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視娛樂八卦一起燉

    《西遊記》的最後一集中,也就是原著第九十八回,唐僧師徒四人到達西天雷音寺之後,跟佛祖取得真經的這個故事。

    佛祖命阿儺,伽葉帶領唐僧他們去看後庫的真經,在師徒四人看完真經後阿儺,伽葉竟然想要讓師徒四人給他們兩個一些人事。"人事就是好處”。

    在《西遊記》中“人事”並不是真金白銀這樣的東西,而是隻給他們一些禮物,比如說唐僧的袈裟之類的這些東西。

    我們一定很奇怪,為什麼佛家弟子竟然會向人收賄賂呢?

    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到底如來佛祖知不知道他們兩個是這樣做的呢?

    事實上他兩個這樣做是完全受到了如來佛祖的默許的,之所以他們會這樣公然受賄,肯定是有原因的。

    那麼理由是什麼呢?理由就如他們所說的,白手傳經會餓死人的。

    其實也很好理解,這就跟我們常說的天上不會掉餡餅砸到你頭上的情況一樣。

    你要想得到一些幫助或者得到一些東西,你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 2 # 白鶴乘風

    如來佛祖其實是默許阿儺迦葉向唐僧師徒收取"利市"(好處費)的,因為真經難求要想求取真經也必須付出代價。唉世間如此佛國聖土亦是如此。

  • 3 # 熱愛混剪的小博

    答案其實很簡單,他們確實很愛錢。

    如來的態度也很明確。當時情況是,阿儺迦葉索賄不成,掉包了經書,幸而被隔壁的燃燈古佛發現,興狂風,吹散經文,唐僧一行這才發現上當了。

    “先次未詳虧古佛”:第一次無字經文沒仔細檢查,幸虧燃燈古佛有相助。要不然把白紙駝回大唐,李世民估計要瘋。

    “真經從來就不白給。

    舍衛城有個趙老頭,我派人給他念一遍真經,討得他三鬥三升米粒黃金回來。(舍衛城就在靈山腳下,釋迦摩尼成佛前的老家,所以趙老頭還是佛祖老鄉)

    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叫後代兒孫沒錢使用。

    你如今空手來取,是以傳了白本”

    這邏輯很明白了,傳經要收錢,還要多收,就是為了賺錢。

    傳你白本,就是因為你不賄賂,

    最後的結果就是嚇得唐僧趕緊把李世民給的紫金缽盂主動向兩位賄賂。

    當大家都以為阿儺索賄敗露,一定會被懲罰的時候。

    經過如來一頓操作,索賄成功了。

    可阿儺得到缽盂之後呢?

    一個個笑道:“不羞!不羞!需索取經的人事!”須臾,把臉皮都羞皺了,只是拿著缽盂不放。】

    就這個連續轉折,作為一部五百年前的小說,可以說相當的老辣了。

    怎麼說呢,我真的不排斥,將通俗文學裡的宗教元素哲學化。可問題是就這段,吳承恩明顯說出,燃燈古佛明確站隊、靈山弟子明確表態、連阿儺自己都“把臉皮羞皺“的前提下卻仍然不惜犯事實錯誤,來指鹿為馬,這點讓人不是很能接受。

  • 4 # 隔壁王大哥

    大藏真經滋味甜,如來造就甚精嚴。

    須知玄奘登山苦,可笑阿儺卻愛錢。

    先次未詳虧古佛,後來真實始安然。

    至今得意傳東土,大眾均將雨露沾。

  • 5 # 草莓味辣條嘍

    小時候看這個只覺得好玩,沒想那麼多,後來西遊記簡直被刷了很多遍,才漸漸看出來一點門道。要說如來莫許了這件事,一定是的,畢竟如來佛祖,誰能在他眼皮子底下做一些偷雞摸狗,見不得人的事,起碼他的弟子還是沒有這個能力的,一定是如來從一開始就允許的。那安排這一出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在我看來,如來可能是想考驗一下唐僧,因為一路走來,都有三個徒弟為他保駕護航,讓他少受了很多苦,三個徒弟也失去了很多,孫悟空戴上緊箍咒,八戒不能迴天庭,沙僧失去了自由等等。那唐僧付出了什麼,沒有,他從頭到尾什麼也沒做,心中只想去西天取經,一路上不是有旁人相助就是有徒弟護法。如來可能是想讓他真正為這個團隊付出點什麼,讓他知道,作為師父和一個領導者,也要適時做出讓步。還有一點就是,讓一個六根清淨的出家人明白,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不是你想要什麼就能輕而易舉的得到,即使是西天,佛門清淨之地,也會有很多你伸手看不到的黑暗。必須轉換思維,不能一根筋,有時候善良,講理,也不能解決所有問題。還有一點,可能是如來懲罰他在女兒國的所作所為。

