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正經的軍棍

    德國就是遠交近攻的策略,這點很明顯的。

    遠交近攻這個戰略,古今中外都是適用的。很簡單,對於距離遠的,先暫時結盟,近的,先打掉再說。畢竟距離遠的,並不容易拿的下來。但是同時,進攻周圍敵人的時候,不能再多一個敵人。

    遠交近攻玩的最失敗的應該是宋朝,先是聯金滅遼,目的達成之後,被金國暴打,而後聯蒙滅金,被蒙古滅了。反觀金國和蒙古的遠交近攻則是非常成功的,目的完全達成。

    二戰前德國面對的是,要拿下捷克斯洛伐克,要拿下奧地利,要打波蘭。前兩個都是兵不血刃,而後對波蘭只能是動用軍力。德華人面對的是,英法是波蘭盟友,而蘇聯對波蘭也垂涎三尺。

    此時,在政治上,德國已經落下風了,英法想和蘇聯結盟,但誠意不夠。這個時候,德華人的機會來了,德華人趁虛而入,和蘇聯簽訂一個《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之後,德國立馬進攻波蘭,半個月之後,蘇聯也來了。

    之所以德國這樣和蘇聯結盟,原因就是,英法不好得罪,但自己可以找個同夥,有了同夥,英法也不好輕舉妄動。而且,他要拿下波蘭,就要觸犯蘇聯利益,既然這樣,和蘇聯結盟,瓜分波蘭不就可以了。這樣,既穩住了蘇聯,又震懾住了英法。

    而戰爭爆發之後,德華人再想遠交近攻,發現壓根沒得交了。當時,世界上剩下的也就英法蘇美了蘇聯隨時撕破臉。英法敵人,而美國只顧發戰爭財,並且美國的孤立主義環境下,只要不狠狠地刺激,美國不會插手歐洲的事情。

    這個時候,德國除了一堆小弟和一個豬隊友外,沒什麼能交的了,剩下的,都是敵人。但是不可否認,德國和蘇聯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就是遠交近攻中非常成功的一個例子。

  • 2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因為“遠交近攻”是弱者的外交手段。都說德國的俾斯麥是鐵血宰相,但是俾斯麥在德意志弱小時就是依靠類似於遠交近攻高超的外交以及戰爭的手段統一了德意志,也使得德國能在歐洲站立,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德國在歐洲迅速上位,龐大的工業生產的產品需要市場,但是歐洲的市場幾乎飽和,只能銷售到殖民地,但此時的世界能殖民的地方大多都被的英國佔領,所以開拓更大的市場就得與英國爭奪殖民地。而此時世界第二的德國就不需要在巴結誰,只是需要來一場決鬥來決定市場的歸屬。

    而到了一戰之後,弱勢地位的德國也的確採用了遠交近攻的手段,巴結英國不斷壯大自己,英國和法國的戰爭賠款也不給了,而英國也本著大陸均勢的平衡下對德國隻眼閉隻眼。所以就是這樣處於弱勢的德國再一次得到發展,到了二戰前夕德國又恢復了曾經榮耀。而這時德國想要發動戰爭就必須要思考一個問題,這是如何避免兩線作戰,是先打法國還是先打蘇聯,而當德國決定是先打法國後也和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這也是屬於遠交進攻的手段。

    而為什麼德國後來會撕毀條約呢?因為法國已經亡國,英國也半死殘身,能在歐洲大陸上對德中國產生威脅的也就只有蘇聯,所以又到了第一與第二決鬥的時候,只不過這次德國爭的不是市場,而是歐洲的大一統,而蘇聯也的確有一統歐洲的野心,只不過蘇聯還沒有顯露出來。所以當歐洲大陸上只剩下兩個站著要決鬥的人,也就不存在什麼遠交近攻了。

  • 3 # 扎心君

    先吹個牛逼,別人講的我不想多講,我想講講別人不講的。不知道個有這個本事,就瞎扯扯吧。

    1德國地理上,屬於歐洲中部,德華人也不傻,還非常聰明,歷史上為避免兩線做戰,在歐洲戰場上經常運用遠交近攻之策,鐵血首相俾斯麥運籌帷幄,外結交法俄,以戰爭統一德意志,排除奧地利。

