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K強哥讀書

    《三國演義》抹黑曹操是統治者的需要,雖然羅貫中也是蒐集了民間傳說整理撰寫的。魯迅對曹操被貶低也感到不公,認為他和秦始皇一樣是由於統治的朝代時間太短而導致後朝為宣揚自身的篡權合法貶低所至。事實上也是,《三國演義》成書於明初,這中間隔了上千年了,史實已經被宣揚忠孝禮義的封建文化渲染而成為如今的《三國演義》。

    而現代革命之後,特別是建國後對封建文化的徹底粉碎,甚至有些矯枉過正的,連諸葛亮都評價愚忠了。曹操在毛主席和魯迅的客觀評價中,也逐漸讓普羅大眾開始正視史實,漸漸對《三國演義》有了自己的見解。當然,一個歷史人物,總有人喜歡有人討厭。但是最起碼,對於曹操的歷史作用,和他傑出的政治、軍事以及文學才能是無法否定的!

  • 2 # 漆黑的太陽與血色之月

    曹操屠城,站到了人民的對立面;擱現在來說算是反人類罪,跟薩達姆一樣要被絞刑;有人想洗白曹操,屠城多殘忍,和日本人南京大屠殺有啥區別

  • 3 # 白雲3498

    做為小說的成立,必須有人物矛盾對立,否則達不到藝術效果。《三國演義》的文學水準極高,人們寧信其有而不視為無。

    曹操是偉大人物,曹操的世界觀是統一國家消除戰亂,為這一目標奮鬥終身。

    人們審美自然要客觀的對待事物,並非謬論謬曲而定形。當然歷史遙遠有時候只能:“忠奸兩定義,是非說曹操”。

    曹操的忠是:“為國為民做王事,決不稱帝漢江山”。這一點歷朝歷代無人能比,其人格之高尚。

    曹操在戰亂年代看到國家傷害嚴重,首先想到的是文化建設,不遠千里把流落匈奴的大文學家蔡文姬重金贖回,修補文庫。

    相對而言,劉備除了結義中的‘義’再就是寧肯自己損兵折將而不拋棄追隨的黎民百姓所表現出來的仁。

    曹操有白逼宮,那是權術只掙,在權術之掙上那個心慈手軟呢?

    劉備軍前擲子本身就有欺詐在內,武功在身,自然有玄機。

    羅貫中其是啥都明白一一一

  • 4 # 橙哥雜說

    《三國演義》是小說,畢竟不是正史。文學體裁決定了寫作方式,既然是小說,就要有主角和配角,正派和反派。羅貫中認為,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是漢室正統,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顯然就與正統背道而馳,成了亂臣賊子。

    在《三國演義》之前,人們對曹操的評價是積極肯定的。在那個群雄爭霸的亂世,每個有抱負有志向的能人都有著逐鹿天下的衝勁。要麼在沉默中消亡,要麼在沉默中爆發。以曹操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才能,怎能輕易自我埋沒!況且,漢末奸佞弄權、皇帝昏庸、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朝代氣數將盡,已無力挽狂瀾的可能。

    曹操不但在軍事和政治上成就顯赫,在文壇上的地位也舉足輕重,他還是文學家、詩人,統領著當時文脈的發展。三國鼎立中的其餘兩人難望其項背。

    如此有才能,如此有才華的人,怎能因一部小說而否定於他呢!

  • 5 # 糖醋來一碗

    原因好像挺簡單的,就是因為獨裁統治者不會喜歡一個“名為漢相,實為漢賊”的人的,他們不想要自己的朝廷裡也出現這樣的人,所以需要製造這樣的觀念,讓人們不要模仿他。

    同樣的,他們還灌輸給百姓,逆來順受;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農為本,商為末等等的觀念,不都是為了自己可以更好的享受嘛?並且希望自己的江山可以一直穩固,沒有人反抗,自己可以一直享樂。

  • 6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三國演義》並沒有遍地曹操,相反,他的流行,挽回了一些曹操的民間形象。

    放在今天的角度看,《三國演義》是在貶曹操,可是,如果放到演義成書年代,那幾乎就是洗白曹操了。

    “看三國掉淚,替古人擔憂”,說的就是以前民間對曹操和劉備形象的看法。

    在《三國演義》流行之前,說書、戲劇,就經常以三華人物作為故事來講。當時的民眾,聽到曹操取勝的時候,就著急萬分,聽到劉備取勝的時候,就歡呼雀躍。這是過去,曹操、劉備在民間的形象。

