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孤身作戰。
4
回覆列表
  • 1 # 愛歷史的三哥

    主要是張獻忠和清軍肅親王豪格作戰中,被箭射死後,大西軍孫龍無首。最後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四將軍在危難中收集殘部數千、家口萬餘人,由順慶(今南充市)急速南下,一晝夜馳數百里,才儲存下部分有生力量。後來四將一起主軍,孫可望和李定國一開始的戰略目標就不同。孫可望主張到廣東南嶺一代,若有危機可以出,李定國則主幫助南明,恢復大明江山。由於清軍入關,張獻忠對明朝的態度已有所改變。他在北上抗清前夕曾對部將說:“三百年的大明是中華正統,他沒有滅亡是天意,我死了以後,你們要歸順大明,不要做不義之事。"大西軍的失利,也使李定國感到自己反明的失誤,此時李定國想要歸順南明,恢復明朝政權。最後李定國的主張得到全軍的擁護!自從清軍入關以來,民族矛盾開始上升為社會主要矛盾。李定國後來率領大西軍先後在廣西戰場,湖南戰場,大敗清軍,陣斬清軍主帥清軍定南王孔有德,敬謹親王尼堪。給清軍沉重打擊!但由於李定國的出色戰功,這引日了同是四將之一孫可望的嫉妒,孫可望本來就有野心。而且是主軍四將之首!他處處掣肘李定國,最後發展到派十四萬大軍去征討李定國,李定國迫宇無奈出來交戰,但孫的部下都反對內戰,最後在交戰中臨陣倒戈,紛紛歸順李定國!孫可望倉皇逃跑,最後竟去歸降清軍。孫可望投降後,向洪承疇獻出了西南地區的地圖,並且告訴了大西軍的具體情況,使清軍摸清了底細。這位以後大西軍的作戰失利埋下伏筆。

  • 2 # 風光藝境

    李定國是明末清初抗清第一名將,是南明永曆政權最忠誠的大將。李定國在奉令出師北伐時,席捲湘桂,創下了“兩蹶名王,天下震動”輝煌戰績,由此遭到大帥孫可望的嫉恨與打壓;加之福建海上抗清義軍首領鄭成功沒有主動積極合作,故而使李定國攻打廣東時,陷於孤軍苦戰的境地,最後無功而返。

    李定國十歲時便加入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張獻忠很喜愛這個俊秀英武、器宇不凡的少年,遂收為養子。李定國身材修偉,忠義仁厚,有文武才,通曉兵法緯象,弓馬嫻熟,尤精馬槊,以驍勇善戰著稱,公認的“萬人敵”,軍中號其“小尉遲”。1646年十二月,張獻忠被清軍射殺,他的四個養子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四將軍收攏數千殘眾潰走川南,後來佔領經營黔滇,實力大盛,擁兵二十萬。李定國素懷忠義,勸“老大”孫可望投歸南明永曆政權,共同抗清。孫可望遂率部投歸落魄瀕危的南明永曆政權,成為支撐永曆政權的頂樑柱,同時也成了覬覦皇位的野心家。孫可望逼迫永曆帝封自己為秦王,又將其軟禁於滇黔桂三省交界處的安龍所,逼其讓位。

    1652年三月,秦王孫可望組織了一次大規模北伐,分攻湖廣和川蜀。李定國統領步騎兵八萬,出雲南經貴州東進,一路上橫掃千軍,逼得清定南王孔有德夫妻雙雙自盡。定國出兵七個月,縱橫桂湘粵贛數省,收復十九府、五州,闢地三千里,一舉收復廣西全境和湖南大部,被人們譽為明末戰功第一,“全盛之天下所不能有”之大捷。永曆帝發敕稱讚道“自虜入關來所未有之創舉也,卿之功於國家大矣哉!”並封定國為西寧王。

    李定國轉戰兩廣、湖湘,凌風捲霧,連破清軍,屢獲大捷,開疆拓土,且軍紀嚴明秋毫無犯,得到華人的稱揚,皇帝的褒獎,並進一步得到將士的愛戴,聲望日隆,結果無形中便有些功高震兄了。心胸狹窄的孫可望本就嫉妒李定國的戰功與威望,如今定國屢建奇功,深得聖心、軍心與民心,一時風頭無兩,蓋過他這個“老大”,更是妒火中燒,遂親率大軍東趨湖南,駐軍於沅州(今湖南芷江縣),準備褫奪定國兵權。

