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009050023682

    史上挖她墳的也不少,只是全石頭山實在找不到入口。乾陵不同於封土大墓或者皇家建築陵園。皇家陵園在王朝存續期有人看守,的確是最安全的。但王朝一垮就灰飛煙滅了。另外從經濟學角度說,武氏接近鼎盛的鼎盛,好比今天來說美國很多武器也無法複製上世紀鼎盛時神話,不是科技退步。是國力心力的問題。乾陵儘管不是動用人力最多的,修的時間最長的。但能在一座全石頭山上挖兩代人,乾陵應該是古代工程量前列,技術水平最高的陵墓了。好比徐州漢墓,這種石頭山的墓,要不是意外挖紅薯窖發現入口,基本很難被盜。

  • 2 # 葉子寫實

    古代人們講究“事死如事生”,講究厚葬,對待死去的先人要如生前一樣。特別是漢代和漢代以前,古人會把很多的財富葬入陵墓。近幾年發掘的海昏侯大墓,就出土黃金近80公斤,銅錢10噸,還多很多玉器青銅器等等,這樣一筆寶貴的財富當然會被盜墓者覬覦。特別是亂世的時候還有對過去政權的清洗和洩憤,新執政者經常會掘開原執政者的墳墓洩憤。伍子胥就曾經挖開楚平王的墓鞭屍雪恥。西漢末年赤眉軍盜掘西漢帝王陵寑時,開國皇帝高祖劉邦和皇后呂雉合葬陵長陵也未能倖免。呂雉死後遭遇到了奇恥大辱,屍體讓赤眉軍姦淫了。

    東漢末年曹操為了籌集軍餉,盜掘了竇太后最寵愛的小兒子,也就是漢景帝弟弟劉武的墓葬,據說維持了大軍三年的糧餉。曹操還在軍營裡設計了“摸金校尉”一職,專門尋找盜掘高等級墓葬。曹操生前認為墓葬被盜多因為地下埋葬了太多的財富,所以魏晉時期實行薄葬。

    唐代末年天下大亂。溫韜(?-928),後更名為李彥韜,五代時梁華人。五代十國時期曾出任耀州節度使(相當於今天陝西省軍區司令員)一職,時任七年,期間利用職務之便,瘋狂作案,關中地區大小唐皇墓陵無一倖免,被其趁戰亂之際,其率領手下毀陵盜掘。給中國帝王陵帶來的災難性的,不可逆轉的破壞,許多珍貴的文物被其私藏,流落外市,甚至損毀。後因後唐明宗所不喜被殺。

    這樣瘋狂的盜掘武則天和唐高宗的合葬墓乾陵卻沒有被盜,這可不是溫韜有慈悲之心, 卻要感謝奇異的天象。宋人程大昌《考古編》中稱,“史知載溫韜概發唐陵,獨乾陵不可近,近之輒有風雨。”就是說,在盜掘乾陵時,出現了極為反常的天象,狂風驟雨,電閃雷鳴,怕遭報應的溫韜被嚇跑了。俗話說“做賊心虛”這樣的大賊還真有個怕。無獨有偶的是在以後得盜掘過程中,都巧合般的出現了各種狀況,讓乾陵幸運的稱為迄今為止少有的沒有被盜掘的帝王陵墓。

  • 3 # 長城說歷史

    在古代,很多皇帝去世後,都會選擇厚葬的方式下葬。一般陵墓中都有很多陪葬品,這些陪葬品絕大多數都是奇珍異寶。在他們看來,生前所享受待遇,去世之後也應該享受同等的待遇。因此,這些陵墓中所陪葬的東西,都非常值錢,這就會引來盜墓賊。

    盜墓賊也是非常多的,專門盜取帝王陵墓的,就比較少了。有些盜墓賊行動比較小,一般都是民間所為。後來,戰亂時期,盜墓賊出現的頻率比較高,那個時候,人們都處於吃不飽的情況。經濟比較吃緊,尤其是軍營裡面,如果沒有軍需糧草,根本就沒有辦法打仗。因此,他們都會以盜墓獲取經濟來源,其購買糧草,以補充軍需開支。

    從民間到軍營都出過盜墓之說,民間都是小偷小摸,而軍營中都首領帶領軍隊盜墓。如新莽時期,赤衛軍的首領樊崇;東漢末年時期,因經濟緊張,國賊董卓也盜過墓;還有摸金校尉的開創者曹操。在近代時期,盜墓大盜孫殿英,大多都是盜取帝王陵墓。

    還有一個人更加厲害,他就是曾盜取17個唐朝皇陵的溫韜。當時,唐朝有18個皇陵,溫韜都盜取了17個皇陵,所盜陵墓都登記在冊,還向世人公佈。你說此人膽子大不大。

    先來談談,溫韜為何會盜取唐朝17個皇陵?

