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丁侃劇
-
2 # 微史
這個問題本來有問題。與南宋相比,當時南明的國內“國際”形勢並不比南宋有優勢。
先說說國內。
南宋自靖康之變後,趙構即位,曾定都南京,建炎三年遷都臨安(杭州),一直到南宋滅亡。趙構年輕力壯,有意抗金收復國土,又任用李綱(不久罷免)、岳飛等一大批文武之才,曾一度在戰場上取得勝利。正政府政治尚算清明,在民間,民心沒有盡失,人人渴望失復國土,出現一致“抗戰”的局面。
明朝後期,經過幾代昏庸的皇帝經營,政治已經腐敗不堪,萬曆怠政,熹宗昏聵,宦官掌權,黨爭不斷,民不聊生。明思宗在位時雖然剷除魏忠賢等宦官集團,有意勵精圖治,但明朝已經腐朽不堪,黨爭依舊,窩裡爭鬥不斷,民變四起,加之思宗善變多疑,誅殺能臣良將,內無一個清明有力的政府,內無民眾支援,最終被農民軍迅速推翻。
為什麼要說明末情狀?因為後來的南明政權不但繼承了明末這種混亂的政治局面,而且得到發揚光大。當時南明主要勢力有四系王,福王弘光帝朱由崧、魯王監國朱以海、唐王隆武帝朱聿鍵、紹武帝朱聿、桂王永曆帝朱由榔等。弘光帝死後,魯王朱以海於浙江紹興監國;而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等人的擁立下,於福建福州稱帝,即隆武帝。然而這兩個南明主要勢力不但不一致對外,互不承認彼此地位,而互相攻打。南明本就岌岌可危,但各政權只知窩裡鬥,豈不滅亡?
再說“國際”形勢。
南宋時與金朝、西遼、大理國、西夏、吐蕃及13世紀初興起的蒙古帝國為並存,國際形勢得雜,也沒有一個國家能單獨消滅另一個國家,所以南宋得以有喘息的機會。而當時尚有能力與對峙的金朝一戰。岳飛被害後,宋高宗與金國簽訂《紹興和議》,以向金朝納貢稱臣為代價,換取到暫時的安寧。1164年12月,張浚隆興北伐失敗後,簽訂《隆興和議》金宋成為叔侄關係,金為叔,宋為侄,金改詔表為國書,歲貢改為歲幣,減少貢獻,但割讓秦州及商州,條約雖然屈辱,但仍能維持原疆界使南宋依然可以苟安一域。
此時強大的蒙古帝國正忙於向西方擴張,在中原地區,它的死敵還是金朝,無暇顧及南宋,這也是南宋得以長久的原因。
再說南明。清朝在努爾哈赤、皇太極的經營下,已統一建真各部,力量已十分強大,又降服蒙古各部及北韓,對外擴張也無後顧之憂。在明朝內亂之際,清軍乘虛而入,迅速消滅農民起義,轉而攻擊殘存的南明政權。而南明,自身已經很腐朽,加之內鬥不斷,不能團結抗敵。後來雖然有農民軍轉而加入抗清隊伍,卻也無法改變局勢。南明軍與清軍作戰中,敗多勝少,大批南明的軍隊先後降清。先後丟失了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兩廣、兩湖等等領地,地盤盡失。
兩相比較,南明之所以迅速滅亡,我認為主要還是內部問題,如果南明某個皇帝能奮發圖強,使政治清明,大臣將領團結,一致對外,清朝若想入主中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你們認為呢?
