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貴州周登超

    儒學的三綱是亂臣賊子,束縛了中國的賢能志士,打殘了半邊天,阻礙了中國的發展,老子教孔子胎,卵,溼,化的動物繁殖過程,要孔子把入世學辦好,結果孔子搞出了三綱,殺害了與他競爭的老師,三過家門不見自己老婆(溫故丿,溫故後來被老子帶走。中國歷史上的商鞅,張良,孔明,劉伯溫,陳摶老祖,張三丰祖師等開國功臣都是道′家人物,秦朝,漢朝,唐朝,宋朝的開國皇帝都是用道家人物,唐宋八大家詩人有幾個人是儒家人物,武將基本上都是道家培養的後生,坐江山時儒家的三綱就幫了統治者,排擠和殘害道家人物,搞內鬥儒家是高手,道家是出世學說,不懂入世和有良好的道德肯定不能出世,佛家強迫人出世,最後又回到入世來體驗人間生老病死的磨鍊,找接班人。這就是釋道儒的本質。現在三家卻是混合運用,華人把很多道家人物的經典著作和思想也歸為儒派,好了,不用爭了,只要知道三家的本質,去其糟粕,古為今用就好了。

  • 2 # 尋根拜祖

    儒學是孔子創立的,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思想體系,是中華文明最重要的思想體系之一,也是影響最廣泛,意義最深遠的學說。儒教是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宗教,亦稱聖教,以孔子為教主。儒教雛形其餘西漢末年,由讖緯學說慢慢演化而來。個人認為,西漢滅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儒學宗教化,帶翻了漢帝國列車!

    西漢自漢元帝開始,重用儒生,但“儒生政治”並沒有給大漢帶來清明與繁榮。相反,正是一群百無一用的儒生,導致漢廷上不能輔政,下不能安民,中不能正身,把大漢帝國帶入一個萬劫不復的境地。

    當時的社會現狀是,出入朝堂的大多是名儒,出任丞相的,很多都是可以稱得上“儒宗”級的學術泰斗。如果書讀得不夠好,即使身居朝堂,也會受人恥笑。甚至連一些憑藉自身能力,一步步打拼到中央的官員,如果不能被“儒宗”們認可,也只能蒙著臉夾著尾巴做人。

    有個典型例子,就是漢成帝時期有個丞相叫薛宣,此人從一名普通小吏出身,憑藉出色的政務能力,竟然一直做到了丞相的位置。但薛宣因為書讀得不夠好,一直被人看不起,連皇帝都輕視他,下面的官員也都鄙視他,好像他這個丞相是偷來的。

    崇儒,本不是壞事,但以儒為藩籬,形成利益群體,就成了阻礙社會發展的毒瘤了。更嚴重的是,這些被奉若神明的棟樑,一個個墮落成無德無能,信奉怪力亂神的“神漢”,完全背棄了儒家修身養性的最基本的宗義。

    我們來看一下,這些居廟堂之高的儒生們,都是些什麼人,都做了些什麼事?

    漢元帝時期的丞相蕭望之、匡衡,漢成帝時期的丞相張禹、翟方進,漢哀帝時期的丞相孔光,漢平帝時期的丞相馬宮,這六個人都是學術界的“一代宗師”。他們有個共同特點,政務能力低下。蕭望之被宦官石顯玩得死去活來,匡衡多次做出誤國誤民的決策,張禹一輩子就沒做過什麼事,翟方進一輩子熱衷於政治鬥爭,孔光只知道奉承皇帝,馬宮默默無聞。在長達五十多年的時間裡,朝政就掌握在這樣一群人手裡。

    能力低下還不算,他們中除了蕭望之,剩下的都是德行有虧缺的人,甚至可以被列為卑鄙小人,或者奸臣!如匡衡,這個因“鑿壁偷光”而文明後世的勵志少年,坐上丞相高位後,不斷打壓迫害忠臣幹吏,自己卻幹出偷盜國家土地的勾當!張禹一輩子就做兩件事,一是享樂,二是摟錢。還有孔子的後人的孔光,為了迎合漢哀帝,不惜參與謀害忠臣王嘉!

    西漢就是在他們的治理下,走向朝政不彰,世風日下,吏治腐敗,民生凋敝的境地,可以說,他們就是一群漢帝國的蛀蟲,大漢滅亡,他們罪責難逃!

