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堅定的飛龍
-
2 # 80後的包菜
首先,這個情節在歷史上是不存在的。就個人而言,歷史中的皇帝絕對不可能陷入這樣困境,更加不可能將自己的生命就交給一個人。
電視劇中的劇集非常激動人心。老八秘密安排了四個旗主,以整頓旗務的名義帶兵到北京,並透過三王子假傳聖旨,與四大旗主,龍科多支援老八。此時,老八暫時控制了皇宮內外的軍隊,一群人衝到雍正皇帝面前。這次發難的原因是雍正的新政策損害了大多數旗手的利益,而雍正最不可接受的是龍科多的策反。
然而,在電視劇中,胤禩這個人設智商就是個硬傷,他兜了一大圈掌握了京城內外所有的兵權,將雍正團團圍住,似乎已經穩操勝券。但是他的兵權實際上是透過拉攏別人而獲得的,這些士兵對他本人沒有忠心也不會聽任他的直接調動。
十三爺的出現絕對是扭轉局面。他只坐在轎車上。在短時間內,情況就發生逆轉,情況變得安全。十三爺聽了洪盛的話,說豐臺大營被接管,就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他要求洪晝去皇帝傳遞話語以穩定局勢。然後他迅速前往豐臺大營地收回軍事力量。
所以沒有十三爺,雍正幾乎就沒有退路。還有人說血滴子和狼覃三萬大軍這種傳說之中的軍隊,有或沒有暫且不說,刀都架在了脖子上,遠水也救不了近火
-
3 # 優己
當然有後招!雍正組織開的會是庭議,所有在京的三品以上官員都得參加,累計大約有大小官員再加上新科狀元榜眼探花劉墨林等人共148人。雖然隆科多調走了御林軍,可是在朝堂之上的八爺黨人也只有八爺九爺十爺以及搖擺中立的四個旗主王爺,單單從人數上看,扣除這幾個人還有140人,這些人雖然沒有明確表態跟隨雍正但是也不至於跟隨八爺黨造雍正的反。
其次,八爺黨的人八爺與九爺是文弱書生,十爺是紈絝小混混,只有四個旗主王爺是武將。反過來雖然雍正的御林軍被調走了,但是圖裡堔手下還有20名大內侍衛。這些人跟隆科多的部隊打仗是不行,但是單挑旗主王爺護駕雍正肯定是沒問題的,畢竟旗主王爺進宮是不能帶兵器的。
最後,隆科多統領的部隊是九門守衛。這些守衛雖然不是御林軍那麼每天看著雍正左擁右簇,但是也是雍正的嫡系武裝,基本上每個人都見過雍正,隆科多隻有調走他們的許可權卻沒有下令他們殺雍正的權力與膽量,如果雍正跑出皇宮向這些人直接下令擒拿逆臣八爺黨,估計大家都會瘋了去殺八爺黨立功,因為功大莫過救駕。所以,感覺雍正是在逗八爺玩,為的是收集證據幹掉八爺,在當時情況八爺完全沒有勝算。
-
4 # 全金屬鍋蓋頭
《雍正王朝》作為中國產歷史劇中不可多得的經典和精品之作,其精深程度與三國、西遊、水滸、紅樓等四大名著相比也不遑多讓,很多橋段奧妙精微之處都讓人拍案叫絕。而“八王議政,逼宮雍正”則是《雍正王朝》中最為精彩的橋段之一,其跌宕起伏的人物命運、入木三分的性格刻畫、張弛有度的劇情變化都值得我們讀者觀眾一遍又一遍地玩味品鑑。
在《雍正王朝》世界之中,八王議政是雍正登基之後發生的一次聲勢浩大的政變。八爺黨集團秘密串聯關外四位旗主王爺,又聯合皇三子弘時以及負責京師防務的朝廷重臣隆科多,透過周密細緻的策劃、毫無破綻的詭計接管了京城內外的一切兵權,萬事俱備、穩操勝券之時,他們才借朝會之際突然發難,明倡恢復祖制、八王議政,陰謀架空雍正、改朝換代。假如沒有拼命十三爺橫插一槓子,一切都如計劃中那樣完美順利推進,那麼朝堂上的雍正皇帝就真的變成孤家寡人,只能乖乖去領盒飯嗎?NO,當然不是。這一段看似順理成章的情節根本經不起現實的推敲和演繹。
“八王議政,逼宮雍正”這一謀略成功的關鍵和要害在於獲取和掌控京畿內外的一切兵權。雍正王朝世界之中,決定朝廷大局的軍隊有三支。一是京城步兵統領衙門,是由隆科多負責的。二是京城外豐臺大營與西山銳健營二營,之前由老八的人成文運控制,後來由老十三的人上三旗之人負責。三是西北的平叛大軍,先後由老十四、年羹堯、嶽鍾琪負責。
