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泰松望

    明朝海禁起因主要是防倭。明太祖剛立國時沿海倭寇肆虐已是常態。但明朝工匠當時繼承了唐宋以來的建造大船的手藝。所以海禁時依然可以造出當時世界上最好的大船。以後七下西洋充分說明了這點。鄭和下西洋時艦隊最多也達到數百艘。士兵兩萬有餘。而近八十年後哥倫布發現美洲時只有三艘船不到一百人而已。這其實是國力的差距。當然明中期後造船工藝開始落後西方也是不爭的事實但船隊規模還是很大的。西方記載明嘉靖年間的明朝私人船隊武裝也是非同一般。(應該是對王直船隊的記載)同時日本也有描寫徽王船隊的記載。和西方沒差距工藝稍稍落後但規模完全不差。明後期鄭芝龍的船隊也是非常強大。連破西夷船隊稱霸一方。說明當時中國造船工匠水平雖落後一些但懂得學習。差距可以忽略。

  • 2 # 撥開雲霧見光明HYB

    首先說明一下明朝的海禁不是最嚴的,最嚴的是清朝,明朝的海禁是為了防範海盜,但就是因為海禁明朝的海上走私業非常發達,才有了汪直這樣的人出現。

    明朝的艦隊的發展,要感謝一個人陳友諒,陳友諒主要發展的就是艦船,最鼎盛時期有多達萬艘,鄱陽湖之戰就可以證明,老朱自從吃了陳友諒的虧,差點連命都搭進去,就非常重視船隻的建造,再加上有陳友諒這麼好的前輩,

    朱棣在位的時候,就想著征服大海,也是為了尋找朱允炆,這是明朝海上艦隊發展最巔峰的時期,曾經我們的考古學家,在南京挖到過一個旗杆,長十一米,後來經過研究發現他在鄭和所在的主艦上只是一個尾杆,而不是桅杆,考古學家得出結論,這應該是航空母艦級別的。

    在明朝海戰的歷史上,可以這麼說,沒有打過一次敗仗,什麼日本,葡萄牙都曾經是手下敗將,如果要感謝,就感謝陳友諒吧,

  • 3 # 田客

    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一點:明朝的海禁物件是民間,國家行為是一直在進行的!其次,歷史最嚴海禁是滿清,不是明朝,閉關鎖國是滿清的專利。

    然後我們來看看,明朝為何會接連誕生強大的艦隊。

    其一、背景。

    唐朝時,萬國來朝,江南海上絲綢之路已經略見雛形;到宋朝時,江南得到了極大地發展,這一切都得益於造船業的發達,以及開明的政策、優渥的行商條件。到元朝時,江南得到進一步開發,沿海地區成為蒙元勾連世界,攫取財富的前沿;到元末明初時,江南已經成為了一個極度發達的商品經濟社會,造船業達到了封建社會的尖端。

    其二、條件。

    明朝的龍興之地在江南,朱元璋在奪取天下的過程中吃了水軍極大地虧,曾被陳友諒、張士誠坑得很慘,先天上就極度重視水軍;加上江南的財富大部分來自海上,而他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北伐成功,當了皇帝的男人,就是因為整合了江南的資源,而當時的江南在歷朝歷代中都是特殊的,自帶資產階級屬性。為了確保這一切,一隻強大的艦隊是必須的。

    其三、威脅。

    元朝的時候,蒙元曾經派出艦隊遠征日本,雖然因為自然原因導致失敗,但是給日本帶去了極大的震怖,日本開始防範和針對中國大陸;加上日本內亂,生活環境極度惡劣,導致日本浪人鋌而走險,在明朝開國之時就已經在沿海地區成批出現。那麼,為了應對來自海上的威脅,一隻強大的艦隊也是必須的。

    其四、需求。

    明朝成立之初,南征北戰,修建南京城,擴充軍隊,所耗費的財力物力、基本都是江南提供的,而很大部分財富都來自海上,海上貿易基本上都是暴利,必須有足夠強大的艦隊才能夠保障。

    就這樣,明朝從明太祖朱元璋時就已經誕生了強大到不可匹敵的艦隊。到明成祖朱棣時鄭和7下西洋,艦隊更是發展到了巔峰!最大的一艘船排水量達到了現代的航空母艦級別,可見明朝的造船水平。

    而強大的艦隊,也為明朝獲取了巨大的財富。有人說,朱棣派鄭和七下西洋,是為了耀武揚威,或者出海尋找建文帝朱允炆,最後造成財力無以為繼,曇花一現。這是經不住推敲的!

