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伊耆角木
-
2 # 燕過紫禁城
高祖、太宗、高宗都是帝王廟號。對於這幾個廟號,沒有一成不變的規則,但也有規律可循。簡述如下:
高祖/太祖高祖、太祖,一般是上給對於政權建立作出最重要貢獻的君主,總體來說分為兩類:(1)開國君主,或(2)政權的實際奠基人。此外,還有一些特例。
1、開國君主:
給開國之君上“高祖”或“太祖”廟號的最多。比如: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史記》將其記作“高祖”)、魏高祖曹丕、吳太祖孫權、後趙高祖石勒、西涼太祖李暠、前燕太祖慕容皝、北魏太祖拓跋珪、(南朝)宋高祖劉裕、(南朝)梁高祖蕭衍、(南朝)齊高祖蕭道成、(南朝)陳高祖陳霸先、隋高祖楊堅、唐高祖李淵、後梁太祖朱溫、後晉高祖石敬瑭、前蜀高祖王建、後蜀高祖孟知詳、後漢高祖劉知遠、後周太祖郭威、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爾哈赤等,都是真正的開國之君。
2、政權的實際奠基人:這一類人,他們並未稱帝,但卻為其後代建立政權打下了堅實基礎,是“實際上”的開國之君。沒有他們,就沒有後來的政權。
這一類人比如:魏太祖曹操、晉高祖司馬懿、北周太祖宇文泰、北齊高祖高歡、後唐太祖李克用、南吳太祖楊行密,這幾位都是實打實的政權第一開拓者,是實際上的“開國之君”。沒有他們,子孫均不可能成就帝業。
3、特例一:身份之祖。這一類人,他們本身不似曹操、司馬懿、宇文泰、高歡、李克用、楊行密一樣為後世政權建立開拓之功,但因其功績和所獲封號,成為後代建立政權身份上的基礎。比較典型的是隋、唐太祖:隋太祖楊忠(楊堅的父親,楊堅從父親處繼承“隋國公”)、唐太祖李虎(李淵的祖父,李淵自祖父處繼承“唐國公”)。子孫開創帝業,他們也成為了“太祖”。
4、特例二:傑出君主。有一類人,他們既不是開國之君,也不是實際奠基人,但因其對所在王朝做出了傑出而獨特的貢獻,因此廟號也為“高祖”。
最典型的是北魏高祖元宏(北魏第七位皇帝)、北周高祖宇文邕(北周第三位皇帝)。這兩位按照排序,都算不上“高祖”、“太祖”之列,特別是元宏,是第七位皇帝,但因為所作出的獨特貢獻,因此“破例”。
太宗對於太宗,歷史上原本沒有規律可循,排名第幾的皇帝都有可能成為“太宗”,比如三國吳太宗孫休(第三位皇帝)、(南朝)宋太宗劉彧(第六位皇帝)。但自唐代以後,規律可見:一般為本朝第二位皇帝,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趙光義、金太宗完顏晟,以及明太宗朱棣(本朝後世認可的第二位皇帝。朱棣原為明“太宗”,後被嘉靖帝改為“成祖”)、清太宗皇太極等。
值得一提的是,漢文帝劉恆的諡號也是“太宗”。劉恆雖然是西漢第五位帝王(之前有劉邦、劉盈、前少帝劉恭、後少帝劉弘),但他卻是劉邦後第二位有大作為的傑出君主,因此稱“太宗”名副其實。
高宗高宗一般既非開國之君或實際奠基人,也非第二位皇帝,一般會用在本朝認為是“守成令主”的君主身上。比如:(南朝)陳高宗陳頊、唐高宗李治、宋高宗趙構(按兩宋一併而言)、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乾隆)。
其他重要帝王的廟號此外,有一些皇帝因為各種特殊原因,廟號與一般規律不符。比較著名的如:
1、劉秀:作為名義上的中興之君,實際上的開國、一統之主,廟號“世祖”。劉秀堪稱史上最強“世祖”;
2、劉徹:對中國歷史程序產生獨特影響的漢武帝,廟號“世宗”(值得一提的是,號“世宗”的皇帝許多都極富個人特色,比如劉徹、高澄、柴榮、嘉靖帝、雍正帝等);
3、司馬炎:作為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統一天下的帝王,西晉的開國之君,司馬炎廟號“世祖”(司馬懿為“高祖”、司馬師為“世宗”、司馬昭為“太祖”);
4、拓跋燾:為北魏統一了中國北方的太武帝拓跋燾,廟號“世祖”;