    而在《三國演義》中,透過對曹操更加立體的描述,使得曹操的人物形象豐滿了起來,不再僅僅是“奸賊”形象了。他孤身刺董、首倡義兵、以發代首,並且對關羽以信義相交,種種故事,反而讓人對曹操這個形象“恨”不起來了。

    可以說,除了空洞地罵幾句“曹賊”,對於曹操的屠殺民眾、虐待漢帝之類的暴行,都沒有做過多的描述。

    《三國演義》對於曹操的暴行,也都沒有深入描寫,留了面子給曹操

    因此,不說現代、古代,就《三國演義》來說,他並沒有在事實上貶曹。只是,在那個時代下,步子也不能太大了,也不能完全不顧民間形象的基礎,一轉口就說曹操好,畢竟,《三國演義》是一部史詩級大作,不是故弄玄虛的標題黨!

    曹操畢竟是一個歷史人物,對於曹操的歷史貢獻,一直都是肯定的。不會因為藝術作品或民間說法而被偏離太遠

    《三國演義》畢竟是一部歷史小說。他的人物都是有原型的。尤其是曹操這樣的BOSS級人物。

    歷朝歷代,對曹操統一北方,恢復北方秩序,都是評價很高的。

    不管是同一時代的諸葛亮,還是後來的李世民,或者史學界的司馬光,對曹操的評價都非常高。

    李世民等大V們的力挺,確保曹操形象不會被藝術作品或民間說法而帶偏。對封建帝王的愚忠時代已經過去,對憑本事銳意進取的英雄崇拜的時代已經到來

    時代不同了。如今的時代,人們對於天下姓劉還是姓曹已經沒有多少糾結了。所以,所謂“漢相”“漢賊”的說法,已經絲毫不會影響人們對一個歷史人物的評價了。

    這個時代,正是所有人都渴望憑本事改變命運的時代。人們崇拜曹操那種敢作敢當,多謀善斷的人物。

    3Q大戰時,曾經有人說,騰訊從不創新,只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也不斷有文章說,馬雲給實體經濟帶來了災難。

    這個時代,人們最痛恨的是孫連城這樣“永遠不犯錯”的人物

    但是,馬化騰、馬雲依然是這一代很多年輕人的偶像。

    因為,不做事,永遠不會錯。銳意進去,敢做敢為,才是這個時代人所推崇的!

  • 7 # 阿楚故事

    古代人嚴重忠孝節義是君子之風,而自私自利是小人行徑,那些陰謀算計也是小人所為,但凡君子皆為不齒。曹操的至理名言是:“寧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這是赤果果的自私啊,這就是羅貫中貶低曹操這個人物的理由。

    而放在現代,大家都一個人利益為出發點。為自己那是天經地義的,沒有幾個人會覺得奇怪。反而是那些所謂的忠孝節義,不被世人接受,認為是迂腐的價值觀,因此曹操的自私被世人所推崇。這是三國演義中的曹操,被現代人肯定的地方。

    而根據歷史記載,曹操最初的官職是孝廉。這個官職是由鄉里推舉孝順的人,作為官員效力於國家的官職。從這裡看,曹操不失君子之風,年少與袁紹起義抗暴,也是位忠義之士。可惜後來,挾天子以令諸侯,做了亂臣賊子。徒嘆奈何!

  • 8 # 知足常樂6144539457

    羅貫中貶低曹操那也屬情理之中,畢竟作者仍是封建社會中人,滿腦子的封建社會傳統道德倫理無法消除,那些忠君愛民一心護主志不二心的捍衛朝廷信念仍然根深蒂固。

    其實也不只是羅貫中在抹黑,只要你沒有走出封建社會的時代,思想意識和行為規範都是按照封建社會的思想為準則。

    所以曹操也被罵得體無完膚,一無是處,主要表現在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就有背君臣倫理準則,為世人所不齒。

    但現在是新社會,人們才敢客觀地對曹操作一番評估,也認為漢朝己經衰落而名存實亡 ,曹操即使自立旗號也算天命所歸,再說這天下並非某個人或某家人的朝廷,棄歸迎新也是歷史潮流所趨。

