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態奇異果

    抓好生育期管理,包括中耕除草,蓄水保墒、搭架綁蔓,整枝打杈、去掉老葉、通風透光、加強防治病蟲害、加強溫度管理等措施。其中西紅柿的病害主要有病毒病、青枯病、早疫病、晚疫病等;蟲害主要有棉鈴蟲、蚜蟲等。西紅柿的病害能防難治,應以防為主。病毒病的防治方法有:選用抗病品種、種子消毒、種生茬地、防治蚜蟲、適期早定植等。溫度管理就是要白天應適當加大棚室通風量,使棚內溫度保持在25℃左右。夜間溫度保持在10~13℃之間。開始放風時,放風口應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午後氣溫下降後逐漸將風口變小或關閉。 抓好肥水管理。西紅柿的生長期在夏秋雨季一般不需要澆水,但當2~3穗果成熟時遇旱,也應適當澆水。根據西紅柿植株生長情況,適時追肥,以促進果實發育,保花保果。一般作底肥可施入微生物菌肥,追肥可施入貝壯秧劑和增甜靈,使其看上去更加好看美味。有條件的可追施豆餅、棉籽餅等餅肥。

    番茄花皮的防治這是一種生理性病害,也叫筋腐病或條腐病或帶腐病,主要危害果實,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常見的有兩種型別。

    一是褐變型。幼果期開始發生,主要為害1到2穗果,在果實膨大期果面上出現區域性褐變,果面不平,個別果實呈茶褐色變硬或出現壞死斑,剖開病果,可發現果皮裡的維管束呈茶褐色條狀壞死、果心變硬或果肉變褐,失去商品價值。

    二是白變型。主要發生在綠熟果轉紅的時期,其病症是果實著色不均勻,輕的果形變化不大,重的靠近果柄的部位出現綠色突起狀,變紅的部位稍凹陷,病部有蠟狀光澤,剖開病果可發現果肉呈“糠心”狀,果肉維管束組織呈黑褐色,輕的部分維管束變褐壞死,且變褐部位不變紅,呆肉硬化,品質差,食之淡而無味。發病重的果實,果肉維管束全部呈黑褐色,部分果實形成空洞,明面紅綠不均。這位菜農講得就是屬於白變型。

    西紅柿筋腐病一般在莖葉上看不出來,但剖開距根部70釐米處的莖部,可見莖的輸導組織呈褐色病變,已遭破壞,導致果實出現上述病狀,這是與病毒病不同的地方。

    【病因】:由於是一種生理性病害,受害程度取決於品種(大果紅番茄萬達就不易感染)、日照時數、光照強弱以及土壤中氮、磷、鉀的比例。

    【防治方法】:主要是在管理上下工夫,適當增加光照科學確定播種、定植期,採用配方施肥。已出現上述病狀的可以噴多元素肥。

    (1)物理防治

    高溫消毒土垠:利用三夏高溫期間進行。春保護地拉秧後,先清潔田園,把病殘株、病葉、病根消除出田外深埋或燒燬;每畝施石灰50~100千克和碎稻草(或麥秸)1000千克,均勻施在地表上;深翻土垠66釐米,超高壟33釐米,灌水,使溝時始終裝滿水;鋪蓋地膜和密閉棚室7~10天,可防治黃瓜枯萎病、疫病、根結線蟲等。

    小蘇打或高脂膜防治白粉病:白粉病剛剛發生時,噴小蘇打500倍液,隔3天1次,連噴5~6次,既防白粉病,又可分解出二氧化碳,提高黃瓜產量。或用27%高脂乳劑80~100倍液,6天噴1次,連噴4次。(3)黃板誘蚜或銀灰膜避蚜。

    (2)生物防治

    防病:對白粉病、炭疽病、黑斑病,初現個別病斑時,可噴2%農抗120或農抗B0-10水劑200倍液,隔6~7天噴1次,連噴4~5次,還可兼治灰黴病,霜黴病。細菌性病害,如角斑病發生初期,可噴農抗751水劑100倍液,隔5~6天噴1次,連噴2~3次。

    防蟲:黃瓜蚜蟲發生時,可噴韶關黴素200倍液,加上0.01中性洗衣粉,或用0.65%茴蒿素200毫升,加60-80千克水進行噴灑。茶黃蟎可噴20%複方劉陽黴素800-1000倍液,隔6-7天噴1次,連噴2-3次。

