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國學智慧與詩詞經典
-
2 # 臨池管窺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假設,涉及到的面也很廣。
回答這個問題,不僅從個人的天賦、學識,還要從社會、地位等方面來參照。
趙宋宗親,可能是有些藝術遺傳的基因吧!出現了趙佶和趙孟頫兩位劃時代的藝術家,其表現的特點都是天賦異稟。
宋徽宗趙佶,無疑有很高藝術方面的天賦,而後天的努力和地位也無疑也是他成功基礎。他創立的“院體畫”與“瘦金(瘦筋)書”就是突出表現。
而處於帝王位置,其優點及缺點會被世人無限放大,其讚美與詬病,也是他的執政能力與藝術才能反差極大的原因。但人的精力有限,全身心地投入一方面,自然會忽略另一面。
趙佶在藝術方面能有如此成就,還與其優越的學習條件和環境有關,歷代書畫收藏至他時是最豐富的;身邊也聚集著許多一流書畫大家可交流。
而把他這樣一個人,以普通人身份置換到現代,也可以從以上方面進行一下假設:
一位天賦極高的藝術天才,其創新精神與才華能否被當今社會所忽略?
要在當今社會成功,充滿了太多的偶然和不確定性,許多諸如性格、社會關係、目的性等因素是不會和天賦、才華、努力成正比的。
-
3 # 子非魚00111
看到這個問題叫人不由自主的想到陳後主李煜,同為一國之君,一個是書法繪畫藝術上的天才,一個是詩詞上的霸主,兩人無疑都是天才,都可惜做了君王,結局一樣的悲慘,趙佶更甚。從資料上看,趙佶屬於天賦異凜,從小就喜歡書畫,由於他生在帝王之家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他能見到歷朝歷代的藏品,這給他提供了很多學習的機會,以至於他當了皇帝后,整個國家都是他的,因為自己的愛好,更是傾全國之力發展書畫,成立專門的畫院有專門的畫師,他自己在書法上創立了“瘦金體” 他的瘦金體,他的《千里江山圖》……若不是靖康之變,估計中國畫藝術在他的大力推動下,成績斐然。可惜的是,蠻子不認“貨” 可憐一代書畫大家最終慘死異鄉。這不但是趙佶的悲劇,中原文化的悲劇。是以為恨。如果他生活在現在,現在沒有了皇帝,無論他生在窮苦人家還是富裕人家,他的天才應該都不會被埋沒,若是生在窮苦人家那是“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若生於富貴人家,那大概會和徐志摩他們一樣留洋,眼界會更寬闊,大家都有上學讀書的權力,這樣,他的才華就會被髮掘,如果他帶著他的那些藝術才華穿越到了現代,那他一定會成為一代宗師的。
-
4 # 大成國學堂
我是大成,我愛國學!
其實這個問題的提出就已經有先驗的回答,甚至我懷疑這個問題的提出就是為了自己作答。
現在的我們太需要世界級的藝術大師了,儘管有些人“範”進曾中舉一樣牛B哄哄噴著唾沫大把賺錢,事實上走出這個國度,藝術界沒人知道他是一條狗。
首先我們要知道世界級的藝術大師需要什麼樣的條件,再去和趙同志對對位,看看他可以不可以,再結合一下不同時代裡不同的人的不同發展路徑變化,這個問題就大致有定論了。
一、世界級藝術大師必須具備極強的創造力。具體說就是在藝術追求和審美觀念上敢於突破前人故有結論的禁錮,敢於在某一方面走到極致甚至走向當下流行的反面,從而提供了一種新的欣賞正規化、創作思路和審美標杆,甚至於驚世駭俗。