5、李隆基:一生經歷了帝國頂峰和由盛轉衰的唐明皇,廟號“玄宗”,中國歷史上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6、李存勖:後唐開國之君,同時又統一了北方。廟號“莊宗”;
7、柴榮:五代第一明君,廟號“世宗”;
8、趙禎:北宋以“仁政”名留史冊的帝王宋仁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使用“仁宗”廟號的皇帝。
9、愛新覺羅·玄燁:作為清代地位極為重要的康熙帝,廟號“聖祖”。
-
3 # 寂日de落葉
廟號是中國古代帝王死後,後人追尊的名號。是供奉在太廟裡立宣奉祀的。
起源於商朝,秦廢止,漢重現並且對於廟號極為慎重。據記載太甲為太宗,但是我沒查到成湯是太祖的明確記載。廟號剛開始是非常嚴格的,有專門的追尊廟號的標準制度一"祖有功而宗有徳"。一般開國君主是祖,繼嗣君主有治國之才的是宗。因宋遼之前太祖廟號沒被大規模使用或者因追尊先人為皇帝等一些原因,所以開國帝王不一定都是太祖廟號。例如唐高祖李淵,因追尊自己祖父李虎,父親李昞為皇帝廟號分別是太祖、世祖,所以自己是高祖。隋高祖楊堅也沒用太祖。宋遼以後開國皇帝大規模使用太祖廟號。而太宗是僅次於太祖的所謂昭穆制度最為關鍵的環節。例如,漢太宗(漢文帝)、唐太宗、清太宗(皇太極)。縱觀歷史高宗一般都是王朝到達頂峰時期的皇帝,也是王朝開始衰落的皇帝。例如宋高宗趙構、清高宗乾隆。
如果這樣還亂,可以看看昭穆制度。希望可以讓題主不再感覺亂。
-
4 # 東風別業
謝邀,東風讀歷史對這些不關心,因而可能說的不對,只是一些陋見罷了。在中國的說法,有宗廟,宗廟裡面有祖宗的排位,不能亂。祖者,宗也,始宗,往往是追認的。宗者,家示也,祭祀的地方,宗廟,祖宗的排列。祖,追認的多,就要排輩了,由近及遠,高,太,等。所以會出現高祖,太祖。追認一個,那在祖就不用排輩了。宗,也要排輩,臨時決定。
-
5 # 恬然滋味
謝謝邀請。 廟號的確立不是隨便的事。大的規律一定是有的。 象寫文章的起承轉合一樣,有幾個關鍵應該是不亂的。 “祖有功而宗有德”這是大原則。 我的理解,功是開創之功。德是承繼之德。 所以開國皇帝是祖。其下是宗。 象劉秀這樣的開國皇帝,他自認為是繼承了西漢劉邦,是延續了劉邦的祭祀,所以稱世。廟號世祖。中興之帝如唐中宗李顯。 祖是開基建國。其初者為太祖,唐的太祖是李虎,唐國公就是由李虎來的,所以他是太祖。而國是李淵開國的,功高。故李淵是唐高祖。象明太祖朱元璋少無立錐之地,實在沒有先祖可追述。故自己一肩挑。 宗基本如此。第一個是太宗,中興者是中宗。象趙構,其實有點開國之功,因為被金追著打,底氣不足,所以,降點格稱高宗。 其他,可算打醬油皇帝。如果有點亂那就亂吧。
-
6 # 宋安之
高祖帶祖肯定是開國皇帝一類的。太宗的太字是大之意,肯定是第二代皇帝一類的。高宗這個高字是個讚語,肯定是王朝中期有作為不錯的皇帝。
高祖廟號之意開國立業,一般都是開國皇帝專屬的。
一般情況之下開國皇帝不是太祖就是高祖廟號,也有開國皇帝追尊祖先為高祖或者太祖的。
當然像南北朝這種亂世中廟號就有一些氾濫了,像南朝宋開國皇帝劉裕的三子劉義隆是第三位皇帝,按理說最多太宗廟號,結果卻被後代上為太祖廟號。
太宗廟號之意是發揚光大,一般是王朝第二代有為皇帝專屬的。
當然也有例外,像漢高祖劉邦之後是兒子漢惠帝劉盈,但劉盈在位時間短,而且沒有好好治國。所以太宗這個廟號是他的弟弟漢文帝劉恆的。
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也沒有廟號,南明時倒是追尊為廟號惠宗。
一般以正統王朝來說,只要是第二代皇帝都是太宗廟號人選,但是要有一定的成就,如果沒有治國之才或者說亡國了或者被人推翻帝位了,是沒有資格當太宗的。
高宗廟號之意是守成令主。一般屬於王朝中期的有為之主,也就是說乾的非常不錯的守成之君。比如說宋高宗南渡再次延續宋朝。還是沒有恢復宋朝舊土,是苟延殘喘不然就是世祖廟號了。
還有像唐高宗那樣唐朝第三代皇帝,守成不錯在唐太宗的基礎上創下了永徽之治,打下了唐朝最大的疆域。