-
3 # 愛讀歷史的胖子
南宋能堅持150年,南明不到20年就被滅了。首先是倆領導人政治地位上和能力上差距太大。宋高宗趙構,徽宗親兒子,欽宗的弟弟,根正苗紅。且南渡之後太宗趙光義之脈就剩趙構一人,無人與之競爭。反之南明弘光帝朱由崧乃福王之子 ,招到南明朝中東林黨一致反對,東林黨提出人選是潞王。南明三大案 及左良玉攻打南京就食反應朱由崧皇位的動搖。
二. 能力: 宋高宗趙構,因為殺岳飛歷史評價並不高。反之殺岳飛後讓秦檜背鍋,足見高宗能力與政治智慧, 包括對整個南宋軍隊的控制與弘光帝不可同日而語。弘光帝朱由崧號稱蛤蟆天子,一直沉迷酒色,軍事上還是打擊農民起義軍為主。直到清軍快攻陷南京城了,才對形勢有所瞭解,能力如何高下立判。如果南明朝一開始就由隆武帝掌控,以隆武帝才幹或許有所作為。
三. 軍隊控制即經濟情況: 宋朝是重文輕武的開始,對軍隊的控制強於此前任何王朝。雖中下層軍官發生過兵變,那是剛南渡混亂狀態中。政權穩定以後,宋高宗對軍方高階將領想殺就殺了(岳飛),想撤就撤了(宗澤)。這和宋朝是募兵制,軍餉由朝廷發,岳飛等將領也提出前線調運不易,希望自籌。宋高宗那裡門都沒有,即使籌餉再難,經濟上再困難也不行。經濟情況南明遠好於南宋,江南的開發得益於宋北方絲綢之路隔斷,特別是南宋海上絲綢之路興起。南明時江南資本經濟發達,萬曆初年江南引種占城稻,水稻畝產大幅增長。南明在南京有完整的官僚體系,那麼稅收體系也是完整的。而且相對於敵方即金與清的經濟狀況,南明優勢更加明顯。金國入侵北宋時,北方已經一百多年沒戰爭了,皇帝雖昏庸,北方經濟還是很繁榮的。清朝佔領的北方,幾十年兵禍連結,天災不斷,可以說是餓殍遍野。
四. 敵方戰略,漢奸,內訌: 金軍攻打宋朝第一次是臨時起意,看到宋軍打遼國那麼慫就順勢而為,主要是搶劫,搶完就退了。在汴梁威逼張邦昌成立偽楚政權,金兵一退,張邦昌立馬還政太后(欽宗皇后),上表宋高宗謝罪。等金國醒悟過來大軍再次南下時,南宋得到了喘息之機。金國這時扶植的劉豫偽齊政權,山大王出身更多的充當運輸大隊長,岳家軍戰馬多繳獲於偽齊。南宋軍隊由國家發餉,岳飛張浚雖不和,但從來沒發生火拼。南明江北四鎮和左良玉相互之間火拼不已,說到底南宋軍隊是國家軍隊,南明這些軍隊都是軍閥,這點對後面的形勢發展很重要。清軍入關以後,對如何統治這個腳下的大帝國,以及今後的戰略是模糊的。靠洪承疇這樣的漢奸才確立了先對大順朝那些農民起義軍,再收拾南明的戰略佈局。清軍攻打南明的主力大部分是由洪承疇,吳三桂,耿精忠,孔有德這樣的漢奸帶領下過去明朝主力關寧鐵騎,皮島守軍。這些漢奸對南明的山川地理的瞭解不是當年金兀朮可比的,以及他們有大量門生故舊在南明朝廷。由這些漢奸帶隊南明怎麼可能抵擋住清軍進攻。
(求關注)
-
4 # 靜說歷史
明朝滅亡之後,朱氏貴族逃往南方建立南明政權,很多人都沒想到強大的明朝瓦解的那麼快,更沒有想到會死於內憂外患之中,原本的附庸後金崛起,入關建立清王朝統治,南明迅速滅亡。
同樣是偏安一方的政權,為何南宋可以維持150多年,南明卻只有不到20年的歷史,更為重要的是,南明的基礎遠比南宋成立初期更穩健,又是因為什麼導致了南明王朝悲慘的下場,這個王朝為何沒能守住自己的江山呢?
