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班級群裡,家長們都在討論一個問題,就是低年級的孩子做錯題或漏題的情況很普遍,
而家長和老師說過後還是改不了,是什麼原因呢?
能做對的沒做對,有的甚至還會漏題,多數家長都會說這就是粗心馬虎造成的
甚至這種話家長老師說多了,孩子自己都信了,
他也覺得自己就是粗心馬虎
但是我分析了西西和班上其他孩子的試卷,跟他們的交流後發現
這個問題並非單純的粗心馬虎,而是在計算過程中對規範不夠尊重
小學高年級或者到初中階段,很少有純粹的粗心馬虎
會做沒做對,或者漏題這種情況對於一個10歲以上的孩子來說很少見
絕大部分一二年級的粗心馬虎,首先都是他的計算規範是稀裡糊塗
老師在課堂上強調計算規範的時候,他沒認真聽,
他一直都是按照自己所理解那個不太明確的規範,在做計算題,所以出錯的機率就會比較大
當然也有極少數人,他是知道這個規範的,就是偷懶,不願意嚴格按照規範流程去解題,從而導致錯誤
解決孩子粗心馬虎,計算容易出錯,必須對症下藥
第一,讓孩子明確所有正確的計算規範,我前段時間整理梳理一遍,小學一年級數學主要是考察的是數學邏輯和數理關係
大部分學生都是處於稀裡糊塗的狀態,先讓他們把這些課堂上沒有熟練掌握的規範先掌握
第二步,嚴格按照規範去進行訓練,不用刷太多題,他的計算能力就能突飛猛進的提高
否則沒有明確的規範下盲目去做計算題,做口算卡,會導致從一年級開始做口算卡,
一直做到六年級,一年級做二十道題錯一兩道,做到六年級還是一樣的結果
本質上沒有任何改變,但是你按照西媽分享的這個方式去嘗試,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也就是讓首先明確所有正確的計算規範,然後明確規範的前提下,嚴格按照規範來進行針對性的計算訓練
這樣不需要刷太多題,計算能力就能得到顯著提高。
回覆列表
-
1 # 謝雲峰高考專家
總是做錯題,總是拿粗心搪塞!根本原因是這4點
很多學校都已經考過月考了,有些同學在感嘆月考沒考好,但對於沒考好的原因,有很多孩子和家長都會這樣說——
孩子說:“我太粗心了,會做的題都沒有做對。”
家長說:“孩子這次因為粗心沒考好,下次注意就行了,下次一定能考好!”
真的是這樣嗎?
想象這樣一個場景:
一個選手幾個月後要參加比賽,他了解了基本動作,也練了幾次。有那麼一兩次很標準,有幾次有失誤,不過他認為自己比賽時就能做到。比賽很快到了,他很緊張,結果失誤了。離開賽場時他說:“唉,我疏忽了,主要是太緊張了。”
聽了這個故事,你會怎麼想?估計你會說:他練得那麼少,當然會失誤!
如果簡單地把孩子應該會的題目做錯歸結於粗心,並不妥,因為這會掩蓋很多真相,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而沒有找到問題的實質,無法採取正確的措施進行彌補。
我們判斷“粗心”的標準通常是:
“簡單的,不該錯的,考試錯了。”——那就問問自己,熟練度足夠嗎?
“原本會做的,考試做錯了。”——那就問問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嗎?
“審題錯了,不是不會做。”——那再問問自己,準確率夠嗎?比如平時做題力求一遍作對嗎?