    鄭和下西洋,是帶著商業目的去的,正因為有了海上貿易,朱棣在位期間才能遊刃有餘的建立起包括故宮、天壇和永樂大鐘在內的新北京城,東征西討,佈防北疆,最後還編纂了史無前例、後無來者的《永樂大典》等等大工程。這些靡費巨大的大工程,如果沒有海上貿易帶來的暴利,絕對會惹得天怒人怨、戰禍連連,但朱棣在位期間這一切都沒有發生。

    至於,那麼強大的艦隊為什麼曇花一現,這就要歸結於皇權與官僚士紳集團的鬥爭了,以及皇朝壟斷得利卻沒有惠及民間,尤其是沒有惠及江南士紳階層;然後,在重重阻撓中,艦隊沒落,資料被束之高閣,最後甚至被付之一炬,徒留後世遺憾。

    但即便如此,到明亡前夕,大明的艦隊仍然強大無比,在世界上並不落後於人!明末1633年崇禎年間,就打敗了當時最強大的荷蘭艦隊,史稱“料羅灣大戰”,迫使荷蘭稱臣納貢,震懾了西方二百年,間接的庇佑了清朝的海域。

  • 4 # HK君

    1.明朝繼承了宋元的航海業遺產

    中國宋代是封建帝制社會商品經濟發展最高峰時期,宋朝因為沒有統治西域,所以陸上絲路不暢通,因此完全依賴海運,所以宋朝的海運業非常發達。

    北宋開寶四年,即971年,設市舶司於廣州,以後隨著海外貿易的發展﹐陸續於杭州﹑明州(今浙江寧波)﹑泉州﹑密州(今青島膠州)設立市舶司。後來有所罷省,但基本上,北宋是有兩浙路﹑福建路﹑廣南東路等3處市舶司,通稱“三路市舶司”或“三路市舶”。

    元朝建立後,先後在泉州﹑慶元(今浙江寧波)﹑上海﹑澉浦(今屬浙江海鹽)4處港口設立市舶司。後來又陸續添設廣州﹑溫州﹑杭州三處。經過裁併﹐到13世紀末,只在慶元﹑

    泉州﹑廣州三處港口設定。

    有了這些機構,宋朝的航運業非常發達,南宋初年,政府歲入不過一千萬緡,其中市舶收入即達一百五十萬緡。在一定程度上支撐著財政。宋政府還通過出賣一部分舶物增加收入。太平興國二年(977)﹐初置香藥榷易署﹐當年獲利三十萬緡。

    航運業和海外貿易的發展,使得大量阿拉伯人長期生活在中國廣州、泉州地區,同時,中國還有好多人生活在中東阿拉伯地區。

    2.元朝開始了中國水師的遠征

    因為宋代海運業的發達,元朝組建了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強大的水師——注意,不是宋朝,也不是明朝,中國古代水師或者海軍,最強大的時候是元朝!

    元朝水軍兩次遠征日本!中國歷史上,封建帝制王朝,除了元朝,沒有誰會想著去征服日本,那時候的日本還是個窮地方,可不是現在的旅遊業勝地和AV產業中心。

    那時候的日本MM還沒有現在這樣美麗。

    元朝不僅派水師遠征日本,還派水師從海路遠征占城國,設立占城行省。

    1292年,忽必烈派遣一千艘戰艦組成的海軍,從福建行省泉州渡海,登陸爪哇島,聯合滿者伯夷王克塔拉亞薩,攻打信訶沙裡國叛將賈亞卡特望,滅信訶沙裡國。滿者伯夷國王克塔拉亞薩隨後反戈,打退元軍,統一爪哇,建立了爪哇島最後一個佛教和印度教混合,並最終稱霸印度尼西亞群島的滿者伯夷帝國。

    元徵爪哇戰爭,因為戰前準備不足,蒙古人對海洋情況還是不熟悉,對爪哇島的情況也有認識不足,且沒有利用往來於東南亞經商的阿拉伯商人,和利用當地紛亂的局勢結果以4000餘兵力,孤軍深入至中國軍隊從未抵達的熱帶雨林之地,轉戰爪哇,先滅諫義裡,後雖遭叛失利,仍能撤退返國,未全滅於海外,整場戰爭持平而論,應該也算是平局收場!