    單純坦蕩的李定國萬沒想到義兄加主帥孫可望會因功生妒而算計自己,正趕上清定遠大將軍、和碩敬謹親王尼堪統領二十萬大軍進窺湖南,十一月中旬兵抵三湘,欲同李定國對陣,定國趕忙部署迎戰。尼堪乃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孫,少時即從軍征戰,以驍勇善戰著稱,實為定國勁敵。李定國命副將馬進忠、馮雙鯉放棄長沙,誘敵渡過湘江而深入,然後預伏於長沙、衡州(今湖南衡陽市)間的白杲市,待清軍過衡山後,再引軍繞至敵後,與己夾擊之;自己則親率精兵四萬于衡州城西北的蒸水夾岸列陣,正面擊敵。孫可望不願李定國再建戰功,更欲借刀殺人陷定國於死地,遂暗中使壞,密令安插在定國身邊的親信馮雙鯉率部脫離戰場,退軍至寶慶府(今湖南邵陽市)待命。原本執行定國將令的馮雙鯉率軍行至湘潭城西百里外的花石城時,接到孫可望回撤的密令,遂不顧大局,當即便引軍經湘鄉西去寶慶;馬進忠不明真情,也就稀裡糊塗地跟著馮雙鯉西撤了。李定國遂成為孤軍,被孤零零晾在衡州,扔給了尼堪。李定國率領孤軍力抗清軍,以寡擊眾,激戰兩日,斬殺清將以下將校數千,殲敵前軍半數。殺敵三千,自損八百,定國自感軍力不支,遂主動撤出衡州,半路設伏,斬殺勇將尼堪(一說尼堪被定國一箭穿喉而歿)。戰後,定國方從偵騎口中得知馮、馬二將早已率部遁走,他悲憤內部傾軋之餘,痛感軍力大減,再已無力東征,只好飲恨率部退屯武岡,血戰所得湖南之地盡失。

    孫可望暗算自家兄弟美夢落空。哪知定國非但未敗死,反而還力挫強敵,陣斬大清親王(尼堪是明清戰爭中,唯一陣亡的滿人親王、方面軍統帥),再創輝煌,威名益發遠播。孫可望氣得半死,益加嫉恨之,遂迭出陰招加害李定國。他先是急召李定國趕赴沅州“商議軍情”,陰謀以衡州“失敗”的罪名除之。定國根本未想到義兄會起殺心,遂於1653年正月十六日動身趕往沅州。半路上,定國遇到劉文秀之子劉震派來的密使,告知“此偽遊雲夢計耳”;旋即又接到友人“來必不免”的密信,不由大驚且心寒,遂含淚引軍東走永州以避之,同時致書義兄,表明丹心,曉以大義,尋求和解。孫可望閱信益怒,見陰謀未能得逞,遂親率精銳“駕前軍”追擊,同時密令馮雙鯉等親信將領襲擊定國;覆上書永曆帝,彈劾定國“失律當斬”,軟禁中的永曆帝未加理睬;以後數次謀殺亦未能得逞。李定國多次擊退自家人的襲擊,生擒馮雙鯉並義釋之,雙鯉甚是感念其恩德而傾心定國。李定國頗具大局觀,見義兄不依不饒苦苦相逼,不願同室操戈兄弟相煎,遂率軍西越龍虎關(在今廣西恭城縣東北),南下避入柳州屯紮。時定國有部眾四五萬人,由於軍中大疫,戰力大減。

    孫可望東追李定國不及,便率軍東進準備攻打寶慶府。正趕上清貝勒、新任定遠大將軍屯齊統軍自衡州西進,結果東西對進的兩支大軍便在寶慶岔路口遭遇了。孫可望督率十萬大軍迎戰,結果慘敗,精銳損失殆盡,自己單騎逃脫,灰溜溜撤回貴州,自此不敢再言北伐。

    孫可望、李定國二人,一善統全域性有治術,一忠勇善戰有武略,皆為棟樑之才;二人若能珠聯璧合同心同德,共保南明,定會有一番大作為。可惜孫可望妒賢嫉能私心自用,兄弟構隙內耗,自攪好局,最終壞了抗清大業。

    這期間,被困安龍的永曆帝度日如年,便暗中書寫血書秘密派人潛往李定國處,讓其出兵救駕。定國接到血書密詔,叩頭流血,同時具疏聖上,表明誓死忠君的忠忱,並請聖上“稍忍待之”,待自己打下根據地後便迎奉聖上出“牢籠”。此時,由於孫可望的苦苦相逼,李定國已然無法在柳州立足,遂打算東攻廣東,以便打出一塊根據地好讓永曆帝容身。