    (3)藥劑防治

    對於已發病的保護地番茄,可選用高效低素殘留的農藥,進行適當防治。晚疫病可用60%百泰或80%大生M-45可溼性粉劑或72%克露可溼性粉劑;灰黴病用5%滅黴靈粉塵或50%滅黴威或溼性粉劑或50%萬黴靈2號1000倍液;角斑病用5%防細菌粉塵或細菌靈;黑星病可用防黑黴粉塵或40%福星乳油;炭疽病用8%克炭靈粉塵或80%炭疽福美可溼性粉劑;蚜蟲、白粉蝨可用防蚜防蝨粉塵或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進行防治。

    番茄果實空洞有原因番茄空洞果是指果皮與果肉膠狀物之間有空洞的果實。儘管空洞果對番茄的產量影響不是很大,但會嚴重影響其商品性,降低經濟效益,在生產中不能不引起重視。

    番茄空洞果是一種生理性病害,心室數目少的品種易發生。形成番茄空洞果的原因較多,如噴施激素時間不當、光照不足、結果盛期澆水不足、留果太多、營養物質供應不上等。為避免出現空洞果,栽培中應選用心室較多的番茄品種,併合理使用調節劑,當每個花序有2/3的花朵開放時噴施濃度為15ppm~25ppm的防落素,注意不要重複使用。此外,在栽培中還應施足基肥,並採用配方施肥技術,結果盛期及時追肥並澆足水,以滿足植株對營養的需求。各番茄品種的長勢不一,應根據各品種的特性及時掐尖兒,使植株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平衡發展。

    番茄細菌性斑點病防治番茄細菌性斑點病又叫細菌性葉斑病、細菌性葉斑疹病,近年來呈加重發生趨勢,一般減產10~30%,嚴重時可達50%以上。為害特點番茄細菌性斑點病主要為害葉、莖、花、葉柄和果實。

    葉片感病,產生深褐色至黑色不規則斑點,直徑2~4毫米,斑點周圍有或無黃色暈圈。

    葉柄和莖幹症狀相似,產生黑色斑點,但病斑周圍無黃色暈圈。病斑易連成斑塊,嚴重時可使一段莖杆變黑。

    花蕾受害,在萼片上形成許多黑點,連片時,使萼片乾枯,不能正常開花。

    幼嫩果實初期的小斑點稍隆起,果實近成熟時病斑周圍往往仍保持較長時間的綠色。病斑附近果肉略凹陷,病斑周圍黑色,中間色淺並有輕微凹陷。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加強檢疫,防止帶菌種子傳入非疫區;選用抗病、耐病品種;建立無病種子田,採用無病種苗;與非茄科蔬菜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整枝、打杈、採收等農事操作中要注意避免病害的傳播;在乾旱地區採用滴灌或溝灌,儘可能避免噴灌。

    2.種子處理:用55℃溫水浸種30分鐘,或用0.6%醋酸溶液浸種24小時,或用5%鹽酸浸種5~10小時,或用1.05%次氯酸鈉浸種20~40分鐘。浸種後用清水沖洗掉藥液,稍晾乾後再催芽。

    3.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選用77%可殺得可溼性粉劑400~500倍液、53.8%可殺得2000幹懸浮劑600倍液、20%噻菌銅(龍可菌)懸浮劑500倍液、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或0.3%~0.5%氫氧化銅溶液進行防治,每隔10天左右噴一次,連噴3~4次。

    番茄果實的生理病害

    綠背果1.症狀:果實變紅後,在果實肩部或果蒂附近殘留綠色區或斑塊,始終不變紅,果實紅綠相間,綠色區果肉較硬,果實味酸,口感差。

    2.發病緣故原由:偏施氮肥,番茄植株長勢過旺的情況下發生,尤其在氮肥多、鉀肥少、缺硼、土壤枯燥時,發病最為嚴重。番茄果實的生理病害是由不相宜的環境條件惹起的,一旦環境條件規復正常後,生理病害停止發展,有時還可規復正常。生理病害的緣故原由許多,如溫度不適、光照不敷或過強、水分失調、營養失調以及藥害、肥害等種植管理不當因素。