    3.元朝時,中國出現了民間的海上探險家或旅行家——汪大淵

    汪大淵,字煥章,江西南昌市青雲譜區施堯村汪家壟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先驅,元朝民間著名Nautilus,比鄭和下西洋早75年,可以說是“海上徐霞客”。

    汪大淵前後兩次出海遠航歷時5年,第二次回國後便著手編寫《島夷志》,記錄兩次航海所看到的各國的社會經濟、奇風異俗。汪大淵回到故鄉青雲譜後,將《島夷志》節錄成為廣為流傳的《島夷志略》。

    4.中國宋朝和元朝的船舶製造業非常發達

    中國宋元時期的造船業非常發達。首先是宋朝,特別是南宋,因為要抵禦北方遊牧民族過江,所以水軍艦船製造非常發達。宋朝是中國古代車船製造的高峰期!

    因為海運業發達,宋朝的財政收入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市舶司的稅收,所以這時候的大型遠洋海船都比較大,且多數是4桅,帆裝可以達到12帆。

    中國在宋元時代,民間的遠洋商船裝載量,容積可達五六千料,載重可達萬石,大約600噸左右的貨物載重量。

    5.明朝初年的鄭和下西洋,正是建立在宋元航運業和造船業的基礎之上,才實現的,但是也正因為海禁非常嚴厲,明朝錯過了大航海時代。

    不過,現在華人如何說鄭和的寶船比達伽馬到達印度的商船,或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商船有多大,人有多麼多,都沒有什麼意義。

    民族發展的戰略,不是靠這些大船來證明的,而是靠那些具有遠見卓識的Nautilus、探險家和政治家、戰略家的眼光與實踐來證明的。

    換句話說,如果鄭和寶船比哥倫布的旗艦大N倍,那麼哥倫布就比鄭和偉大N倍,西班牙的伊莎貝拉女王就比明成祖朱棣偉大N倍!西班牙帝國就比明朝偉大N倍!西歐文明就比儒家文明偉大N倍!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5 # HuiNanHistory

    明朝哪兒有什麼強大艦隊啊?

    確實:鄭和下西洋的船艦,體型非常龐大。但是,體量的龐大和實力的強勁,這完全是兩回事。

    最簡單的反例,就是明初的倭寇問題。

    傳說中擁有“強大艦隊”,居然沒有辦法制止住沿海地區猖獗的倭寇現象,這實在是諷刺。

    我們都知道,明成祖朱棣是個脾氣火爆的人。

    無論是對付北邊的蒙古,還是面對南邊的安南,都是直接開打。但偏偏在倭寇的問題上,他非常地謹慎。

    例如,永樂十五年(1417)十月,明朝抓獲頭目為日本人的倭寇數十名,朱棣的態度是:

    遠夷威之以刑,不若懷之以德,姑宥其罪遣還。

    人家是要懷柔遠人呢,這還是我們熟悉的那個明成祖嗎?

    朱棣對倭寇的謹慎做法,與當時朝野對倭寇的畏懼情緒是有關的。

    如果明朝真有所謂的強大艦隊,怎麼會懂得“畏懼”這兩個字怎麼寫呢?

    不僅如此,一個強大的艦隊往往是以強大的航海技術作為依託的。

    但是,明朝並沒有這種技術。

    鄭和下西洋的時候,船隊採取的是短途、階段式的航行,利用了阿拉伯商人的航海經驗,途中經過大量東南亞的國家和港口進行補給,才得以順利出行。

    如果把鄭和擱到太平洋、大西洋去探險,八成是全員覆滅的結果。

    總而言之,明粉不要在空口胡吹了好不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利物浦在歐冠決賽領先後的戰術打法是否有些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