在十七八歲就具有一定聲望的中國古代藝術家其實不多。我們來舉幾個最傑出書法家的例子(書法早成名比其他藝術門類相對機率大)。王羲之三十來歲開始揚名江左,實際上他的最高成就的作品基本來自於45歲到臨終這個年齡段。王獻之可是少年成名,但也一直面對很多質疑,比如謝安代表計程車人階層,並沒有拿他當做可資效法的物件和一代大家。他最好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三十歲後,有了一些人生歷練和挫傷之後。米芾在二十多的時候自以為很厲害,被蘇軾潑了一盆冷水。“書不入魏晉,終落下層”,然後用了十幾年苦修二王尤其是王獻之,隨後有了代表作《蜀素帖》(37歲)。趙孟頫,二十來歲迎娶管夫人,婚後數天被管夫人命令抄寫一部《黃庭經》,頗具規模、功底儼然,但要說是大家,卻也未必。文徵明也是早早名動江湖,三十來歲時的行草書只能說是初具個性,筆法卻未修成。還有誰?王鐸,苦修《集王聖教序》二十四年,在四十五歲到五十歲階段濃濃的“大王味”,說成名沒問題,說“自己面目”為時尚早。其實大抵如此,多說無益。以上舉出的都已經是頂尖的名家,就沒有在三十歲以前卓然自立、具備相當超擢的成熟度的。
卻有一位十七八歲就做到了。他是宋徽宗趙佶。
毫無疑問他的書法來自薛稷,這位在中國書法史上相當被低估的“初唐四大家”之一。但他的後繼者替他出了幾口氣,一位是被當皇帝耽誤的藝術天才宋徽宗趙佶,一位被當聖人耽誤的書法大師、詩人王陽明。
說回趙佶。此人繼位之前,就作為才華蓋世的皇子得天下文人心。他的瘦金體,其實是把薛稷的“瘦硬通神”發揮到極致,將原先內涵的筆路和線條外顯強化,再強調書寫感、節奏,創造了一種肥馬輕裘、颯爽愉悅、帶有強烈少年天子般的清貴之氣的書體。這種風格在王獻之那裡已經有過,但沒有趙佶那麼極端和自信。
某種意義上說,瘦金體就像一個二王筆法的骨骼版,帖學素養很高,而且敏銳,體現了趙佶這位少年難以想象的藝術天賦和筆法控制力。當然這與他身處皇宮、飽覽二王真跡也是直接相關的。古來呆過皇宮的,皇上娘娘皇子太監文學侍從鑑定專家皇上愛臣……沒有一萬也有幾千吧,能夠把二王帖學以這樣極致的方式表現出來的,也就趙佶一人,“天下一人”之款不虛!
結論:這個條件趙佶夠了。
二、作為旗手重振藝壇創新之風,作為宗師領導藝術發展方向瘦金體的產生不只是千古一人來玩票,事實上影響啟迪了歷朝歷代的書法大家。遠到米芾蔡京董其昌,近到成親王啟功,瘦金體那種凌厲瀟灑的美學,已經是中華書學非常具有影響力的血脈之一。
尤其是宋朝尚意書風之所以能夠解開大唐法度的束縛,盡情揮灑個人審美取向和情緒,很大程度上是趙佶“上行”,仕子“下效”。從間接來說,宋高宗趙構繼承了趙佶的輕靈敏銳瀟灑清麗的取向,進而影響到趙孟頫,製造了書學在元朝的一次中興。
繪畫方面更是如此,開辦畫院親自授課,網羅天下畫人,培育畫藝英才,沒有趙佶,有可能至今繪畫在中國還是要被作為匠人技術而不是珍貴的藝術。文人畫、工筆畫、花鳥畫更是趙佶大力首創並且親力親為,畫出了後世難及的不少小幅珍品。所以,中華畫史上,趙佶所佔據的地位遠比他在書法史上要高得很多。
其餘關於茶道、圍棋、琴藝、歌舞、鑑賞、奇石、陶瓷等等藝術門類的完整建立方面,趙佶都可能具有開創先河之功。
趙佶對於中國的藝術發展的重要性,可能真的沒有第二人能與之相比。
結論:這個條件,趙佶綽綽有餘。
三、個人成就對世界藝術造成深遠影響這個,無需爭吵。事實是,那時的中國,就是世界,比現在的華爾街就是金融這個命題更具合理性。直到清朝中期,我們還是世界GDP第一。經濟是文化的基礎。中華民族的藝術可以沒有世界,世界卻不能沒有中華!
