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滄海拾遺錄
-
2 # 八斗影片
清代是皇權達到頂峰的朝代,為什麼縱觀清代沒有出現著名的錚臣,大概有三個方面。
第一清代從康熙朝開始完成了道統和治統的合一。清朝初期的屠殺手段,恐嚇了很多讀書人,於是順利的把道統和治統合一,最終皇帝才成為至高權威。在這種權威下,皇帝所做都是正確的,不需要錚臣的提醒和死諫。
第二從清軍入關開始對漢族採取了一系列的殘酷的屠殺政策,進而推行剃髮易服,漢民族的脊樑徹底被打斷,老實做了順民奴才。
第三對文人採取文字獄,讀書人陷入了白色恐怖,讀書人就是入仕後最多隻能做個能臣,幹臣,絕不可能做個錚臣,去挑戰皇帝的權威。雍正皇帝就曾直截了當地在《朋黨論》中說,“要根除朋黨之源,那麼全國上下必須統一思想。要統一思想,那麼一切是與非的標準都必須唯我是從”,“你們各位大臣如果將朕之所好者好之,所惡者惡之,是非畫一,則不敢結黨矣”。
總之清朝的官員只是一群被皇帝控制的奴才,要出現前朝那樣的錚臣怎麼可能。
-
3 # 穩穩的幸福86377
海瑞是好官嗎?他判的所有案子都是窮人贏富人,平民贏高官。是的,是所有。這正常嗎。自己親閨女吃了下人一個饅頭男女授受不親,硬是關禁閉關死了(正史)。為官為人一塌糊塗。自古“愛國賊”更誤國,幸虧“千古一相”明辨是非,到死不用他,不然又是一個誤國誤民的主。
-
4 # 趣舍隋
海瑞是一個所謂的道德標杆,一個廉政模範!並不是一個稱職官員的楷模!跟同時代的張居正,徐階,高拱,殷正茂,張四維,馮保等能臣比,海瑞什麼也不是!
張居正這種能臣,幹員,都不罵皇帝,海瑞有什麼資格罵?
什麼是好官員?對上敬畏,對下愛民,恪盡職守,就是好官員!
上下級這種關係就是在西方所謂民主制度下,也不可避免!
下級都罵上級,都按照自己想法來,豈不亂套?
-
5 # cdayc
清朝皇帝要的是奴才,不是人才。漢人受到打壓漢官都是戰戰兢兢的做事,根本不敢違悖聖意,滿族人是家奴,更不能與主子對抗。其實在根本上是體制問題,明朝是內閣制官員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力,他們可以聯合起來反對聖意推進自己的主張。而清朝是獨裁製,皇權空前集中,上書房和軍機處是秘書機構,官員只能絕對聽命皇帝。所以,清朝只有何申之流而出不來海瑞。
-
6 # 海陸雙豐
封建王朝士大夫也就是知識分子,受傳統文化教誨以敢言死諫為榮,再者:民重、君輕、社稷次之,不要以現代的務實變通要求那個時候的海瑞,還有人說:海瑞七十幾歲還納妾,正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傳統觀念嘛。
-
7 # 江北陸遜
這個問題可以翻譯為兩個問題:
明清文字獄哪個更恐怖的問題?清一代有沒有海瑞似的名臣的問題?敢於放炮的臣子,在清朝能否生存?如果我說,兩個朝代的文字獄彼此彼此,甚至明的文字獄更加恐怖,會不會有人撲上來要咬我?這是我的第一個答案。
第二個答案的答案也同樣,有,比如說雍正朝名臣孫嘉淦,民族英雄左宗棠都是這一類的敢放炮的清官,生存一點都沒受影響。
為什麼說明朝的文字獄更加恐怖?我真不是給清洗地,而是有事實做支撐的。
清的文字獄代表性案例主要是順治朝的明史案,這一案因為金庸先生《鹿鼎記》的傳播而天下聞名;其餘的主要有雍正朝“維民所止”案,康熙朝的戴名世《南山集》逆案(使用南明永曆年號),乾隆朝的“清風不識字”案,“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即“詠黑牡丹”案。
清的文字獄基本上是有章可循的。因為清以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文化水平低,故非常忌諱對其的侮辱性稱呼,比如華夷之辨,野豬皮;以及清祖先女真曾為明治下部落,清深以為恥。故此清要極力摸掉這方面的記載,一方面極力美化祖先,甚至說其始祖是“感朱果而孕”。這種套路其實和歷代皇帝登上帝位以後所做的事情是一樣的。比如李唐攀附老子,宋朝攀附趙公明套路是一樣的。
再說的明白一點,清就像一個暴發戶,極力想掩蓋自己曾經做泥腿子、淘大糞的經歷,所以對記錄其祖先粗鄙、貶低其出身,以明諷清的各種文字都極為敏感,從而大興文字獄。但我為什麼說清的文字獄其實沒明那麼恐怖呢?