我們常常認為,平時做過的,考試就能做出來,其實不是。那麼所謂“粗心”做錯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其實,做作業或者考試失誤的主要原因是練得太少了,基本概念不清楚,不夠熟練,準確率低,習慣不好。所以說,考試從來沒有粗心這回事,我們必須透過“粗心”看到背後反映出的問題。
“粗心”的本質問題在這裡
一、粗心,是因為知識熟練度不夠
看似每個知識點都掌握了,卻很難在考試中得到滿分,便會被歸咎於粗心。然而,在計算了某個知識點有99%正確率與90%正確率的同學,在題量逐漸增大後得到滿分的機率後,所謂粗心,就成了錯覺。
當題量達到200道題的時候,知識點90%正確率的同學得滿分的機率已無限趨近於零,比買彩票中500萬的機率還低。
關於實力和最佳發揮的關係。很多時候我們把最佳發揮當作實力,低於此的被歸咎於“粗心”,實際上卻取決於心理素質。
所謂熟練度,可以想象一下我們做小學一年級的計算題,每一題其實對我們來說都很簡單。但是當我們在計時的情況下完成1000題並不一定全對。如果平時經常做計算類的工作,很可能做的又快又準;如果平時疏於做簡單計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錯誤百出。
解決辦法:
態度不是原因,“粗心”不可能因態度的轉變而徹底解決。唯一解決“粗心”問題的方法,是提高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令單題正確率接近100%。
一個頗有爭議的說法:“中小學的知識並不難,做得多了自然就能做對。”
所謂“知識並不難”,意思是憑藉正常人的智商在理論上都可以達到100%的正確率(在粗心不能當作藉口之後,笨這個藉口也被徹底抹掉了。考不好只能歸咎於“懶”了)。越熟練正確率越高,說明了為什麼題海戰術雖然被人詬病、痛恨,但確實是有效果的。
對於一道題目,反覆接觸至少要六次以上,並且每次都在思考,才會熟悉併產生記憶。這就是為什麼同樣刷題有人成績大幅提高,有人卻成效了了的原因了。
二、粗心,是因為基本概念不清楚
還有一些題目,學生們認為自己是會做的,因為平時做對過,只是考試錯了。但很可能是他們只看過1-2次,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細節到底是什麼?之間的關聯是什麼?可以有哪些變化?並未深究。
在考試有時間限制和壓力的情況下,人通常本能的選擇自己大腦中最先搜素到的記憶儲存,而這個記憶和認知很可能是錯誤和疏漏的。
解決辦法:
考試訂正時,這類題目,不妨再變形或者深究一下,這時會發現同學們又疑惑或者糊塗了。所以,學過,並不等於是學會,更不等於融會貫通。
無差別的題海戰術雖然有效果,但不一定有效率。
怎樣提高效率?這要從錯題入手。我們不能只盯著錯誤,而要追溯思考過程。其實孩子學習過程中,大部分錯誤都不是偶發的,而是成批出現同類錯誤。在追溯思考過程中,會發現根源往往是簡單的概念沒有完全理解,或者乾脆是理解有誤。
怎樣追溯思考過程呢?最簡單的方式是要求孩子寫出題目的解題過程。這也是中小學銜接中值得重視的問題。有的孩子雖然能得到題目的正確答案,但是思路卻是模糊的。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看似同樣的題,有的時候能做對,有的時候就做不對。並不是“粗心”導致,而是他的掌握程度本身就比較低。還可以試著去講解題目,如果做到能講解題目表示確實理解了。通常在講解過程中,也會不斷髮現自己知識上的漏洞。
三、粗心,是因為做題準確率不高
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打字時,每個詞是一次輸入正確,還是不斷刪除修改?這個也是準確率的問題。如果平時做事力求“一遍做對”,“每遍都提升”,關鍵時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對,這需要用心投入,反覆多次後才能成為本能。如果做錯了覺得“沒關係”,常常會造成多次也無法做到比較好的狀態。另外,準確率還和“做題量”以及“題目型別”有關。
解決辦法:
每次做題都認真對待提高準確率,爭取會做題建立錯題本;也可以給自己制定訓練計劃,每次認真分析錯誤原因才能真正提高成績。
四、粗心,是因為孩子的習慣有問題
影響某道題正確率的不良習慣:
視而不見:獲取資訊能力不佳(涉及注意力);
見而不思:缺乏對資訊的處理能力(涉及分析能力);
