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深夜聊齋
-
2 # 滾滾歷史如長河
根據趙光義給趙普寫的神道碑的說法,趙普晚年達到了【經史百家,常存几案。強記默識,經目諳心。碩學老儒,宛有不及】之境。當然可能有溢美之辭,不過看趙普的《班師疏》《彗星疏》,引經據典很是像樣,對漢唐典故也能信手拈來。就此可知他的補課是成功的,閱讀範圍也絕對不止一部《論語》。所以趙普還是比較博學的。
趙普是陳橋兵變的主要策劃者(至少是主要策劃者之一),換言之,就是趙匡胤能夠登上皇位的重要功臣。顯德七年(960年)正月元旦,傳契丹勾結北漢入侵。宰相範質倉促之間派趙匡胤率軍北征,兵行開封東北四十里之要道陳橋驛時,趙普等人為趙匡胤謀策,託故不行,將趙匡胤灌醉,然後以杏黃龍袍加身.發動陳橋兵變。趙匡胤在既成事實面前,從柴宗訓手裡接過“禪位”書,建立宋朝,是為宋太祖。
-
3 # 為國釣魚
謝小蜜邀
趙普其人趙普書讀得不多,《宋史》評價他“少習吏事,寡學術”,因為學問不精,他做宰相時還鬧過不少笑話,比如把後蜀曾經用過的“乾德”年號直接用在大宋身上。趙普很明智地放棄了走科舉這條路,很早就憑自己靈活的腦瓜子到州、府去做幕僚混飯吃
周顯德元年,趙普在永興軍節度劉詞手下做從事,小夥應該表現不錯,顯德二年冬劉詞病死前上遺表向朝廷推薦趙普,但是沒有下文。趙普一生氣,便去了當時屬於南唐的滁州鄉下做了一名光榮的鄉村小學教師
~《宋史》.趙普..//..《舊五代史》周書列傳四.劉詞
趙普自己都沒想到,這次任性出走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
顯德三年趙匡胤隨柴榮徵南唐打到滁州,在這裡碰到個硬茬,周軍剛敗了一局,南唐皇甫暉還放話第二天要給那黑胖子好看。趙匡胤急得到處尋訪高人求問破敵之計,淳樸善良的村民隆重向他推薦了趙學究
問諸村人,雲有鎮州趙學究在村中教學,多智計,村民有爭訟者,多詣以決曲直。太祖微服訪之。~《默記》捲上
趙普指了一條鬼都不知道的小路給趙匡胤,趙匡胤順著小路衝進滁州城活捉了皇甫暉。從此,小學教師趙普重操舊業在趙匡胤手下做了幕僚
這個故事的不同版本互相有牴觸,按《宋史》太祖一記載,趙匡胤與皇甫暉兩軍在滁州城外擺開陣勢後兩位主帥當眾決鬥,趙匡胤把皇甫暉打成了重度腦震盪導致南唐軍大敗
但趙普與趙匡胤相識相知相親相愛的地點是滁州,這事沒什麼爭議
太祖拔滁州,宰相範質奏普為軍事判官。
趙普做滁州軍事判官時,趙匡胤的爸爸趙弘殷在滁州養病
宣祖臥疾滁州,普朝夕奉藥餌。宣祖由是待以宗分。
趙普把趙匡胤的爸爸當作自己的爸爸照顧,把趙弘殷、趙匡胤感動得眼淚嘩嘩的,認趙普作了一家人。趙匡胤做宋州節度使時讓趙普做了霸府掌書記
~《宋史》趙普
趙匡胤的媽媽鐵娘子杜太后也沒拿趙普當外人
後聰明有智,嘗與上參決大政,猶呼趙普為書記,常勞撫之曰:“趙書記且為盡心,吾兒未更事也。”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
趙書記的地位曾經一度高到不管有理無理誰彈劾他誰就倒黴。例如判大理寺雷德驤當面向趙匡胤告趙普
