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30293684

    讓他準點睡覺,起床!整理自己的書包,每天作業情況!暑假如果小孩沒什麼事情做報個學前班吧!!讓他提前適應上課時間!要練習下書寫,不然什麼都不會剛進一年級真的很吃力!現在一年級大部分小孩都是會書寫10以內加減拼音!老師教學速度不會太慢的!!

  • 2 # 心理諮詢師鍾小蕘

    對於幼小銜接年齡段的孩子,作為父母應該培養孩子的社會情感能力為重點,也就是為孩子創造能讓他們感到有聯結和有能力做貢獻的機會,創造一種環境,能讓孩子對自己產生兩種強烈的信念——“我有歸屬,而且我能做出貢獻”。

    父母們可以這樣做:

    1、培養延遲滿足能力。孩子正式進入小學學習後,不見得每樣活動都是他喜歡的。我們在之前可以為了讓他參加某些他不太喜歡的活動,而讓他們能夠停止參加那些自己非常喜歡的活動。例如:當你和孩子一起去商場時,孩子看到喜歡的玩具鬧著要買,而你們進商場的目的是吃飯,這個時候就可以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很喜歡這個玩具,而現在我們預約吃飯的時間已經到了,我們可以吃完飯再來買。”

    2、培養合作技能。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採用專案合作課,這其實就是在培養孩子們的合作能力。這是因為,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跨國合作也越來越多。在入學前,我們可以在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耍的過程中,讓他們自己制定遊戲規則,共同做決定。

    3、培養情緒管理技能。在一年級的孩子的社交中,我們常見的男孩子之間的社交很多時候會依靠打架來進行。這就是他們不太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在入學前,我們要培養孩子能夠管理自己的強烈的情緒,比如憤怒、沮喪和失望,而不是被這些情緒擊敗。我們要交給孩子辨別情緒,並且能表達自己的情緒。

    4、培養溝通技能。孩子們正式進入小學後,在幼兒園某些被認可的行為或許不會被小學老師所認可,我們的孩子或許會有疑惑,更多地是用他們自己看到的“事實”來決定自己的行為。在入學前,我們要培養孩子的溝通技能,鍛鍊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比如:自我介紹,我喜歡看的動畫片或繪本等等,最開始無論孩子說得有多糟糕,我們都不要去否定評判,而是要給予孩子鼓勵。

    5、培養勇氣和成長型思維模式。我們對於孩子犯錯不僅要諒解,而且要告知他們犯錯是學習的好機會,人不可能做到完美,而是在不停地改善。孩子們需要相信自己又能力把事情弄明白,並且堅持尋找答案來解決最初充滿挑戰的問題,同樣,他們需要能夠在自己感到真正陷入困境時尋求幫助。

    那些感受到有聯結和能力並且已經掌握這五項技能的孩子,就已經為進入小學做好了準備,無論他們認不認識那些字母和數字。父母們不用 在為是否提前識字、學數學感到焦慮。

  • 3 # 全腦開發程老師

    孩子今年就要升小學,很多家長就開始著急地準備給孩子報有關幼小銜接的班,準備讓孩子“贏在小學的起跑線上”。程老師在這裡想告訴各位家長: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小學和幼兒園有什麼不同

    我們想要明白幼小銜接需要做哪些準備,就必須明白小學和幼兒園究竟有什麼不同,這樣我們才能有的放矢,明白究竟該怎麼去做。

    生活方式的變化:幼兒園教學的要求是保教並舉,而且以保育為主;而小學以教育教學為主,有明確的學習大綱要求和紀律要求;

    學習方式的變化:幼兒園的教學方式是玩中學,以口頭語言為主,並沒有嚴格的上課規則;而小學要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系統的學習,有嚴格的上課規則;

    評價標準的變化:幼兒園階段的評價是主觀評價,孩子開心快樂、安全是家長和老師的最低標準;小學階段的評價除了主觀評價之外還有客觀評價,學習成績有了衡量的標準,家長有了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在德育方面更是有了比較明確的要求);

    人際關係的變化:幼兒園中小朋友之間是夥伴關係,沒有競爭關係;而小學則是同學關係,其間有合作也有競爭,而且要求有一定的團隊意識。

    幼小銜接過渡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我們在初步明白幼兒園和小學的差異後,就明白了我們在這個階段中需要注意什麼,或者說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

    獨立的能力:幼兒園階段小朋友如果缺乏獨立的能力,並沒有什麼打緊,畢竟幼兒園裡每個班的人員配置就是一個教學老師+一個生活老師,一個班基本上20個人左右;而小學階段則老師屬於走班制,一個老師負責一門課,一個班級裡有50人左右。老師不可能照顧到所有的同學。所以必須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首先是生活的自理方面;

    習慣的培養:幼兒園階段,孩子以遊戲為主,有無確定的目標其實並不重要;小學階段,則以學習為主,就必須有一個比較明確的目標。所以,在幼小銜接的年齡段,必須注重孩子習慣的培養,這裡主要分為幾個方面: 學習習慣: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後複習的學習習慣;獨立思考、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完整作業後及時檢查並更正錯誤的習慣;作息習慣: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早睡早起,保證有充沛的精力進行學習;勞動習慣:小學階段,一二年級的班級衛生有時候是家長負責打掃的,三年級後基本都是由孩子們自己負責衛生,所以家長需要在家中培養孩子勞動的習慣,讓孩子明白勞動是人所獨具的能力。

    與人交往的能力:小學階段的孩子,需要具備一定的與人交往和團隊合作的能力,這樣才會在6年的學習中更好地與同學直接和諧相處,尤其是在交往過程中需要謙讓和大度,明白合作與競爭並非對互相對立。

    自我防範意識:上了小學後,孩子必須有相應的自我保護和自我防範意識,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在路上遇到陌生人的時候,注意保持警惕;2、幫助別人要力所能及;3、牢記一些緊急電話及相對應的用途

    報班不重要,重要的是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

    家長們通常都會有一個不是很恰當的意識,就是當孩子需要增強或者學習某一方面能力的時候,就考慮給孩子報班,比如幼小銜接班。但真是那樣的麼?

