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unjin6278

    當然要選諸葛亮了。大凡能建大功業於後世者,都需要有一定的有利條件為基礎。譬如登高望遠,順風而呼。姜子牙興周八百年,要知道,在姜子牙未去周之前,周已是一個完整的大諸侯國了,周文王實行王化、仁治,很得民心,周圍人民也多歸附,可見周已是安居樂業,富國強兵之地。姜子牙去後,在此基礎上,適時把握時機,高舉滅商大旗,興周伐紂,率天下諸侯,誅紂滅殷,建立了大周。張良、劉伯溫都只是單純的謀臣,在劉邦和朱元璋帳下,出謀劃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但他們都沒有統帥之才,沒戰略眼光,出謀也是就事論事,處理眼前,沒有獨擋一面的能力,基本上沒有獨自行動過,也沒有舉薦過得力的文臣武將,韓信是蕭何所舉,徐達常遇春等都是朱元璋一手提拔。而劉邦、朱元璋均能一統天下,實在是當時與之對抗的,要麼有勇無謀,要麼實力均等而不會聚人用人,把握時機,要麼力量不及,江河日下。二人能得天下,也許就是所謂的天命有歸吧。諸葛亮就不一樣了,劉備一個流浪漢,寄人籬下,要地沒地,要人沒人,空有一腔報國志而已。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未出茅廬,隆中對,便為劉備提出天下三分決策,戰略性規劃,此後幾十年,劉備都是按這個規劃進行的。劉備在時,諸葛亮與劉備是魚水關係,君臣相得,劉備領兵在外,諸葛亮守備在後,足食足兵,後方穩定而前方供應得力;劉備去世後,諸葛亮更是以統帥之才,獨撐危局,治國理政,公平公正,路不拾遺,東和西拒,南征北伐,為蜀漢延國40年。無奈形勢不濟,天命難違,曹魏國穩強大,人才輩出,孫吳國險民附,已歷三世,且北伐與之對陣的,多為人傑,兵止祁山,命喪五丈,萬世忠賢之表,就此飲恨隕命。身處亂世,要想打出一翻天地,就要找既能出謀劃策,決勝千里,又能獨擋一面獨撐危局,且忠心不二的能臣賢士,能具備如此能力的,舍諸葛其誰?

  • 2 # 談古論金

    當然是姜子牙。

    但是原因不是將姜子牙和張良、諸葛亮、劉伯溫(劉基)在謀略上進行比較。

    太公望呂尚(姜尚、師尚父,即姜子牙)主要是從戰國開始,被遊士說成東海邊的隱士(《史記·齊太公世家》: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渭水旁的釣徒(同上:嘗窮困,年老矣,以漁釣奸周西伯),朝歌市中的屠戶(《戰國策·秦五》的記載是:太公望,齊之逐夫,朝歌之廢屠;《尉繚子》: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賣食棘津),但是他實際上是周室的國丈,其女兒就是武王的正妻邑姜,也是周成王姬誦和晉國開國國君唐叔虞的母親。

    (MOBA類手遊《王者榮耀》的英雄姜子牙,其歷史原型是姜子牙)

    (山西太原晉祠聖母殿聖母塑像,一般認為這就是唐叔虞的母親邑姜)

    《左傳·昭公十二年》中有這樣一句話:

    齊,王舅也。

    《左傳》中周王對齊侯的稱呼,基本上都是“伯舅”,周和齊的關係當然是呂尚被封在齊國之後發生的,但是在他本人未封國之前,乃至周室的先代,姜氏和姬氏就有密切的聯姻關係,公亶父(有學者認為和太王一人)和太王的妻子都是“姜女”,分別叫“太姜”和“周姜”,武王是姜尚的女婿前面已經說過。

    《周語》中記載:

    齊、許、申、呂由太姜。

    這幾個姜姓諸侯在周朝建立後成為諸侯,就是因為其是周族聯姻的物件。

    姜太公被“首封”於齊,而且獲得“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徵之”的特殊權力,後人多認為是因為“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的功勞,但根本或者還在於他有著國丈的地位。

    (姜子牙在武王伐紂之時極大可能並不是一個耄耋老人,從這個角度,陳鍵鋒飾演的封神演義形象倒在無意中觸控到了歷史的真實)

    不過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姜子牙的國丈地位並不是因為女兒以色侍人獲得的,而是因為姜氏本身就是與姬氏聯盟的軍事集團,“羌”和“姜”本是一回事,姜子牙所在的部落或部落集團,本身就是武力值很高並且文明程度相對進步的羌人集團,換句話,是盟友而不是裙帶。

    《詩·大雅·大明》有句:

    維師尚父,時維鷹揚。

    毛傳曰:

    鷹揚,如鷹之飛揚也。

    鷹揚就是威武的樣子,在後來的古代漢語中成為武事的代稱,也有逞威、大展雄才的意思。

    畫面感一點的話,牧野之戰的時候,勇將師尚父像天空中老鷹一樣的飛揚擊鬥,打得商軍支援不住,導致崩潰。

    (牧野之戰銅浮雕圖,牧野之戰是周武王聯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即今河南省新鄉市附近進行的決戰,以周軍勝利告終)

