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巨龍風暴
-
2 # 降龍十巴掌掌門人
呂布武力第一沒爭議,好多人說趙雲第二是有爭議的,演義中趙雲沒勝過許褚只是擊敗張合(評書不算)。三十合敗張合,而馬超二十合敗張合。其實頂級武將是不可能分出勝負的,像許褚對馬超,馬超對張飛,許褚對典韋,趙雲對文丑都是數百合平手。但是有參照物可以看出誰更猛,比如張飛不能短時間擊敗高順但是典韋能以一對二將高順和郝萌短時間擊敗。可以看出典韋氣勢更猛讓人害怕,不說武藝在張飛之上但是勇猛程度更強。再看許褚演義中有好幾次都是兩軍看到許褚而大駭,夏侯惇有一次拔矢啖睛兩軍也是大駭。典韋第二才是對的,(綜合能力典韋氣勢更強)。第三就是關羽,秒殺敵將最多的。武藝超群,就是氣勢不足導致很多人都小看他被秒殺。第四馬超,二十合敗張合,八合敗於禁。對許褚和張飛都不落下風。但是氣勢不足被夏侯淵攆的到處跑,做先鋒還行做主帥就算了。第五就是張飛,事蹟都知道不用多說。第六許褚,除了喝醉酒輸給張飛就沒輸過。很多人都說趙雲兩回合打傷許褚都是看了評話的,這裡只說演義啊。有一處很多人都忽略的就是曹操對袁紹第二次戰爭的時候“許褚飛馬當先力斬十餘將,袁軍大亂。”用衝鋒的氣勢短時間殺掉十幾名將領,而趙雲是在亂軍中到處亂竄沒有直接面對十幾名將領。誰更猛都清楚的,而且許褚很懂曹老闆意思,在曹老闆想要哪位將領時都是力戰想要把別人拖垮而生擒。對徐晃對龐德都是如此。趙雲第七估計很多人都不開心了,因為很多人說趙雲很帥,但是不管三國志還是演義都說趙雲是大臉雙下巴。不過長相是不影響武藝得,趙雲武藝絕倫,一條槍勇冠三軍。不過沒打敗名將殺的都是三流,唯一一個二流高覽還是偷襲殺的。不過後期憑藉一往無前的氣勢嚇退了張合徐晃。戰績是在太少,單獨領軍都是失敗。第八屬於龐德,為什麼不是黃忠魏延,因為在漢中之戰龐德奮力戰退魏延而魏延是不在張合之下的。還和關羽大戰數百合不分勝敗。第九太史慈,為什麼我覺得太史慈比黃忠更強,因為太史慈從數千黃巾軍的包圍下突圍而走。一張弓箭射八方,一條槍如神龍入海。是真牛逼,還和孫策大戰不分勝敗。對張遼遊刃有餘雖然不能擊敗張遼但是肯定在張遼之上。第十孫策,武藝超群,力氣很大。氣勢如虹,夾死一將,喝死一將。但是被刺客突襲最後被自己氣死了排名大打折扣。十一黃忠,因為年老而且是大器晚成。不然年輕的時候為什麼不出名呢。大器晚成的列子比如張合後期能和張飛鬥五十合不分勝敗。戰關羽的時候戰力正是巔峰,但是過幾年就不行了。打吳蘭這種二流還要十幾回合才打敗。早知道曹彰三回合殺死吳蘭。殺夏侯淵突襲成功是輝煌。十二夏侯惇夏侯淵。十三甘寧,十四張遼十五張合。十六週泰,十七姜維,十八魏延,十九淩統,二十樂進。像顏良文丑曹彰筆墨太少了不好排,但是實力進前十妥妥的。
回覆列表
毛本三國演義武將排名:
首先宣告,我的排名依據是以作者觀點為準,以作者給出的武力定位為準,如果作者沒有明確指出,再看各種戰績。
先來排超一流武將,入選名單:呂布、關羽、馬超、張飛、趙雲、許褚、典韋、黃忠、龐德、顏良、文丑。
第一、呂布
呂布第一應該沒什麼爭議,三英戰呂布,獨鬥曹營六將全身而退,輕鬆擊敗夏侯惇,作者不止一次地暗示呂布天下第一。
第二、關羽
作者用“武藝絕倫”評價關羽(見“徐公明大戰沔水,關雲長敗走麥城”),作者用“絕倫”評價關羽,三國武將獨此一人。當時呂布已經死了,而張飛馬超等人還在,可見關羽是呂布死後作者欽定的第一。