    但,這樣一群自稱孔聖人門徒的偽君子,為什麼還被視為國之棟樑,禍亂朝堂半世紀之久呢?這跟西漢中後期,儒學宗教化的傾向密不可分。

    漢武帝出於統治需要,大力弘揚儒學,由此,儒學進入發展快車道。漢武帝之所以推崇儒學,跟一個人有關——董仲舒。他的天人三策,直擊社會要害,還打動了漢武帝的心。董仲舒的“天人三策”,還夾帶了一個“副產品”——天人感應學說。

    所謂“天人感應”,通俗一點說有兩層意思,一是“天”可以感知“人事”,二是“天”可以“預言人事”。無論你做了什麼,好的壞的天都知道,騙不了天老爺,如果你做了好事,老天會以“祥瑞”表揚你,如果做了壞事,老天就以“災異”警告你,乃至懲罰你!

    從本意上講,“天人感應”有它的積極意義。董仲舒的初衷,也是以“天命”為幌子,約束不受限制的皇權。在整個“天人三策”裡,“天人感應”是從屬地位,在儒學這個浩瀚無邊的學術大海里,它更是滄海一粟。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就是這個“天人感應”,竟然像一顆變異的種子,在西漢末年,長成了一個為禍天下的毒瘤——讖緯學說,並將儒學的主流,帶進宗教化的岔道,不可遏制地帶翻了西漢這列行駛了兩百年的火車!

    以匡衡為例,他最精通的學問就是《尚書•洪範》,這本書記錄了上古以來,發生的重大“災異”事件。班固的《漢書》也有專門的章節記錄災異事件,但這些災異事件,說出來讓人忍俊不禁。日食、地震、火災、隕石算災異,老鼠上樹也是災異,同性戀是災異,甚至誰家丟了個門栓、壞了個門軸都算作災異,讓人摸不著頭腦。

    不要小看這些東西,“讖緯學家”們對災異的研究可謂登峰造極,如果不通《易經》,不明天文地理,不把《尚書》、《春秋》、《禮經》等翻爛了,你根本看不懂他們在說什麼。

    舉個例子,有一年衛子夫的陵園出現老鼠上樹的情形。其實,就是因為連日陰雨,估計老鼠窩被淹了,它們被逼得上樹安家而已。但愣是被匡衡等看出了大問題,他說,老鼠是“賤相”,上樹代表顯貴,老鼠上樹就是“賤人顯貴”相,衛子夫就是以“賤人”之身顯貴的。現在老鼠上樹,恐怕大漢還會再出現衛子夫這樣的情況。班固還特地做了一個說明:果然,後來就出了舞女趙飛燕做皇后的事!

    這種東拉西扯的本領看起來技術含量太低,再給大家講一個容易讓人蒙圈的事。漢成帝即位之初,“災異”不斷,丞相匡衡就對他說,之所以老天對你不滿意,原因就是你祭祀天地搞錯了,不應該“雍五畤”,應該改稱“郊祀”!

    “雍五畤”就是祭祀青赤黃白黑五帝的禮儀,按秦制,一直在雍地舉行。匡衡引經據典,說明祭祀地點是錯誤的,其中的大段論述看得人腦仁發脹,不細說,結論就一句話:皇帝的居住地點變了,老天討飯吃,就得跟著皇帝走,過於遷就老天也是“失禮”,應該改成在長安附近的“郊祀”!

    漢成帝雖然學問也不錯,但在匡教授面前就是個白痴,他虔誠地按匡教授的意思辦理。結果卻發現,老天還是不滿意,“災異”依舊。這時候另一位“神漢”劉向跳出來說,匡衡瞎搞,老百姓家裡都不能絕祀,你讓雍地的五帝絕祀了,老天能滿意嗎?

    於是,漢成帝只好又改回“雍五畤”,但老天還是不滿意。匡衡教授再次發飆,漢成帝想想還是教授的話有道理,再改,改完,老天又變臉了......就這樣,漢成帝被搞得七暈八素,最後來了個折中方案,把雍地的神搬到長安祭祀。但即便這樣,老天還是依然調皮,漢成帝再也無心變來變去了!

    如果在給大家說說更高深的“三七之厄百六之會”,估計大家都得撞牆。事實上,當時的主流大儒們,都在研究這些雲山霧罩的學問,誰能把別人說得跟漢成帝一樣懵逼,誰就是最牛的,沒人關心朝政事物,“天命”就是最大的朝政!