    從這個角度,姜子牙更主要的是驍勇善戰的武將形象,這和他與周族聯姻的姜戎酋長的身份和特性也是一致的(事實上,周族很可能是羌族中的一個支系至少也有血統的混合,這裡且不細談),既然這樣,那麼他自然並不以類似張良等人的“運籌帷幄之中”的謀略為主,當然,勇武和有謀略也並不矛盾。

    建功立業,當然要選擇這樣有牢不可破的聯盟的盟友意義上的、具有資源的合作者,再加上合作者本人有能力有智慧,功成之後,也還能在和諧的關係中分享勝利成果,這豈不是堪稱完美。

    參考文獻:

    顧頡剛教授《中國上古史講義·周人的崛起及其克商》,《顧頡剛全集·顧頡剛古史論文集卷三》

    顧頡剛教授《春秋戰國史講義第一編·第九章 周民族的崛起西方》,《顧頡剛全集·顧頡剛古史論文集卷四》

    顧頡剛教授《崑崙傳說和羌戎文化·三千多年來的羌戎》,《顧頡剛全集·顧頡剛古史論文集卷六》

  • 3 # 藍天沃土成愛民

    謝邀。選人者,首先自己有選人用人之才,更要有建大功立大業的雄心壯志,也就是說選人者自身具備不具備選人用人之雄才大略,具備不具備統兵征戰、縱橫天下之能。如果選人者自身無能,即使這四個人都放在他手下也無濟於事。項羽就是生動的典型,張良、陳平、韓信都曾在他帳下,但他不識才,更談不上重用,結果都跑到劉邦那裡去了。看了上面這個題後,我只能說謝謝題主。人貴有自知之明,我非建大業成大功之人,所以,即使這四個人都給我,我也成不了“大氣候”,他們一看我這個“熊”樣,也就很快離我而去,我也就還是我現在這個樣了。從未帝王夢,休作大業想;一壺小酒伴三餐,高高興興去上崗。(一笑)

  • 4 # 紅黑聖西羅

    有句成語“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說的就是張良。

    張良可以說是劉邦奪天下的第一功臣,具體來看下他給劉邦做的貢獻。

    1、建議劉邦先攻取南陽,以免被前後夾擊;

    2、買通守將拿下嶢關,順利進入關中;

    3、讓劉邦退出秦宮,退軍霸上;

    4、令樊噲闖入項羽營帳救劉邦;

    5、兵敗後的下邑畫策;

    6、力勸劉邦封韓信為齊王;

    7、力主撕毀和平協議,追殺項羽;

    8、加封韓信和彭越,完成垓下合圍項羽。

    這些少了任何一條,劉邦都很難奪天下,所以想要建功立業,有張良足矣。

  • 5 # 史無止境

    我會選擇姜子牙,自有原因,那就先從姜子牙的治國方略開始,其他幾位邊上站吧。

    姜子牙是武王建立周朝的第一功臣。在治理國家方面,姜子牙一直把“愛民”作為治理自己的封地齊國的基本思想。 所謂愛民之說,就是以仁義之道,修德惠民,使民和服。就像太公所言:“敬其眾,合其親。敬其眾則合,合其親則喜,是謂仁義之紀。無使人奪汝威,因其明,順其常。順者任之以德,逆者絕之以力。敬之無疑,天下和服。”就是說,作為君主一定要尊重民意,尊敬愛戴自己的民眾,聚合宗親,施行仁義的德政,這樣才能使天下人信服,就可以守土、固國,使自己成為天下的王者。因此,威服天下者,沒有必要只執持武力,不仁道地對待百姓,而要以仁義為本,修德禁暴。

    雖然說姜太公非常重視文治,但也不放棄武略,把以仁義治理國家與治軍相結合起來就是他的高明之處。他的治國安民實行仁政愛民的政策,重視對子民的教化,因民俗,順民情。姜子牙曾經說:“利而無害,成而無敗,生而無殺,與而無奪,反而無苦,喜而無怒。”從這段話我們不難看出,他的“愛民”思想之深,在先秦軍事、政治和諸侯君中,也只有姜太公的“愛民”思想才如此深刻。 正因為姜子牙實行了仁政,也使得他在齊國成立之後,真正將“愛民”思想貫徹到建設國家實踐當中去,併成為齊國的一個基本政策 作為周朝重臣,姜子牙深知農工商對國家的發展有多麼重要,所以他採取了“三寶並重”的政策,建立了周朝廣開財源的基礎。

    姜子牙的理財富國、富民足民、發展經濟的思想非常獨到,而且他還對此進行了全面而周到、精闢而深刻的解釋。姜子牙說:“人君有六守三寶。”六守:就是人們經常提起的仁、義、忠、信、勇、謀。三寶:是指大農大工、大商。農業是能夠滿足人民的日常生活需要的東西;工業是指日常生活中用的器具等東西;商就是根據各自的需要進行交換的活動。三寶各安其處,民乃不慮。無亂其鄉,無亂其族。作為臣子不能富於君就不利於國家的發展。六守長則群昌;三寶完則國安。