    3.防治方法:果實膨大期,及時補鉀,噴施含鉀和硼的複合微肥。

    茶色果1.症狀:果實成熟後變紅,但紅中顯暴露褐色而使果實呈茶褐色,果實外貌發汙,光芒度差,商品性明顯低落。

    3.防治方法:舉行果實催熟處置懲罰,制止忽幹、忽溼或過幹、過溼。或過量施用氮肥,制止營養生長過旺。

    臍腐果1.症狀:在果實乒乓球至雞蛋大小的幼果期發病,開始果實頂部(臍部)最初呈水浸狀暗綠色或深灰色,很快變為暗玄色,果肉失水,頂部呈扁平或凹陷狀,病斑有時有同心輪紋,果皮和果肉柔韌,一般不腐敗,氛圍溼潤時病果腐敗。

    2.發病緣故原由:直接緣故原由是缺鈣造成的。缺鈣的緣故原由:一是水分提供失調,乾旱條件下供水不敷,或忽幹忽溼,使番茄根系吸水受阻、根系生機降落,鈣的吸收被抑制;二是過量利用氮素及鉀肥時,鈣的吸收被抑制;三是高溫枯燥使鈣的吸收及其在植株體內的挪動受阻;四是生長調治劑處置懲罰過的果實易發生臍腐病。

    3.防治方法:一是制止氮鉀肥過多的同時又一次性施入大量的速效性肥料;二是防備土壤枯燥,增加灌水量;三是進入結果期後,每7天噴一次0.1%~0.3%的氯化鈣水溶液,也可一連噴施綠芬威3號等鈣肥。

    日灼果1.症狀:果實被灼部位呈大塊褪綠白斑,外貌有光芒呈通明革質狀,凹陷。後期病部變黃,外貌有時出現皺紋,幹縮變硬,果肉壞死,變成褐色塊狀。

    2.防治方法:公道密植;過度整枝打杈;在選留花序和整枝綁蔓時,要把花序安排在支架的內側,靠自身的葉片遮光;打頂尖時在最後一個果穗的上面要留2片葉,為果穗遮光;及時透風、低落室溫;遮陽網籠罩,制止強光。

    3.發病緣故原由:果實受Sunny直射部門溫度過高而被灼傷。

  • 2 # 三農子弟之五福臨門

    可導致番茄死棵的原因很多,比如地下害蟲啃食根系、肥害、藥害等,但在結果期前後出現死棵現象,一般系枯萎病或青枯病造成的。

    (一)枯萎病一般在開花結果期始發,病初僅莖一側出現凹陷區,致一側葉片發黃變褐後枯死;也有的半邊葉變黃;也有的從底葉開始,逐漸向上蔓延,除頂葉外,其餘枯死。剖開病莖,維管束變褐。溼度大時病部產生粉紅色黴層。本病程序較慢,一般半個月後才枯死。

    枯萎病是_種真菌性病害。病菌一般從幼根或傷口侵入。病菌透過水流傳播蔓延,土溫28攝氏度,土壤潮溼丶連作、移栽或中耕傷根多,植株生長衰弱時發病重。20度以下或33度以上病情擴充套件緩慢。

    防治措施主要有:(1)合理輪作,施用無菌腐熟有機肥,採用配方施肥技術,提高植株抗病能力。(2)採用嫁接技術防病。(3)選擇抗病品種。(4)定植前後穴施枯草芽孢桿菌,可有效防治多種土傳病害。(5)發病前期用惡黴靈、敵克松等殺菌劑灌根。(6)對病死株周圍用0.5-1%生石灰水消毒。

    (二)青枯病一般在苗高30釐米後即開始發病,先是頂端葉片萎蔫下垂,後下部葉片也萎蔫,初期白天萎蔫,早晚恢復,病葉變淺綠色。溼度大時病莖上可見初為水浸狀後變褐的1-2釐米斑塊,病莖維管束變褐,橫切病莖,用手擠壓可流出乳白色菌液。一般嚴重病株約一個星期即死亡。

    青枯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病菌可在土中生存一年以上。可透過雨水或灌溉水傳播,從根部等處傷口侵入。在植株生長不良,久雨或大雨後轉晴發病重。

    防治措施主要有:(1)合理輪作;(2)選用抗病品種;(3)培育無菌苗,施用無菌的腐熟有機肥;(4)發病前用多粘類芽孢桿菌穴施以菌防病;(5)發病早期用寧南黴素、喹啉銅等殺菌劑防治,也可用一千倍高錳酸鉀溶液;(6)對病死株用0.5-1%生石灰水消毒。

    以上僅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繼科比之後,2019年夏天會是湖人強勢崛起的最後機會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