一、繼承人的問題,導致南明內部派系林立
崇禎殉國的訊息傳到南京以後,許多官員悲痛萬分,然而悲傷之餘繼承人的問題不得不慎重考慮,南京在名義上也是明朝都城,朱棣遷都北京以後,南京雖然制度完善,卻逐漸成了給官員們養老的地方,這裡的官員根本沒有實權。
北京方面淪陷以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選擇新的王朝繼承人,南方至少還算半壁江山,只要從頭再來,揮師北上不是沒有可能,崇禎總共有三個兒子,然而在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後,全部被抓獲,崇禎的直系後代可能不復存在了,只能由其他近親來擔任繼承人。
崇禎的祖父是明神宗,到了他這一代之後全部斷絕,只能在明神宗其他子嗣中尋找接班人,此時有兩個人選,一個潞王朱常芳,另一個是福王朱由崧,雙方各有支持者,互相爭鬥不止。
南明統治者一天沒有選出來,就一天不會安穩,最終依靠江淮地區的軍隊支援,福王朱由崧成功擔任南明首位皇帝,不過其他親王依舊有人支援,潞王和桂王的支持者不斷挑釁,甚至剛剛上任一年,就鬧出了太子案,這個謎一樣的案件至今也沒有人給出結果。
雖然朱由崧名義上可以指揮南明所有軍隊,實際上連近在咫尺的浙江都無法控制,清軍南下之後,朱由崧戰略上出現了巨大失誤,最終導致南京淪陷,朱由崧在逃亡過程中被敵人俘獲,而之前與朱由崧爭奪皇位的潞王朱常芳面對來勢洶洶的清軍,開啟城門受降,清軍不費一兵一卒拿下了浙江。
二、明朝喪失人心,南明缺少絕對可靠的軍隊
明朝中後期腐敗現象尤為嚴重,許多老百姓敢怒不敢言,明朝中葉以後,農民起義就已經有了萌芽狀態,不過明朝最重要的對手是關外的滿清,如果取代明朝的是另一個漢人王朝,想來人民的反應也不會如此巨大。
出於民族大義的考慮,即便滿清入關,許多人依舊追隨著殘破不堪的明朝,南宋建立初年,雖然也存在民族矛盾,只不過趙家王朝依舊得到人心,況且還有大量兵力在手,徽欽二宗被俘的時候,沿途百姓紛紛嚎啕大哭,這是南明王朝所沒有的。
清軍南下之後,許多地方政權主動投降,甚至叛變告知清軍明軍的動向,從側面來說,明朝已經失去了人心,註定要被人們拋棄。
除了不得民心之後,南明王朝雖然有軍隊在手,足足80萬(號稱80萬),不過戰鬥力非常弱,況且內部派系林立,清軍進入南京以後,除了黃得功部將意外,其餘人全部投降,清軍攻佔南京時,只有7萬兵馬,而投降過來的明軍足足有25萬之多,直接導致清軍在江南佔領大片地區,福建、廣東等地接連淪陷。
反觀南宋建立初期,軍隊依舊是老班底,是大宋王朝最強大的一支部隊,南宋之所以能夠繼續統治半壁江山,與軍隊強大的戰鬥力分不開,此外領軍打仗的將領也存在很大差異,岳飛等人對南宋忠心耿耿,南明卻沒有一個像樣的大將。
三、經濟原因造成了清軍不得不南下
當年金軍大舉南下,北方經濟發展雖然不比南方,但是雙方之間的差距並不大,金軍統治北方以後,足以支援一個國家的運轉,然而明朝卻不同,南方經濟遠超北方,李自成的農民軍經過十多年的混戰,北方經濟陷入崩潰,清軍佔領北方之後,如果不南下,根本無法維持一個龐大的王朝。
李自成被剿滅之後,多爾袞命令清軍南下,由於南明政權內部矛盾重重,以至於不斷衰敗,從南京逃亡緬甸,最終永曆皇帝被吳三桂擒獲,南明宣告滅亡。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就是因為南宋尚且有宋高宗在也就是說有一個政治中心在,而且當時的宋高宗還是全國兵馬大元帥,因此很好將剩餘力量重新聚集在一起。而反觀明朝末期,崇禎皇帝寧死不南遷,自縊在煤山的老歪脖子樹上,他這一死影響就很大了。今天猥員長就來說說這個問題。
我們先來分析南宋。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攻入汴京城,活捉徽欽二帝及一大幫皇室宗親。然而宋高宗趙構卻沒有遇難,宋高宗可不簡單。首先他曾經隻身去金營談判過,他的形象在百姓心中是很高大的,同時他的政治地位除了是徽宗的直系兒子還是欽宗的弟弟,又是全國兵馬大元帥。無論是從合法繼承的角度上來看還是從政治軍事上來看,以及個人能力上來看高宗趙構絕對是繼承皇位最合適的人選。國家有了新的政治中心,那麼力量就好聚集在一起。這個國家也就鬆散不了。
再來說說明朝。明朝末年,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的老歪脖子樹上。要知道明朝此時的情況是比宋朝時期要好很多的,起碼明朝的陪都南京應天府還有一整套政治核心班子在,也就是說如果崇禎皇帝南撤到南京的話,是所有一切一應俱全的。然而崇禎皇帝選擇了自縊,南明慌忙選出了一位繼承人,這位繼承人上不能服眾,同時自身能力還糟糕透頂。一手好牌打的細碎,不是說南明 的實力不行也不是說滿清的實力太強大,就是因為明朝在崇禎帝駕崩後再找不到一個合法且服眾的政治中心,導致力量發散得不到集中,最終被敵人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