    2希特勒忽悠英法俄,先並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後和蘇聯瓜分波蘭。和蘇聯簽訂互不侵犯的同盟條約,然後再打法國,也是運用遠交近攻!最後其實希特勒想和英國結盟,共同對付蘇聯,小道訊息,所以在敦刻爾克放過英軍,派赫斯單獨架機,去英國談判。但英國的丘吉爾不鳥他。德國和日本義大利結成軸心國,也算是遠交。

    慕尼黑會議

    3乾貨到了,我自己認為的,那就是玩火者必自焚,多行不義必自斃,到最後什麼遠交近攻的奇計妙策的都不會管用了。

    為什麼了,我來講講,德意志軍國主義的傳統,德國是一個特別的國家,是先有軍隊(條頓騎士團)後有國家的,這裡不詳述。納粹希特勒反人類的戰爭狂人的本性。一定會侵略到底的。當世界人民看清楚它的醜惡嘴臉時,近攻到處都是,遠交無多人矣。至於義大利,日本那只是一丘之貉,臭味相投的豬隊友。美國,英國,自由法國,中國,全世界愛好自由和平的正義之士團結起來。當然其中也有被打疼了,加入的。用句毛主席的話,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

  • 4 # 歷史風暴

    不是德國不想搞遠交近攻,而是希特勒沒有時間這麼搞,希特勒的性格也不行。

    (圖為希特勒)

    希特勒沒時間搞遠交近攻

    當初,秦國與山東六國競爭,雖然使用了遠交近攻的策略,但還是用了半個多世紀才最終由秦始皇統一天下。

    遠交近攻的策略是由秦昭襄王制定,制定好之後,秦昭襄王穩住了齊國和燕國,分化了楚國、趙國、南韓、魏國,讓他們不能團結起來一起向秦國發難,結果在秦國半個世紀對各國的蠶食中,各國終於抵擋不住秦國的攻擊,逐個被消滅乾淨。

    再看二戰時期的德國,他面對的主要敵人是波蘭、法國、英國、蘇聯、美國,除了美國之外,其他四個國家隨時都有可能跟德國發生大規模戰爭,假如當時德國採用遠交近攻的戰略,希特勒就得能沉得住氣,學習秦國的統治者們利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一點一點調教各國,試問希特勒有這時間嗎?

    答案是肯定的,沒有!

    因為對歐洲各國的征服如果不能在希特勒威望如日中天的時候完成,接下來就不好辦了。

    (如日中天時候的希特勒)

    比如,到二戰後期,一些將領看德國要完,開始刺殺希特勒。對希特勒的刺殺雖說是一種正義行為,但也從中看出這些人其實對納粹德國沒有什麼認同感。

    希特勒身邊這樣的人應該不少,希特勒一旦不能在他聲望最高的時候完成征服歐洲的計劃,把時間拖的越長,就會越難推進自己的計劃。

    而且,當時德華人之所以大力支援希特勒征服,原因是1929年經濟危機對德國的經濟造成了重大打擊,最嚴重的時候德國有30%的沒有工作,就算有工作也不如以前好掙錢了。於是,城市中右翼思想氾濫,給了希特勒一個難得的機會。

    (大蕭條時期的惡性通脹讓錢不如廢紙,老百姓一夜返貧)

    假如放緩徵服歐洲行動,而像秦國統一天下一樣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慢慢來,一旦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好轉,德國的老百姓生活越來越好,也就沒有那麼多人思想極端了,更不會有那麼多人支援希特勒對外侵略。

    本質上,希特勒對外侵略的藉口是提高德華人的生活水準。比如,在征服了丹麥之後,僅1940年4月到1941年3月德國就從這個彈丸小國掠奪了2.6億公斤牛肉和豬肉,豐富了德華人的餐桌。所以,假如希特勒不趕緊對外侵略,等經濟恢復後德國不需要從海外掠奪也能過上不錯的生活了,就不會有人願意支援希特勒對外侵略,畢竟打仗是要死人的。

    希特勒沒有時間來遠交近攻,只能儘快解決周邊各國。說實話,要是沒有美國和蘇聯,希特勒的對手都是國土面積幾十萬平方公里,人口幾千萬的國家,以當初德軍閃電戰的威力,這些小國很可能會被納粹德國像貪吃蛇一樣一個一個吃掉。

    (1942年的歐洲形勢,德國已經在蘇聯佔領了幾個法國的面積,但還沒有徵服這個國家,這就是國土大的好處)

