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許多反映清朝生活的歷史劇中,經常會聽到不同時期、不同皇帝動怒時的一句經典臺詞:將某某發往寧古塔,永世不得入關!而犯人也會立馬被嚇得昏了過去。那麼,何為寧古塔?寧古塔又在何處?許多犯人會被流放到寧古塔地區,其為何被人們稱為人間地獄呢? 寧古塔並無塔,是中國清代統治東北邊疆地區的重鎮,是清代寧古塔將軍治所和駐地。據《寧古塔記略》載:相傳兄弟六人,佔據此地,滿語稱“六”為“寧古”、稱“個”為“塔”,故名“寧古塔”。 據史料記載:寧古塔在每年八月的時候就開始下大雪,一眼望去都是白茫茫的大雪,世間萬物都被冰雪冰封起來,一直持續到來年四月。從四月到七月又是陰雨斷斷續續的季節,只有五月時氣候迴轉暖,也是萬物復甦的季節,但總體上寧古塔是處於一片冰雪之中,氣溫低的讓人只想死,尿尿都被防止被凍住。 而且流放到寧古塔的人要麼是充軍要麼是當奴隸的,什麼髒活累活都得幹,更要命的是吃不飽穿不暖。因為千里地區都是雪原,沒有車馬自己徒步只能慢慢凍死,成為山林中野獸的食物。 由於氣候的惡劣,加上邊境地區的戰亂,在過著慘無人道的生活,所以寧古塔就是一個人間的地獄一樣,所以許多人才會害怕去流放到寧古塔。
8
回覆列表
  • 1 # 腦洞歷史觀

    其實這個寧古塔還是滿清皇族的發源地,寧古是六的意思,塔是個的意思,加起來就是六個人。

    也就是說這裡曾經有兄弟六個住在這裡,哪六位呢?傳到後面,認為是努爾哈赤的六個兄弟。努爾哈赤家差不多是清朝的一個土司類的家族,這六個塔就是努爾哈赤父親們的地方,稱為六祖城,兄弟六個都姓覺羅,覺羅是趙的意思,很可能是當年金國抓走宋朝皇族宋徽宗那批人的後人。所以清朝皇帝可能姓趙。

    後來,努爾哈赤家族被打壓,努爾哈赤跟著明朝大將李如松當跟班。最後努爾哈赤靠十三副鎧甲起家。

    努爾哈赤有個小名叫野豬皮。這不是貶義,野豬是叢林戰士的意思,代表著勇敢。

    再後面,清兵入關坐鎮紫禁城。那六個塔就成了清朝的祖地,發源地。

    皇帝一生氣,就是一句話,打發到寧古塔,給我看祖地去。

    那這個地方好不好呢?

    好才怪啊。當時的東北是皇家保育區,清朝設了柳條邊,不讓人進,後面是內地的人為了生計闖進去的,是謂闖關東。沒有人,那就特別的荒涼,而且地方也偏北,是一塊寒天苦地。冬天長,而且凍得要命。更加之遠離故鄉,回鄉無望。對古代來說是一種精神跟肉體的雙重摺磨。尤其是走到那裡都不容易,可以說,遠比唐宋時期的貶地崖州還要苦。

    所以,聽說被髮送到那裡,比判死刑還難受,寧死也不願意去。

    但不想去還是要去的。而事實上,因為去的都是文人,什麼明朝最後一位尚書,金聖嘆的家屬等等,他們都是有文化的,到了寧古塔,那裡都是兵營,也就是披甲人,對文化人還是有一點敬重,所以到了之後,除了思鄉,倒也沒受什麼虐待,反而還受到一些禮遇。

    那麼這個寧古塔現在怎麼樣了呢?

    寧古塔大佬叫寧古塔將軍。轄地很廣,現在的海參崴這個天然海港以前屬寧古塔將軍管。寧古塔將軍的任務還有去庫頁島收皮子。在清末的時候,清國敗家子把祖地都割了給人家。

    而寧古塔將軍的駐地倒還在中國。就是現在的黑龍江海林市。

    海林市怎麼樣呢?

    好得不得了啦。這裡現在是旅遊城市。

    中國雪鄉

    中國虎鄉

    中國猴頭菇之鄉

    要看老虎有東北虎養殖基地,要滑雪有八一高山滑雪場,要看雪有雪村,《智取威虎山》的外景拍攝地也在這裡。有楊子榮紀念館等等。

    可以說,現在想被“流放”去,得自己掏錢啦。

  • 2 # 毛1937679

    那個地方就像以前的嶺南,一個是天寒地凍,一個是酷熱瘴氣。嶺南就是今天的兩廣地區和海南島,尤其是海南島,九死一生,蘇東坡就差點死在那裡,現在遊客都是自願去的,還要準備荷包大出血。寧古塔可怕在不單有嚴酷的氣候。中原人適應不了,後面還有一句,為披甲人為奴。這就意味著是勞動改造。披甲人是什麼?半開化的原住民。被髮配的人也是有針對性的,一般平頭百姓是沒有資格的,都是政府官員,或地方上有點財勢的人,平時雖不一定錦衣玉食但也不是勞動人民,現在落到半開化的原住民手上還要為奴,聽到這種判決就等於是大難臨頭了