  • 6 # 我就是竹韻

    佛祖認為,有即是無,無即是有,收與不收,只在一念之間爾。

    佛門千年慣例,如來不好禁止。

    唐僧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如來好言安慰一番,讓阿儺、迦葉招待唐僧師徒吃了一頓好的,但接下來領取經書時,二人要求唐僧意思意思。

    然而錢都讓豬八戒那個吃貨敗光了,唐僧除了會吃齋唸佛,什麼都沒有,自然沒東西可以給他們。

    但你讓我不舒服了,我肯定也得讓你難受,所以給他們的是無字的贗品。

    其實不光如來時期,連燃燈時期佛門收取人事就是慣例,因為佛門生活也要消耗,而且做佛事、普法都需要消耗甚多,沒錢不行啊。

    以前只是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讀了一遍,就討得他三鬥三升米粒黃金回來,眾人都還說忒賣賤了。

    總之,白給你們是不可能的。

    佛法無常,教給唐僧生存之道。

    唐僧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心性堅定、意志堅定、一心向善,但就是有點迂腐,凡事不知變通,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個古板的老學究,生存能力極差。

    自己沒能力,還不相信別人,又不懂的變通,這是唐僧最大的缺點。

    如來也知道這些啊,把真經交給唐僧帶回南贍部洲他也不放心,因為南贍部洲形勢很複雜,多貪多殺,多淫多誑,多欺多詐,像唐僧這樣心地太善良的根本混不下去,別說替他傳經了,弄不好就會賠了身家性命。

    再說唐僧如果不懂得生財之道,不懂經營之道,怎麼建造廟宇、發展下線弘揚佛法。一味空口說教,自身卻窮的象乞丐似的,又有誰還相信佛法?信佛做什麼,去做乞丐?

    所以必須從根源上轉變唐僧的思想認識,讓他看清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從而提高他的生存本領,學會圓滑和世故,否則別說指望他賺錢進貢了,不倒貼錢就是好事了。

    暗中又為如來找回了面子。

  • 7 # 花碟歲月

    《西遊記》的作者是吳承恩,當時明朝的社會政治就是這樣,或者說作者寫這本書的時候就處於這樣一個環境,他經歷著這樣的社會背景。所以《西遊記》這本書自然就帶著這樣的意味。其實在西遊記中,表達出這麼一種觀點,無論是天庭還是西天,都有非常世俗的一面展現出來,比如天庭的無限後臺,而他們一路嚮往的西天,也只不過是一群要“人事”的俗人罷了。“佛門有一條警語——莫將容易得,視作等閒看。 不要把輕易的來的東西認為很普通。但是偏偏很多 人都是這樣,太容易到手,都不會珍惜。” “阿難迦葉對唐僧的道理是一樣的。捨得捨得, 有舍有得。你願意舍多少,你就能得多少。”

  • 8 # 一覽眾河小

    有人說,《西遊記》是揚佛抑道的,因為在裡面,佛家的神仙都是很厲害的,比如如來佛祖,比如觀音菩薩,整個主題也是圍繞著西天取經展開的。相比於佛家,道家就不行了,道家的老大太上老君都沒有什麼存在感,甚至在車遲國,孫悟空三兄弟還假扮成三清的樣子戲弄妖怪,豬八戒更是把三清的塑像差點扔茅坑裡。再一個還有一個說法,就是說西遊的作者是明朝人,明朝皇帝通道家的多,搞得是民不聊生,特別像嘉靖皇帝那種,簡直就是個道士皇帝。所以作者在書中極力貶低道家,實際上是在暗諷當時的朝廷。我認為,作者固然是有貶低道家的傾向,但是從來沒有說要弘揚佛家,作者對於這兩家都沒有贊成的態度,不過對於佛家的貶低沒有那麼明顯。