    在農工商全面發展的同時,姜子牙重點發展的是工商業,這也為周朝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姜子牙在“三寶並重”、“本末並利”、“上下俱足”、廣開財源的基礎上,還提出了確保財貿正常流通、賦稅正常繳納,促進經濟發展、市場繁榮,這種不斷髮展新專案的經濟、貨幣政策,實為國家經濟發展的上策。

    姜子牙深知,只有發展好了農、工、商三業才能有利於國計民生。國無農無食不穩,國無工無器不富,國無商無貨不活,所以要將農、工、商共同發展。姜子牙的“三寶”思想,不僅是周朝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政策,而且已經成為了周朝強大起來的政治、物質基礎。

  • 6 # 寄暇學宮

    姜子牙、張良、諸葛亮和劉伯溫這四個人,在野史中都是會道術的人物,很合乎我對歷史人物的刁鑽口味。

    君主和輔佐的人,能夠合拍才能成就大事。

    那麼我是屬於什麼樣的君主呢?

    首先我肯定不是劉邦和朱元璋那樣的君主。再說我這個人腦子反應還慢。韓信要劉邦封他為假齊王,張良和陳平暗示劉邦,劉邦立刻就反應了過來。要是我肯定反應不過來。等反應過來,恐怕也就什麼事兒都晚了。

    當然我肯定不會是胡亥那樣的角色啊,能力還不至於差到那種地步。肯定也不會鼓搗出烽火戲諸侯那樣的把戲,這點兒覺悟咱也是有的。

    扒拉了一頓歷史人物,想往乾隆身上靠,卻發現自己沒有那種福氣。最後發現《三國演義》裡的袁紹,和我還是類似的。

    這四個人可以分為兩類,姜子牙和諸葛亮為一類,張良和劉伯溫是一類。

    張良和劉伯溫屬於謀士型的,只能擔當參謀一類的角色兒。他們光出點建議,最終還是要我做決定去實施。我哪有那些能耐!要是這倆人輔佐我,我最後的結局恐怕還不如袁紹呢!所以張良還是去輔佐劉邦,劉伯溫還是去輔佐朱元璋吧!

    姜子牙和諸葛亮屬於實幹型的,既能出主意又能去具體實施。他們家倆才是最符合我這種型別君主的最佳人選。

    諸葛亮事必親躬,不管事情大小,什麼事兒都要管。這一點不太符合我對職業經理人的認知。再說我還怕諸葛亮把我孩子輔佐成劉禪那樣。所以還是要淘汰掉!

    剩下的人選就只有姜子牙了!我還有個弟弟,能力還是不錯的。有這麼個有能力的弟弟在身邊,可以放心的讓姜子牙去做了!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 7 # 獨孤29262905

    我會選姜子牙啊!因為張良善於謀略,但是,沒有劉邦這樣的主公,張良就啥都不是,張良多謀但不善斷,也就是他的計謀也要劉邦這個知音並且能執行下去。劉邦能當皇帝,可不僅僅是命好,劉邦那是有人所不能的大才的。所以,選擇張良難成大事,除非沒有自知之明認為自己才能可以比肩漢高祖皇帝,這是不可能的,兩千年來如同高祖的幾乎沒有。千古一人啊!

    那麼選擇諸葛亮呢?也不行啊!諸葛亮屬於啥都想管型人才,術業有專攻,作為專業技術人才,你只要在你最擅長的地方做好就行了,至於你聰明,其他的你也會,那是興趣愛好的問題,你不能啥都管。一個公司的銷售經理同時兼顧後勤經理,生產經理,採購經理。而且是事必親躬,那必然是啥都做不好。蜀漢就是如此,諸葛亮本身是丞相,那麼,軍事他也負責,包括木牛流馬的發明他也能幹,連劉禪的教育都歸他管。而他還真的事必親躬,結果在他身後,蜀漢連一個像樣的人才都拿不出來,這樣的人你選上,就是劉備做成大事,在話說,如果你想成就小業,這樣的人很適合哦!啥都會。

    再說劉伯溫,其實劉伯溫在朱元璋統一天下的過程中作用真沒有那麼大,打仗那是徐達常遇春的事,謀士集團還有李善長,朱元璋之所以能得天下,朱元璋本身軍事謀略就非常人可比,雖然劉邦和朱元璋都出身草莽,但是劉邦本人的特點是善於用人,本來就是天生的帝王,而朱元璋是紅巾軍武將出身,打仗水平也不輸他的將軍,又具有政治才華。劉伯溫是因為清廉,死的又可憐,所以民間傳說了他的才華,在朱元璋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劉伯溫沒有那麼舉足輕重了。

    所以,選姜子牙吧!只要你不是昏庸無能,姜子牙都能讓你一統天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信建投融資融券完整的交易流程是怎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