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味人生
-
2 # 阿斗不傻
二月河老師的小說《雍正王朝》那可是震古爍今之作。絕對是辮子戲中經典鉅著,還是隻有最沒有之一那種。
這部電視劇雖然虛構很多但還是最大程度還原了歷史,刻畫的人物形象也儘可能接近歷史原型。
裡面的經典人物有很多,比如說康熙,雍正,李衛,鄔思道,不過要說最有深意點還是年羹堯同志。
年羹堯原本雍正帝心腹兼得力干將,可因最後飛揚跋扈,最終下場悲慘俗話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其實於年羹堯而言雍正皇帝一直是寬容和心懷包容的,只是最後觸及底線才不得不殺,
劇中有一段,可謂是經典鏡頭,當年白看不得其解,直到年紀漸長才明白。就是今天這個問題,電視劇中年羹堯穿著黃馬褂和牧童下棋,最後還下輸,這樣安排有何用意。
由個人淺見我認為有如下寓意。寓意一:人心涼薄,樹倒猢猻散。這本是人之常情,用一個小孩來隱喻就更顯突出。
大家想啊,一個手握大權呼風喚雨的封疆大吏,大限將至時,不過也是一個普通人而已,什麼爵位,兵權,名譽全部都沒有了。之前對他阿諛奉承點人也一個也沒有來看望他,唯一還肯搭理他就一個牧童,悲哀不?可憐不?
寓意二:形成對比,以昔日年羹堯地位。又那會有功夫和一孩子下棋,就算下棋按照年羹堯脾氣,小孩子別說下棋,都會被嚇哭。但現在的年羹堯歷經事事之後,變得不再暴躁,開始返璞歸真,個人覺得是找回啦做人的純真,為生命畫上一個句號。就如那初生嬰兒一般,變得純粹而乾淨。
寓意三:年羹堯最後下棋居然輸給牧童,換以前這是不可想象點,就下棋水平而言,我們可想而知,作為大人年羹堯肯定技勝一籌,那麼他故意輸是為何。個人理解有二個原因第一:他很孤獨,不想牧童不陪自己下棋,變得更孤獨。
第二:這時候點年羹堯終於開始懂得啦中庸之道,學會收起自己鋒芒,但於事無補,道理懂的太晚已經沒機會證明自己啦。
寓意四:由下棋比喻人生人生如棋,而年羹堯即使權威在大,不過也是雍正皇帝手中的一顆棋子,經歷多輪鏖戰,最後的博弈中年羹堯還是輸給了雍正皇帝。
最後收尾我們看看牧童歌曲“牛兒牛兒為誰忙,忙完春耕忙秋涼,風霜雨雪他不怕,搖著鈴兒走四方”。
一首歌不就是年羹堯一生回顧嗎?
就我看來:年羹堯就是雍正手下的一頭牛而那個孩童就是雍正皇帝。 -
3 # 長久緘默如雲漂泊
年羹堯和小牧童下的井字棋,橫豎各三格,任何一方無論“橫、斜、豎”連成一條線三個字則贏。
在電視劇中這樣的處理肯定是有目的的,據我猜測,有三:
1、象徵著年羹堯的死去,人生有生死,棋局有輸贏,在此年羹堯已經知道自己必死無疑,在人生的最後階段用自己的形式來表現自己的命運。
2、象徵年羹堯的幡然醒悟。年羹堯對朝廷是步步緊逼,最後在棋局上步步退讓,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在最後一刻才幡然醒悟,年羹堯價值觀思想的轉變太遲了。
-
4 # 勇戰王聊歷史
曾經“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年大將軍,下棋的時候,竟然故意輸給一個放牛娃!世間人情冷暖,到此刻,年羹堯才算看透!
