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編虎哥
-
2 # Luodixiucai
沒用,明朝末期氣數已盡,非有擎天之才不能支撐。反觀福王,在河南的七個明朝藩王中,最富有的要數洛陽的福王朱常洵了。此人為明神宗第三子,與寵妃鄭妃所生。王皇后沒有生兒子,王妃生了長子,就是後來的光宗,朱常洵比他小。明朝將士十分憤怒:“洛陽富於皇宮,神宗耗天下之財以肥福王,卻讓我們空肚子去打仗,命死賊手,何其不公!”他卻不開倉放糧賑濟災民。但是最基本的守城士兵都沒得到優撫。李自成攻打河南,災民雲集響應,守城士兵開門投降,其被李自成抓住後貪生怕死,叩頭求饒。慘遭被煮下場也是罪有應得。
-
3 # 老帥看戲
朱常洵是明朝萬曆皇帝第三個兒子。朱常洵從小就獲得了萬曆皇帝的寵愛。由於長子朱常洛只是偶然臨幸宮女所生,所以萬曆皇帝不太喜歡朱常洛,而且皇后多年未育,按照“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
明光宗朱常洛
朱常洛本應被立為太子,可是萬曆皇帝卻死活不同意——目的是想方設法欲立朱常洵,結果大臣們又死活不同意,這就是明朝萬曆時期曠日持久的“國本之爭”。最終萬曆皇帝妥協下來立朱常洛為太子,很多歷史愛好者就會想如果立朱常洵為太子大明朝是否還有救,我的回答是,可能不會更好。
原因如下:據記載,朱常洵沉迷與酒色,如果讓他當皇帝的話,多半又是一個不理政事之人。
在《明史》本紀中是這樣記述的: 崇禎即位後朱常洵地位更尊貴。他飲酒歡宴,最喜歡美女和音樂。等到李自成兵起,河南發生蝗災,人相食,民間認為是損耗天下之財肥了朱常洵,洛陽富裕程度堪比皇宮。來洛陽支援朱常洵的軍隊說,福王府錢財百萬,卻讓我們餓著肚子去打仗送死。 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回家省親,聽到軍隊這樣說很擔心,就向朱常洵陳說利害,朱常洵不以為意。
傳個誰都一樣,明朝的問題是中央政府和地方土豪劣紳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加上無休止的黨爭,在後期的皇帝其實誰都贏不了土豪劣紳,如果非要救。除非出一個朱元璋才可以救明朝
-
4 # 歷史小兵感悟未來
朱常洵這個不管正史還是野史都記錄為驕奢淫逸,只知享樂,不知民間疾苦的福王。唯一留給歷史的記憶估計就是開始的“國本之爭”和最後的慘死的“福祿宴”吧。假設按題主所說的由其即位,估計所有的同學都會說,明朝早玩完了,肯定都等不了崇禎上吊的時間了。但筆者認為,這個問題可以來“小槓”一下,這個明朝的滅亡是肯定免不了的,但是或許可以“搶救一下”,讓其不這麼快滅亡,至少比崇禎的1644年晚上那麼幾十年,還是很有可能的。為什麼這麼說,先看看朱常洵悲劇的一生的心路歷程。
“國本之爭”中的朱常洵大家都知道萬曆皇帝和鄭貴妃對他們的這個兒子朱常洵是寵愛有加的。為了立他當太子,和大臣們懟了幾十年,實在懟不過,直到朱常洵要到30歲了才送他到封地洛陽就藩。這個事情,說句實在話,完全是萬曆和鄭貴妃自己搞出來的,朱常洵很被動,他就是一宅男,沒有歷史記載他自己有任何非分的想法和行動,也沒有記載他就藩前在京師有什麼欺男霸女的的違法犯罪記錄。其實萬曆自己心一橫,早點下旨朱常洵去就藩的話,朱常洵早就走了,不會有半點違背。由此看來,朱常洵本人並不是一個權利慾望很強的人,他一直在被父母安排著人生程序而已。