思而不動:缺乏眼和手的協調能力(涉及執行力)。
很多同學寫作業不認真、不檢查、不喜歡打草稿、不肯寫步驟等,也都是習慣的問題;還有書寫習慣等,也會導致一些粗心問題。有的同學做題喜歡跳步驟,不但容易錯還會導致按步得分時得不到前半部分應該能得到的分。
但凡覺得“沒關係,以後還有機會”的事情,常常是多次也無法做到比較好的水準。
除此之外,準確率還和“做題量”以及“題目型別”有關。所以如果平時單元的作業100題總要錯3-5題,考試的出錯率基本會翻2-3倍。
而機率因素導致平時錯誤率越高,考試時失分率越成倍增大。因為考試時題目的型別更加寬泛和變化多端,所以在平時的練習中一定要確保正確率。
解決辦法:
拿數學來說,做題時可以在草稿紙上先畫圖,畫圖常常能使自己的思維清晰。另外如果對同一題能給出多種演算法,也有助於檢查出錯誤。
不要把眼光只放在學習上,還應從生活中進行訓練。
1、注意力的訓練方法有讀書、下棋、智力遊戲、撲克牌遊戲等(關於這個問題,有很多理論和方法,大家可以自己搜一搜)。
2、訓練分析能力,要養成隨時問為什麼的習慣,養成思考的習慣。(這其實是真正的素質教育。即使是成年人中,沒有思考的習慣,不假思索地接收各種資訊的人太多了。)
3、培養執行力,永遠不認可口頭上的“會”,必須見到正確率才算結束。
實際上,我們有時候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也寧願選擇了相信孩子。作為孩子,很多時候他自己覺得會了,但掌握程度還遠遠低於百分百。
這個時候我們不能質問孩子:“說會了為什麼又出錯?”詩詞的背誦,一定要落到默寫。閱讀題,要講得出來龍去脈。數學題,一定要落實到步驟。這些都是要沉下心練的死功夫,也是真功夫。
所以當家長談到關於孩子粗心的問題時,要這樣說:沒有粗心這回事。
粗心的本質是熟練程度不夠,只不過在成績上反映出來而已。粗心而出錯的頻率反映的是客觀知識的熟練度,考察時間越長,考察結果就越準確。要想從根本上解決粗心問題,就要從訓練單題的正確率入手。不放過任何一個懷疑,並經常問自己“為什麼”,不能只盯著學習,而是在生活中加強訓練。
6個習慣助力孩子改掉“”粗心毛病
一、慢慢讀題
拿到試卷後讀題速度要慢,尤其是題目較長時更要慢讀,細細讀!一邊讀,一邊思考,同時把重要的資訊記錄下來。比如,把已知的資料標示在題目圖上,切記題目沒有讀完不能妄下結論。
這樣一遍讀下來基本也就只需要一遍,有用的資訊都正確的進入自己的腦海,做題時就能正確運用所有條件啦!那麼看錯題目、看漏條件這些事故就徹底跟自己拜拜嘍。
二、演算工整
解答數學題時很多計算都會在草稿紙上進行。草稿紙嘛又不用給別人看,所以很多同學的草稿紙就亂成一團糟。相信同學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如果遇到複雜題目需要根據已知條件列出很多方程、計算式。然後費勁仔細觀察這些方程找出隱藏的關鍵資訊,才能解出題目。
這時候如果自己的草稿紙上的計算過程比較整齊、乾淨醒目,那麼發現已知條件中暗含的關鍵資訊就比較容易,更不會發生挪錯數字,弄錯符號等情況,解題過程自然一帆風順!
三、回頭檢查
做完一道題目後,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結合本題的結果,判斷一下結果的合理性。比如:解出來發現結果的數很難看;或者解出來要求的時間竟然是負值。
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回頭仔細檢查一下剛才的計算過程。那麼,乾淨整齊的草稿紙就發揮了它的另一項重要作用——方便檢查!
四、深挖根源
有些題目老師稍稍一點撥,同學就知道正確的解題方法啦。這些看似粗心導致的錯誤,其實是概念不清晰。
那麼,這時候不能一改了之。應該抓住小問題不放手深入挖掘根源,運用類比、對比等方法把相關的知識統統過一遍,徹底理清楚。
五、專心做題
平時練習題目和作業要重視,把它們當作考試題目看待。做題的時候先把手機關掉,然後集中注意力快速的完成,之後再去聽音樂、休息。慢慢的養成專心做題,專注做事的習慣,粗心自然就會遠離你。
六、信心、決心、耐心
粗心是一種壞習慣,每一個人經過努力都能改掉這個壞習慣。需要的是自己樹立信心下定決心,同時耐心的堅持,慢慢的就能把這個壞毛病用細心的好習慣去替換掉,細心的習慣一旦養出,粗心將徹底離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