    何況曹操最終也沒稱帝,算是有賊心沒賊膽,當然裡面也包含很多因素,除了大臣阻止和自己年事己高多病,但骨子裡卻也深受君臣倫理的束縛,所以稱帝之事一拖再拖,直到曹丕繼位才改魏國,所以曹操不算很壞,但好人也做不成。

  • 9 # 孟珍

    《三國演義》只是本書,是人編寫的文化藝術作品,任何人編寫的文藝作品上面都會打著作者意識的烙印。只是三國演義這本書寫得太好了,書中故事和人物太深入人心了,所以才被人們奉為經典,甚至把許多虛構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當成真實的存在,去裡面糾纏不休。

    其實那就是本小說,說的本只是虛構的故事。跟事實有出入是很正常的,不存在貶低一說。很多人認為的揚劉抑曹也是不存在的,那只是一種故事情節的需要,小說主題的需要。只是塑造幾種人物形象而已。

    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都是為現實服務的。現實中的人們都是在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愛好,去定位和宣揚某些人物的某些精神。使其能夠為自己服務。三國演義這本小說,裡面刻劃的眾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同樣起到了這種作用。

    其實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形象在人們心中的最深入人心的,既不是劉備,也不是曹操。而是諸葛亮和關羽,那是智慧和忠義的化身。

    只所以現實中的人們有很多人崇尚和肯定曹操。主要是曹操佔有天時和先機,手下勢力最大。人們自己最想得到這些東西,佔有這些東西,卻又不想要自己追求的東西蒙上陰影,不想使自己的行為有不雅的名聲,想為自己不當的追求安上一個正當理由。所以才會去力挺和肯定曹操,把曹操的做為奉為自己效仿的榜樣。

  • 10 # 阿賢ZQT

    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裡面,把曹操寫成一個奸詐無比的小人,而古代戲曲作品裡更是代表著奸佞的大白臉,讓人第一感覺就是不是好人! 但是,在歷史上曹操是相當出名的,文武全才。他一生南征北討,消滅了許多割據勢力,統一了北方領土;在東安末年民不聊生,戰亂頻繁的年代,他收留流民給他們勞作工具,使生產得到恢復;曹操沒有門第觀念,唯才是用,提拔很多寒門子弟,而他們也為曹操立下赫赫戰功;曹操也在文學方面也作出很多貢獻,比如我們都有學到的《觀滄海》。陳壽曾評價曹操:“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摉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閴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魯迅、毛澤東都對曹操都很讚賞。

    但歷代文人為什麼很痛恨曹操,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把曹操寫成反面人物。至於對曹操產生痛恨的原因是,他們都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儒家學說是在漢武帝時期產生的,而漢朝已經歷數百年,以漢家劉氏為正統早已深入人心。羅貫中也是深受其影響,產生尊劉抑曹的思想。再次是魏國存在的時間太短了,人們還沒來得及歌功頌德認可這個曹魏就被改朝換代了,也就是這樣才造成古代文人都沒正面去評價曹操,而儒學講究究仁義道德,講究中庸之道,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講究溫、良、恭、儉、讓。曹操一些做法不符合這些標準,而曹操對這些儒學標準懶的理,而是將大權緊緊握在手裡。狹天子而令諸侯,曹操這些做法對羅貫中封建文人眼裡很是大逆不道,非常痛恨曹操。

  • 11 # 漁岸踏歌

    作為明朝人,羅貫中必須也只能奉號稱漢代後裔的劉備為正朔。曹操一生以統一天下為己任,可惜未有成功。他如果成功,後人對他的評價也許會有所改變。現代人對曹操認識趨於正面,皆因他是個順應潮流,不故步自封。

  • 12 # dq山明水秀

    現代人,大部分人都從歷史的本來面目看問題,從曹操的智慧,從當時的歷史現狀,即使沒有曹操,也會誕生一個類似曹操式的政治家,天下大亂,必須造就一個大治的人出來,所以,我不認可曹操是奸臣的說法;劉備,也佔了劉表,劉璋的地盤,他初見趙雲,就是佔有之心,第二次別徐庶,沒有那麼戀戀不捨的意思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算方案的確認機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