驕奢淫逸的藩王生活這個沒辦法,明朝歷來的王爺都是被朝廷當豬養的,連自己封地都不能隨便出的。你一個王爺,幹嘛要關心國家大事,幹嘛要關心民間疾苦,幹嘛要生活的艱苦樸素,你是想要養望嗎?後來崇禎皇帝在滿清入關釋出勤王令的時候,唐王就覺得自己應該成為宗室的擔當,於是自己招募人馬往京師趕去幫自己親戚打架,結果還沒出封地就被地方官員攔了回來,後來還被崇禎治罪。更何況從小被寵愛慣了的朱常洵,本來萬曆和鄭貴妃就覺得沒有讓朱常洵當成太子心存愧疚,所以在其就藩的時候,給了朱常洵大量的封地和財物,就這事,又是惹得萬曆和內閣一陣懟。一個長期的深宮宅男,出了北京城,又被困在了另一座城,又有大量的錢財,還不能有什麼政治理想和正常一點的愛好,那能做什麼,那就只能天天歌舞昇平,玩玩造人遊戲了。至於不關心民間疾苦和國家危機,第一,朱常洵一個親王他不敢去關心,所以他可能確實不怎麼知道國家已經到了什麼地步。第二,文官和宗室之間天生不對眼,你說的我也不能信對不?第三,李自成真打來了的時候,他不也自己出錢招募勇士進行抵抗嗎?還有崇禎繼位的時候,他也向朝廷捐了一筆軍費的。所以朱常洵這個人,就是一典型的土財主,只相信自己看到的和自己的親戚。
“福祿湯”的真偽這個說李自成破洛陽後將朱常洵殺了和梅花鹿一起做成福祿湯給將士和百姓分食得說法是野史的誇大,真正的朱常洵在被李自成的農民軍發現後還是堅持了抵抗沒有投降後給殺害的,可能是被挖了身上的一塊肉象徵性的被煮了湯,用於農民軍爭取民心。
朱常洵即位能否為明朝續命這個筆者認為有可能。
其一,縱觀胖子朱常洵的一生,其權利慾望淡薄,有孝心(就藩以後常給萬曆和鄭貴妃去信問候),雖貪圖享樂,但沒有仗勢欺人和利用王爺的權利來滿足自己慾望等惡行。如果由他來繼承皇位,應是守成之君,會對大臣放權,對於明末的腐朽制度談不上改變,但可以拖延病變的時間。而其侄兒崇禎皇帝的種種作為就是給明朝下的一濟虎狼之藥。
其二,作為喜歡享樂的主,朱常洵不會像從小受到“東林君子”影響的崇禎一樣,一上臺就剪除權閹和削弱廠衛的影響,自斷其臂,使得朝堂上全是“眾正盈朝”的空談誤國和背地裡雞鳴狗盜的偽君子。有可能類似於正德皇帝,小事不計較,大事不糊塗。
其三,不會像崇禎一樣,走馬燈的換內閣大臣和首輔,明朝的內閣制其實是一種進步,萬曆二十年不上朝大明依然轉。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指望幾年內有大的改變不現實,崇禎強國心切,大臣們一忽悠他就信,沒做到就換就殺,沒有考慮客觀因素和已經做出的成績,這樣反而打斷了內閣大臣們各自的治國理念和政策,越來越亂。所以換成朱常洵的話,多半是“寡人要陪伴佳人共度良宵,諸位臣工看著辦。”
-
5 # 坐看東南了
朱常洵在洛陽就藩27年,直到1641年1月被李自成所殺。歷史上對福王朱常洵的記載多是驕奢淫逸,大胖子,結果被李自成和鹿放在大鍋裡煮成了“福祿宴”。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的,真實的朱常洵其實沒那麼差。
朱常洵就藩洛陽27年,基本算是老老實實呆在王府,基本算是沒有為害一方。不敢說沒有欺男霸女,因為這種事情不好界定,但起碼沒有罪大惡極的事情,各種明史資料都沒有發現福王朱常洵罪大惡極的記載。
朱常洵能活到55歲,而且還身體健康,這一點很不容易。以朱常洵這麼好的生活條件,如果不懂節制,不懂修身養性,很容易縱慾過度,過早掏空身體。要不是被李自成處死,朱常洵應該可以活到更高年齡。能做到這一點,說明朱常洵是個愛惜身體、懂得節制的人。有人傳說朱常洵體重300多斤,這個基本不屬實。萬曆皇帝的5個兒子長得都比較清秀,而且在古代落後的醫療條件下,300多斤體重的人,是很難活到55歲的。
1641年,朱常洵的洛陽城被李自成攻破,當時洛陽能守得住嗎?很難。朱常洵在這個地方才呆了27年,在洛陽的根基不深。但是朱常洵做了應有的抵抗,因為農民軍太強大了,洛陽被攻破,朱常洵戰略轉移未成,被李自成手下抓獲,朱常洵沒有投降,被處死。
崇禎皇帝得到訊息後,痛苦流淚,哀嘆道:朕竟不能保一叔!李自成的農民軍退出洛陽後,崇禎皇帝讓地方政府收斂朱常洵的遺體重新安葬,並賜朱常洵諡號:忠。後世稱朱常洵為福忠王。說明崇禎皇帝對這個叔叔的行為是十分肯定的。
