最高達5000億,地量的標準提高,1600億就是地量了。

    你會發現這個標準又回到了2015年牛市回撥時的標準。

    也就是說,這個地量其實一直在動態的變化,反映了市場的人氣,以及貨幣池子的大小。

    並不是一個絕對的數值。

    我們從中找規律,大概是這樣的:

    市場經過一輪下跌,出現連續的縮量,在縮量後開始有止跌跡像了,市場多空產生了一定的“平衡”,需要選擇方向,此時由產生了超預期的地量,這時候容易引發反彈。

    最近一次地量發生在5月24日,大盤連續下跌後,5月10號迎來抄底資金,指數持續維持在2838至2955間振盪,多空產生了平衡,僵持不下。這時候出現了非常明顯的縮量,且是衝高回落小陽線,“地量”出現了,當時我的判斷是中陽要來了,週一指數在恐慌後絕地反擊,出理了中陽反彈。

    在一個下跌中繼裡,地量並不能說明就一定是“底部”,但會產生一個反彈,這個反彈會吸引抄底資金進場。

    由於A股已經逐步放開,增量資金不斷,因此未來的地量標準要較以前有所提高。

    像2018年1000億以下的那種地量,如果未來還出現,那一定是大底的前兆。

    今年的話,地量的標準應該是1400億至1600億之間,具體需要看階段環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鼬是如何知道輪迴眼的視覺共享,然後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