(大理寺)官屬與堂吏附會宰相,擅增減刑名……並言趙普強市人第宅,聚斂財賄。
趙匡胤聞言大怒,把雷德驤痛斥一頓還不解氣,還親自下場替雷德驤做了拔牙手術
上怒,叱之曰:“鼎鐺猶有耳,汝不聞趙普吾之社稷臣乎!”引柱斧擊折其上顎二齒,命左右曳出,詔宰相處以極刑。既而怒解,止用闌入之罪黜焉。
雷德驤被嚇了個半死,牙也被誤拔了兩顆,然後被趕到商州去做了個罪官。這倒黴催的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九
淺析陳橋兵變趙普在趙匡胤陳橋兵變活動中的參與程度應該是比較高的。比如《長編》卷一寫到,大夥紛紛哭著鬧著要擁立奉命出征卻醉成一灘爛泥的趙匡胤做皇帝,是趙普與趙光義勇敢地站出來連哄帶嚇地安撫人心
普及匡義各以事理逆順曉譬之,曰:“太尉忠赤,必不赦汝。”
諸將散後復集,提著刀強烈要趙匡胤做皇帝時,又是趙普與趙光義出面與大夥講道理、談條件,被逼無奈替趙匡胤同意按群眾的呼聲辦
第二天黎明,宿醉未醒的趙匡胤被部下強行穿上黃袍,在稀裡糊塗中就開創了大宋朝
現在我們能看到的“黃袍加身”都是相同版本——將士們拼命推戴,趙普、趙光義拼命推辭,趙匡胤爛醉如泥毫不知情。總結起來就是:
這是一場將士們臨時起意的激情兵變
然而,歷史記載中仍有許多蛛絲馬跡可尋
“吾兒素有大志,今果然。”~《宋史》.昭憲杜太后
有人跑來告訴杜太后“點檢已作天子”。杜太后淡然一笑,如是說道。
老太太很是率直坦誠可愛
960年春正月初一,為了不讓中原人民過一個喜慶和諧的新年,契丹人決定聯合北漢大舉南侵。這個訊息由鎮、定二州傳回朝廷。得知趙匡胤做了皇帝后契丹和北漢嚇壞了,立馬頭也不回地就跑回了家。這個時候趙匡胤的手下兼兄弟慕容延釗已經到了真定,趙匡胤的發小韓令坤駐守在鎮州,趙匡胤即位後立馬給兩位升了官,並“遣使諭延釗與令坤各以便宜從事”。
宋遼雙方都沒有在建隆元年春交戰的記錄,遼史中更沒有出兵的記錄。這個“便宜行事”是針對誰自然不言而喻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
959年六月柴榮駕崩,七月和八月後周經歷了一次異乎尋常的人事大調整。其中與殿前都點檢趙匡胤一起玩尿泥長大的韓令坤當時作為“北面兵馬都部署”升為侍衛馬步都虞侯,而侍衛司名義上的最高長官李重進被調去了揚州。
在這次調整中,忠於後周柴氏的將領絕大部分被調到運離汴梁的節鎮,相對殿前司本就處於弱勢的侍衛司被拆分為李重進(掛職出鎮)、韓通(留守汴梁)、韓令坤(主力巡邊)
~《舊五代史》周書.恭帝紀
造成的後果是在禁軍兩大系統中,殿前司完全掌握在趙匡胤和他的義社兄弟慕容延釗、石守信等人的手裡,侍衛司主力也掌握在傾向於趙匡胤的韓令坤手裡。換句話說,趙匡胤實際掌握了禁軍絕大部分兵力
高平之戰後柴榮便著手削弱藩鎮加強禁軍,在高平之戰中立下大功的殿前司受到重點照顧,殿前司的人員揀選工作就是由趙匡胤負責。後來李筠和李重進用事實證明,以藩鎮的力量不要說改朝換代,就連依靠外援搞割據都堅持不了兩個月
種種跡象表明這次大調整是由樞密使魏仁浦實際主持。魏仁浦跟趙匡胤又有什麼關係呢?