從以上簡要分析,不難發現,福王朱常洵是個不錯的人,各方面都經得起檢驗。他比哥哥朱常洛的身體好,壽命長,也穩重。如果他即位,不一定能挽救病入膏肓的明朝,但是應該可以延長明朝的壽命。因為明朝已經病入膏肓,沒有朱元璋、朱棣這樣的高人,不可能挽救被折騰的垂死的明朝,而養尊處優的朱常洵顯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回覆列表
夷陵之戰,劉備率幾十萬大軍伐吳,給關羽報仇,沒想到,輸了個底朝天,全軍覆沒,蜀漢元氣大傷,蜀漢的中青年將領馮習、張南等全部陣亡,傅肜和蠻王沙摩柯戰死,謀士馬良和程畿也遇害,劉寧和杜路投降東吳,黃權也投降曹魏。
這一戰,劉備損失慘重,那麼,劉備為何會戰敗?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試想,夷陵之戰,如果換成諸葛亮去打,會輸給東吳嗎?
先說劉備伐吳,戰敗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其一,劉備輕敵。
劉備自認為自己能打敗孫權,所以,誰的意見也聽不進去了,諸葛亮和秦宓勸阻,劉備不聽,趙雲勸阻,劉備也不聽,後來,孫權向劉備求和,劉備大怒,沒有同意。劉備覺得吃定了孫權。
《三國志 先主傳》記載:先主忿孫權之襲關羽,將東征,秋七月,遂帥諸軍伐吳。孫權遣書請和,先主盛怒不許。
其二,劉備連營七百里,戰線太長。
劉備連營七百里,這麼長的戰線,後勤補給也很長,首尾很難及時策應。連曹丕都知道,怎麼可能七百里連營能打敗敵人呢?這是兵家大忌啊!結果,果然沒過幾天,就傳來了劉備戰敗的訊息。
《三國志 文帝紀》記載:孫權破劉備於夷陵。初,帝聞備兵東下,與權交戰,樹柵連營七百餘裡,謂群臣曰:“備不曉兵,豈有七百里營可以拒敵者乎!‘苞原隰險阻而為軍者為敵所禽’,此兵忌也。孫權上事今至矣。”後七日,破備書到。
其三,紮營四十餘座,不能集中優勢兵力。
劉備紮下四十多座營寨,導致兵力分散,不能集中優勢兵力,所以,被陸遜各個擊破了。兵法上,集中優勢兵力,抓住機會,給敵人致命一擊,這才是關鍵,兵力分散,只能是被人各個擊破。
《三國志 陸遜傳》記載:一爾勢成,通率諸軍同時俱攻,斬張南、馮習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餘營。
這一戰,劉備幾乎輸光了家底,四十餘座大營被燒,大將馮習、張南、沙摩柯戰死,杜路、劉寧投降,兵馬死傷無數,屍體都堵塞了江面,劉備隻身逃入白帝城,可以說,非常狼狽。不久,劉備羞憤交加,病死在白帝城。
《三國志 陸遜傳》記載:備將杜路、劉寧等窮逼請降。備升馬鞍山,陳兵自繞。遜督促諸軍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萬數。備因夜遁,驛人自擔,燒鐃鎧斷後,僅得入白帝城。其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屍骸漂流,塞江而下。
再說如果換成諸葛亮,會輸嗎?
諸葛亮肯定不會輸,首先,諸葛亮不會連營七百里,將戰線拉這麼長,本來蜀道運糧就非常困難,七百里戰線,那是打仗,不是遊山玩水。
其次,諸葛亮用兵,不會如此分散兵力,諸葛亮可能會一虛一實,或者水路並進,兩路策應,而劉備紮了四十多座營寨,兵力太分散了。
最後,諸葛亮不會在茂密的樹林裡紮營,諸葛亮善於使用火攻,他是非常敏感的,因此,只要不在樹林中紮營,陸遜就沒機會實施火攻。換句話說,諸葛亮是用火攻的高手,而陸遜在諸葛亮面前只是小學生,他根本不是諸葛亮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