    詳述了孫可望與李定國結怨的細情,便了解定國所處的艱難困境;定國東攻廣東,孫可望不趁火打劫抄他的後路已是萬幸,哪裡還會助力之。

    再說說當時的形勢,看看還有哪些抗清力量可能助李定國一臂之力。時南明政權僅勉強保有滇黔及廣西一部,南明政權名下那些原本就是雜湊的所謂明軍,早被打殘,依靠的只有原張獻忠的大西軍餘部,也就是現在孫可望的部隊。李自成的大順軍四十餘萬人投歸南明,隆武帝朱聿鍵賜名“忠貞營”,然明臣、明將歧視打壓甚至是襲擊忠貞營,忠貞營得不到朝廷的任何補給,缺衣少食,再加受到明軍攻襲,只好東撤至夔東鄂西大山中,堅持抗清;路途遙遠,根本無法增援定國。再有,魯王朱以海的抗清部隊自根據地紹興失守後,無法在陸地立足,便南走福建堅持海上抗清,因實力較弱,遂合兵於鄭成功。這樣,李定國便再沒有內地友軍的援助了,唯一有指望的,就是堅持在福建海上抗清的延平郡王鄭成功的部隊了。

    鄭成功是福建軍閥鄭芝龍之子,1646年八月,清軍南攻福建,支撐隆武政權的大將鄭芝龍降清,隆武政權覆滅。鄭成功率領鄭家軍餘部在海上抗清,起初實力不強,連塊像樣的根據地都沒有。經過幾年打拼,鄭成功逐漸攻佔福建沿海數城和金門等島嶼,成為海上抗清的主力軍。孫可望、鄭成功及夔東義軍是當時最大的抗清武裝了,理論上算是李定國的友軍。

    1653年三月,李定國出師廣東,得到粵地義師的支援,在義師引導下東破開建、德慶,進抵肇慶府;同時派遣偏師趨四會、廣寧,前臨三水。這當口兒,降清的明將郝尚久等人又據潮州反正抗清,響應李定國。粵東的反正對李定國形成了策應。定國圍攻肇慶月餘不克,只得撤兵。六月,李定國致書鄭成功進行聯絡;來年三月,定國復派人同鄭成功聯姻,並致書約定兩軍東西對進,合攻廣東,進而自閩浙出兵以北圖南京,實現匡復壯舉。

    然鄭成功有自己的打算,他欲與魯王所部合兵,自海路北上攻打崇明(即今上海市崇明縣西北三星鎮以西之地),乃至一舉克復南京。鄭成功於1654年春揚帆北上攻崇明,敗績,無功而返,這才決定與定國聯手。十月下旬,鄭成功派部將林察率軍數萬、戰船百艘,剋日發兵粵東增援定國。鄭成功因父親捏在清人手中,此時正在同清廷在談判桌上打拉鋸戰,虛與委蛇討價還價;林察揣摩到鄭成功的心思,遂緩緩行進,逗留觀望,一再愆期。直到1655年開春,林察的“援粵”軍才抵達粵東;而此時李定國攻粵失利,已經敗退南寧了。

    李定國在東攻廣東的同時,亦派兵攻取廣西之地,以穩固後方,戰果頗好。定國揮師東進,掃平沿路,圍攻新會,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繼茂嚇得死守廣州城,既不敢出戰。又怕分兵勢弱,不敢出兵救新會,只是派外縣的駐軍增援之。定國圍城猛攻,守軍挺頑強,久攻不克。尚、耿二王受到清廷逼迫,遂出兵增援,不久,清增援大軍湧來,孤軍作戰的李定國損兵折將,無奈只好退軍南寧,血戰所復之地盡失。1656年正月,李定國留部將守南寧,自己率軍一路上擊退孫可望的攔截部隊,趕到安龍救駕,關在“籠子裡”五年之久的永曆帝總算“解放”了。定國等人將永曆護送至雲南昆明。孫可望發兵攻擊,因眾叛親離而慘敗,遂降清,盡告滇黔虛實並獻上雲貴地形圖。1657年年底,清廷調動三十萬大軍南下攻滇黔,定國兵寡不敵,永曆帝棄離昆明西逃,最後竟逃入緬甸避難。李定國堅持在滇西抗清。1661年臘月,吳三桂率軍進入緬甸,緬王獻出永曆帝及其家眷。轉年四月,永曆帝被吳三桂絞殺。五月,李定國得知永曆帝遇難的訊息,悲憤欲絕;六月,滿懷壯志未酬的遺憾,四十二歲的李定國病逝於猛臘(今雲南勐臘縣)。

    李定國由於創下了“兩蹶名王,天下震動”的明末戰功第一的輝煌戰績,而引起孫可望的羨慕嫉妒恨,並視之為仇敵而加以暗算攻殺;他非但未助定國,反而在定國準備攻粵時,派兵襲擊之。

    鄭成功也沒有指望上,他雖然派出了援軍,援軍卻援而不助,拖延觀望,一再失期,根本未予配合,以形成東西夾攻的態勢,致使定國孤軍奮戰,功敗垂成,敗退南寧。而遠在夔東鄂西大山中的抗清力量,因鞭長莫及和自顧不暇等原因而無法增援李定國。

    上述便是李定國抗清攻粵,沒能得到其他抗清武裝援助的原因。不知當否,敬請指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蘋果價格上漲了不少,這與哪些因素有關?種植戶該不該擴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