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馨風娛樂

    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故事精彩,語言生動敘事詳盡,展現了許多真實的歷史故事。讀史可以明今,它對讀者的思想啟迪有不可估量的意義。《三國演義》是小學階段語文教育必讀的課外讀物, 更是難得的好書。

    但是《三國演義》原版著作中生僻字較多,又是文言文版,不用心閱讀難於理解章節的意思也領略不到書中的精髓。讀《三國演義》就要明白小說中的人物性格特徵,他的處世原則和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再次要學習書中的寫作方法,對人物的刻畫等等。也要學習文中的成語故事,語言詩詞的優美精煉等等。但是對於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能夠做到這些談何容易。當務之急的是要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是一生中重要的事情,是提升個人修為的重要手段。

    我們可以先從學生版的《三國演義》開始每天讓孩子讀幾個故事,讓孩子知道三國故事很有意思提高他的閱讀興趣。家長和孩子共同討論故事情節和內容,孩子會非常有興致。然後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幾段原版的《三國演義》, 讀懂讀細生僻字弄明白。這樣日積月累孩子的閱讀能力會有很大的提升,為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更會明白許多道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幾遍下來,相信孩子對《三國演義》故事瞭如指掌,也許會成為三國迷也為未可知。

    如果做不到這樣,至少對三國故事人物應該有所瞭解。比如要學習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精神一一忠誠是人生最高貴的品質。也要學習他舌戰群儒,據理力爭的氣節一一人生沒有什麼值得畏懼,只有氣節和骨氣。在生死存亡之際,必須有正確的選擇。說白了也就是人生必須有態度,必須活的明白,不能糊里糊塗過一生。當然,曹操劉備和關羽身上也有許多值得我們現代人學習的地方,在這裡就不贅述了。

    如果說實在不想讀書,是否可以看電視劇?最好不要看,相比於讀書它的益處要差得多。看電視多數都是在看熱鬧,走馬觀花不加思索,尤其是《三國演義》的臺詞,電視劇中也咬文嚼字的很,不仔細品味也不知道劇中人在說什麼。如果不是深度的觀看一部電視劇可能過一段時間連故事的主要內容都忘了,更別提什麼教育意義了。

    看電視能夠讓孩子知道一下三國當中所講的故事,看過之後和孩子談論交流一下劇中的人物,做個簡要分析以及從中受到的收益等。

    但是電視劇是為了娛樂觀眾的,劇中故事人物相比於原著會有不少的出入,孩子所看到的並非原汁原味兒的三國演義,久之也會擔心孩子把看電視當成了一種娛樂方式,怕是得不償失,後悔不及。更重要的是,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無論如何都值得一讀。

  • 2 # 國際名場面

    是可以的,但是要有個前提——看正劇,最起碼,不能看那些奇奇怪怪的娛樂劇,那樣會嚴重誤導孩子的認知走向。

    下面我推薦幾個:

    一.《三國演義》

    這個應該不用解釋,太經典了,也太精彩了,而且價值觀以蜀漢為正統,完全遵循了原著的思想精神,和主流價值觀,對孩子的人格培養是有益處的。

    二.《百家講壇》

    《百家講壇》是老少咸宜的知識節目,深入淺出,我有不少知識也是從裡面學習到的,雖然在專業學者來看,只是入門級的科普,但對於孩子來說,完全可以作為通向歷史知識的第一個大門。

    《百家講壇》裡三國的內容要數《易中天品三國》名氣最大,但除此之外也有講那段歷史的,都可以看看,相容幷包。

    三.《三國》(2010版)

    2010版的三國又別稱新三國,這個電視劇名起得有點套路,既在劇中套用了《三國演義》的基本情節,又試圖還原歷史上的人物形象,所以叫《三國》都說得通,雖然當初剛播出來的時候,一度被評為雷劇,但後來感覺也還好,起碼在現在小鮮肉流量霸屏的年代,回顧以往,忽然感覺這部劇還挺良心的....................