    可是,恰恰希特勒必須要面對兩個龐大的國家蘇聯和美國,於是速戰速決的思想失效了。

    希特勒的征服夢也破滅了。

    希特勒的性格讓他做不到遠交近攻

    希特勒的水平和秦國君主的水平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當初,秦昭襄王剛一繼位就把武遂歸還給了南韓。秦昭襄王五年,為了瓦解山東六國又把蒲阪還給了魏國。

    所以,當範睢提出遠交近攻的計策給秦昭襄王的時候,才能被接納,並且靈活運用。為了爭取燕國,秦國不惜和燕國和親,這種胸襟可不是希特勒能比的。

    希特勒自從開始對周邊各國侵略後,就像貔貅一樣,對土地和財富只進不出,要不是英法兩國的綏靖政策,德國早被幾個大國圍毆了。

    這種佔便宜沒夠的性格,不捱揍上哪跑。

    秦國與德國是有本質區別的,兩者雖然相差了2000多年,但德國在軟實力上比秦國差得多,註定了這個國家沒有能力統一歐洲。

    秦國的優勢是德國不具備的,決定了德國不可能達到秦國的高度。

    優勢1:秦國思想平等。

    秦國在征服一片土地後,沒有搞歧視,這種平等的思想比德國的所謂雅利安人優越論至少領先2500年。

    優勢2:秦國不對平民搞大屠殺。

    秦國在統一的過程中,沒有對平民搞大屠殺,他們殺掉的都是軍人。而且,針對俘虜的大屠殺被歷史記載的只有長平大屠殺。大多數情況下,秦國都把六國俘虜送往巴蜀搞開發,讓他們在那裡踏實生活。希特勒光猶太人就殺了600萬。

    (一群將被關起來的猶太人)

    優勢3:連續幾任的優秀君主。

    秦始皇統一天下是奮六世之餘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納粹德國可沒這條件連續產出幾代能力超強的領導人。就連希特勒和秦始皇、秦昭襄王等人都差了幾個段位。

    暫時說這麼多。

    以上!

  • 5 # 夜楓150096386

    世界一哥只能有一個,這就是列強之間的矛盾,英國認為自己海上無敵,法國認為自己陸上無敵,日本認為自己東方不敗,蘇聯認為自己世界無敵,所以要用正義的鐵拳懲戒全世界,美國認為自己很年輕,未來的世界一哥一定是美國,而德國因為一戰輸得莫名奇妙一直不服氣,畢竟曾是世界第二,結果阿貓阿狗都敢來欺負德國,德華人怎麼可能嚥下這口氣?

  • 6 # 超然視野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沒有作用遠交近攻的戰略嗎?答案是否定的,德國不但用了,而且用的是爐火純青,不過正如春秋戰國時期秦國一樣,只是在實力積蓄期使用遠交近攻的策略,而到了真正需要實力說話的時候,已經是別無選擇!

    德國在二戰之前,從擺脫一戰戰敗國受約束的身份,與英法等國進行了一系列的戰略博弈,這就可以視為遠交近攻的策略,逐步的蠶食周邊小國和重新武裝後,又與蘇聯一起瓜分了波蘭,還與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協議,雖然這兩個國家都很清楚,這不過是一張沒有約束力的檔案,兩國遲早都會陷入戰爭狀態!

    更為廣泛的全世界範圍內,德國雖然與日本結盟,但卻一直告誡日本不要進攻美國,而德國在歐洲進攻法國和英國的時候,也是儘可能的避免傷及美國的利益,也就是說德國一直在避免與美國直接交戰,但並不是說德國若佔領並統治整合歐洲,整合完畢歐洲的軍事力量後,不會對美國作戰,作為第三帝國的稱霸全球的長期戰略,德美交戰也是必然的,不過德國不想在歐洲大陸沒有獲得絕對控制權之前,不與美國交惡而已!

    當然即便德日是了盟友關係,也未必能走到最後,假如德日在二戰中真的戰勝了盟國,德日也必然的會翻臉,以希特勒的傲嬌能容忍日本在在亞洲稱王稱霸?所以二戰中德國與日本結盟,避免過早與美國交戰,就是德國在使用遠交近攻的戰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盃要來了,除了啤酒行業,還有哪個行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