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下雨不九

    看古裝劇時,審案主官(縣令或州府長官)的身邊,總會站著一個時而與之竊竊私語的學究式的人物,那個為主官出謀劃策的人,就是人們常說的“師爺”。比如,包公戲中的公孫策,就是古代師爺中的典型代表(雖然他只之戲劇作品中的虛構人物)。

    那麼,“師爺”是怎樣的一個群體,他們在古代官府中又起著何種作用呢?

    1、“師爺”是如何得名的?

    “師爺”是民間的俗稱,它的正式稱謂應為“幕友”或“幕賓”。所謂的“幕”,指的是古代將軍行軍打仗時帳篷(即民間俗稱的“帥帳”、“中軍帳”),文言詞就是“幕”。古代將帥出征,由於流動性很大,沒有固定的指揮所,就以“幕”為府,故稱“幕府”,而入帳輔佐的參謀人員則統稱幕僚。

    後來,“幕府”就成為各級軍政官署的代稱。由於從事參謀工作的人員,並無官階、編制,是各級主官自行聘任的,所以稱其為“友”為“賓”,即“幕友”、“幕賓”。古人之所以將入幕參謀定性為“友”為“賓”,是與他們的身份地位有關的。

    清人平步青在《霞外捃屑》中稱:“應是聘者,率呼之曰‘友’。友于義何居?曰以屬(下屬)則‘寮’,以德則‘師’,以禮則‘賓’。寮近乎卑,師過乎尊,賓介乎尊卑之間,故曰‘友’。”

    “幕友”、“幕賓”,是主官對幕從人員的稱呼,含友敬之義。而“師爺”的稱謂則出自主官的下屬之口——府內衙役、僕從尊主官為“老爺”,幕友是老爺的朋友,當然也是“爺”,所以稱其為“師爺”。

    2、“師爺”的進化史

    “師爺”這個特殊職業,歷史也是非常悠久的,它最早可上溯到周代的“幕人”。幕人是掌管王室帳篷的事務官,帝王出宮時,幕人得用帳篷搭建好帝王的臨時住所,佈置好辦公桌椅。其職責相當於現在的辦公廳後勤處長之類的人。而奉命出征的將帥,入幕之人的職責又有一變,其職責中又兼參謀顧問之能(即古人所說的“參謀記室”)。

    從幕者的地位,到漢代有了很大提升,甚至能斷人生死,所以,此類幕人又有了一個非常血腥的名字,叫“刀筆吏”。《史記·李將軍列傳》就記載了這樣一個細節,飛將軍李廣出擊匈奴時,由於迷路錯失戰機,大將軍衛青讓李廣到幕府去接受幕僚的質詢。李廣到幕府後,對他的手下人說:“我今年六十多歲了,怎可逃刀筆之吏(的責難)。”於是引刀自刎。幕府刀筆吏的厲害,由此可見一斑。

    而到了三國時期,曹操、孫權與劉備的帳下,都集結了大批謀士,其性質也都是入幕之賓。只是,那時的幕賓,工資都是由朝廷發的,混得好的,可以直接掌兵,如蜀漢之諸葛亮。

    宋代以前的幕府工作人員,都擁有“公職人員”的身份,如果跟對了人,今後的進步是非常快的。如李世民為秦王時,身邊慢慢集結了一大批才華出眾的參謀,史稱“秦王府十八學士”,他們分別為:杜如晦、房玄齡、于志寧、蘇世長、薛收、褚亮、陸德明、姚思廉、孔穎達、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顏相時、曹許敬、薛元敬、蓋文達、蘇勖。這是一份非常奢華的名單,此後,多人都出將入相。

    真正意義上的、作為一級主官自行聘任的“師爺”,到明代才慢慢興起,由此,慢慢形成一種特殊的職業。從業者多為“越人”,其最顯著的特徵,就是紹興胥吏幫的興起,紹興胥吏幫,最後發展成遍佈清代各地官場的強大的“紹興師爺”幫。清代官場有諺語云:“無紹不成衙。”這裡的“紹興”,指的是清代的紹興府,包括山陰、會稽、蕭山、諸暨、餘姚、上虞、嵊縣、新昌八個縣。

    清代是師爺的全盛時代,也是師爺活動的主要時代。清代地方主管官吏,上自總督、巡撫,下至知州、知縣,一般都要聘請若干位師爺幫助自己處理政務。以州縣而論,清代全國共有1500多個州縣,絕大多數州縣都聘有師爺。每一州縣的師爺多則十數人,少則二三人,全國州縣師爺不下萬人。