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有章可循,即不涉及到以明諷清,不侮辱清的祖先,不把他們看作野蠻的夷狄,則不會有文字獄的風險;二是規模相對要小。清的文字獄其實一般都不會大規模株連,而明一旦掀起文字獄,則枝枝蔓蔓,株連九族是常有的事。比如清影響最大的文字獄,莊廷瓏的明史案,一共殺了百人不到,很慘。但與明的株連九族,殺人動輒數百上千甚至更多,相比較而言,清的文字獄影響範圍要小得多。
最重要的是,明的文字獄完全無章可循。這也是後世對明最大的詬病所在。
這麼說,一點都不誇張。
舉幾個例子:
翰林編修高啟作詩:“小犬隔牆空吠影,夜深宮禁有誰來?”被腰斬。兗州知府盧熊把“兗”錯寫成“袞”,被明太祖視為不敬,斬。朱元璋私遊一寺,見壁上有詩“畢竟有收還有散,放寬些子也何妨?”大怒,將全寺僧人都殺了。浙江府學教授林元亮作《謝增俸表》中有“作則垂憲”,“則”與“賊”同,被視為罵太祖起兵當過賊,斬。北平府學訓導趙伯寧作《長壽表》中有“垂子孫而作則”,斬。福州府學訓導林伯璟作《賀冬表》中有“儀則天下”,斬。桂林府學訓導蔣質作《正旦賀表》中有“建中作則”,斬。因為朱元璋做過和尚,所以“光”、“僧”、“生”等都成了禁忌詞;而以身作則,那你得死兩回。身同僧,則同“賊”,因為朱元璋不僅做過和尚,還做過賊。
至於其他的文字獄案例,實在是莫名其妙,不知道觸動了朱元璋哪根神經,你就會被誅九族。朱元璋很講信用,說誅你九族,就絕對誅你九族,不帶猶豫的。
後世明的文字獄則更是莫名其妙。比如明成祖朱棣,涉及建文帝的要殺,涉及方孝孺齊泰等人的要殺。而且統統的斬草除根。
殺得狠,最可怕的真的是明的文字獄殺人是無章可循。而清的文字獄只要你不去鄙視愛新覺羅為野蠻人,不去以明諷清,那就沒事。所以你說哪朝的文字獄恐怖?當然是明瞭。
其次,就是海瑞這樣直言不諱大膽敢言的臣子在清活不活的下去的問題。
這個,真沒問題。除了開篇所提到的康雍乾三朝名臣孫嘉淦,還有雍正朝的楊名時,乾隆朝的劉統勳、劉墉父子,最後則是左宗棠左公。
能和海瑞相提並論的清朝名臣,個人認為是孫嘉淦。
詳細比較海瑞和孫嘉淦一生功績,我也沒這精力,也沒那個必要。我們就來比較比較兩人最著名的兩道奏摺,以一窺究竟。
海瑞一生以海青天聞名,但其名聲和功業,個人認為應該歸功於《治安疏》。因為此疏言辭過於激烈,海瑞甚至為自己安排了後事。後果被嘉靖皇帝下獄,差點丟了性命。而治安疏中最有殺傷力也是可能要海瑞命的,應該是下面幾句:
陛下則銳精未久,妄念牽之而去矣。反剛明而錯用之,謂長生可得,而一意玄修。富有四海不曰民之脂膏在是也,而侈興土木。二十餘年不視朝,綱紀馳矣。數行推廣事例,名爵濫矣。二王不相見,人以為薄於父子。以猜疑誹謗戮辱臣下,人以為薄於君臣。樂西苑而不返宮,人以為薄於夫婦。天下吏貪將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時,盜賊滋熾。自陛下登極初年亦有這,而未甚也。今賦役增常,萬方則效。陛下破產禮佛日甚,室如縣罄,十餘年來極矣。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號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淨而無財用也“這個其實不用翻譯,大致意思是,一意修道,奢侈浪費,大興土木,賣官鬻爵,猜疑侮辱臣下,橫徵暴斂,”嘉靖就是家家淨“,尤其是最後這句,確實膽子夠大。不得不說,有種。