    漢哀帝的時候,有個牛人叫夏賀良,他的一套災異大理論,竟然讓漢哀帝忘了祖宗。他說天命大漢該絕了,你得順應天命,改朝換代。夏賀良給漢哀帝出了一個“可行性”方案:跟劉氏老祖宗斷絕關係,改帝號,向老天宣示已經“更天命”。漢哀帝中了邪似的,竟然信了,把自己的帝號改成不倫不類的“陳聖劉太平皇帝”。

    其實,夏賀良是最典型的“儒學宗教化”例項,他的老師甘忠可,曾經寫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宗教著作《天官曆•包元太平經》,就是儒學及黃老學向宗教演變的實證。

    那麼,滑向“宗教化”的儒生們,處理實際政務的能力又怎樣呢?畢竟這是躲不開的義務。很抱歉,他們的政務能力低劣得讓人髮指!

    比如關於如何治理難以馴服的黃河,面對河工出身的官員們提出的方案,以匡衡為首的“鴻儒”們認為,這些書都讀不好的河工官員不入流,只有精通《尚書》的許商才是真專家。而“偽專家”許商認為,河工官員的方案,跟大禹治水的方案不一致,有違聖人之道。搞笑不,拿著幾千年前的方案當真理遵循,這就是“專家”的水平!

    曾經在一次討論會上,還有“專家”提出:黃河氾濫不氾濫是天道,我們不需要修繕,而應該修德,德修好了,黃河自然不會氾濫。於是,這幫混賬的大臣們,一邊以高深的“讖緯”討論治理黃河,一邊眼睜睜看著黃河一次次肆虐人民而手足無措!再說一件兩任丞相翟方進和孔光,聯手作孽的事。汝南郡有一個大湖,附近有一大片良田,有幾年因為關東大水,湖水經常溢位,淹沒良田。漢成帝把這件事交給兩位大學問家來解決,他倆研究後,拿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方案:扒開堤壩,放空湖水,從此老百姓再也不會受到湖水的威脅!

    確實,老百姓此後再也沒有受到過水患,但湖邊的萬畝良田,也因為失去了湖水的澆灌,從此變成了一片沙漠。周邊老百姓欲哭無淚,他們編成了一首歌謠來諷刺翟方進和孔光:壞陂誰?翟子威。飯我豆食羹芋魁。反乎覆,陂當復。誰雲者?兩黃鵠 。

    這就是西漢末年的現狀,儒學宗教化的列車,被一群無德無能,畢生專研“讖緯”的“神漢”們駕駛著,開進了一條滑向毀滅深淵的岔道!

  • 3 # 寄暇學宮

    學有規矩,教有戒律。

    舉例說明:

    【第一例】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少年時期,身體正處在發育階段,這時候一定不要沉迷於男女之事。(社會科技發展到現在,一切能夠消耗精氣的東西,比如沉迷於遊戲等,都要戒除。)

    壯年時期,正是處在血氣方剛的年齡,一定要戒除掉爭鬥。爭鬥不僅僅是指打架,也包括其它的意氣之爭。

    老年時期,氣血衰弱了,人也變得吝嗇了。這時候一定要戒除掉貪得無厭。

    這三條在人們容易出現問題的方面有所警覺,符合人的生理及心理規律。

    【第二例】

    《二程全書》: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朱子語類》:聖人千言萬語只是教人存天理滅人慾。《朱子語類》:學者須是革盡人欲,復盡天理,方始為學。

    一個“極小”和一個“極大”,生命與貞潔到底哪個更重要?

    佛教和道教,有一套系統的修行方法,為了成仙做佛,消除自己的慾望可以理解。佛教道教徹底消除慾望,只是針對出家修行的人。對於塵世中人來說,另有居士戒,相對寬鬆合理。而對於塵世中人,徹底滅除人慾,其中的道理在哪裡?

    “存天理滅人慾”,朱熹解釋是——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慾也!既然夫妻是天理,那貞節牌坊下天理又在何處?既然三妻四妾是人慾,那“納尼為妾”的風聞又是怎麼來的?

    在嚴格要求別人時,最好再自我標榜幾句,和“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差不多,越冠冕堂皇越好。

    第一例是儒學,第二例是儒教。

    具體區別可以自己體會!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宋朝的交子制度這麼優秀,卻在元明清消失了?高開低走的交子究竟是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