  • 3 # 歷史與戰爭

    這話說的,流放又不是旅遊。帶著枷鎖步行幾千裡,後面還跟著水火棍差官沒事打你兩下重點是還得按期到達。到了就沒事了了嗎?怎麼可能,還有勞動改造等著你,還是那種重體力勞動。發往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寧古塔在今天黑龍江牡丹江下轄市寧安,寧安的滿語就叫寧古塔。這裡是滿洲人先祖的故地,算是滿洲人的龍興之地。所以將犯人流放寧古塔,我想清政府有兩個考慮:一是既然是犯罪流放,當然要去受苦,黑龍江寧古塔屬於苦寒之地,不習慣這種氣候的外地人發配到這裡簡直是活受罪。二是作為滿洲人的龍興之地需要人口去建設,讓犯人們去建設這裡,死了也不心疼。而且為奴意味著降為奴籍,那後人連科考都不能參加,這樣的犯罪官員連後人都翻不了身

  • 4 # 葛大小姐

    原來,在清代,寧古塔是朝廷的流放之地,被稱為“人間地獄”,是古代流放犯人的地方。

    1、寧古塔不是塔,到底是什麼?

    寧古塔,猛的一聽,以為是塔名,其實寧古塔不是真正的“塔”,而是一個古地名,在今天黑龍江牡丹江下轄市寧安,寧安的滿語就叫寧古塔。這裡是滿洲人先祖的故地,算是滿洲人的龍興之地。

    《寧古塔紀略》中寫道:“相傳昔有兄弟六個,各佔一方,滿洲稱六為寧古,個為塔,其言寧古塔,猶華言六個也。古塔源自寧古臺,意思是“六個”,本來並無異議,但後來竟與清太祖的“六祖”聯絡起來,相傳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曾祖父福滿所生的六個兒子曾居此地,故稱其地為寧古塔貝勒,簡稱寧古塔。它是當時清政府設在京都盛京即現在的瀋陽以北的黑龍江、吉林的部分地區的軍事、政治、經濟的核心地區,同時也是清代流放地中最著名的地區。

    因為寧古塔是滿清朝廷的發源地,也是邊陲重地,所以要重兵駐守,駐守這裡的就是“披甲人”。所謂“披甲人”,就是受降後披甲上陣為清廷征戰討伐的人,地位低於一般軍人,高於奴隸。這批人中有漢人,也有清軍,甚至還有俄羅斯人和蒙古人。自從清朝軍隊入關以後,這支軍隊就在此地留了下來,幫助清王朝鎮守邊疆,世代居住邊疆,守護著龍興之地。所以,為了穩定軍心,清王朝會經常將一些犯人或其家屬發配給這些人為奴。

    2、寧古塔為什麼被稱為“人間地獄”?

    寧古塔在東北苦寒的地方,位置十分偏遠,環境惡劣,氣候寒冷,天氣變化莫測,土地荒涼,人跡罕至,道路蜿蜒崎嶇,野獸肆虐。《研堂見聞雜錄》有記載:寧古塔這個地方開春到四月,每日狂風驟雨,五月至七月連日陰天下雨,八月下大雪,九月河水凍結,大雪飄到地上就立馬凍成了冰。想想這樣的氣候,估計也能“潑開水成冰”了。

    順治時期,此地逐漸變成了清廷流放犯人的集散地。人們常說,被流放到這裡的犯人等於被判了死刑。他們有可能被凍死、被餓死甚至被折磨死,最終的結果都很悽慘。一旦不幸被髮配到此地,無論是想要喊冤訴苦,還是洗雪冤仇,都是徒勞的。即便是昔日皇帝身邊的紅人,來到這裡也和百姓一下,必須要帶上枷鎖腳銬,承受非人的折磨。所以,人們把這裡稱作是“人間地獄”。

    寧古塔距離盛京非常遙遠,流放者往往半道上就會被虎狼惡獸吃掉,甚至被餓昏了的當地人分而食之,能活下來的不多。運氣好活下來的,要當奴隸,服勞役,種田,開墾荒地,搭橋,修路等等,他們生活艱苦,居無住所,家中無傢俱,一切都要自己動手創造。清朝初年被流放到此二十三年的詩人吳兆騫曾經記述過寧古塔的流放生涯:“官莊人皆骨瘦如柴”、“一年到頭,不是種田,既是打獵、燒石灰、燒炭,並無半刻空閒日子”。

    再加上那時通訊不發達,人們對遙遠地方的認知有限,以訛傳訛,便將寧古塔妖魔化了,想象成一個人間地獄的景象。

    3、滿清朝廷為什麼要把犯人流放到寧古塔?