第三、馬超
前兩名穩了,接下來是馬超,張飛,趙雲許褚,典韋等人,除趙雲外其他四人互相大戰數百回合平,可認為武力接近,而馬超vs張飛,劉備避其銳氣,看見馬超鎮上人馬疲倦才帶著張飛出戰,100回合後,劉備“恐張飛有失”,鳴金收兵,可認為張飛下風,故而可認為馬超略強於張飛(因作者沒有提到年齡問題,所以有些人就不要說什麼張飛老了,馬超年輕,作者沒有提,我們就不要亂想)。
第四、張飛
本來想把這個位置給趙雲了,因為趙雲對張郃的表現比張飛要好,但不如馬超,但作者給趙雲這樣的評語“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可見作者給出的武力定位是趙雲不如關張,因此只能把趙雲放在張飛後面。
第五、趙雲
在馬超攻打葭萌關的時候,諸葛亮說了一句“須張,趙二將方可與敵”,可知作者給出的定位是馬超,張飛,趙雲一個級別。
雖然作者給出的武力定位是趙雲不如關張,但不能低過許褚,因為趙雲對徐晃的表現好過許褚,因此,趙雲略強於許褚。
第六、許褚
馬超vs許褚,許褚性起脫掉鎧甲,擺出拼命架勢,而後奮力一刀砍向馬超,馬超輕鬆躲過又回了一槍,許褚使出了險招——奪兵器,縱觀這場大戰,馬超略顯從容,而許褚擺出拼命架勢,略顯狼狽,因此馬超略強於許褚。
張飛和許褚打了很多次,每次都是各種原因,許褚逃走,後來因為喝醉被張飛一矛刺中肩膀,雖然都是無效戰例,但作者把許褚搞得這麼狼狽無非是想說張飛略強於許褚。
第七、典韋
許褚和典韋,打了一天,真正的平手,如果非要選出一個更強的,我只能說許褚吧,因為首先典韋沒有任何上風的跡象,其次許褚活的久,和大部分超一流,一流武將都打過,戰鬥經驗更豐富,所以許褚略強於典韋。
第八、黃忠
在馬超攻打葭萌關的時候,諸葛亮說了一句“須張,趙二將方可與敵”,可知作者給出的定位是馬超,張飛,趙雲一個級別,而黃忠比他們差一點,但許褚典韋平手,許褚又幾乎和馬超平分秋色,至於和關羽100合平,我想說上述幾人都能做到。
另外參考夏侯淵,楊任三十合打平夏侯淵,夏侯淵不得不用拖刀計,而楊任,楊昂雙戰許褚被殺退,可知許褚明顯比夏侯淵強,而黃忠二十合拿不下夏侯淵,估計再打幾十合也分不出勝負,所以才用了法正反客為主之計殺夏侯淵,因此黃忠比許褚、典韋略弱。
至於壯年黃忠有多強,因為作者沒有寫,所以無從知曉。
第九、龐德
黃忠與壯年關羽100合下風(韓玄“恐黃忠有失”鳴金收兵),卻讓關羽不得不用拖刀計,而龐德與老年關羽100合下風(魏軍“恐龐德有失”鳴金收兵,而且作者在這裡強調了關羽“年老”),關羽雖然誇讚龐德,但還是有信心能斬了龐德,而龐德卻不得不用暗箭,可知黃忠略強於龐德。
第十、顏良
顏良雖然20合打敗徐晃,但這隻能說他強過徐晃,徐晃不是超一流,而顏良唯一一次和超一流的關羽對決就被一刀秒殺,古城會關羽卻沒被張飛秒殺,所以說他強過許典黃龐這些人,沒有說服力,畢竟沒交過手,你不能說徐晃50合平許褚,顏良20合敗徐晃,就說顏良一定強過許褚,作者只不過為了襯托關羽,讓顏良威風了一把,顏良只是對一流的徐晃戰績很好,面對超一流的關羽立馬原形畢露。
還有說顏良打敗徐晃,許褚不敢上的,作者整章都沒提許褚,憑什麼說許褚一定在曹操身邊,而且不敢上呢?作者沒有寫,你不能隨便亂想吧。再說,馬超第一次和曹操交戰,打得曹操“割須棄袍”,許褚也是一直沒露面,是不是也是許褚“怯戰了”?