    《西遊記》是藉助玄奘法師印度取經這一真實歷史事件展開的神話故事,歷史上,玄奘可比西遊裡面的唐僧厲害多了,他獨自西行去印度,利時十七年,帶回來幾百部珍貴佛經。回來以後,他就收到了唐太宗的接見,可以說是相當重視。玄奘不僅帶回來了佛經,而且對它們進行了大量的翻譯,累積翻譯多達千萬字,為中國佛教文化的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後面大家也都知道,高宗時期佛家就比較興盛了,到了武則天時期更是達到了頂峰,這些跟玄奘提供的佛經基礎不無關係。可以說,玄奘是古代最偉大的高僧之一。

    由於玄奘的巨大貢獻和影響力,他生前身後佛教都是十分興盛的,而且當時國力強盛,四方來朝,這些都是歷史事實,所以作者在寫這些的時候,是沒有辦法貶低佛家的。整部《西遊記》裡面,可以看得出來,作者對待佛家是一種中立又略帶揶揄的態度。他沒有像對道家那樣進行赤裸裸的嘲諷,但是在有些地方也會嘲笑佛家一下。

    比如說小雷音寺一節,說的就是彌勒佛與如來佛之間微妙的關係,彌勒佛是東方佛祖,是未來佛,如來佛是當時的當家的。結果彌勒佛的手下黃眉兒居然跑去為難唐僧,這種為難其實沒什麼大不了,其他神仙的坐騎門生也一直在幹這事,但是他為難的方式卻很特別,黃眉兒自稱黃眉老祖,居然假造了一座雷音寺,自己扮作如來佛祖去為難唐僧師徒。要知道,那些大佬們最忌恨有人冒充自己,黃眉兒居然敢假扮如來,能跟彌勒佛一點關係沒有?這段其實也寫出了佛家內部複雜的明爭暗鬥關係。

    另一個比較明顯的就是如來弟子阿儺迦葉索要賄賂,唐僧師徒千辛萬苦終於來到西天,見了如來,如來說我這有三十五部經書,合計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就讓這兩弟子帶著你們挑選一些拿走吧,於是阿儺迦葉領命。等到唐僧師徒滿心期待要拿經書的時候,這倆貨就問唐僧要人事了,唐僧一聽蒙了,這咋還要禮物呢。想想看,唐僧師徒一路走來,幫助的人物不計其數,上到國王貴族,下到黎民百姓,從來沒有收過人家的禮物,碰到有錢人就也就是飯管夠,吃些好的,人家給的金銀細軟貴重物品,一概不收。在他們的思想意識裡,出家人就是化緣吃齋,哪有什麼花花腸子呢,怎麼到了西天佛祖這裡,還要討要好處費呢 ,這跟他們的思想風格嚴重不相符合。結果唐僧一說沒有,如來這倆弟子不高興了,直接給了他們無字經書。他們哪裡會想到佛祖弟子能忽悠他們呢,自然領經書欣喜而去。唐僧師徒歷盡千辛萬苦,辛辛苦苦十幾年,就這樣一場空,要多氣人有多氣人。幸虧燃燈古佛比較厚道,故意派出弟子去奪經,打翻了經書,師徒們一看,呀無字經書,急急忙忙返回去找如來。孫悟空脾氣暴躁,這時候也不管如來有多大了,當場質問他,結果如來卻振振有詞,說你們就該給人事啊,不給不合規矩。唐僧一看佛祖都這麼說了,可是身上確實沒有什麼好東西啊,就一個紫金缽盂,是唐太宗當年給他的,倒也珍貴,罷了拿出來吧。就這樣,唐僧師徒才拿到了真經,總數是五千零四十八卷,剛好總經數目的三分之一。

    按理來說,唐僧前世是如來的二弟子,都是老相識,怎麼還要他的人事呢。實際聯想一下現實世界裡的僧侶,那些廟宇建設的的何其輝煌,那些香油捐獻何其豐厚,作者故意寫如來討要人事,實際上不就是說明佛家本質嗎,也是管人討要財物的,什麼四大皆空,皆是虛妄。實際上,僧侶們更貪財呢。

    當然了,比起對道家那種直接把三清雕像放茅廁的做法,作者對佛家已經筆下留情了。作者既不贊成佛家也不贊成道家,那他推崇什麼呢,實際上,作者最推崇的就是菩提老祖,這位老祖不拘一格,佛儒道,法墨農,精通諸子百家之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當年給孫悟空傳藝的時候,顯示出了深不可測的實力。不獨尊一家,百花齊放,才是作者的思想宗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整個清代出不了像海瑞一樣敢於直面痛罵皇帝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