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哥40827573
-
2 # 龍鱗36851
坐視既得利益階層掏空國家根基,被東林黨耍的團團轉:殺勤臣、縱貪官、廢南稅、激北變,條條亡國昏招。是非不分,用人不明,大明不亡才見鬼了。
-
3 # 歷史麻辣鍋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其實它涉及到一個歷史上很重要的問題,究竟怎樣才算是一個好皇帝?
其實這個世界上有三種皇帝,一種是百姓心目中的皇帝他要體恤民情,還能微服私訪為民申冤,勤政愛民。
第二種是大臣們官僚們心中的皇帝,那是按照儒家思想的道德標準來塑造的皇帝形象。
第三種是真正的皇帝自己。
那麼究竟哪一種皇帝才是合格的真正有效的好皇帝呢?這是一條皇帝之間世系密傳的秘訣。一般人還真的是不知道的。
由於皇帝的教育一般都是由一些德高望重,學問很大的老臣來輔導的。所以這些臣子子都會把自己認為的皇帝標準來不斷的灌輸給自己的學生皇帝。所以臣子心目中的好皇帝標準,會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皇帝本身的行為準則。
但這些標準並不一定真正能讓一個皇帝當好皇帝。
所以在這裡,勤政這一個行為準則或者說條件標準,只是老百姓心目中好皇帝的標準,或者也是一些臣子心目中好的標準,但這一條件標準並不是真正能夠當好皇帝的必要因素。
管理好一個帝國,這是管理學,領導學以及其他學問的複雜的綜合體,並不是單單靠勤政可以來達到和實現的。
同樣作為明朝的崇禎皇帝,他並沒有完全意識到這一點,他的勤政並不能完全補足他其他方面的短板,而其他方面的短板卻足以摧毀他這個偉大的帝國,這就是崇禎皇帝失敗的地方。
同樣這也是明朝對皇帝教育上的失敗。
-
4 # 有畫說話
積重難返,無力迴天!
這是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崇禎一己之力,終是徒勞。積重在哪?無力又在哪?
先有畫,再說話。來看張圖
由圖可知,積重之一:內憂外患,形勢兇險。邊境,腹地皆是戰場。北京也成了前線。
先有畫,再說話。再看張圖
由圖可知,積重之二:軍力尚在,無力開餉。財政收入枯竭,經濟崩盤,實際就是朝廷破產了。
由於讀者時間寶貴,其他積重不再贅述。黨爭,兩極分化,天災等。
先有畫,再說話。最後看張圖
有圖可知,崇禎帝確實無力了。無論能力,心力還是精力。只想用自己的死來躲避眼前的形勢。
無力之一:用人多疑、剛愎自用。良將被誅,自斷羽翼。用人方面時而英明時而昏聵。(估計武將也是因為這個人人自危,甚至叛逃。)
無力之二:李自成兵臨城下,修書稱:"欲割據西北一帶,赦命為王,並犒軍銀百萬兩。”(動機待考,但好事一樁)崇禎與眾臣商議集資。眾臣不語,遂罷。此等形勢下居然是商議。哀!大臣只知努力貪,不願赴國難。悲!李自成進京後,那些大臣在威逼下繳銀數千萬兩。
據記載:崇禎帝死前悲呼:“群臣誤我也!”並於袍服上大書“勿傷百姓一人”。
-
5 # 要的不是點贊
剛愎自用喜怒無常死要面子聽信謠言沒有主見,明朝出很多英雄結果都被自己人整死了,漢滿都害這種病不過只有李世民心胸開郎讓忠臣得到善終。
-
6 # 北洋海軍炮手
勤政只是對於專制君主的基本要求,但是這不代表勤政的君主都是能力超群的。崇禎就是這樣的專制君主,他是很勤政,但是沒有能力,也辦不了好事,換句話說,他沒有逆天改命的能力,只能按照歷史的劇本一步一步的走向滅亡。
俗話說得好,好心未必辦好事,崇禎很不幸應了這句老話,他空有志向,卻沒有為明朝續命的能力,頻頻出昏招,最後只能被李自成逼得掛在樹上。雖然打足了悲情牌,但是歷史從來不會同情失敗者,更不會同情亡國之君,他只能替歷史去填下明亡的最後一剷土。
全文完
-
7 # 美映椒房
