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沉墨I方之城

    哪有人不思念自己故土的,只是劉禪為了保命,隱藏得很深而已,更何況劉禪並非史上所說是“扶不起的阿斗”。

    劉備白帝城駕崩後,令諸葛亮、李嚴輔佐幼主劉禪登基為帝,劉禪足足做了四十年的安樂皇帝,蜀漢朝政基本由諸葛亮把持和打理。

    諸葛亮理政,並不代表劉禪就放權不管了,很多重大事務,諸葛亮依然要向劉禪做彙報、請示,比如幾次北伐,著名的《出師表》就是諸葛亮上書給劉禪的奏章,甚至和李嚴的爭鬥,諸葛亮就需要奏請劉禪,由皇帝下旨廢李嚴為庶民,流放梓潼郡。

    諸葛亮能力強,忠心耿耿,劉禪自然很放心把朝政交給他,這也是劉禪非常聰明的地方,自己能力不夠,威望不足的時候,就放手讓諸葛亮幹。

    諸葛亮死後,劉禪依然還能做二十多年的太平天子,這就需要本事了。此時的蜀漢局勢並不樂觀,朝中存在派系,先是楊儀與魏延之爭,後有蔣琬與楊儀之爭,最後朝中形成了三股勢力:宦官黃皓,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大將軍姜維。

    這些人都不是省油的燈,但是劉禪都能平衡各方的勢力,比如在姜維力主要誅殺奸宦黃皓的時候,劉禪說法了,黃皓本就是個小人,將軍沒必要與他一般見識;當黃皓要對姜維進行報復時,劉禪又維護姜維,令其屯兵劍閣,以御曹魏。

    劉禪對人寬容、仁慈,不計較,但對朝政的把握很有分寸,在大事情上一點都不糊塗,比如在延熹五年,當時權力最大的大司馬蔣琬力主建造戰船,順漢水、沔水東下,攻取上庸等郡,但是劉禪認為此戰風險太大,長途跋涉不說,水軍作戰並不是蜀漢的優勢。

    劉禪作為皇帝本可以直接否決蔣琬的戰略,但是他卻令費瑋和姜維去與蔣琬做詳細的商議其利弊,最後蔣琬也認為風險過大,而放棄了此戰略。

    劉禪能夠在大事情上下決心,還表現在他最後投降鄧艾,當鄧艾三萬大軍攻到了成都城下後,此時的蜀漢雖然還有一定的兵力,但是大勢已去,劉禪選擇投降不但能夠讓蜀漢軍民免受戰爭之苦,更能保自己一個安樂富貴,朝中依然有強力抵抗意志,包括劉禪的兒子北地王劉諶,劉禪堅決不同意背水一戰,甚至連劉諶全家自殺都沒有換回劉禪堅決投降的決心。投降,並不是懦弱的表現,有時候更需要勇氣。

    劉禪投降魏國後,到了洛陽被封為安樂公,其中著名的“此間樂,不思蜀”就出自司馬昭與他在宴會上關於劉禪是否想回蜀地的對話。我想作為任何一個正常人,都會那麼回答,劉禪不是傻子,一個掌控了四十年朝政的皇帝那點情商還是有的。

    其實,任何一個正常人離開故土,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這是人的本性,更是華人幾千年來重要的情感,永遠都割捨不掉。

  • 2 # 江湖小曉生

    劉禪在曹營思不思蜀,這倒沒辦法確認,不過可以肯定他是樂呵呵的。他是誰啊,他是亡國之君,哪有亡國之君還能吃喝玩樂,安享晚年的呢?所以劉禪當然樂呵呵的了。

    劉禪光自己樂呵還不夠,他還要帶著自己的兒子們一起樂呵。我們發現,劉禪雖然沒什麼本事,但是卻給劉備留下了骨血,劉備的後代直到今天,還能找到不少。

    劉禪的長子被殺,五子自殺,其餘的都好好地活著。

    劉禪一輩子有七個兒子,這七個人裡面,當屬太子劉璇運氣最背。他老爸劉禪選擇投降了鄧艾,結果鄧艾和鍾會搞內訌,導致成都城內淪為一片血海,而劉璇就是在這個時候被殺掉的。