    這還要從朝廷把犯人流放到寧古塔的目的說起,寧古塔是滿清朝廷的祖地,雖然他們推翻明朝後,入關進了北京城,但作為祖地盛京及寧古塔卻是龍脈所在地,雖然環境惡劣,卻至關重要,因此非常注重這個地方的建設、安全和發展。流放罪犯到寧古塔其目的是:

    一是讓罪犯勞動改造,建設清廷的祖地。因為這裡貧瘠落後,勞力缺乏,所以發配他們來到這裡搞建設,既可以讓犯罪的人到關外去思悔,接受風沙洗滌的磨難,更是為大清皇族的老家做貢獻。

    二是為了增加人口交流,促進這裡繁榮昌盛。靠人口遷徙來這裡發展,投資大收益小,況且老百姓還不願意。而流放之人及家眷發配到這裡,是朝廷對罪犯的處罰,他們有怨言也只能執行。幾年過後,繁衍生息,增加人口,把中原先進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方式等帶到酷寒之地的寧古塔,更有利於當地經濟的發展。

    三是鞏固邊防。雖有強大的披甲人駐守邊防,但生老病死不可避免,透過發配寧古塔,可補充有生力量。

    四是穩定披甲人。披甲人常年駐守邊疆,苦悶異常,再加上不能與異性接觸,十分壓抑,發配罪犯及家眷到這裡,可釋放壓力,緩解苦悶的情緒,更有利於對外作戰。

    五是嚴懲罪犯,讓犯罪之人通過幾千里地的流放到苦寒之地受盡磨難,透過罪犯的自思、自悔來達到懲戒的目的。讓犯人反思改造。寧古塔地處偏遠,古代沒有便捷的交通工具,透過步行走到這裡,讓犯人充分體驗環境的惡劣和心酸,體驗九死一生的感受,真正從心理上折磨他們。

    六是朝廷統治的需要。流放雖然殘酷,但比死刑輕得多,可以表現出皇帝的寬仁,留你一條性命,只是流放你,而不是殺你,更容易收買人心,鞏固自己的政權。

    4、女犯人為什麼害怕流放寧古塔?

    一是因為心理落差大,無法面對。當時流放寧古塔的犯人主要來自中原還有江南一帶,加上清朝喜歡搞株連,不僅全家被流放,而且禍及九族以及鄰里親戚朋友,全部成了流放者,不但家產全無,到了流放地的命運無外乎是“賞給出力兵丁為奴”、“給披甲人為奴”等等,連身邊的孩子也都已經是奴隸。

    二是流放路途遙遠,非常悽慘,生死不定。從北京到寧古塔要走幾千裡,路途遙遠,又是戴枷而行,全靠兩隻腳蹣跚步行,一路上風餐露宿,倍受折磨,光是長途跋涉就能把人折騰個差不多。許多人是不堪其苦,在路途中就死掉了。

    三是朝廷的規定,讓女犯人看不到生存的意義。在雍正時期,有一個規定,就是犯人到了寧古塔,披甲人可以隨意處置,即便是將犯人處死都沒有關係。但是披甲人基本上不會將犯人處死,而是任其打罵留下活口乾活。犯人們成為奴隸之後,一年四季沒有休息的幹活。最悲慘是女性奴隸,首先對她們的稱呼就叫做“賤民”,可見完全沒有地位可言,甚至都比不上民間的妓女。

    四是古代女人把“貞操、貞潔”看得重如性命,寧死不願意受辱。因寧古塔遠離中原,地廣人少,生存條件惡劣,妓院更是鮮有。清朝為安撫軍心,振作邊關士氣,特地開設了官妓和軍妓,專供邊塞將官們解決生理需求。由於沒有人願意去那個地方,甚至連妓院都願意去,清王朝只好將犯官的家眷妻女,收入官妓籍,發配寧古塔。很多如花似玉的官眷夫人、官家千金、丫環,發配到這裡時,面對如狼似虎、粗魯野蠻的大兵,簡直生不如死,很多女人不堪其辱,很快香消玉殞。

    五是罪犯來到這裡不僅要開荒種地,修橋築路,改變清皇族老家的面貌,而且還要忍飢挨餓,為當地官員、滿人當牛做馬,淪為家奴。作為一個女人,柔弱的身體根本就承受不了這些高強度的勞動,大部門被折磨致死。

    六是被披甲人脅迫,苦不堪言。披甲人都是男性,有的正值壯年,但凡看到女犯人有些姿色,都會強行被帶走納成自己的小妾。有些女犯人不願意,還會被強行霸佔,甚至以威脅女犯人的丈夫或者父母為由,讓女犯人被迫妥協。

    七是人們的傳言從心理上令人畏懼。寧古塔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很少有人知道,再加上當時通訊不便、資訊不發達,因為寧古塔地處遙遠,各種殘酷的傳說都有,令人心理上產生恐懼。

    所以,在視“貞操、貞潔”為性命的古代,女犯人一聽說被流放到寧古塔,寧死也不願前往,是可以理解的。當一個人感到前途渺茫,生無可戀的時候,死是唯一的解脫。也可以說,封建社會的流放制度是摧殘人性的,最終在清朝末年廢除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媽媽的素質決定孩子的高度,作為媽媽,該如何改變自身的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