而雍正朝名臣孫嘉淦,同樣有讓其聲名鵲起的兩道奏摺。
第一道是雍正即位初年,下詔納諫。本來都是官樣文章,但孫嘉淦卻當了真,上了一道奏摺:
世宗初即位,命諸臣皆得上封事。嘉淦上疏陳三事:請親骨肉,停捐納,罷西兵。上召諸大臣示之,且曰:“翰林院乃容此狂生耶?”大學士朱軾侍,徐對曰:“嘉淦誠狂,然臣服其膽。”上良久笑曰:“朕亦且服其膽。”擢國子監司業。《清史稿》沒有錄孫嘉淦這道奏摺的原文,但記載了這道奏摺的主要觀點”親骨肉、停納捐、罷西兵“。
我這裡簡單解釋一下,為什麼說孫嘉淦這道奏摺非常危險,甚至不在海瑞那道奏摺之下。停納捐倒沒什麼可說的,因為納捐本是康熙為了平三藩、平準噶爾籌措軍費而推出的權宜之計,停了也沒什麼,但是”親骨肉、罷西兵“則是公然妄議朝廷大政,而且直指雍正的軟肋,直搗雍正逆鱗,這是要殺頭甚至誅九族的大罪。
親骨肉是什麼?由於電視劇的功勞,大家現在都對康熙晚年的九龍奪嫡耳熟能詳,而孫嘉淦說的就是這件事情。當時雍正將八爺胤禩、九爺胤瑭改名阿奇那、塞斯黑,改名豬、狗,逼迫兄弟或自殺或抄家圈禁,這是雍正登位以後的清算。從雙方鬥得你死我活的情況來看,這是沒有任何迴旋餘地的。
而另一條罷西兵,現在看來是書生之見,因為所謂的西兵有兩件,一是打準噶爾,另一則是打青海叛亂的羅卜藏丹增,按現在的觀點來看,都是非打不可的,否則西藏新疆都將非我所有。但孫嘉淦鑑於當時國庫空虛,民眾生活困苦的現狀,大膽提出罷西兵的建議。
說實在的,這份奏摺真正的意思是說”雍正,你就是個白痴,你乾的事情沒一件是對的“,等於將雍正的國策說的一無是處,就差指著鼻子罵娘了。
孫嘉淦這封奏摺,不比海瑞的差吧,不僅沒有被殺頭,反而升官。
後來乾隆繼位,孫嘉淦接著上了另一封奏摺《三習一弊疏》,這封奏疏號稱有清一代第一奏摺。其實話裡話外都是勸諫乾隆不要好大喜功、不要奢侈浪費、不要親小人遠君子等等,反正就是說乾隆你不要做花花公子。
但這不僅沒有給孫嘉淦帶來災禍,反而一再得到父子兩代人的重用。孫由左都御史轉任刑部尚書,後又升任禮部尚書兼刑部尚書,後又接替李衛的直隸總督一職。
同樣是正直敢言,孫嘉淦遠比海瑞更受重用。海瑞一直在地方任職,一直沒有進入中央機樞,後來被提拔為兩京左右通政、右僉都御史,卻一直在南京任職。要知道,當時的明朝廷在北京,南京只是陪都。
相比雍正乾隆對孫嘉淦的重用,嘉靖、隆慶父子其實一直是把海瑞當作個菩薩供著而已。
回覆列表
因為明朝計程車大夫風骨猶在,許多官員特別是言官已直言進諫為榮,海瑞在這方面並不孤獨,但是直言進諫的原因和目的有時並不單純。有的確實是為國為進言,不畏個人前途和身家性命,值得點贊。有的卻是為故意觸怒皇帝,以身試刑,只為求得直名和不畏強權的美譽,所以皇帝看到這些進言也不做任何表示“留中不發”,這樣做就有些脫離了士大夫風骨。
滿清統治時期,不管漢臣還是滿臣,都已淪為君主的奴才。即使是顯赫的軍機大臣也不過是皇帝的秘書外加傳聲筒,再加上滿清以少數民族統治兆萬人民,極力加強思想控制,“文字獄”數量之多頻率之高範圍之大,世所罕見。在這種情況下,清朝官員思想自我保護意識強,直言進諫的少之又少,更不要說當面痛罵皇帝,皇帝很生氣,後果很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