初,太祖在潛邸,昭憲太后嘗至仁浦第,咸信方幼,侍母側,儼如成人。太后奇之,欲結姻好。~《宋史》卷249魏仁浦
趙匡胤還沒做皇帝時,有一天杜太后到魏仁浦家串門,見到魏仁浦的小兒子魏咸信幼年老成能幹大事,便與魏家定了娃娃親
事實證明老太太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咸信頗知書,善待士,然性吝喜利,仁浦所營邸舍悉擅有之。既卒,為諸侄所訟,時人恥之。《宋史》卷249魏仁浦子咸信
魏咸信沒幹過什麼大事,名聲也不是很好,老太太見他時他還很小。或許老太太看中的並不是剛上幼兒園小班的魏咸信
右僕射魏仁浦死於開寶二年閏五月伐晉途中,死後獲贈侍中,諡宣懿。趙匡胤也沒食言,開寶五年七月把永慶公主嫁給了魏咸信
趙匡胤霸府幕僚陣容強大,除趙普外,知名能幹人還有沈(義)倫、呂餘慶、王仁瞻、楚昭輔
趙匡胤率兵剛出汴梁,軍中就有天將降大任於點檢的輿論
軍校河中苗訓者號知天文,見日下復有一日,黑光久相磨盪,指謂太祖親吏宋城楚昭輔曰:“此天命也。”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
出征那天,有特異功能的人可以看到天上掛著兩個太陽,兩個太陽之間閃耀著黑色的光芒。苗訓告訴楚昭輔,這種天象預示著真命天子即將降臨人間
苗訓這傢伙膽子不小,他居然無視趙匡胤的赤膽忠心,公然在太祖親吏面前鼓吹造反有理
綜合來看,趙匡胤黃袍加身是包括趙普在內的霸府幕僚團、準親家公魏仁浦、鐵娘子杜太后、義社兄弟、發小世交、親信將校們共同努力的成果
在這一過程中趙書記具體出過些什麼妙計早已不可考
回覆列表
趙普是宋朝版的姜子牙、張良和諸葛亮,他一生三次為相,先後輔佐宋太祖、宋太宗兩位皇帝,幫助他們穩定江山,立下大功,流下“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美名。
但是,歷史上沒有任何記載說他就是“學渣”,而他死後被封王爵,配享太廟,做到了一個臣子的極致。
1、趙普到底是不是“學渣”?“半部論語治天下”,出自南宋時期的一本《樂庵語錄》,說是宋太宗想要立趙普為相,結果有人進讒言說:“趙普就是一個學究,只能讀《論語》罷了。”宋太宗很懷疑,於是把這事告訴了趙普,結果趙普說:“我確實讀書不多,但能讀《論語》,半部用來輔佐太祖取得天下,半部可以用來輔佐陛下您治理天下。”宋太宗釋然,於是任命趙普為相。
這段話說明兩件事情,一是趙普不是學問家,所以他並沒有讀太多的書,相反,他是一個實幹家,許多經驗和知識,都是從實踐中取得的。二是彰顯趙普的自信心。“只能讀《論語》”這件事情,是別人誣陷他的話,而趙普藉此話對諷刺他的人反唇相譏,戲言自己平定天下,半部《論語》就夠了,無需再多。而宋太宗若用他趙普,也一定能夠治理好天下。
因此,可以說,趙普讀得書不多,因為歷史有記載,他每每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總要回家閉門讀書,但第二天總能相處解決辦法來。但這樣的學習能力,相反卻說明他是一位“學霸”,而不是一個“學渣”。
2、趙普如何助趙匡胤“黃袍加身”?趙普能夠傍上趙匡胤,可是花費了不少心思。在五代的亂世之中,身為一個州的軍事判官,官不算大,他要繼續找一個明主,來實現自己的報復。這個時候,與他同姓的趙匡胤進入了他的視野。
為了能與趙匡胤套近乎,他趁著趙父病重之時,鞍前馬後的照看,這深深感動了趙匡胤,視其為自己的長兄,二人關係逐步親密起來。而趙匡胤甚至用“嫂”來稱呼趙普的老婆。
很快,趙普憑藉著自己“實幹家”的本領,成為了趙匡胤的左膀右臂,而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策劃,就是導演了“陳橋兵變”這齣好戲。
首先,趙匡胤與趙普假傳契丹人入侵的訊息,誘使後周君臣一片慌亂,並派趙匡胤領兵外出禦敵;
接著,趙匡胤聯絡京城開封內的禁軍守將,為以後兵不血刃拿下開封打好了基礎;而同時,趙普聯絡軍中諸將,為一起推舉趙匡胤為帝做好了準備;
其次,趙匡胤、趙普又參考郭威“黃袍加身”的故事,寫下了他們的劇本:頭天晚上,趙匡胤喝得“大醉”,第二天一早,眾將一起拿著事前做好的“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強烈要求他當皇帝。而趙匡胤假裝不情願,最後勉強答應,並逼迫周恭帝禪位,北宋建立。
經過趙普的策劃,趙匡胤實現了幾乎沒有流血而建立一個王朝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