明朝作為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封建帝國,它的覆亡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不包括南明)最後的結局是上吊自殺殉國,他的悲劇命運也讓人唏噓不已。但是如果理性看待明朝滅亡的話,應該要清醒地認識到,明朝絕非亡於它的繼任者清朝,而是死於自身。國家的滅亡只是內外交困各種累積的矛盾在一個臨界點達到大爆發,可以說是一種歷史的必然走向,在這個過程中,具有傑出能力或堅強意志的歷史人物或者可以延緩矛盾的爆發,但他無法靠一己之力改變歷史發展的趨勢。也就是說,崇禎皇帝勤勉與否,並不能改變明朝會滅亡這個事實。
明朝之亡是一個宏大複雜的課題,不是一兩個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能簡單概括的。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即位時,接手的可謂是一個棘手江山。明朝中後期以來,社會經濟繁榮發展,但也陷入了歷代封建王朝都無法解決的弊病:土地兼併問題。明朝作為一個以小農經濟為主的農業國家,國家的財政收入主要依賴於農民。土地兼併導致土地和財富集中於少數大地主階層,他們利用手中的政治資源等逃避稅收,這樣不僅普通農民反而要承擔更多的稅收,也造成了大量失地農民。於是明朝政府始終有一個痼疾無法解決,那就是以青壯年為主的流民問題。
而崇禎年間流民問題集中大爆發,也離不開自然災害的影響。考察明朝的天災,從崇禎元年到崇禎十七年,年年都有水旱之災、雪災、蝗災。古代這種小農社會,農民收成對自然條件的依賴程度很深,小農經濟對待自然災害的抵抗能力也很薄弱。如果是政治清明的社會可能還能勉力維持,但明朝末年時,官僚集團的運作已經老道成熟,而其中積累的弊病也病入膏肓,雖然萬曆年間張居正曾試圖一改頹風,然而人亡政息,萬曆帝的怠政和消極抵抗反而進一步加深了政體的潰敗。這樣一個腐朽的政治體,面對大規模的自然災害時,不僅國家財政收入受到影響,而且還得撥出大筆錢糧救災賑災,但官員們首先想到的不是撫民安民,而是貪贓枉法、中飽私囊,老百姓們沒法活下去,只能振臂一呼起來造反,各種因素的綜合下導致的民變和農民起義更進一步地把明王朝推向了死路。
而把明王朝拖垮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在遼東對後金的用兵。萬曆中後期,建州女真部落崛起,逐漸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政治體,對明王朝的安全造成了嚴重影響,明王朝不得不在遼東投入大量的兵力和錢糧。
崇禎皇帝即位時,滿腔銳氣,想要大明王朝在自己手裡恢復太祖成祖時的榮光,然而少年壯志在現實面前可謂是舉步維艱百般束縛。他即位初期雖然乾淨利落地處理了魏忠賢的宦官之禍,但處理和官僚集團的關係時,卻急於求成顯得過於焦躁。官僚集團雖然有顢頇的一面,但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體系,他們能在以內閣為主的情況下,大體維繫國家正常的運作。崇禎皇帝雖然看到了官僚集團的弊病,以皇權之尊與官僚集團奪權,試圖革新時,但面對內憂外患、多災多難的國家,缺乏實際政治經驗的天子顯然非常不成熟。他在位十七年,更換重臣的頻率可謂創下了記錄。根據《明史》的記錄,崇禎先後更易內閣首輔50人(處死2人、充軍2人),幾乎每三年不到官僚集團的首領就要換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這樣的做法,顯然進一步導致了官僚集團對皇權的離心。
總的來說,明朝的滅亡是多重因素的綜合作用力,是多種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的大爆發,與政治、經濟、外交、自然以及皇帝的個人因素都有影響,但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就是,僅僅依靠崇禎皇帝勤政,這是無法挽救大明王朝的。