這三支軍隊,實力最為雄厚的首推西北大軍,年羹堯掌兵時曾一度高達二十多萬,少的時候嶽鍾琪麾下也有十萬精銳。但西北遠在邊疆,所以這支大軍在三支大軍中相對來說影響最小,暫且擱置不論。其次是京城外二營,應該最起碼有十多萬人馬,按雍正的說法是步兵統領衙門的好幾倍。最後是步兵統領衙門,有幾萬人馬。以此類推京城外二營的影響力最大,對於步兵統領衙門有碾壓性優勢。
老八的謀劃很完美,將京城內的步兵統領衙門還有京城外的二營都暫時控制住,而遠在西北的大軍雖有心勤王,但鞭長莫及。看似完美無缺,實則漏洞百出。
先來看豐臺西山兩大營。老八和弘時透過合演雙簧讓弘晝口頭證明雍正說過讓關外旗主王爺共管旗營兵務,才暫時讓二營提督相信,更重要的是老八說明天轉發聖旨,所以時間只有一天。換句話講,老八詭計的保質期只有一天,過期無效,根本不靠譜。其次,雍正登基後,特旨京城外二營只能是雍正的聖旨或者老十三的手諭才可以調動。況且京城外的二營將領都是天子親衛上三旗的人,自然對皇帝是忠心耿耿、絕無二心。老八要想調動軍隊反戈一擊、篡朝奪位無異於白日做夢痴心妄想。再者,從兵力對比來看,旗主王爺們所帶四千人馬與豐臺西山兩大營的十萬大軍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兩營主將也不可能真正將手中兵權拱手相讓,孰優孰劣、一目瞭然,所以兵權名義上由雙方共管但實際還是牢牢地掌握在十三爺或者雍正皇帝手裡。在這種情況之下,老十三在不在都無所謂。
再次看京城步兵統領衙門。步兵統領,別稱九門提督,主要負責防護九門禁城,但它的許可權也只在九城之內。當時的步軍統領正是被雍正公開尊稱為“舅舅”的隆科多。隆科多出身滿蒙親貴,是康熙皇帝的親表弟和小舅子,在康熙晚年九子奪嫡的關鍵時期,他大義滅親“檢舉”六叔佟國維與老八結黨營私,從而獲得信任被授予步軍統領的重任。雍正即位後,他因擁立之功寵遇更甚前朝,權勢熏天,一時無兩。但人心不足蛇吞象,位極人臣的他仍不滿足,驕橫跋扈,因結黨擅權、多行不法等原因多次被雍正申斥而心生怨望。惶懼之下,他暗中交結野心勃勃的三阿哥弘時,意圖再以擁立元勳永葆榮華富貴。
這次政變中,電視劇中並沒有給出隆科多調兵遣將的鏡頭,但他完全可以在職權範圍內,不動聲色地完成有利於己方的調動和部署。更重要的是,在九門提督位置上苦心經營多年的他,必然黨羽眾多、耳目遍地,因此他隨時可以根據朝廷形勢的變化封閉九門禁城,淨街宵禁,切斷紫禁城與外界的一切聯絡。如果形勢危及的話,他還可以平叛勤王的名義攻打紫禁城,以武力逼迫雍正遜位讓賢。所以,隆科多叛變帶來的威脅是實實在在的、甚至是致命的。這一點,在《康熙王朝》九門提督吳六一剿滅鰲拜叛黨的鬥爭和後世慈禧太后剷除顧命八大臣的辛酉政變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但這裡仍然隱含著一個大前提:皇帝突然去世或者因病不能視事,權力場出現真空,九門提督被其他政治勢力所籠絡俘獲,得以自行其是。而這一點在八王議政中恰恰沒有得到滿足:雍正皇帝春秋鼎盛,年富力強,正是一代秉國者勵精圖治、建功立業的黃金時代。所以,隆科多叛變帶來的現實威脅就不攻自破:只要雍正皇帝沒有被控制人身自由,能自由發出聲音並被外界接收和認可,隆科多就會像離開大地母親的阿喀琉斯之踵一樣喪失權力的來源和行動的合法性。所以,隆科多表面看似控制了京城防務,但只要雍正一紙諭令,他立時就會變成光桿司令。
而要控制雍正皇帝的人身自由,那麼隆科多就必須將權力的觸角伸向皇宮大內的紫禁之巔。再來看最容易被人們所忽略的紫禁城。在八王逼宮,咄咄逼人的情勢之下,雍正想用武力震懾一下,“命令圖理琛去調兩棚御林軍來卻被圖理琛告知,御林軍的防禦工作已經被步軍衙門即隆科多的人接管了”。這一情節看似水到渠成,卻是劇中最大的bug之一。