日本浮世繪影響了印象派和梵高、高更,而浮世繪就是趙佶開創的院體畫的流緒而已,而且水準並不高。以花鳥而言,遠不如院體畫那樣對動植物的描繪達到了解剖級。可以說,近數十年風靡世界的超寫實主義畫派,趙佶早實踐過了,而且充滿人與自然的和諧意象。
我們要說,趙佶如果在今天,也就不是那個超級藝術大玩家趙佶了。但如果具有如此成就和影響力的趙佶出現在今天,不好意思,西方的藝術大師們不得不退避三舍,成就的量級差距太大了。
更何況,現代大師們,釘個馬桶上牆,或者拿筆用各種顏色畫幾個大叉叉就可以搖身一面的大師,在趙佶的面前,只能是一股氨氣。(隨便說一句,二戰以後美華人用神奇的包裝術和媒體操控力製造的一波一波的藝術大師,其實基本上是一堆垃圾)。
說了這麼多,也不看趙佶的符號——瘦金體了,來看看公認在大草書體上,排名僅次於張旭、懷素(或許還有個黃庭堅,其實未必)的趙佶《草書千字文》,那種敦煌飛天衣袂飄飄的意象吧。
-
5 # 墨曉妹
樓主假設非常出色,但小妹認為在現代,趙佶不大可能成為藝術大師。
趙佶天賦很好,毋庸置疑趙佶是一個天賦非常出色的人,先從書法來看,二十二歲就能形成自己獨特風格的“瘦金體”,最主要還能得到大眾和書法界的認可,就可以看出其天賦有多好了,畢竟趙孟頫在三十三歲才形成自己風格,很多書法大家更是在晚年才有所成。
後來發掘、點化了王希孟18歲就完成《千里江山圖》也提現了趙佶的藝術天賦。
皇權被其盡用,精力財力都花在了書畫趙佶的皇位是意外得來的,要不是他的哥哥英年早逝,也輪不到他來當皇帝,從18歲登基,真正理國也就一兩年,剩下的時間全部交給他的大臣了,基本上對國家大事不管不顧才導致了國破的。
所以,皇權基本上成為了他“不務正業”的工具,才達到今天的成就。
自小遊手好閒,登基沒人管,三個大事看出他的性格趙佶可以說在登基前就是闊少的角色,騎馬射箭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並且經常出入青樓,以至於宋朝滅亡時帶著6000個宮女,感覺也合情合理。
趙佶登基一年,老媽便去世了,基本上在皇位上可以為所欲為,甚至跟大臣們都說了,“我沒有別的愛好,就喜歡書畫”。
還有一件事,他哥哥也就是當時在位的皇帝駕崩的時候,據說趙佶還在院子裡踢球。
時代變了,誘惑就變了看的出來,趙佶興趣愛好非常廣泛,並且沒有拘束。
其次,在宋代是萬人之上,所有的資源可以為所欲為,家教雖嚴,但老媽去世早,這一切決定了當時的趙佶。
如果放到現在,雖然擁有著過人的天賦,但是沒有了那時的資源,尤其在應試教育的當下,成為藝術家的機率又變得更小了。
一種可能,富二代,擁有資源可以為所欲為,我估計以他這種喜新厭舊的性格,誘惑如此多的當下,極有可能玩物喪志,不大可能專注於枯燥的書畫。
另一種可能,書香門第,有老爸老媽和當今形式的嚴峻,很有可能死在應試教育下,哈哈
以上純屬個人猜測,娛樂一把哈哈
回覆列表
宋朝是中華美學藝術最登峰造極的年代,趙徽宗雖為亡國之君,卻開創了中華美學千年盛世,他開創了世界上第一個皇家美術學院-翰林書畫院,開創了中國第一個博物館-御前書畫所,開創了一項科考狀舉-藝考! 作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千里江山圖》,就藝術價值而言,無疑是一幅曠世傑作,據傳趙佶親自傳授筆法與王希孟,王畫技大增,遂畫了這幅《千里江山圖》獻給趙佶,奠定了它在中國繪畫史獨特而崇高的地位,現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館。 一頁宋紙,一兩黃金”,在今天看來,何止一兩黃金,說明宋畫之彌足珍貴!瞭解真正的宋畫藝術,還原《千里江山圖》的前世今生,從畫家潤畦老師與王希孟對話開始!https://mp.weixin.qq.com/s/kboNR6vw1cW39seAvGvF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