    要說劉璇是不小心被殺掉的,打死我也不信。那麼劉璇到底為什麼而死呢?我認為劉璇作為蜀漢帝國的太子,那就等於是蜀漢未來的希望。他要是活著,這對司馬家來說,威脅不是一點半點。

    所以劉璇作為劉禪的嫡長子繼承人,是不可能活下來的。劉禪對此也很無奈,自己的小命還不一定能保得住,更別說要去保護兒子了。

    劉禪還有一個兒子北地王劉諶,那是個響噹噹的漢子,只不過這個漢子似乎有點生猛。他因為父親選擇投降,所以一口氣殺了自己的老婆孩子,順道也把自己給剮了。

    劉諶是劉禪第五個兒子,可惜年紀輕輕就把自己的小命給丟在了成都。他死了以後,劉禪就帶著剩下的幾個兒子一起奔赴了洛陽。

    那麼劉禪這五個兒子的下場又是怎樣的呢?其實這五個孩子都活的不錯,而且全都活到了西晉滅亡的時候。西晉滅亡的時候,伴隨著西晉王朝的滅亡,劉禪的這幾個兒子才相繼被攻入洛陽的匈奴人殺害。

    劉禪本人的小日子其實也過得不錯。

    作為一名正兒八經的亡國之君,劉禪算是比較幸運的。因為劉禪遇到了司馬家族。本著對曹魏的愧疚之情,司馬昭和司馬炎這對父子,並不想害死三國君主中的任何一位。

    此前已經有殘殺曹髦的前車之鑑,司馬昭自然不會再犯第二個錯。所以劉禪到了洛陽以後,司馬昭是好就好肉地招待著,還給劉禪封了一個安樂公做做。

    這個時候的劉禪,感覺非常滿意。他還想不想念蜀漢呢?說不想念那是騙人的,但是換一個角度去看,劉禪還真的未必就想念蜀漢。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劉禪在蜀漢當地的時候,其實也沒有那麼開心。他本身就是一個遊戲人間的人,卻偏偏要給他揹負上治理國家的重任,我認為這件事劉禪本就不是很快樂了。

    而且他在蜀漢這些年,還算是有些功績,至少沒有讓自己喪失權力,這麼一來,他會覺得很累,每天都要跟一幫陰謀家們打交道,這不是劉禪的性格。

    劉禪每天就想著喝喝酒,欣賞欣賞美女的舞蹈,所以他哪裡有什麼心思去管理國家呢?這個時候司馬昭算是為劉禪解決了一個大難題,因為司馬昭把劉禪的國家給收購了。

    這麼一來劉禪就能夠安心地在洛陽過上好日子了,他完全不需要去估計那些國家大事,他終於可以擺脫過去的愚蠢日子。對於劉禪來說,亡國未必就是一件壞事。

    劉禪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心大皇帝。

    一般人亡國,要麼憂愁,要麼自殺。劉禪跟其他亡國之君不同,劉禪選擇帶著一家老小快快樂樂地走上了前往洛陽的路途。

    這就好像是上了四十幾年班,忽然下崗退休一樣,心裡別提有多輕鬆的感覺了。他再也不用定時去朝堂上打卡了,所以他心裡高興的很。

    劉禪到了洛陽以後,既沒有表現出自己的憂傷,也沒有表現出自己的憤怒,他用一招無為而治的辦法,徹底征服了司馬昭。

    你不能不承認,劉禪是有自己的政治智慧的。因為蜀漢沒有史官,所以導致我們不知道劉禪是如何治理蜀漢的天下的。但是我們從劉禪忽悠司馬昭這件事上,就能夠看得出劉禪是有政治智慧的,而且智慧水平不低。

    不管他活得開不開心,至少他能夠真正找到生存下去的辦法,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 3 # 段輝時

    俗話說“扶不起的阿斗。”

    阿斗,是蜀後主劉禪的小名。

    成語“樂不思蜀”,出自《漢晉春秋》:司馬文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並之?”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卻正聞之,求見禪曰:“王若後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愁,無日不思。”會王復問,對如前,因閉其目。王曰:“何乃似卻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