年羹堯在“求職”路上的很多事,都做的很出彩。第一,主子胤禛請鄔思道出山的時候,年羹堯敏銳的看出胤禛對鄔思道的態度不一般。於是,年羹堯主動讓自己的妹妹年秋月,去照顧行動不便的鄔思道。這份投資,絕對值。年秋月雖然嫁給了胤禛,但是,鄔思道也認年家對他的這份情誼。年羹堯在西北找不到叛軍的時候,鄔思道能去大營給他出主意,肯定有這份感情的因素在。
第二,替田文鏡挨鞭子,為主子分憂。田文鏡阻攔老十在大街上變賣家產,被老十拿鞭子猛抽。年羹堯能站出來替田文鏡擋鞭子,給胤禛的人出頭,絕對是加分項!這件事,老八也很欣賞年羹堯。
第三,血洗江夏鎮,重賞手下將士。胤禛讓老十三透過刑部下手諭給年羹堯,讓他跨省捉拿被太子放走的劉八女和任伯安(年羹堯是四川提督,任伯安在安徽)。嶽鍾琪看出,這件事是不合體制的。但是,年羹堯說,什麼體制不體制的,叫你來,是商量怎麼辦!年羹堯真是膽子大,是個角色,胤禛沒看錯人!
不過,年羹堯比胤禛想的還要狠!他血洗江夏鎮,搶走了劉八女積攢的所有錢財,還殺了鎮上所有人和營兵!要麼不做,要做就做絕!年羹堯夠狠!
第四,主動向八爺黨和張廷玉示好,多找靠山。對老八示好的事,雖然有“背叛”主子的嫌疑。但是,這也顯示出他“不擇手段”的一面。也是因此,老八才會同意讓年羹堯去做陝甘總督。年羹堯要是不對老八曖昧,也不會在為官的路上,左右逢源。
第五,之後,給胤禛端洗腳水,也展現出他能屈能伸的一面。這裡有個細節,胤禛洗完腳以後,年羹堯在一念之間曾想給主子胤禛倒洗腳水。但是,年羹堯最後還是站起來走了,沒給他倒洗腳水。
第六,替狗兒求情,施恩於“朋友”。年羹堯這次求情,即給了胤禛臺階下,又給翠兒和李衛的事求了請,一舉兩得。胤禛只是在氣頭上,他和福晉肯定捨不得這兩個奴才。年羹這個情,能讓李衛和翠兒記一輩子。
年羹堯曾經風光無限,雍正都要看他臉色。年羹堯有兩件事,做的很猖狂。
第一件事是讓手下士兵“去手”,鎮住了雍正派來的侍衛們!雍正本來派侍衛們來監督年羹堯和九阿哥的,結果,年羹堯這個下馬威,讓侍衛們成了年羹堯的跟屁蟲!
第二件事是“卸甲”,讓雍正都害怕。年羹堯手下的兵,竟然不聽皇帝的命令,只聽年羹堯的!這還了得!
不過,雍正還用得著他,於是,年羹堯在向雍正彙報工作的時候,雍正都是“賜座”給他。這個待遇,可是連老十三胤祥都沒有的。年羹堯大勝仗回京,王爺和文武百官都要跪迎!就連年羹堯推舉的官員,都要優先錄用,被稱為“年選”!
大起大落之後,就剩下心中的那點“童心”。年羹堯享受過的風光和權勢,雍正皇帝可能都沒有體驗過。他吃的白菜,只吃中間的芯;他吃的豬肉,豬要活活打死,然後只要背上的那一塊裡脊;他的飲食,真是可以說是極盡奢華。
被貶為城門吏以後,處於人生谷底的年羹堯才知道“收斂”。此時,落魄的年羹堯,已經看破功名利祿,他最美好的回憶就是“童年的樂趣”。於是,他才會和牧童下棋,並且讓牧童贏了。他的輸,給一個孩子帶來了快樂。這也是他現在唯一能做的事。
每天這個時候,才是年羹堯最開心的時候。沒有勾心鬥角,沒有猜忌,剩下的只有真性情。年羹堯故意輸給牧童,展示了他善良的一面。可惜,他的“善良”來的太晚了。
李衛來了,帶著翠兒給他做的飯菜,還有雍正賜死的詔書。高情商的兩口子,來送年羹堯,也算是還年羹堯當初做好事留下的情。
年羹堯和牧童玩的這個遊戲,我小時候也玩過。但是,忘了叫什麼了。自從出來上學,很多小時候的遊戲,都忘了“方言”名字。童年的樂趣,已經快被“金錢”洗刷乾淨了。
-
5 # 布夫舟
年羹堯輸給小孩是代表著他在和雍正的爭鬥中還是認輸了,他並沒有轟轟烈烈的死去。