    其實,幼小銜接報班或者不報班並不重要,這和幼小銜接班所教授的內容以及兒童的心理相關。一般幼小銜接班講的都是拼音+基本的英文+數學+閱讀,這個孩子在上小學之後就會學到,況且有部分在幼兒園已經學過了。當孩子上小學後,發現老師上課講的內容自己已經學過,在課堂上專注力就會分散,破壞學習效果,更不利於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

    只要孩子在上小學之前能夠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學習習慣以及勞動習慣,同時具備有上面所說的獨立自主的能力和與人交往的能力,就不會有什麼問題。而這些能力則和家長的教育關係密切。

    我們都知道,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時時刻刻都在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幼小銜接班中所傳授的,包括程老師之前所講的幼小銜接過程需要注意的孩子習慣及能力方面的培養,在家長日常的行為過程中完全可以教給孩子。

    結束語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幼小銜接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時間節點。所以,幼小銜接階段各種意識以及能力的培養不是孩子臨上小學的那個暑假才開始,而是當孩子還在幼兒園階段的時候,就有意識地鍛鍊孩子各個方面的能力。

  • 4 # 火箭寶貝

    小學幾乎是孩子快樂童年的終點,因為要開始面臨學習、考試、作業的壓力了。小學終止的不僅是快樂的童年,還有孩子的對學習的興趣。試想,如果要你每天聽課、做習題、考試,唯一的好處是12年後可以考上大學,你覺得學習有意思嗎?在這樣的環境下,大多數孩子都無法保持學習熱情,厭學成為普遍的情況。

    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在孩子上學之前就培養孩子對學習本身的興趣,是家長重要的事情。要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呢?給家長一些具體的參考案例:

    給孩子一份工作:

    孩子五歲的時候,特別好奇爸爸工作做什麼,工作怎麼能賺錢?我索性給了他一個體驗工作的機會:讓他選了一份工作——彈鋼琴,他練琴一小時我會付他30元錢。我沒有給他現金,而是讓他用賬本記錄自己的收支,從此他決定要買的東西(零食、玩具、遊樂場)我都儘可能不干涉,但都要用他自己的收入買單。

    我的目的並不是用金錢激勵他練琴(把搬磚設定為工作也可以),只是透過體驗工作的方式,讓孩子能在接近現實的環境中成長。透過“工作”孩子就有了自己的收入、要為自己的決定買單、要學會如何分配有限的資源,但這不是本文的重點。重點是:我沒有給他現金,而是用賬本記賬,這有什麼好處呢?

    因為需要記賬,孩子順便就學會了算術:從最開始的3+2=5,到複雜的-135+17=-118,孩子都會非常願意學習算術,因為算術不是無盡的習題,而是與他生活密切相關的工具。他還學會了寫字:因為做備註需要用到寫字,孩子對認字、寫字也會自然產生興趣,而不會把學習當做負擔。

    孩子是痴迷於“瞭解生活”的,所以他們從小就不停地問“為什麼”。如果算術、寫字與他們的生活是相關的,他們會非常願意學習。有一階段,我甚至不得不約束孩子的學習行為——因為他經常不按時睡覺,非要多做一會算術題(或練字)。他在上小學之前已經能夠口算135+16=151(帶進位的三位數加法),所以數學對他暫時是沒有壓力,甚至是有成就感的(雖然成就感也非學習本身的樂趣)。

    如何教孩子語文:

    被課文、背詩詞、背名言警句,這是最糟糕的學習方式了。不僅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還扼殺了孩子對語文的興趣。(餘秋雨一再奉勸年輕人不要把有限的生命浪費在背誦上,因為背誦的都是“禁忌”——你要記住,這些文字是別人寫過的,你不要再這樣寫了。)

    語文(語言、文字)是表達和記錄的工具。我們只要瞭解了這個,就知道如何教孩子語文了:我讓孩子在記賬時要寫上備註——讓他做記錄,他就需要學習文字了,但這離開始學習語文還太遙遠。在孩子6歲的時候,我又做了一個事情:

    我問孩子:“你有沒有覺得很委屈的時候?有沒有經常遇到爸爸媽媽不理解你的想法的情況?”

    孩子使勁點了點頭。

    我說:“那爸爸教你怎麼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別人更理解你,好不好?”

    孩子愉快地說:“好!”

    我說:“你先試著用一句話說說你昨天過得怎麼樣?做了什麼?心情怎麼樣?”

    他想了好一會:“我忘記了……”

    我又問:”那早上呢?“

    他又想了一想,說:“早上我幫媽媽吸塵,我覺得很有意思,也很開心。”

    我幫把他這一句話寫了下來,後來他還自己配了一張圖,這是他人生的第一篇日記。

    後來我們每天都這樣完成一篇日記,到第四天的時候,他覺得一句話不夠(孩子本身是有強烈的表達欲的),說了一段話。後來我發現他每天都說一樣的心情——”我很開心“,我就拿著他的日記本,教他除了開心還有”愉快、興奮、高興“這些詞可以表達好心情,後來他在寫收到禮物後的心情就用了”興奮“。

    不論數學還是語文,我們應該從知識的本源出發,探究知識本身的價值以及對生活的意義。從根本入手,引導孩子對知識”本身“產生興趣,這才是最純粹、最持久的學習興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動車梯控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