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今通史
-
2 # 戒榮耀的歷史官
公元1402年7月13日,守衛金陵城西北金川門的谷王朱橞和主帥李景隆開啟金川門,把朱棣燕軍迎進金陵,自此,金陵城陷落,江山易主已經註定。
↑朱棣起兵確實是被逼的↑
如何處理朱允炆及其脈系宗親,是朱棣和姚廣孝等人這些天考慮最多的問題。
1、如果朱允炆被發現時已經死亡,而且是自殺,這是最容易處理的局面了,由於朱棣舉旗造反,向天下人表明自己是為了“清君側,護宗藩”,他出兵的正當理由是:建文帝朱允炆受身邊奸臣齊泰和黃子澄蠱惑,謀害皇室親族,此為國難,而他率領燕軍起兵,則是為了為國靖難——即平定國難。
注意,儘管實質上說,朱棣是為了推翻朱允炆的統治,但他仍然要奉朱允炆為天子。
事實上,朱棣確實是這麼做的。
7月13日當天,燕軍攻到皇宮附近時,發現皇宮燃起熊熊大火,火勢熄滅後,發現了馬皇后被燒死的遺體,但朱允炆和太子朱文奎不知所蹤。
↑朱允炆被他的智囊團隊坑的丟了皇位↑
於是朱棣派人把馬皇后遺體好生安放,並指鹿為馬,認定這是朱允炆屍體,然後朱棣開始表演,他伏在屍體上痛哭,並拉著屍體的手說:“傻小子啊,你何苦如此!”
潛臺詞就是:你叔叔我是來誅滅奸臣的呀,你竟被奸臣蠱惑到自殺,哎,可悲啊……一副正義嘴臉。
再然後,朱棣以天子之禮安葬了“朱允炆”。朱棣算是運氣好,遇到了最容易處理的局面。
2、如果朱允炆在抵抗過程中死亡,被燕軍士兵殺死,會是怎樣呢?可以參考魏晉時期,成濟誅殺高貴鄉公曹髦的例子,成濟受賈充蠱惑,殺死了當時的魏朝皇帝曹髦,結果輿論大譁,結果司馬昭扛不住輿論壓力,猶豫了十多天,還是把成濟殺掉並且滅族,以謝天下,並且延緩了篡權的步伐。
↑姚廣孝精通曆代政治史,處置朱允炆難不倒他↑
朱棣也只能這麼做,誰殺死朱允炆,實際上替他解除了大麻煩,然而他只能殺掉兇手,以告天下,安撫臣民。當然這不會影響他繼位的步伐,因為司馬昭畢竟不是魏朝皇室宗親,而朱棣可是朱元璋的兒子,身份上有天然的正統性。
3、如果朱允炆活著,該怎麼處理。
有兩種選擇,一是指使人當場誅殺,算成誤殺,甚至對外說是自殺,或者是被奸臣所殺,處置方法同第2種情況。
二是嚴加囚禁起來,再來一出禪讓的大戲,禪讓的理由很簡單,以朱允炆的名義下罪己詔,自責不該寵信奸臣,謀害皇室親族,致使動搖國本云云,再衷心謝謝朱棣靖難義舉……然後禪讓皇位給朱棣,朱棣推辭幾次,勉強答應。不過朱允炆遲早也會被朱棣殺死,斬草除根,才能一絕後患。
考慮到朱棣狠辣的性格以及姚廣孝深沉的算計,估計應該是第一種可能。
人死萬事空,歷史本來就是勝利者書寫的,絕不會同情弱者。
-
3 # 微史春秋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以朱棣在靖難之役成功後表現出來的狠絕,以及手下謀臣武將的能力,我覺得地建文帝左右都逃不過一死,而且很大程度上就是死於朱棣攻入京師的第一天,只是死法的問題。靖難之役到了後期早不是“清君側”了,則是奪位之爭,尤其是他的一眾手下絕不可能讓自己辛辛苦苦保著朱棣打入了京師變成是來殺幾個所謂的奸臣的。只有燕王稱帝,他們都成為從龍元勳,他們的辛苦才是值得的。
所以朱棣的手下不會容許建文帝活,他們也應該知道朱棣也不想見到如此。
歷代宮變,叛軍入城,皇帝死的不明不白多了去了。
如果這樣,建文帝一是會死於亂軍之中。也許建文帝真的是死於亂軍,也許是出自某人的指示,但是這樣為了消除弒君之罪,朱棣肯定要殺掉一些手下的,找幾個替罪羊了事,哪怕替罪羊是自己人。
另一種也是暗中弄死,然後處理成自殺或建文帝身邊人弄死的,殺幾個朝廷的人做替罪羊。
我覺得朱棣見到活著的建文帝的可能性極低,這並不是說他不能見到,即使真的見到了,兩人相見,朱棣如何面對皇帝侄子?史官如何記載?