    四.《三國演義》動畫

    這部動畫片是相當良心的,全程基本沒有尷尬的地方,國漫正統畫風,配音感情到位,對於青少年來說是十分合適的,可惜的就是有些劇情推進得太快,然後有一點小毛病,但也瑕不掩瑜了。

    四.其他

    有些劇不適合用於入坑,但若對三國有興趣的,可以看看,諸如《洛神》《軍師聯盟》《三國機密》等,這幾部對歷史改動較大,但演技道具什麼的還算過關,建議有一定歷史知識的人食用,其中最推薦《洛神》。

    還有一些上世紀的老劇,太老了,諸如《關公》《諸葛亮》之類的,我自己也沒看過,所以不放上來了。

    ————————————————————————————

  • 3 # 時間的河Omnis

    我一向不建議直接給中學以下的孩子讀所謂的名著。與其讀那些刪減過後的青少年版本還不如再等一陣子直接去讀全譯版甚至是讀原文。

    回到問題,讀不下去名著去看電視劇可以嗎?當然可以,不僅電視劇,評價較好的動畫也依然可以。

    因為對於孩子而言,名著內容要遠大於內涵。我在小學時讀三國武將排名、大一點的事件是主體,而三國演義中隱含的什麼權術、行文章法完全不是我考慮的範圍。

    所以先讓孩子喜歡上名著的內容,再考慮內涵吧。

  • 4 # 上頭派掌門

    不建議這麼做。影視作品即便完全忠實於原著,也不可能按照原著來拍;即便能拍出原著的風貌,也不可能展現原著的全貌。電視劇追求娛樂性,故事情節更曲折,矛盾也更集中,就必然要對原著進行解構和重組。改編是對原有藝術作品的再加工,其實也是一種藝術創作。不同的編劇有不同的價值觀和歷史觀,有不同的審美趣味和藝術判斷,所創作出來的劇本也是千差萬別的。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欣賞藝術作品要有自己的藝術想象。而電視劇是一種直觀展示,孩子看了以後會先入為主,以後再提到諸葛亮,他腦海裡就是唐國強的形象,這反而會給閱讀原著構成干擾和限制。經典名著的魅力絕非電視劇所能演繹,投機取巧不可取。《三國演義》裡確實有不少生僻字,文獻和詩讚要難懂些,但這並不影響閱讀,初中生通讀下來沒有任何問題。

    家長要注重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也可以分享自己的閱讀經驗。老師可以做一些導讀,孩子自己也要有探索精神,多查字典,多查閱資料,多跟同學交流。《三國演義》裡的很多故事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透過閱讀原著,我們才能形成自己的認知和感悟,否則只能人云亦云。

  • 5 # 寄暇學宮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這段文字是諸葛亮《誡子書》中的一段話。還不認字時,在爺爺的兩下戒尺之下,已經在心中滾瓜爛熟。恍如一眨眼的時間,卻已經身為人父,對這段話又有了新的理解。

    兒子還在幼兒園的時候,就已經把《誡子書》也背過了。孩子背過之後的第一句話就是——“窮廬是不是指家裡沒有錢?”當時聽到這句話,我們全家都笑了。

    現在很多父母覺得孩子不願看書,或者覺得這個年齡看不懂名著之類的書籍。這其實還是一種誤解,最主要的還是引導的問題。

    孩子剛上小學時,家長會上老師給家長們提了三項要求:

    一是給孩子提供一個讀書的氛圍。尤其是不要孩子在讀書,而家長卻在看電視玩手機。最好孩子在讀書學習時,家長也捧起本書看。

    二是一定要加大孩子的課外閱讀量。語文的學習,僅憑教科書上那幾篇遠遠不夠。語文學習的好壞,最後都要歸到課外閱讀量上。

    三是不要讓孩子看電視,多看書。影片的特性,會對孩子有些強大的吸引力。書籍所產生的吸引力沒有電視的強。當孩子經常看電視後,書籍就很難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影片會影響孩子的閱讀能力。