-
8 # 醉愛侃足球
17世紀40年代中期,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在這一年大明朝在衰敗中走向滅亡,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許多朝代的滅亡都是因為末代統治者的昏庸無能,可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崇禎並不是一個任由他人擺佈的皇帝。他有一腔治國熱情,且處事清晰明白,可大明朝為什麼還是在他的手裡走向滅亡了呢?筆者以為以下幾個原因非常重要:
一:他接手之時大明江山已殘敗不堪大明江山傳到崇禎帝手裡時已經過了走過來二百多個年頭,在朱由校和魏忠賢等一群人的折騰之下大明江山像是一個瀕臨垂死的老人已經沒有了任何的生機。同時它還面臨著長城以北滿族政權的威脅,因此筆者以為此時的明王朝已經入不敷出。
朱由檢雖然是一個勤政的好皇帝,可他生錯了年代,如果他生活的時期是明中期而不是後期,那麼他一定能成為一個好的帝王。即使不是那種大有作為的王朝統治者,但最起碼也會成為一個被後人稱讚的守成皇帝。但偏偏他接手的江山已經是一個殘破不堪的江山,如此一來,即使他再有能力也是無力迴天罷了。
▲崇禎畫像
二:皇帝本身剛愎自用崇禎皇帝雖然擁有遠大的抱負,但他是一個平常人,也有著平常人有的缺點,而他最大的缺點就是剛愎自用。在他剛剛繼位的時候試圖拯救大明江山,於是他重用了一大批人,將拯救江山的希望寄託在了這些人身上。
可這些人並沒有完成他拯救江山的願望,於是他經常出發那些未能讓他滿意的王公大臣,就連大明的最後一道防線袁崇煥也死於他手。崇禎皇帝曾經感嘆大明朝沒有好的官員可以用,可是他怎麼沒有想想這種無官可用的局面不正是他自己造成的嗎?
▲袁崇煥畫像
三:大將袁崇煥被殺致使朝中無人禦敵
袁崇煥一直以來都是大明朝廷保護傘一樣的存在,他駐守邊疆多年,給遠在京都的統治者們打開了一張大的保護傘。可就是這樣一個有功之成卻因為崇禎皇帝的剛愎自用而被殺。他死之後清軍也更加肆無忌憚了,最後他們直奔北京拿下了大明國都。崇禎皇帝也在一聲聲的絕望裡吊死在煤山上。
四:農民起義的爆發每個朝代在走向終結的時候都會爆發一系列的農民起義,大明朝也不例外。明朝末年各地紛紛爆發了農民起義,同時朝廷也進行了一系列的鎮壓。可明朝的農民起義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實在跑不了就詐降。如此一來農民起義不僅沒有被鎮壓反而越來越多。
▲皇太極畫像
五:清兵壓境、無將用兵一直以來由滿族人民建立的後金政權都是大明王朝最大的敵人,起初他們只是一個小的團體對明朝沒有太大的影響。可到了明朝末年他們的勢力越來越強大,以至於到達了明朝統治者不能控制的地步。
而後他們就利用自己瘋長的勢力不停的騷擾邊境,皇太極更是利用反間計讓崇禎皇帝殺了袁崇煥這個大將。之後明朝無人可用,後金就如同闖空城一般毫不費力的拿下了大明。崇禎皇帝在絕望中將皇子託付給值得信任的大臣,然後又命令後宮嬪妃自裁,最後殺死了自己最寵愛的女兒又將自己吊死在煤山之上。
▲崇禎自縊圖
總結一下我們可以發現大明朝的破落不是崇禎皇帝的錯,他只是接手了這個以早已經殘敗不堪的江山,而這個殘破的江山讓他的才賦沒有用武之地。試想一下如果他生活在鼎盛時期的大明王朝,那麼他也應該是一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
回覆列表
由於崇禎太過自信,相信東林黨產除東廠錦衣衛自廢武功,放任江南奸商逃稅漏稅,加重西北農民稅收,使西北農民民不聊生,迫後高迎祥,李自誠,闖圍京時李自成要求三百萬兩白銀封王去邊關攻打後金,東林黨人不願意出錢,崇禎帝沒有強硬手段要他們繳納,迫使闖破城而入,東林黨是亡明的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