所以朱棣見到建文帝,然後弄個什麼禪讓,這個早就落伍了,可能性不大。
建文帝之死,史書的說法是宮中起火,建文帝不知所蹤。或許這就是建文帝之死的另一種掩飾。
他的確死了,只是這火是誰放的就值得琢磨了。是自焚還是他人毀屍滅跡?
很可能就是火是燕軍放的,用一場大火來掩蓋建文帝之死的真相。這樣的處理至少讓朱棣免去了弒君,弒侄的罪。
我覺得我們所見的歷史已經告訴我們答案了。
-
4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如果朱棣打到南京的時候,朱允炆還活著,他是絕對不敢殺掉朱允炆的。但是,朱棣打到南京的時候,朱允炆肯定不會活著。為什麼這麼說呢?
(朱棣劇照)
先說朱棣為什麼不敢殺朱允炆?其一,朱允炆是朱元璋欽點的皇帝,朱元璋是老天牌,他說的話,他做的事,誰敢反對?朱棣要殺朱允炆,他就是和朱元璋過不去。這樣,想反對他的人,都可以理直氣壯地反對他。
咱們可以用歷史上的“玄武門事件”進行比對研究。李世民殺了李建成後,李淵是怎麼表態的?他說自己早就有想把皇位傳給李世民了,今天終於傳了,自己簡直是“老淚縱橫”啊。如果李淵當時犯愣,死活不表態傳位李世民,李世民還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其二,朱棣在造反的時候,打的旗號是“清君側,靖國難”。什麼意思?就是說皇帝身邊出了奸臣,這些奸臣會禍害國家,我這樣做,是幫助皇帝把奸臣除掉。朱棣沒有說朱允炆有什麼過錯,也不敢說他有什麼過錯。朱允炆是皇帝,誰敢指責他有什麼過錯呢?
既然朱棣是打著“清君側,靖國難”的旗號,他攻下南京後,那些所謂的“奸臣”,被你拉出去砍頭後,他還有什麼理由殺朱允炆呢?
(朱允炆劇照)
不過,我們又說了,當朱棣打進南京的時候,朱允炆一定不會活著。為什麼說朱允炆一定不會活著呢?第一,朱允炆不願意臣服於朱棣。
朱允炆是個性子比較剛強,也是敢作敢為的人。他上臺以後,就對他爺爺朱元璋的藩王政策很不滿,開始削藩,就是他這種性格的體現。
同時,朱允炆這個人又比較講義氣,是一個真正仁愛的人。看看漢景帝劉啟,當他發動削藩,造成七國之亂後,七國要求殺給他出主意的晁錯,他立馬就把晁錯殺了。為了討好七國,他還用了“腰斬”這樣殘酷的刑法,讓晁錯半天不得好死。然而,朱允炆卻死死護著黃子澄、齊泰,絕不殺他們。這就是人品!為什麼最後方孝孺就算“誅十族”都只承認朱允炆才是皇帝,就是朱允炆的品行征服了這幫大臣們。
這樣一個朱允炆,他選擇的絕對不會是“瓦全”,而是“玉碎”。
(靖難之役)
第二,朱棣在攻進皇宮的時候不會讓朱允炆活著。
朱允炆如果活著,朱棣太難處了。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在自己進入南京之前,先讓朱允炆死掉。
歷史上是有過這樣的事件的。陳霸先去世的時候,由於他的兒子陳昌在後周當人質,回不來,結果,陳霸先的侄兒陳蒨當皇帝。後來,後周又把陳昌給放了。陳蒨害怕陳昌回來,悄悄派人在半道上把陳昌殺了。
同樣的,朱棣當然也不願意見到活著的朱允炆。歷史記載的是,朱允炆是點火自焚的。其實,朱允炆是點火自焚,還是被人放火燒殺,還真的很難說。
這裡,我們再說一個“萬一”。萬一朱棣到南京後,朱允炆還活著,那該怎麼辦呢?