    接下來長城君具體分析一下。

    溫韜是京兆人,大概出生於唐朝末年,年輕時就一個盜墓賊。後來天下大亂,投奔於李茂貞,被封為耀州節度使。溫韜為了討好李茂貞,便把自己的姓氏改為李,名改為彥韜。當後梁大軍偷襲,溫韜便舉城投降,隨後又偷偷跑回李茂貞處,又被任命為義勝軍節度使。後梁末年,溫韜再次背叛李茂貞,投靠於後梁。

    溫韜到了後梁之後,將義勝軍改為靜勝軍,任命溫韜為節度使,又再次恢復溫姓,名改為詔圖。

    說到唐朝皇陵,總共有20座(武則天與唐高宗為合葬墓),唐昭宗去世後葬於河南和陵,唐哀帝葬于山東溫陵,其餘皇陵都葬於關中,然而,溫韜所帶領的靜勝軍所管轄的區域,也恰恰是關中地區。這給溫韜製造了很好的機會,讓他如願以償。

    溫韜本來就是一個盜墓賊,此時,剛好自己又管轄於關中,肯定不會放過唐朝皇陵。很多人說,溫韜盜墓不完全是為了金銀財寶,再有一點就是為了好玩。你認為荒唐嗎?長城君感覺確實比較荒唐,盜墓竟然是為了玩。

    溫韜在任靜勝軍節度使的7年中,盜取唐朝皇陵17座,陵墓中的金銀珠寶都拿走,且一一登記在冊。然而墓中的字畫典籍,都沒有拿走,基本都被溫韜給毀了。就這樣,他把文化瑰寶給毀了,讓世人感到惋惜。

    溫韜此人,胸無半點墨水,整個一個武將,根本不懂欣賞書畫典籍,他感覺這些都是廢紙一張。溫韜因毀掉很多古典書畫,被世人所痛恨。

    有人稱唐太宗李世民把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真跡,隨著自己一起帶入昭陵中陪葬,後昭陵被溫韜所盜,很多人認為《蘭亭集序》毀於溫韜之手。還有資料稱,《蘭亭集序》被武則天帶入乾陵陪葬,如真的是這樣,那就還有希望重見天日的機會。

    長城君再來說說,溫韜為何沒有盜取武則天的陵墓?

    溫韜在關中,只盜取了17座皇陵,然而只有唐高宗與武則天合葬的乾陵沒有盜。難道是溫韜因盜了那麼多唐朝皇陵,有些良心發現嗎?其實不然。

    事情是這樣,溫韜正要盜取乾陵時,突然天氣異常。每次士兵們要挖掘乾陵時,天氣便開始狂風暴雨,以及電閃雷鳴。等到士兵們都撤離後,天氣便開始由陰轉晴,此種事情,反覆出現三次。

    而後,溫韜感到非常怪異,就沒有盜乾陵的念頭了。此種事情,在黃巢領軍進入關中後,也曾動用士兵盜取乾陵,可是,所遇見的事情,與溫韜有同樣的情況。因此,黃巢也放棄對乾陵的盜取。

    溫韜盜取了17座唐朝皇陵,唐朝的人肯定十分痛恨他,因此,他最終的下場比較悽慘。

    後來,後梁被後唐李存瑁所滅,溫韜便投靠後唐。因他機智聰明,買通了唐莊宗的親信景進與劉皇后,進而得到唐莊宗的信任,便賜名為李紹衝。後唐很多大臣聯名上奏,要求將溫韜這個盜墓賊處決,可是,被唐莊宗拒絕了。

    唐明宗登基後,對溫韜盜墓的行為非常痛恨,首先,將他下獄,又貶為庶民,再後來流放於德州,同時將其賜死。終於讓唐朝皇帝解決了溫韜。

    長城君曰:世人對溫韜,都有所痛恨,因他毀掉了唐朝皇陵中所陪葬的書畫典籍,這些都是文化瑰寶。就這樣一個人,改姓三次,投靠三個人,是一個反覆無常之人。最終沒有得到一個好的下場。

  • 4 # 醉紅山

    武則天是中國唯一一位正統的女皇帝,號“則天大聖皇帝”,她廢掉兒子、篡唐改周的事蹟。。。。。俗話說,要成就大事業有時也講究天時地利人和,那武則天為什麼會成功呢?恐怕只有風水一道能說清楚了。極瘋狂盜墓賊溫韜,幾乎挖遍唐朝皇陵,卻為何不敢動武則天的墳?