以上就是廟號中高祖、太宗、高宗的規律所在,一般正統王朝都是依據這種規律定的廟號。當然像三國兩晉南北朝還有五代十國這種亂世中很多國家不遵守這個規矩,亂上廟號就另當別論了。還有明清是君權高度集中朝代,祖也有些氾濫,但是他們的祖不是高祖一類,而是成祖聖祖這種之前沒有皇帝用過的罕見祖字廟號。
-
7 # 全真球迷
簡直沒法忍受某些胡說八道。
廟號由商人所創,最初共四個字號:創立基業曰太,功高者曰高,世代祭祀曰世,中興者曰中。然後以“祖有功而宗有德”的原則給皇帝上廟號。
根據史上帝皇廟號,可以發現一些不成文的規律:一、太祖多為開國皇帝創業,戰場上殺出的江山,如漢太祖、明太祖;二、太宗多為真正影響朝代發展方向的皇帝,如漢太宗、遼太宗、唐太宗;三、高祖多為權臣篡位開國,如魏高祖、隋高祖、唐高祖;四、高宗多為敗家子,如漢高宗、唐高宗、宋高宗、清高宗。
-
8 # 集賢院居士
這三個廟號其實是有規律的。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繼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
高祖一般是開國皇帝第一位,或者是開國皇帝追封為皇帝的祖先中最早的那一個。比如漢高祖,晉高祖司馬懿,唐高祖等。
太宗一般是開國的第二任皇帝。著名例子有唐太宗和宋太宗等。
而高宗是古代帝王的一個讚譽較高的廟號。一般是除了開國之君之外的守成中興之君,比如唐高宗等。
回覆列表
雖然不是鐵定的規律,但還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我不套用古文,拿自己的話儘量解釋清楚吧。
(唐高祖李淵,追尊祖父李虎為唐太祖)
(明太祖朱元璋白手起家)
首先是祖和宗的區別,祖都是開創者,其他的稱為宗。什麼叫“太”?太就是最大的,所以太祖就是最大的祖,太宗就是最大的宗。那為什麼有的開國皇帝不是太祖而是高祖呢?其實那些開國皇帝叫高祖的往往祖上已經有一定的功業,獲得了一定的爵位、封地等,雖然沒有稱帝,但打下了這個王朝的基礎。就會追尊這位祖上為“太祖”,開國皇帝自己死後被追尊“高祖”。比如說李淵追尊了自己的祖父西魏唐國公李虎為唐太祖,自己死後為唐高祖;隋文帝楊堅追尊了自己的父親西魏隨國公楊忠為隋太祖(楊堅建國時國號由隨改為隋),自己死後的廟號為隋高祖。而那些白手起家,至少是父祖沒有給他們留下封號、封地、軍隊的,就會直接稱為“太祖”。比如漢太祖劉邦(劉邦的廟號不是高祖而是太祖,高祖是廟號加諡號“太祖高皇帝”的簡稱)父親最多就是個富農、宋太祖趙匡胤父親只是低階軍官還很早就死了、明太祖朱元璋父親老農民從小討飯當和尚等,都沒有什麼封號爵位軍隊封地的。
(清世祖福臨為清朝入關後第一位皇帝)
然後說說其他的祖,最常見的是世祖,世祖是那個朝代有開國皇帝,但確實開創了一番事業可以稱祖,比如漢世祖劉秀,他實際是東漢王朝建立者,但因為沿用“漢”的國號,所以“太祖”是劉邦的,自己就是世祖,再比如元世祖忽必烈,他是元朝第一個皇帝,但元朝的基業是成吉思汗打下來的,所以尊成吉思汗為太祖,自己作為世祖;再比如清世祖順治,他是清朝入關以後的第一個皇帝,所以稱祖,但基業是努爾哈赤打下的,所以努爾哈赤是太祖,順治是世祖。
(朱棣廟號由太宗改為成祖)
其他還有些祖是例外的,比如明成祖朱棣,原來廟號是太宗,因為嘉靖皇帝要給自己的生父興獻王爭一個廟號,所以在和大臣的抗爭中把原本不是祖的朱棣抬高給自己父親騰位子。清聖祖康熙,清朝給的官方解釋是“雖是守成,實同開創”,這個比較牽強。其實這兩位都不能稱祖的。
(唐太宗李世民為唐朝第一個“宗”皇帝)
其他的皇帝就是宗了,太宗是最大的、第一個宗,所以唐高祖李淵的兒子李世民是唐太宗,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是清太宗等等。其他的宗沒有太多規矩,早一點的會用“高宗”、“世宗”等,但不一定每個朝代都有,也不一定誰先誰後。至於其他的仁宗、宣宗、熹宗、文宗、武宗、德行等等就有點類似諡號的蓋棺定論,跟輩分不一定是有什麼關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