肯定眾大臣反覆做朱允炆的思想工作,讓他承認自己“德薄”,不配當皇帝,因此把皇位“禪讓”給朱棣。然後朱棣把他囚禁在宮中某個地方,周圍派人嚴密監視。再過一些時候(一般最多不超過一年),朱允炆就“病逝”了。
不管怎麼著,朱棣都是不敢明目張膽殺掉朱允炆的。
(參考資料:《明史》)
-
5 # 這些歷史要讀
朱允炆被朱棣找到,而且是被活抓,這對朱棣來說豈不是最理想的效果!
也許有人會認為,朱棣發動靖難的理由是清君側,如果朱允炆不死,那麼朱棣會因為不知道怎麼處置他而尷尬。事實上,活抓朱允炆,才是朱棣最想要的結果。因為,這樣一來他就能確切的幹掉朱允炆了。
其實,朱棣活抓朱允炆,一定會殺掉他,而且殺他的方法多的是。最簡單粗暴的就是當場幹掉他,然後對外宣稱皇帝死於亂軍,再不從自己手下中挑個倒黴的替死鬼來祭旗就可以了。
再不就先讓朱允炆多活些時日,這樣做對朱棣來說,其效果最理想。一來,可以先借朱允炆的手,以清君側的名義,逐一剷除那些反對他的朝中大臣;二來,過一段時間再找辦法除掉他,也更容易自圓其說,編個故事堵住天下人的嘴。
而根據歷代權臣謀反的慣例,朱棣很可能會選擇下毒,毒死他,然後對外稱其因病暴斃;或者直接參考自己的父皇朱元璋,給朱允炆製造類似小明王這樣的意外,可以是沉船、可以是墮馬、也可以是墮湖......總之朱棣有的是方法殺他。
然後,朱棣再在群臣面前上演一場哭戲,在朱允炆靈前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再接著自然就會有朱棣的近臣上前勸進。然後又是先退讓再三,之後大搖大擺的登基。這波操作才夠穩妥。
歷史上,朱允炆最後並沒有束手就擒,而是給朱棣留下諸多逃跑的疑點。這在我看來反而是對朱棣最有效的一招。而且,朱允炆的殘餘勢力,沒準還廣泛在民間散佈朱允炆沒死,已經逃亡海外,而且正準備募兵反擊等謠言,讓整天坐立不安,還不得不耗費人力物力到處去找他......
回覆列表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向來“如果”類問答都是挺讓人費神,因為無論論據多紮實,都擺脫不了“如果”這個前提,即:沒有定論或沒有發生或者與史實不符。但是我們不妨以其他視角來看待一個事件,就可得知靖難之役後如果朱允玟沒有逃走,也沒有被燒死的情況下,朱棣會如何處置他。
我要說的這個視角就是朱允玟的兄弟和子嗣的悽慘下場。由此可見,即便朱允玟活著,朱棣也絕不會只清理君側,必定連君主都不放過。
朱允玟三個兄弟的下場朱允玟有三個弟弟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
朱允炆在位時,他的三個弟弟都已經封王。
朱棣上位後,先後將他們的王爵降檔。
朱允熥和朱允熞二人囚禁在朱家鳳陽老家。
朱允熥和朱允熞二人被囚禁不久後,就暴病死亡。
朱允熙,被朱棣罰到朱標的陵墓所在地去守陵,不久,朱允熙居所大火,朱允熙被燒死。(朱棣信誓旦旦的說過要給大哥朱標留個香火的)
都是意外死亡,史料中即便沒有記載是朱棣派人放的火,但我們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吧。即便不是朱棣授意,也是其死忠嫡系下手。
朱允玟兩個兒子的下場大兒子朱文奎。莫知所終。與朱允玟一同失蹤。
二兒子朱文圭。史稱“建庶人”幽禁終生。後明英宗復位,想到建庶人與自己同病相憐才放出,建庶人時年56-57歲,牛馬不識,一無所知,不久故去。
皇位爭奪戰從來不曾顧惜過什麼親情。比如,西漢的七王之亂和唐朝的玄武門之變,以及滿清的九子奪嫡等等。往好的方面想,朱允玟也無非是象其幾個兄弟一樣,明面上雖然沒有被處死,但卻暴斃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