    3、古代官場的“職業經理人”

    “師爺”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在中國的吏治文化中,佔有不可小視的作用。尤其是到了清代,師爺的作用達到峰巔。他們本身雖然不是官,但是所辦的都是重要的官府公事,成為官場中的一群特殊的“職業經理人”。他們手中掌握了相當一部分官府的實際權力,雖說是佐官以治,實際卻在很大程度上是代官出治。

    “師爺”們的角色也是有所分工的,在清代官衙裡,就活躍著如下四類:刑名師爺、錢糧師爺、掛號師爺及書記師爺。

    1)刑名師爺,主要承擔一地的司法、審判及社會治安,就是戲劇中站在縣太爺身邊的那個人。刑名師爺是輔佐州縣官吏從事訴訟活動的“幕後法官”,所管內容基本涵蓋了所有的刑事案件、民事案件,乃至獄政事務,是集公檜法司於一身的、維護一地安定的要員。

    2)錢糧師爺,主要承擔一地的稅賦徵收及財政管理職責。古代的賦稅徵收有兩種形式,可以是錢,也可以是糧。錢糧師爺的核心工作是錢穀賦稅,但在實際工作中還承擔了許多雜事,包括“強佔田界”、“爭房索債”等民事訴訟的調停和“俸工兵餉”、“河工碎修”、“常恤貧人”等公共事務的辦理。其工作範圍大致涵蓋了現在的財稅、民政、社會福利、民事調解、民兵等種個領域。

    3)掛號師爺,又稱“號件”,是州縣之中從事公文管理的職業人員,負責登記、彙總、歸檔、分發所有出入州縣衙門的公文、書札,製作表冊,並監督審查、催促辦理,以防公事逾限。這種職責與現在警衛處、收發室、督導室、市長熱線及檔案館等相符,事雖雜,但是作用卻不可小視,離開他們,衙門的正常運轉都成問題。

    4)書記師爺,又稱“書啟”或“書稟”,主要工作是為州縣官書寫信函和起草公文,辦理一切事上接下、交際應酬、通候往來的文書。相當於現在的秘書處、外宣辦、接待辦。相比而言,書記師爺是最清苦的。

    4、最後的謝幕

    師爺在古代官場,有其特殊的存在意義,他們調節著州縣官與百姓的關係,在地方的政務運作中起橋樑紐帶的作用,使得地方行政能夠有效執行。晚清,曾國藩幕府人才鼎盛,形成近代軍閥幕府,影響一直延續到民國。

    但是,當師爺這種私人勢力介入地方權力後,其職業道德的約束若經不住利益和權力的誘惑,賄賂交通、私通訊息、暗通關節、營私枉法,勢必會導致行政效率低下、腐敗叢生。所以,到了清末,這種弊端日益顯現,也為其退出歷史舞臺種下隱患。

    清朝晚期,隨著中西交流的日益頻繁和加深,傳統的師爺體制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著名洋務派官員張之洞向皇帝上奏,呼籲改革師爺制度,被採納,師爺的歷史宣告終結。

    清末幕友制度的終止,並沒有從根本上杜絕具有“師爺性質”的這一職業,比如張之洞不聘刑名師爺,改設刑名師爺為科長,成為督府中的正式崗位。省、道、府、州、縣各級衙門都紛紛效仿。至此,名義上的“師爺”雖然消亡了,只不過是他們從體制外又回到了體制內,從幕友角色又重新回到了幕僚角色而已。

    直到民國初期,還有幕僚的影子,它是清代師爺的尾聲和慣性延續。比如姜文執導的電影《讓子彈飛》中,葛優就扮演了個假湯師爺,也正是那個時代的反應。而師爺時代的真正謝幕,是到了1949年之後。

  • 2 # 清暑殿鏟史官

    清代社會上流行著一句諺語:無幕不成衙。“幕”是幕友,即師爺;“衙”指的是衙門,主要是地方衙門。意思是說,一個衙門如果沒有師爺,就不能成其為衙門。換句話說,有衙門就必定有師爺。“無幕不成衙”是對清代師爺興盛景況的一種形象而概括的說法。那麼師爺到底是一群怎樣的存在呢?