隆科多身為步軍統領,全面執掌京師衛戍的大權,但這僅限於京城九門之內。紫禁城和暢春園歷來都是由上書房和領侍衛內大臣負責護侍的,沒有聖旨諭令,連一兵一卒也不得擅入。有的人會說,這時候領侍衛內大臣剛好就是隆科多兼任的不行嗎?當然不行,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會明白一個道理:雞蛋不能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相同的道理,護衛皇帝安全的重任同樣不能讓一個人壟斷,應該由心腹親信最可靠之人分而任之、輪流執掌才是最穩妥可靠的辦法。電視劇中雖然沒有明說,但是我們也可以猜測一下,當時擔任領侍衛內大臣的人應該就是上書房大臣怡親王十三爺。雖然當時十三爺已經病入膏肓,但他虎威猶在,憑他在軍隊積攢的深厚人脈和一呼百應的強大影響力,就算借隆科多十個膽子他也不敢在十三爺的臥榻之側酣睡,更不用說派兵接管紫禁城的防務了。所以,紫禁城的防務還是掌握在雍正或者十三爺的手中。
那為什麼圖裡琛還要在大庭廣眾下公開宣稱“御林軍已經被步軍統領衙門的人接管了呢”?難道圖裡琛是老八集團安插在雍正身邊的臥底,這時候突然跳出來上演無間道混淆視聽擾亂人心嗎?當然不是,雍正王朝中,圖裡琛一直跟在康熙、雍正兩代皇帝身邊,隨時聽候吩咐辦公出差,這就足以證明圖裡琛是一個政治素質過硬、辦事能力突出、深受領導信任的好同志。他之所以這樣做,只不過是職務職責所在和雍正皇帝的授意罷了。
八王議政的真相:大特務頭子和雍正皇帝的陽謀。雍正王朝世界中,曾多次提到一個神秘組織的名字:粘杆處,但是卻曾沒有詳細地加以介紹說明。其實,它就是明朝錦衣衛的升級加強版——清朝最臭名昭著的特務統治機關。作為耳目、爪牙、幫兇、打手,粘杆處在維護皇室安全、探查朝局動向、蒐集輿情秘聞、窺測大臣隱私、打擊政敵對手等方面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於樹敵眾多的雍正來講,更是如臂使指得心應手的懾敵利器。
而這支利器必須掌握在心腹可靠之人手中,此人正是久經考驗志慮忠純的圖裡琛。粘杆處的名頭絕不是白給的,不可能連敵人都滲透到身邊、拿刀架在脖子上了都不知道,所以最大政敵老八集團的一切舉動應該盡在雍正掌握之中。雍正已不復當年雍親王府的那個臭棋簍子了,在算無遺策的神鬼謀士鄔先生的多年輔佐和薰陶下,他早已脫胎換骨躍升為弈林高手。這一點在電視劇中也有多處暗示,比如“雍正說過,膿水早晚要擠出來”,“老八集團輪番大鬧朝堂時,雍正暗暗冷笑”、“旗主王爺攻擊朝政提出八王議政時,睿親王多羅一言不發,事後雍正單獨褒獎”等。
《老子》說的好: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為了麻痺和調動敵人,雍正故意假裝糊塗、一再示弱,任憑老八集團、隆科多、關外旗主王爺沆瀣一氣、拼命折騰,他只穩坐釣魚臺冷眼冷心冷思觀之,靜待事態向他預期的發展罷了。所以,圖裡琛的“反常舉動”只不過是大特務頭子的本色表演和雍正皇帝的陽謀棋局的一部分而已。
所以,這次事件與其說是“八王議政、逼宮雍正”的宮廷政變,倒不如說是雍正皇帝親自導演的“誘敵深入、請君入甕”的釣魚執法。透過這次釣魚行動,雍正皇帝一箭三雕,成為八王議政的最大贏家:一是徹底剷除最大政敵老八集團,掃清執政障礙;二是收拾政局、世道、人心,震懾阻擾新政者,為改革闖將鼓勁助威;三是考驗己方成員的政治成色、膽量謀略。
回覆列表
從電視看是沒有後招了。
但歷史不是電視劇,雍正居於中樞,大勢所趨大局已定,八王議政難以改變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