    兒子還是在幼兒園的時候,我選擇了一本《笠翁對韻》。我是和孩子一起背這本書的。當我們把《笠翁對韻》背熟後,我們父子就開始了一種新的方法。我說“天”,孩子就對“地”;我說“過天星似箭”,孩子就對“吐魄月如弓”;我說“黃蓋能成赤壁捷”,孩子就對“陳平善解白登危”。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孩子始終興趣盎然,從未有厭倦的表現。

    孩子二年級的時候,自己就拿起家裡的《三國演義》看了。現在孩子三年級,經常找我探討《三國演義》裡的內容。有時候孩子還有著獨特的見解,我感覺已經超過了當時的我。現在的孩子理解力不容小覷。

    最近我看到兒子拿著《三國志》,在和《三國演義》比對著看。偶爾還在自己的本子上記點什麼。有一天我下班剛進門,孩子就拉著我,跟我講“狹天子以令諸侯”和“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區別。最後表示如果是他的話,肯定會採用“奉天子以令不臣”,說這種境界更高。這令我很驚訝。孩子看不懂名著,其實是大人們的誤解。

    兒子上學時,語文成績一直很一般。每次老師開家長會,只是跟我說孩子很聰明一類的套話。

    前不久孩子寫了一篇《我的家庭》的作文,老師打電話把我叫去了。老師叫我去主要是詢問孩子的作文是不是抄襲的。

    孩子在《我的家庭》這篇作文裡,把《誡子書》裡的“窮廬”引進去了,把我們的家庭描繪成了最富有的家庭。爺爺奶奶的“舔犢”,爸爸的“才華”(被兒子拍馬屁的感覺真爽),媽媽的“孝敬”,這三樣是家庭的最大財富。我問了下孩子,為什麼要用“孝敬”,而不是經常聽到的“孝順”?孩子回答“孝敬”和“孝順”的心態是不一樣的。

    可能是母親節的緣故,孩子在這篇作文裡著重寫了媽媽的“孝敬”。

    孩子的奶奶現在偏癱,大小便失禁。孩子在作文裡用了三個段落,第一個段落寫了媽媽陪奶奶聊天,逗奶奶開心;第二個段落寫了媽媽給奶奶洗腳;第三個段落寫了媽媽清理完糞便給奶奶擦拭身體。

    這三個段落,採用相同的句式,採用相同的結構,文中還用了大量的排比句。最後還用了××(孩子的名字)曰議論了一下要“孝敬”不要“孝順”。

    現在孩子的課外書很少有這種寫法。我問孩子在哪些書上看到的?孩子回答是在讀完《古文觀止》之後,自己又找了些文言文的書看。看到這樣的寫法,覺得很好,於是就模仿了。

    孩子的這些提高,都是來自於閱讀。影視劇等影片在這方面產生的效果,效果甚微。要想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還是要叫孩子多多閱讀。

    《三國演義》是一本很好的小說,孩子也能看進去。等到孩子看進去之後,不難引導孩子和正史進行比較。用《三國演義》作為孩子研究歷史的契入點,也是很好的。過程中需要家長和孩子多交流,孩子的歷史觀如果出現偏頗,注意及時引導回來。但是切忌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孩子,以免影響孩子自己的思考。

    為了家庭默默忙碌地父親,大量的時間是在外面,只要有時間就多陪陪孩子讀書。越是忙碌的父親,越是要在孩子面前讀一下書。只要孩子看見你讀書,孩子心中的父親就是飽讀詩書的形象。這對於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也是至關重要的。

    孩子看不下《三國演義》這本書,不是孩子的原因,家長多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吧!

    和孩子一起讀書,孩子在不斷地成長著,家長也在不斷地成長著。

    我從未質疑過孩子們的理解力,影響孩子們理解的因素是閱歷。切莫看輕孩子那“幼稚”的理解力,這只是孩子們在學習上的“姍姍學步”。有些成年人的狹隘,甚至還趕不上孩子們的幼稚。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什麼在三個月內能掙到20000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