    一、歷史淵源

    師爺究竟始於何時,歷來眾說紛紜。當代明清史學家鄭天挺依據明代中期哲學家王守仁說的“凡薦賢於朝,與自己用人又自不同。自己用人,權度在我,故雖小人而有才者亦可以器使”,認為所謂的“自己用人”,就是師爺性質的人才。按照這種說法,明中期就有師爺了。

    一般認為,明代著名的文學家徐渭就是一位早期的師爺。他以一介書生輔佐浙閩總督兼浙江巡撫胡宗憲,為其掌理文牘,已具備了師爺的一些基本特徵。

    但是,在明朝的詔令典章中都不見有師爺的記載,可見,明代雖有像徐渭這樣名士入幕的情況,也只是個別現象,師爺在當時還處於發軔時期,直到清代,才迎來了師爺的全盛時代。

    由於傳統科舉制度應試的基本要求就是熟知儒家經典和撰寫文章詩賦,所以讀書人將精力全都放在了這些科目上,卻對充任官職後需要處理的行政事務一無所知。

    加上清代法律又以律例浩繁著稱,而官員在出仕之前被禁止獲得任何法律知識,一旦上任卻要擔負起執行法律的責任。這就導致官員文學素養與他們管理職業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

    要解決之一矛盾,只有兩種可選擇的方法:

    要麼是州縣官在就任之前接受專門的培訓,這就要求對教育和考試製度進行根本的改變;要麼就聘請一位專家作為他們的助手。

    歷史選擇的正是第二種方法。結果,就出現了一個龐大的行政管理專家的集團——師爺——一種介乎學者和官僚之間的身份。

    他們是有知識的人,受過專門的行政事務訓練,深諳政府管理的技術知識和專門技巧。這些行政專家為非行政專家的官員提供服務,官員視其為倚靠,一切事務交由他們處理,用《清經世文續編》卷二十三中的一句話說:

    錢穀刑名一切資之幕友,主人惟坐嘯畫諾而已。二、師爺是怎樣的一個群體

    師爺的種類很多,依據職能可分為刑名師爺、錢穀師爺、書啟師爺、掛號師爺、徵比師爺、賬房師爺、知客師爺等。其中以刑名師爺、書啟師爺、賬房師爺三類居多。

    刑名師爺

    在所有的師爺中,刑名師爺和錢穀師爺的地位是最高的,稱之為“大席”,他們分管司法訴訟和戶婚田土等事務。二者相較,刑名尤重,故而刑名又稱“首席”。

    刑名師爺主要負責辦理司法訴訟事務,包括命案、姦情、鬥毆、偷盜等各類刑事案件的查勘、集審、聽訟、擬刑等。歷史上,不少刑名師爺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公正合理地辦案,保全了主官的聲譽,更維護了司法的公正。但是,也有一些不自重的刑名師爺或任意妄為,或翫忽職守,或貪贓枉法,製造了一起起的冤假錯案。

    書啟師爺

    書啟師爺是負責草擬公私函件及其他應酬文字的師爺,比起刑名和錢穀兩個行當,其專業性較弱,有人認為“凡略通文義者,皆謂勝任愉快”。話雖如此,要成為一名出色的書啟師爺,還是要有一套真功夫的。

    賬房師爺

    賬房師爺主要負責衙門收支帳目,在眾多師爺中,他們是頗為特殊的一類。

    首先,賬房師爺往往由與主官有著特殊關係的人擔任;其二,有不少賬房師爺是“帶肚子師爺”。也就是說由當地富商擔任,官員與師爺之間各取所需,形成利益同盟。

    綜上,師爺是地方官署中的主管官吏(主官)聘請或僱傭的幫助自己處理各種行政事務的無官職的輔助人員。師爺靠自己掌握的刑名律例、錢糧會計、文書案牘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輔佐主官,稱為作幕、佐治或佐幕。

    師爺肇始於明代中晚期,興盛於清朝一代,沒落、衰亡於清末民初,在中國古代社會中活躍了大約 300 年的時間。

  • 3 # 扣帽子王

    師爺這職業至今都有,就是改了個名字,以前叫師爺,現在叫顧問。

    師爺是官員的幕僚,也就是官員自行聘用的,而非國家公務員,師爺是由官員個人發工資,而非吃朝廷的皇糧,所以師爺雖然薪水很不低,但社會地位卻並不高,甚至還不如一個獄卒。

    師爺就是顧問,他只是一個統稱,師爺分很多種,比如刑名師爺,就是法律顧問,專負責刑名類的事,撰筆師爺,專門負責公文書寫,每個不同的師爺,所負責的工作也不相同。

    另外師爺並不是每個官員都需要的,比如地方將軍,武官出身,文筆不咋地,這種事又不能去問撰筆書吏,他只能僱傭撰筆師爺。如果是張之洞這種全才,師爺對他而言,就完全沒存在價值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十來萬的車分期付款一個月要還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