年羹堯被貶為杭州將軍後,年羹堯和自己的門人有過這樣一段對話:
“你二爺我就是這個德行,死也要死得轟轟烈烈。”
他的門人勸說他道:
“二爺,不是老奴妄言。地不跟天鬥,子不跟父鬥。您鬥不過皇上。 ”
後來,他跟自己的心腹幕僚也說過類似的話:
“我早就防著這一天了。大丈夫處世,憂讒畏譏是死,轟轟烈烈也是死。”
年羹堯並不是李衛,雍正對他非常不信任。從這裡不難看出,年羹堯和雍正兩個人一直是在打擂臺,君臣之間互相試探。
因為無論是雍正,還是年羹堯,雙方都有各自的為難之處。早期的時候,雍正帝位不穩,年羹堯在西北做大將軍,為了打勝仗,為了替雍正穩住局面,他得罪了太多太多的人。這時候他已經是騎虎難下了,並不是說他想收斂鋒芒就能夠收斂回去的。加上前面所說的,年羹堯本身是個有脾氣的人,自己在西北打了大勝仗,為雍正立下了不世之功。雍正對他給予了過高的禮遇,一步步將他捧殺了。換句話來說,年羹堯的死一方面是自己的過錯,另一面雍正自己也是有責任的。不過這個時候的年羹堯還是聽進門人的勸告,給雍正寫了謝恩的摺子。
後來雍正還是將他一貶再貶,年羹堯還是不願意屈服的。他還是保持自己大將軍的架子,不願意向地方官吏下跪,仍然穿著黃馬褂守城門。
此時的年羹堯可以說已經是個沒人敢招惹的人,只有無知的牧童才會和他接觸。年羹堯為了讓牧童陪自己下棋,還故意輸給了牧童。可以說此時年羹堯已經放下了自己內心那顆爭強好勝的心,已經不再會和雍正打擂臺了。
但是,不管他放下還是不放下,結局都是一樣的。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回覆列表
年羹堯臨死之前和牧童下了一局棋,電視劇把年羹堯和小孩子的每一部棋都拍到了,其中年羹堯有兩次贏的機會,卻都放棄了,直至最後輸給了小牧童。藉此鏡頭,想表現年羹堯的什麼心態?
首先,年羹堯和牧童下的是“井字棋”(每個地方的叫法不同,有的地方叫擺方),橫豎各三格,任意一方無論“橫、豎、斜”連成一條線三個子則為贏。如果先手的那個人佔了任何一個邊角,基本上贏的機率超高。
年羹堯從第三步開始,已經想故意輸給小牧童了,如下圖,按照常規做法,年羹堯一定會走在第二排最右格,可年羹堯卻放在了右上角。
可小牧童畢竟年幼,放在了第二列最下格,只要年羹堯下一步走在第二列最上格,就贏了。
可年羹堯卻沒有走在中上格,而是走在了第二行最右格,又一次故意輸棋給小牧童。讓棋子佔滿了9格。
年羹堯為何要故意輸棋給小牧童,這個只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個人觀點認為,這局棋說明了年羹堯已經懂得收斂鋒芒和戾氣。
寧輸兒童,不輸皇帝;既顯大氣,又顯傲氣。按照年羹堯之前的想法,寧可站著死,不願跪著生,凡事若肯讓一步,也不至於讓文武百官抓住各種把柄不放。
以前的年大將軍在統帥西北大軍時對朝廷是一逼再逼,現在對局小牧童卻是一忍再忍,透過這種表現手法,契合年羹堯身份的轉變。
另一個角度,如果“輸”代表著“死”的話,這局棋也隱喻年羹堯已經明白必死無疑,但是在表面上仍然要做的轟轟烈烈,只能在“小小的棋局”中哀嘆自己的宿命罷了。
當然還有一種最為純粹的觀點:年羹堯落魄如斯,沒有一個人可以說話,如果贏了小牧童,小牧童便不會來找自己玩耍,那可就當真是“孤家寡人”了,以此突出年羹堯的落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