    根據民間傳說,武則天能掌權是因袁天罡、李淳風所選的墓地 。袁天罡、李淳風在歷史上那麼出名的預測大師,既然能為活著的武則天,安排了掌權的事,也能為死後的武則天,她的墓地在歷史上的命運做安排。袁天罡、李淳風這兩位預測大師能預測千年以後的事,為了武則天墓地,聯手佈下的局,歷史程序中歷代出現的凡夫俗子,無論是盜墓的溫韜,還是有其它想入非非的人怎可能破局,簡直就像是白日做夢一樣。

    先看看頭一個民間傳說,唐高宗在登基之後,就一直差人尋找自己的墓穴,於是找了當時名動天下的風水大師袁天罡和李淳風,讓兩人分別尋找一處風水寶地,湊巧的是,他們不約而同的來到了梁山,梁山三峰高聳,主峰直入青天,東有烏水,西有漆水,與周圍的山脈形成合圍之勢,將龍氣圍困在梁山,袁天罡和李淳風分別用銅幣和金釵做了一個記號,當他們第二次來梁山檢視時,金釵恰好進入了銅幣的小孔之中,可是兩人做記號的本意卻不同。袁天罡認為,此地陰盛陽衰,從遠處觀看似少婦平躺於地上,而且梁山斬斷了太宗龍脈,若選定梁山,則大唐在第三代必定會被女人掌控;李淳風則認為,梁山在八卦中處於乾位,乾代表陽,代表天,雖然龍脈斷斷續續,但是梁山的龍氣卻是飽滿的,定陵於此,可保大唐三百年江山,否則的話,必定會被他人取代。

    唐高宗最後也拿不了主意,就問了武則天,而李淳風則是武則天派去尋墓穴的,這事最後就演變成遵從李淳風的意見了。袁天罡從這件事的結果中,發現還是早日脫身為妙,否則日後脫不了干係,就辭官隱居了。

    再看民間的另外一個傳說,袁天罡尋找風水寶地之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遍尋黃河兩岸,都沒找到一塊中意之處。 後來來到關中,半夜子時出來觀看天象,只見一處山巒上紫氣沖天,恰好與北斗相交。 袁天罡認定是塊寶地,於是急忙奔上山巒,找準方位,就摸出枚銅錢放地上再蓋上浮土,這才下山回朝覆命去了。 為皇帝找好了墓地,下一步該找找自己死後的安身之所了。與第一次不同的是,兩個標記並沒有重合,而是相距幾百米。但就這一點距離,卻決定了兩個墓穴未來截然不同的命運。 唐朝滅亡後,戰亂四起,李淳風的墓隨即被盜,袁天罡的墓卻安然無恙. 據記載,唐亡宋立之後,朝廷在長安縣設有軍營。而袁天罡之墓就在軍營範圍內,李淳風之墓雖相隔不遠,卻被劃在外邊。 由於軍營乃禁地,盜墓賊無法進入,因而袁墓得以保全。 更巧合的是,之後的歷代朝廷都選擇在此駐紮軍營,因而千百年來,袁天罡之墓可以平安無事。 新中國成立後,袁天罡之墓周邊依然駐有軍隊,盜墓賊始終無機可乘。 後來,隨著國家對古代文物的重視,袁天罡墓成了重點文物被保護起來。

    袁天罡起初只是不同意選定梁山作為墓地,可沒否認梁山不是一塊風水寶地,歷史就是這麼偶然,武則天墓在千百年的歷史程序中,雖受騷擾,但卻有驚無險,莫怪乎武則天敢立無字碑屹立於乾陵,功過事非,任後人去評述。

  • 5 # 養基不殺基

    唐朝皇陵基本被溫韜挖掘殆盡,武則天和高宗李治的合葬陵自然不可能逃過溫韜的魔爪。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帝皇帝后合葬陵,加之處於盛世,陪葬之豐厚可想而知,據史書記載,溫韜曾三次在白天公然發動上萬人盜掘乾陵,每次在山下風和日麗,到達山頂就風雨大作,電閃雷鳴,嚇得溫韜惶惶不可終日,最終也就不了了之。

    乾陵的堅固和墓道口的巧妙設計也是防盜的不二利器,重要結構用銅鐵錫水澆築,無比堅固,現在的鋼筋混凝土也比不了,連民國時期的孫連仲用炸藥都炸不開,更別說使用冷兵器的古代,墓道口更是神秘,黃巢四十萬大軍找了幾天都一無所獲,還是建國後被農民炸山無意中炸了出來。

  • 6 # 南極人21

    史上極瘋狂盜墓賊溫韜,幾乎挖遍唐朝皇陵,卻為何不敢動武則天的墳?

    溫韜的確是個大盜,可他對於唐朝18陵墓,動了17座,僅僅對於武則天的沒有得手。相傳,這位“溫大人”盜了幾次,只因每次去作案,不論是白天,還是夜晚作案,都是風雨大作,雷電交加,溫某感覺動了天怒,而嚇了回來。

    至於為什麼只有史書決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月瘦了25斤會引起什麼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