    我認為劉禪是個沒心沒肺的傢伙,是真的樂不思蜀,理由如下。

    一,劉禪從小養尊處優,缺乏歷練。其父劉備創業艱難,由於老年得子,倍加呵護,養在深宮,沒有嚴格的管教,缺少應有的錘鍊。不像曹操和司馬懿行軍打仗,總把兒子帶在身邊,時刻教誨。

    二,劉禪智商太低,跟小孩似的,沒有達到正常人的水平。劉禪雖說是一國之君,卻沒有管理國家的才能,前期大小政事盡付諸葛亮,後期依賴蔣琬、費褘、姜維等人。自己只顧在宮中玩樂,賞美女,鬥蟈蟈兒,不思進取,親近小人黃晧,造成奸人當道,宦官干政。

    三,即使內心偶爾有思蜀之念,也不敢表露出來。從劉禪與司馬昭的問答中,劉禪說思蜀時,想假哭卻沒有眼淚,只得閉著眼睛。當司馬昭說:“這不是卻正的話嗎?”劉禪說:“確實是的。”連說謊話都不會。司馬昭之所以不殺劉禪,是認為這樣一個傻子,對自己沒有任何危險,何必多此一舉,徒增蜀人怨恨。

    如今很多人企圖為後主劉禪正名,平原昭雪。說他大智若愚,不戰而降是為了愛惜百姓生命等等,我不敢苟同。

    我堅定的認為,後主劉禪是闇弱之主,亡國之君,投降只是為了保命而已。

  • 4 # 張小生讀史

    古典君認為劉禪就是一個“平凡人”,只是生在了帝王家,既沒有像諸葛亮那樣的雄才大略,也沒有像孫皓那樣殘暴不仁。所以劉禪在曹營的心情還是很複雜的, 雖說在曹營過得還算舒適安逸,但偶爾也會想起家鄉吧!

    為什麼說劉禪只是一個平凡人呢?

    因為平凡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隨波逐流,很容易被他人所左右,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來形容最合適不過的了。

    劉備死後將劉禪託孤給諸葛亮,讓他稱呼諸葛亮為相父。劉禪十七歲登帝后,就把朝政大權全交付於諸葛亮,事無鉅細,都要請示他,自己也樂得當一個悠閒的皇帝。

    劉禪最大的優點就是有自知之明,很清楚自己的能力,所以才把行使國家的權利全部交給諸葛亮,沒有產生任何奪權,壓制諸葛亮的想法,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才能遠不如諸葛亮,跟他叫板,只能自取其辱。在諸葛亮治理蜀國的這段時間,劉禪的身邊並沒有出現什麼奸佞小人,做事也是中規中矩的。

    直至諸葛亮死後,自己大權在握,沒有了自己所忌怕的人,有點飄飄然了,逐漸被宦官黃皓所欺矇,最終導致國家滅亡。

    至於為什麼劉禪要堅持投降,可能是因為其懦弱,也有可能是因為他不願讓軍士百姓受苦,總之 是在還有戰鬥力的情況下投降了。這可能也是劉禪有自知之明之處吧,投降後後主受賜萬戶封地、萬匹絹帛、一百多名奴婢,以及相當的其他物品。

    劉禪真的是樂不思蜀嗎?

    司馬文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郤正聞之,求見禪曰:"若王后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因閉其目。"會王復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

    劉禪雖說是個普通人,但他不是一個無情之人,為什麼在看到自己家鄉的歌舞表演,以前的舊臣都表現的非常傷感,而劉禪卻表現的喜笑自若呢?又問他,想念蜀國嗎?說這裡很快樂,不想念蜀國。然後把舊臣教給他說的話說了一遍,然後又說是誰教他的這樣說的,大家都笑話他。他為什麼又會表現的這樣無情,又有點憨傻呢?我想劉禪當時只是單純的為了保全自己,保全以往的舊臣,所以故作此態來糊弄別人。因為劉禪心裡可能也非常清楚,這是他人的試探,說真話並不見得就是好事。

    所以說劉禪能在洛陽安樂的度過一生,還是跟他的這點自知之明有很大關係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畢業論文文獻綜述怎麼寫?