再看袁紹的評語,顏良文丑是鹿,關羽是虎,袁紹的話也就是作者的話,這就是作者給出的武力定位,可知這倆人和關羽差距很大,而關馬張趙許典黃龐,互相差距很小。
第十一、文丑
再看文丑,他要為顏良報仇,袁紹說非你不能,袁紹的話也就是作者的觀點,可知二人實力差不多。文丑和關羽三合就心怯逃走,而當時文丑是在追擊徐晃,所以心怯,只能說明文丑沒信心,再次印證和和關羽差距很大。
顏良文丑是超一流武將裡面唯二被秒殺的,很難說他強過上面那些人,但考慮到他倆對張遼徐晃等一流武將的出色表現,因此排在超一流之末,一流武將之上。而顏良20合擊敗徐晃,比文丑表現更好,因此顏良略強於文丑。
至此,超一流武將排名出來了,呂布≥關羽≥馬超≥張飛≥趙雲≥許褚≥典韋≥黃忠≥龐德≥顏良≥文丑。
再來排一流武將,入選名單:孫策、太史慈、張遼、夏侯惇、徐晃、夏侯淵、張郃、高覽、甘寧、淩統、曹洪、魏延、文聘、李嚴
一流武將排名更簡單,因為作者直接給出了,就是銅雀臺出場順序(曹休,文聘,曹洪,張郃,夏侯淵,徐晃,許褚)如果你細心的話你會發現曹操命令車輪戰龐德的時候,後四個人順序不變(張郃,夏侯淵,徐晃,許褚),這已經很明顯了,這就是作者給出的武力定位,按照越厲害的出場越晚,可知曹休≤文聘≤曹洪≤張郃≤夏侯淵≤徐晃≤許褚。
張遼和徐晃,關羽對張遼評價很高(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對徐晃卻很蔑視(徐晃與吾有舊,深知其能;若彼不退,吾先斬之,以警魏將),可知作者給出的武力定位,張遼>徐晃。
夏侯惇多次挑釁關羽,關羽對夏侯惇的態度“吾豈懼汝耶!”參見關羽千里走單騎那一章,可見關羽眼裡,夏侯惇是一個頗具實力的對手,但應該強不過張遼,因為除了許典外,關羽對魏將評價最高的就是張遼,因此張遼≥夏侯惇>徐晃。
孫策和太史慈,和許褚典韋一樣,平手,但最後的結果是孫策抓住太史慈的雙戟,太史慈只抓到了孫策的頭盔,只能抵擋,可知孫策略上風。而太史慈對張遼,聽到背後有動靜,撇開張遼,略顯從容一點,可知孫策≥太史慈≥張遼。
之後是甘寧淩統,淩統和張遼50合平,然後孫權鳴金,可知淩統下風,而張郃與張遼50合平,不僅沒落下風,反而許褚看得著急出戰,可知淩統≤張郃。
甘寧是當時東吳武力第一,比淩統強,淩統50合平張遼,理論上甘寧也可以,只是他的戰績太少,和曹洪那一次是曹洪引他進城,沒有理由強於張郃,因此張郃≥甘寧≥淩統。
再說魏延,和魏延交戰最久的是文聘,可知作者給出的武力定位就是魏延文聘一檔,出於魏延後期表現更出色,因此魏延≥文聘。
接下來增加兩個有爭議的,第一個,高覽,高覽和張郃齊名,和超一流武將許褚交過手,和顏良文丑同為河北四大名將,因此和張郃武力應該是接近的,強於甘寧淩統這些人(高覽和張郃更接近,而且和超一流武將交過手)。但因為被偷襲致死,減分,因此張郃≥高覽。
第二個,李嚴,入選理由:和超一流黃忠四五十合平(但黃忠說自己即將生擒李嚴),由於戰績太少,後期沒有更多的交戰記錄,所以沒有證據證明強於上面那些人,只能排在25名將最後一名。
一流武將也出來了:孫策≥太史慈≥張遼≥夏侯惇>徐晃≥夏侯淵≥張郃≥高覽≥甘寧≥淩統≥曹洪≥魏延≥文聘≥李嚴。
最終排名:
1.呂布
2.關羽
3.馬超
4.張飛
5.趙雲
6.許褚
7.典韋
8.黃忠
9.龐德
10.顏良
11.文丑
12.孫策
13.太史慈
14.張遼
15.夏侯惇
16.徐晃
17.夏侯淵
18.張郃
19.高覽
20.甘寧
21.淩統
22.曹洪
23.魏延
24.文聘
25.李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